語文基礎語錄

史記經典語錄翻譯

本文已影響 2.16W人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享了《史記》經典語錄的翻譯,歡迎閱讀!

史記經典語錄翻譯

  史記經典語錄翻譯一

(一)《高祖本紀》

1、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高祖仁厚愛人,喜歡施捨,性情豁達。他平時就有遠大的抱負,不願做一般老百姓所從事的謀生職業。

2、高祖爲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爲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

高祖做亭長,平素就看不起這幫官吏,於是在進見的名帖上詐稱“賀錢一萬”,實際上他一個錢也沒帶。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

你起初總是想讓這個女兒出人頭地,把他許配給個貴人。沛縣縣令跟你要好,想娶這個女兒你不同意,今天你爲什麼隨隨便便地就把她許給劉季了呢?

4、於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

這時候,沛公站起來,整理衣服,向他道歉,並把酈食其請到上座。

5、益張疑兵旗幟,諸所過毋得掠滷,秦人憙,秦軍解,因大破之。

沛公增加懸掛疑兵旗幟,命令全軍,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人都很高興,秦軍鬆懈,於是大破秦軍。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

父老們苦於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經很久了,批評朝政得失的要滅族,相聚談話的要處以死刑,

7、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再說,我之所以把軍隊退回駐紮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諸侯到後,共同制定一個規約。

8、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納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

現在如果他來了,您恐怕就不能擁有這個地方了。您應當趕快派軍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軍進來。再逐步徵集關中的兵來增強自己的實力,以便抵抗他們。”

9、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

恰巧項伯想救張良的命(使活),(於是項伯)連夜來沛公軍營見張良,就用不能攻殺劉邦

的道理勸告項羽,項羽這才作罷。

10、至南鄭,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

到南鄭時,許多將領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們都唱着歌,,想東歸回鄉。

11、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

項羽封有功的部將作王,卻偏偏讓您到南鄭去,這分明是流放您。

12、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隊伍中的軍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東的人,他們日夜踮起腳跟向東望去,盼着迴歸故鄉。如果趁着這種勢頭(士氣高昂的時候)利用他們,可以憑藉此建大功。

13、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爲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

項羽的士兵聽到漢軍唱起了楚地的歌,認爲漢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項羽戰敗而逃走,因此楚軍全部潰敗。

14、諸君必以爲便,便國家。

既然你們一定認爲這樣做合適,那我也就從有利用國事上考慮吧。

15、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當初大人常常認爲我沒有出息,不會經營產業,比不上二哥劉仲勤快努力。可是現在我的產業和劉仲相比,那一個多?

16、吾特爲其以雍齒故反我爲魏。

我只是因爲豐縣人因爲雍齒的緣故反叛我而幫助魏王才這樣的。

17、沛父兄固請,乃並復豐,比沛。

沛縣父兄們仍舊堅決請求,高祖才答應把豐邑的賦稅徭役也免除掉,跟沛縣一樣。

18、沛公從百餘騎,驅之鴻門,見謝項羽。

第二天沛公帶了百餘名隨從(使跟從),驅馬來到鴻門拜見項羽,向他道歉。

(二)《管仲列傳》

1、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被任用之以後,在齊國執政,齊桓公因爲他的輔佐而稱霸,多次召集諸候會盟,完全控制了天下,這全靠管仲的謀劃。

2、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爲不肖,知我不遭時也。

我曾經多次從政卻總是被國君貶斥,他不認爲我沒有才能,知道我沒有遇到機遇。

3、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爲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不認爲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以小的過失而爲羞,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爲恥。

4、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人們家中財務充足了就會講究禮儀道德,豐衣足食後就會關注榮辱的取捨,居於上位者遵循禮法行事就六親自然和睦而關係穩固

5、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所以他的主張平易而容易實行,人們想做的,他就趁機提倡,人們認爲不好的,他就順應着革除掉。

6、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鼓勵並順從好的,糾正並制止不好的。這樣一來,統治者和百姓就能相親相和,這話說的不就是管仲嗎?

(三)《屈原列傳》

1、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

屈原學識淵博,記憶力很強,對國家存亡興衰的道理非常瞭解,對外交往來,接人待物的辭令又非常熟悉。

2、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爲憲令,屈平屬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

上官大夫和屈原在朝廷上處於同等位次,想得到懷王的寵信,內心忌妒屈原的才能。懷王命屈原制定國家法令,屈原剛寫作完草稿,還沒最後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見到之後想要改變,但屈平不同意。

3、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屈原痛心懷王惑於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懷王看不明白,邪惡的小人妨害國家,端方正直的人不爲朝廷所容,因此憂愁深思,創作了《離騷》。

4、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人們處境艱難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憂愁、苦惱、疲睏時,沒有不喊天的,生病痛苦,內心悲痛時,沒有不喊父母的。

5、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他的文筆簡約,他的用語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潔,他的品行正直,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他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是近事,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遠。

6、屈平既黜,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屈原已經被免去官職,其後齊國想攻打楚國,齊國和楚國聯合抗秦,秦惠王對此很是擔憂,於是就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帶着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爲信物。

7、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張儀到楚國後,又憑藉豐厚的禮物賄賂楚國的當權臣子勒尚,並在懷王的寵姬鄭袖面前編造騙人的假話,懷王竟然聽信了鄭袖的話,又放跑了張儀。

8、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希望國君能完全醒悟,社會現實能完全改變,他思念國君,振興國家並希望國君和社會重走正道的願望,在《離騷》中作了多次表達。

9、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爲,舉賢以自佐。

國君無論愚昧還是聰明,賢能還是不賢能,沒有哪個不想尋求忠臣推舉賢能來輔佐自己。

10、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

可是亡國破家總是一個連着一個,而聖明的君主、清平的國家卻許多代也不出現了,這是因爲國君所認爲的忠臣並不是真正的忠臣,所認爲的賢臣也不是真正的賢臣。

1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爲天下笑。

楚國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割,失掉了六郡。懷王自己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恥笑。

12、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來到江邊,披散着頭髮,在水邊一邊行走一邊吟唱。臉色憔悴,身體和容貌都想幹枯的樹木一樣。

13、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們又有誰願意讓自己的潔白之身受髒物的污染那?

14、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爲秦所滅。

但他們都只效法屈原的說話得體,善於應對的一面,始終不能像屈原那樣敢於直言相諫,此後楚國一天比一天弱小,幾十年後終於被秦國消滅。

15、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讀過《服鳥賦》,作者認爲死與生是一回事,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我又茫然自失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