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諺語

關於醫學的諺語480句

本文已影響 3.11W人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諺語吧,諺語大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你知道有哪些廣爲流傳的諺語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醫學的諺語480句,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醫學的諺語480句

1、無知固然沒有欺騙可惡,但醫生的無知的危害卻要比欺騙大得多。——愛略特

2、故治疝必先治氣。——金翼匱

3、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4、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5、痘要結,麻要泄。

6、藥爲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殺人。若知之不詳,用之不的,小錯則貽誤治療,大謬則關係性命。故醫者於藥不可不精。

7、修和無人見 存心有天知。

8、必先歲時,勿伐天和。

9、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10、春捂秋凍,無病無痛。

11、醫貴乎精,學貴乎博,識貴乎卓,心貴乎虛,業貴乎專,言貴乎顯,法貴乎活,方貴乎純,治貴乎巧,效貴乎捷。知乎此,則醫之能事畢矣。

12、緩則治其本,急則治其標。

13、不服庸醫藥,勝請中流醫。

14、瘡大瘡小,出頭就好。

15、學不博無以通其變,思不精無以燭其微。

16、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17、醫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認證。——溫載之《溫氏醫案咳嗽》

18、夫醫藥爲用,性命所繫,和扁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王叔和《脈經序》

19、蓋醫出於儒,非讀書明理,終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變化。——李梃

20、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爲名也。——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21、嘗思用藥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將士之能力,而後可用之以制敵;善用藥者亦必深知藥性之能力,而後能用之以治病。——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22、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臨證遊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吳謙等《醫宗金鑑凡例》

23、世無難治之疾,有不善治之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遺書》

24、無恆德者,不可以作醫。——陳夢雷

25、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必謀定而後戰。——倪士奇《兩都醫案北案》

26、人必有天賦之才而讀破萬卷,庶可以爲醫矣。——王秉衡《重慶堂隨筆捲上論治案》

27、勤求古訓,博採衆方。——張機《傷寒論原序》

28、大約心細則眼明,而理名則心細,多讀書辨證則理明識廣。——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一》

29、醫者,意也。善於用意,即爲良醫。——孫思邈《千金翼方針灸上》

30、夫醫藥爲用,性命所繫。——王叔和《脈經序》

31、藥能活人,亦能殺人,生死關頭,間不容髮,可不慎歟!——劉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藥》

32、夫醫誠難知,知之不精,則罪更甚於不知。——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貫衆》

33、蓋醫學通乎性命,知醫則知立命。——趙學敏《串雅內編緒論》

34、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爲醫;臨證而不讀書,亦不可以爲醫。——陸九芝《世補齋醫書李冠仙仿寓意序》

35、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吳瑭《溫病條辨自序》

36、凡看病施治,貴乎精一。——張介賓《景嶽全書論治篇》

37、暴怒傷肝,五志化火。

38、上世紀最最聰明的人尼采曾經寫上了這句可怕的話:最好不要做身患不治之症者的醫生。在尼采交給我們解析的那些前後矛盾、內容危險的句子裏面,這差不多是最最錯誤的一名話了。實際上正好反其道而行之纔對啊。我要說,要做醫生,恰好要做身患不治者的醫生,甚至要進一步;一個醫生如果一開頭就接受了“無法治癒”這個概念,他就拋棄了自己的使命,臨戰之前已經繳械投降。——茨威格

39、人處疾則貴醫。——韓非

40、勞動,這是一切鈍感的最好的醫生。——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

41、酒越陳越好,醫生越老越好。——(英)託·富勒

42、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治風先治血,血足風自熄。

43、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

44、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45、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沒有不治之症。

46、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

47、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

48、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臨證多,更要熟讀王叔和。

49、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50、少年進補,老來吃苦。

5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52、讀仲景書,須於無字處求字,無方處索方,方可謂之能讀。

53、醫爲仁人之術,必具仁人之心。

54、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55、用藥難,識證難。

56、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57、六腑以通爲用。

58、陰平陽祕,精神乃治。

59、胃以通爲補,脾以健爲運。

60、養生在動,養心在靜。

61、六腑以通爲補。

62、治病必先識病,識病然後議藥,藥者所以勝病者也。識病,則千百藥中任舉一、二種用之且通神;不識病,則歧多而用眩。

63、治急性病要有膽有識。

64、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65、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視傷神,久行傷筋,久臥傷氣。

66、吃藥不忌口,枉費大夫手。

67、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

68、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與今,善言人者必有厭與己。

69、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70、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71、風爲百病之長。

72、清瀉不用醫,餓到日沉西。撐痢疾,餓傷寒。

73、不爲良相,則爲良醫。

74、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精。

75、學醫從"傷寒論"入手始而難既而易,從後世分類書入手初若易繼則大難矣。

76、學者非讀萬卷書,未可輕言醫。――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五》

77、知針知藥,固是良醫。――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針灸孔穴主對法》

78、醫雖小道,而性命攸關,敢不知慎!――張介賓《景嶽全書卷之三傳中錄京師水火說》

79、欲救人學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則不可。――徐廷祚《醫粹精言卷一胞以爲懷》

80、知其淺而不知其深,猶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猶未知也。――程國彭《醫學心悟》

81、臨病若能三思,用藥終無一失。――沈李龍《食物本草會纂病機賦》

82、病不可不察隱情,藥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兩都醫案北案》

83、凡讀古人書,應先胸有識見,引伸觸類,融會貫通,當悟乎書之外,勿泥乎書之中,方爲善讀書人。――顧儀卿《醫中一得》

84、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程國彭

85、自古無不效之方,而世醫不識之病。――孫一奎《赤水玄珠序》

86、名相治國,名醫活人,人貴於人有濟耳。――郭靄春

87、痛夭枉之幽厄,惜墜學之昏愚。乃博採羣經。――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88、所以志學之歲,馳百金而詢經方,耄及之年,竟三餘而勤藥餌。――孫思邈《千金翼方序》

89、醫者仁術,聖人以之贊助造化之不及,所貴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聶尚恆《活幼心法卷一》

90、學問無竅,讀書不可輕量也。――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卷一眩暈》

91、追求技術卓越,追求全心全意的服務。

92、健康寓於運動中,靜於心間。

93、紅包回扣一塊冰,冷透了病人的心。

94、愛是相通的,服務是永恆的!

95、醫生的命令就像將軍的命令一樣。

96、誠實自律三我:從我做起,到我監督,到我行。

97、醫學要爲仁者,必有仁者之心。

98、救人以學醫能,謀利以學醫不能。

99、除了人類的病痛外,還要完善健康。

100、關愛、服務、患者的健康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101、人生來的重,有你的女兒,有經濟的一面,德比這個多,所以叫德。

102、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治療那些受苦的病人。

103、醫生不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要聰明,不要做;不乾淨,不純潔,不可信。

104、每一次大治病,我們都要平心靜氣,無慾無求,先大慈悲心,立誓救人之苦的精神!

105、醫學爲人文藝術,必須有人文之心。

106、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醫學倫理之心的春天永遠在,醫學之風人間處處不開。

107、久坐傷骨,久坐傷血,久視傷神,久行傷筋,久臥傷氣。

108、每個人都必須先糾正自己,然後再糾正別人。

109、胖人氣虛多痰,瘦人血虛多火。

110、腐敗是人類的根基,腐敗是禍根。

111、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唐·李鹹用《送譚孝廉赴舉》

112、婚姻是一種學習與操練“愛”的機會。

113、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114、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崎嶇小路攀登的人,纔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115、一個人可以失敗多次,但是隻要他沒有開始責怪旁人,他還不是一個失敗者。

116、苔黃膩熱在肝膽,苔黃燥熱在脾胃。

117、有生命,那裏便有希望。

118、不怕人生無光明,就怕人生沒希望。

119、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120、起點處有許多人,但只有少數人才能到達終點。

121、熱愛你的鄰居——但不要拆掉籬笆。

122、上焦如羽,非輕不舉。

123、欲救人學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不可。

124、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125、疔瘡先出血,內毒以寒瀉。

126、五帝之首。

127、希望是人生的靈魂,理想是人生的方向。

128、行動未必帶來快樂,但不行動就一定不快樂。

129、情生智隔。

130、一切氣病用氣藥不效,少佐芎歸血氣流通而愈。

131、陽虛惡寒,陰虛惡熱。

132、清肝必須降火,清心必須豁痰。

133、你還能說‘苦啊,最苦沒有了’你的苦,還不曾苦到底呢。——莎士比亞

134、四季脾旺不受邪。

135、爲人事有大小之分,處世禮有厚薄之別。

136、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

137、尊人者人尊,自尊者人鄙。

138、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139、勤者讀書夜達旦;青藤繞屋花連雲。——《對聯集錦》

140、萬事之成功,皆在奮鬥中。

141、目標來自理想,成就出自目標。

142、總結昨天,成就今天,謀劃明天。

143、父母有的往往子女都有,子女有的往往父母少有。理想廣遠,成就事業

144、愛心是光明的使者,怨恨是黑暗的夜幕。

145、人才進行工作,而天才進行創造。

146、戀愛的人總是要麼一切都不懷疑,要麼懷疑一切的。

147、虛則補其母,實則泄其子。

148、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

149、婚姻如同一架雙軛將雙方和諧地一起共赴人生的責任。

150、強者面前困難少,懦夫面前困難多。

151、不好的書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傷害。——英國諺語

152、許多真話都是在玩笑中說出來的。

153、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154、征服世界,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纔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155、身體是奮鬥的資本,奮鬥是成功的資本。

156、中藥不效,炮製不到。

157、人之所以平凡,在於無法超越自己。

158、通邪三法汗、吐、下。

159、木叩金鳴,土中瀉木。

160、寧舍其穴,不捨其經。

161、生命最重要的不是獲得的榮譽和名譽.也不是金錢權力與地位.更不是德高望重.最重要的莫過於.當你在想愛時.有個人在你身邊等你那漫長的愛。

162、熱在下焦,血傷則不渴。

163、疹是太陰風熱,癍是陽明火毒。

164、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165、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166、人身無倒上之痰,天下無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氣。

16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168、創新是無中有,守舊是有中仿。

169、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歌德

170、對永恆事物的知性理解,屬於智慧;對短暫事物的理性理解,屬於知識。

171、脹在腹中,痞在心下,脹有形,痞無形。

172、謀事在多思,成事在多做。

173、目標大小在理想,成就大小在目標。

174、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175、一切火症,心急潮熱,一切水症,脅硬心下怔忡。

17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177、做不容易之事,享事如意之樂。

178、做人少回顧別等不該等的人,做事要振奮別傷不該傷的心。

179、形寒飲冷傷肺。

180、爲人入門在讀書,處世出門在創新。

181、諸惡莫做,衆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

182、友誼是培養人的感情的學校。

183、渴喜飲冷,腹中有熱,渴喜飲熱,腹中有寒。

184、僅把妻子看成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伴侶,到頭來總會發覺那是個莫大錯誤。

185、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

186、我兩腿早陷在血海里,欲罷不能,想回頭,就像走到盡頭般,叫人心寒退路是沒有了,前途是一片沼澤地,讓人越陷越深。——莎士比亞

187、童心便有愛書癖,手指今餘把筆痕。——劉禹錫

188、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

189、這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羅·伯頓

190、我不一樣意你說的話,但是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

191、法律只但是是咱們意志的記錄。——盧梭(法)《社會契約論》

192、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桓寬(漢)《鹽鐵論?疾貪》

193、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透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美】霍姆斯《普通法》

194、制定法律法令,就是爲了不讓強者做什麼事都橫行霸道。——奧維德

195、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因此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馬基雅弗利

196、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狀況和時運而變化。——黑格爾(德)《法哲學原理》

197、憲法,就是一張寫着人民權利的紙。——列寧

198、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司馬遷(漢)《史記?酷吏列傳》

199、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馬基雅弗利

200、法律總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見的。孟德斯鳩(法)《論法的精神》

201、法律的制訂是爲了懲罰人類的兇惡悖謬,所以法律本身必須最爲純潔無垢。孟德斯鳩(法)《論法的精神》

202、如果我們的法律只是自然規律的幼芽,它毫無疑問是好法律。這樣的法律可以抑惡揚善。大仲馬(法)《馬希裏選集》

203、凡是解釋越簡單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托馬斯?莫爾(英)《烏托邦》

204、法律解釋者都期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拉倫茨

205、要使事物合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箇中道的權衡。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政治學》

206、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勞倫?卻伯

207、疏法勝於密心,寬令勝於嚴主。呂坤(明)《呻吟語?治道》

208、人們通常會發現,法律就是這樣一種的網,觸犯法律的人,小的能夠穿網而過,大的能夠破網而出,只有中等的纔會墜入網中。——申斯通

209、法令者,因此抑暴扶弱,欲其難犯而易避也。——班固(漢)《漢書·刑法志》

210、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併爲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爲一種藝術。——薩維尼

211、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爲自由。——斯賓諾莎

212、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波斯納

213、在一千磅法律裏,沒有一盎司仁愛。——英國

214、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215、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爲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爲狂信。——伯爾曼

216、好法律是由壞風俗創造出來的。——馬克羅維烏斯

217、在一個國家中,法律永遠是由強者的權力制定的。——柏拉圖(古希臘)《法律篇》

218、無論何人,如爲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阿奎那

219、全部歷史就是利益的鬥爭,而法是那些佔了上風的利益的權威性的表現。——拉布里奧拉(意)《關於歷史唯物主義》

220、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諺

221、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霍姆斯(美)《普通法》

222、法律是一種強制性秩序。——凱爾森(美)《法律和國家概論》

223、法律吸吮窮人的膏血,而富人卻掌握着權柄。——哥爾德斯密斯

224、人類對於不公正的行爲加以指責,並非正因他們願意做出這種行爲,而是惟恐自我會成爲這種行爲的犧牲者。——柏拉圖

225、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講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愛·科克

226、法者,因此禁民爲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歐陽修(宋)《劍州司理參軍董壽可大理寺丞制》

227、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陳弘毅

228、石以砥焉,化鈍爲利;法以砥焉,化愚爲智。劉禹錫(唐)《砥石賦》

229、大海和陸地服從宇宙,而人類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轄。西塞羅(古希臘)《法律篇》

230、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黑格爾(德)《法哲學原理》

231、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愛戴和尊重爲轉移的,而這種愛戴和尊重是以內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爲轉移的。羅伯斯庇爾(法)《革命法制和審判》

232、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管子(戰國)《管子?法法》

233、犯罪總是以懲罰相補償;只有處罰才能使犯罪得到償還。——達雷爾

234、法律應該是鐵的,像鐵鎖那樣。高爾基(蘇)《我的大學》

235、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爲醫;臨證而不讀書,亦不可以爲醫。――陸九芝《世補齋醫書李冠仙仿寓意序》

236、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吳瑭《溫病條辨自序》

237、凡看病施治,貴乎精一。――張介賓《景嶽全書論治篇》

238、醫之道最微,微則不能不深究;醫之方最廣,廣則不能不小心。――樑拓軒《癘科全書自序》

239、夫醫學之要,莫先於明理,其次則在辯證,其次則在用藥。理不明,證於何辨?證不辨,藥於何用?――吳儀洛《本草從新原序》

240、夫醫官用藥,如將帥之用兵。――趙宜真《祕傳外科方總論》

241、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陳士鐸《洞天奧旨卷十六勸醫六則》

242、一人生死,關係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吳尚先《理渝駢文續增略言》

243、學醫總須多讀書,多看各家書籍,自然腹中淵博,胸有準繩。――張畹香《張畹香醫案卷上》

244、寸尺弱,勿汗,寸脈弱者,不可發汗,汗則亡陽;尺脈弱者,不可發汗,汗則亡陰。――程鍾齡

245、蓋醫者人命所關,固至難極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爲之也。――徐靈胎《醫貫砭捲上傷寒論》

246、學醫業者,心要明天地陰陽五行之理,始曉天時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吳謙等《醫宗金鑑運氣要訣》

247、疾有誤涼而得冷,證有是非而實非。差之毫釐,損其壽命。――褚澄《褚氏遺書》

248、夫以利濟存心,則其學業必能日造乎高明;若僅爲衣食計,則其知識自必終囿於庸俗。――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華序》

249、醫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專。必精而專,始能由博而約。――趙晴初《存存齋醫話稿序》

250、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治風先治血,血足風自熄。

251、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

252、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沒有不治之症。

253、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254、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255、六腑以通爲補。

256、少年進補,老來吃苦。

257、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

258、暴怒傷肝,五志化火。

259、上工(高明的醫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260、夫業醫者,當先明臟腑……治病不明臟腑,何異於盲子夜行!——清王清任《醫林改錯》

261、緩則治其本,急則治其標。

262、治急性病要有膽有識。

263、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嶽美中

264、風爲百病之長。

265、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266、六腑以通爲用。

267、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

268、胃以通爲補,脾以健爲運。

269、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270、不爲良相,則爲良醫。

271、凡藥能逐邪者,皆能傷正;能補虛者,皆能留邪……於此知無藥之不偏矣……何必朋參芪而仇硝黃哉。——莫枚士《研經言"用藥論二》

272、夫病有宜補,以瀉之之道補之;病有宜瀉,以補之之道瀉之。——程杏軒《醫述藥略》

273、必先歲時,勿伐天和。

274、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275、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276、故治疝必先治氣。——金翼匱

277、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靈樞·五邪

278、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與今善言人者必有厭與己。

279、大醫精誠。

280、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281、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精。

282、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臨證多,更要熟讀王叔和。

283、學醫從"傷寒論"入手始而難既而易,從後世分類書入手初若易繼則大難矣。

284、治病必先識病,識病然後議藥,藥者所以勝病者也。識病,則千百藥中任舉一、二種用之且通神;不識病,則歧多而用眩。

285、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視傷神,久行傷筋,久臥傷氣。

286、養生在動,養心在靜。

287、修和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288、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289、醫爲仁人之術,必具仁人之心。

290、學不博無以通其變,思不精無以燭其微。

291、藥爲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殺人。若知之不詳,用之不的,小錯則貽誤治療,大謬則關係性命。故醫者於藥不可不精。

292、讀仲景書,須於無字處求字,無方處索方,方可謂之能讀。

293、陰平陽祕,精神乃治。

294、用藥難,識證難。

29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96、醫貴乎精,學貴乎博,識貴乎卓,心貴乎虛,業貴乎專,言貴乎顯,法貴乎活,方貴乎純,治貴乎巧,效貴乎捷。知乎此,則醫之能事畢矣。

297、話傳三遍假成真,藥方抄三遍吃死人。

298、清瀉不用醫,餓到日沉西。撐痢疾,餓傷寒。

299、瘡大瘡小,出頭就好。

300、不服庸醫藥,勝請中流醫。

301、吃藥不忌口,枉費大夫手。

302、久病成良醫。

303、春捂秋凍,無病無痛。

304、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305、痘要結,麻要泄。

306、壯水之主以治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307、壯火食氣,少火生氣。

308、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勝而泉源不竭。

309、人受天地之氣生,天之陽氣爲氣,地之陰氣爲血,故氣常有餘,血常不足。——朱丹溪〈格致餘論〉

310、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311、天人和一。

312、見病醫病,醫家大忌!

313、病有標本,多有本病不現而標病見者,有標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見一證即醫一證,必然有失。唯見一證,而能求其證之所以然,則本可識矣。——明"周慎齋

314、治病必先識病,識病然後議藥。——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議病後議藥》

315、病經議明,則有是病即有是藥,病千變藥亦千變。

316、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問"至真要大論》

317、張景嶽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318、有諸內必形諸外,觀其外可知其內。——清·周杓元《溫證指歸"望色論》

319、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張仲景

320、舌以候元氣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淺深。——清·俞根初《重訂通俗傷寒論"傷寒脈舌》

321、辨舌質,可訣五臟之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淺深。——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總論》

322、觀舌本,可驗其陰陽虛實;審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熱淺深也。——清·章虛谷《醫門棒喝》

323、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素問"標本病傳論》

324、張景嶽注云:“病淺者可以兼治,故曰並行。病甚者難容雜亂,故曰獨行。”

325、寸尺弱,勿汗

326、寸脈弱者,不可發汗,汗則亡陽;尺脈弱者,不可發汗,汗則亡陰。——清·程鍾齡《醫學心悟"醫門八法"論汗法》

327、汗也者,合陽氣、陰精蒸化而出者也。

328、汗之爲物,以陽氣爲運用,以陰精爲材料。——清·吳鞠通《溫病條辨"汗論》

329、陰虛之熱者,宜壯水以平之;無根之熱者,宜益火以培之。——《景嶽全書"寒熱》

330、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醫學心悟"三消》

331、內之證或不及其外,外之證則必根於其內。——現代"明堅《醫林掇英"外病求內在之根源》

332、治外感如將,治內傷如相。——清·吳鞠通《溫病條辨"雜說"治病法論》

333、治外感如將,貴在猛峻;治內傷如相,貴在圓通。

334、癥者徵也,瘕者假也。

335、徵者成形而堅定不移者是也;假者無形而可聚可散者也。——明"張景嶽《景嶽全書"婦人規"癥瘕類》

336、癥瘕與積聚異名同病。

337、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熱病用河間,雜病用丹溪。——明"王綸《明醫雜著"醫論》

338、嘔苦知邪在膽,吐酸識火入肝。——清·李用粹《證治匯補"胸膈門"嘔吐》

339、膽熱移腦爲鼻淵;肝熱轉肺爲鼻痔。——清·王旭高《環溪草堂醫案"諸竅門》

340、嘔苦知邪在膽,吐酸識火入肝。——清·李用粹《證治匯補"胸膈門"嘔吐》

341、膽熱移腦爲鼻淵;肝熱轉肺爲鼻痔。——清·王旭高《環溪草堂醫案"諸竅門》

342、肚腹三裏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四總穴歌

343、凡血枯經閉者,當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而嘔血吐血者,當求動血之源,源在髒也。——明"張景嶽《景嶽全書"雜證謨"血證》

344、右脈不足,補氣藥多於補血藥;左脈不足,補血藥多於補氣藥。——明"汪石山《石山醫案"營衛氣血論》引朱丹溪語

345、諸見血,身熱脈大者難治,是火邪盛也;身涼脈靜者易治,是正氣復也。——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

346、凡治血證,須知其要;而血動不由,惟火惟氣耳。——明"張景嶽《景嶽全書"雜證謨"血證》

347、一切不治之證,總由不善祛瘀之故。——清·唐容川《知證論"吐血》

348、朱丹溪: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

349、氣實者氣必喘粗,聲音壯厲;血實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堅。——清·徐靈胎《雜病源"虛實》

350、學醫從《傷寒》入手,始則難,繼而大易,從雜症入手,始則易,繼而大難。

351、瘀血化水,亦發水腫,是血病而兼水也。——清·唐容川《血證論》

352、血不利則爲水。——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

353、安谷則昌,絕谷則亡。——明"李宗梓《醫案必讀"腎爲先天本脾爲後天本論》引語

354、後天資生,納谷爲寶。——張錫純

355、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髒相干之病。

356、蓋水爲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明"張景嶽《景嶽全書"雜證謨"腫脹》

357、別陰陽於疑似之間,辨標本於隱微之際;有無之殊者,求其有無之所以殊;虛實之異者,責其虛實之所以異。——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審查病機無失氣宜論》

358、夫醫官用藥,如將帥之用兵。

359、一人生死,關係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360、肥人氣虛多痰,瘦人血虛多火。——清·程芝田《醫法心傳"醫宜通變論》

361、百病多因痰作崇。——清·汪昂《湯頭歌訣"礞石滾痰丸》

362、痰爲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清·沉金鰲《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

363、溼邪爲病,緩而難知。——清·吳刊安《傷寒指掌"溼症合參》

364、不明臟腑經絡,伸手動手遍錯。

365、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內而生,皆邪氣也。擨氣加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張子和《儒門事親》

366、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王旭高《王旭高醫案》

367、欲知病之難易,先知病之深淺。欲知病之深淺,先知病之部位。——寶輝《醫醫小草》

368、治病必先識病,識病然後議藥,藥者所以勝病者也。識病,則千百藥中任舉一、二種用之且通神;不識病,則歧多而用眩。——喻昌《寓意草》

369、諺雲十個醫,十個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個病,自當只有一個法。——陸九芝《世補齋醫書》

370、凡治病治遺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周學海《讀醫隨筆》

371、考古人用藥,有攻病保躬兩途,攻病則或涼或溫,當取其偏,保躬則適其寒溫,宜用其平。——程杏軒《杏軒醫案》

372、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先秦扁鵲見《醫述》

373、善爲醫者,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唐孫思邈——

374、不讀本草,焉知藥性?專泥藥性,決不識病;假饒識病,未必得法,識病得法,工中之甲。——金張子和《儒門事親卷十四治病》

375、仲景諸方,實萬世醫門之規矩準繩也,後之慾爲方圓平直者,必於是取則焉。——元朱震亨《局方發揮》

376、醫不貴於能愈病,而貴於能愈難病;病不貴於能言醫,而貴於能延真醫。——明張景嶽《景嶽全書》

377、醫之爲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清劉仕廉《醫學集成》

378、醫是講學不是市道,故商賈貿遷之術無一書之傳,而醫家言則汗牛充棟。——清陸九芝《世補齋醫書》

379、醫之事豈易言哉?非討論而悉其源,無以施臨證之功,非臨證而着其效,無以驗討論之力,二者未至,不足言醫也。——清張文燮《醫效祕傳張序》

380、學醫從《傷寒論》入手始而難既而易,從後世分類書入手初若易繼則大難矣。——清陸九芝《世補齋醫書》

381、《內經》無論真不真,總是秦漢間書,得其詞組,即是治法;《傷寒論》無問全不全,茍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後學能識病,全賴此數書。——清陸九芝《世補齋醫書》

382、學醫當學眼光,眼光到處,自有的對之方,此有說不盡之妙,倘拘拘於格理,便呆鈍不靈。——清曹仁伯《琉球百問》

383、大約功夫到時,眼光中無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茍同,始爲有味。若功夫未到,便覺大略相同。——清曹仁伯《琉球百問》

384、凡看病須要格分寸。諒病之分寸,而定藥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減一味不得。——清曹仁伯《琉球百問》

385、凡少年人看病,心中必謂天下無死症,如有死者,總由我功夫不到,一遇難處,遂打起精神,與他格算,必須萬全而後止。學醫者,不可無此種興會。——清曹仁伯《琉球百問》

386、凡臨證,須審病人情狀,酌配方藥。但記每方治某病便非。——清曹仁伯《琉球百問》

387、大凡名家亦有偏處。當日雨田先生善用涼藥,非無用溫處,用至七分止矣;性天先生善用溫藥,非無用涼處,用至七分而止。兩家對待,各具至理。雨田先生曰:一分熱邪不除,便爲不了之病,易戕

388、正氣。性天先生曰:一分陽氣不虧,不受陰邪爲病。當時兩家論治最好看,然亦須有學問去領會,無學問者安能識此奧旨,而兩家亦終不相通。——清曹仁伯《琉球百問》

389、用古人之法,審其用法之時,得其立法之心。學無常師,擇善而從。——明孫一奎《赤水玄珠》

390、臨病人於餓頃便處湯劑何敏捷乃爾,要惟有定識於平時,乃克有定方於片刻。——清陸九芝《世補齋醫書》

391、學醫一道,既不能離開書本,也不能專靠書本,既要憑些經驗閱歷,也要懂得經籍要義。——近代冉雪峯

392、凡陽虛多寒者,宜補以甘溫,而清潤之品非所定;陰虛多熱者,宜補以甘涼,而辛燥之類不可用。——明"張景嶽《景嶽全書"新方八略"補略》

393、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唐"王冰《素問"至真要大論》註文

394、陰陽俱不足,補陽則陰竭,滋陰則陽脫。如是者,可將以甘藥。——《靈樞"終始篇》

395、“上下交損,當治其中”——清·葉天士

396、陰虛之甚者,先回其陽,繼而漸加補陰之藥,是無陰則陽無以化也;陰虛之甚者,先補其陰,繼而漸加補陽之藥,是無陽則陰無以生也。——清·王三尊《醫權初編》

397、回陽之中,必佐陰藥;攝陰之內,必兼顧陽氣。——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脫》華岫雲按

398、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明·張景嶽《景嶽全書"新方八略"補略》

399、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400、陰症似乎陽,清之必斃;陽症似乎陰,溫之必亡。——清·顧鬆園《顧鬆園醫鏡·格言匯篡》

401、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心而與汗俱出;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怋。推此,則知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也。—— 《中醫鍼灸大成》

402、心中了了,指下難明。

403、中醫是有意無意的騙子。 ——魯迅

404、李漢彪師傅傳草藥辨認祕訣

405、草木中空善治風,對枝對葉能治紅。

406、葉邊有刺皆消腫,葉中有醬撥毒功。

407、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408、太陰溼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

409、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410、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

411、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素問"咳論》

412、“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靈樞"營衛生會篇》

413、辨舌質可驗五臟之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淺。——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

414、病不應脈,當思其病;脈不應病,當思其脈;藥不應病,當思其藥。——清·杭世駿——

415、證雖重而門類明白者,不須診脈亦可議方,證雖輕而題目未定者,必須仔細察脈。——明·李榳《醫學入門》

416、溼病在表,一身盡痛;溼病在裏,一身不痛。——明·汪昂《醫方集解》

417、熱在上焦,咽乾口糜;熱在中焦,心煩口渴;熱在下焦,便祕溺赤。——明·李榳《醫學入門》

418、凡病氣重,則小便必澀;病氣蘇,則便溺漸通。——清·程杏軒《醫述》

419、衛虛則外寒而慄,營虛則內熱而咳;營虛則咳傷肺而唾腥;衛虛則寒入脾而吐涎沫。——《醫述》

420、逢節發病,必非議補之時。——清·陸九芝《世補齋醫書》

421、脈病人不病則病重,人病脈不病則病輕。——清·王孟英《王氏醫案譯註》

422、治病必先辨症,辨症須辨兼症,徐洄溪謂有一症不具,即需審慎者,固難爲見病治病、知常不知變者道也。——清·費繩甫《孟河費氏醫案》

423、不任是本職工作還是工會工作,我都堅持多想多走多做。

424、恪盡職守,以心換心。

425、有錢人生病,沒錢人當醫生。

426、醫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427、行醫以德爲先,服務以誠爲本。

428、真心真意辦實事,盡心盡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429、讓我的微笑喚起生命的追求,用我的真誠驅散病痛的折磨。微笑永遠,生命永恆。

430、一切爲了您的身體健康。

431、技術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務上追求全心全意。

432、謝絕收紅包,心寬;憑良心做事,心樂。

433、風高人心醉,德厚院生輝。

434、陽光能給我帶來歡笑。

435、我們心中藏着天使的翅膀,張開翅膀用愛的羽翼呵護每一位病人。

436、謹嚴從醫,學無止境。

437、醫生之本,德術並舉。

438、身着潔白衣裙,守護生命之花。

439、要多思考我能做什麼,而不就是我應該得到什麼。

440、敬畏生命,是醫生的第一品格。

441、在病人即將痊癒時,請來的醫生是幸運的。

442、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專一行;善待生命,才能收穫精彩人生。

443、德高技精鑄大醫風範,禮全心誠創和諧醫患。

444、醫以濟世,術貴乎精。

445、以我的服務,換得您的健康,我也是快樂的。

446、但願人常健,何妨我獨貧。

447、尊重生命,守護健康。

448、患者的康復是我的職責和心願。

449、本分自然地生活,踏踏實實地做事,兢兢業業工作,誠誠實實地交友,心底坦蕩地爲人。

450、病人就是我們的親人。

451、恪守良好醫德人人有責,奉獻精湛技術個個爭先。

452、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

453、我一天的愛心希望能帶給你一生的幸福。

454、厚德載物施仁術,大醫精誠濟蒼生。

455、凡事爲病人着想,病患如己患,急病人之所急。

456、以人爲本,誠心服務。

457、得意時穩得住,失意時扛得住。

458、真誠爲患者,自律警自己。

459、從心開始,用心做事。

460、兒科素有啞科之稱,我會用愛心.耐心.真心.熱心.誠心,使患兒滿意,使家長放心。

461、做好本職工作,挽救病人生命。

462、懂得選擇,學會放棄,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463、貪慾始於一瞬間,痛苦陪伴一輩子。

464、拯救生命是醫生的天職,廉潔誠信是醫生的美德。

465、爲您服務就是我的職責,讓您滿意就是我的追求。

466、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理想。

467、以心醫心,以愛傳愛,治病救人,至善至美。

468、醫德承載生命,愛心傳遞真情。

469、您的滿意就是我奮鬥的目標,更就是我快樂的源泉。

470、盡我所能,問心無愧。

471、盡心盡責工作,熱心真誠待人。

472、生命第一,患者至上。

473、用持之以恆的態度來面對工作的每一分鐘。

474、用我的愛心點燃您生命之火,用我的醫術解除您疾病之苦。

475、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作爲首要關心的事。

476、病人在我心中,康復在我手中。

477、厚德載醫創,人本醫療贏未來。

478、你的健康,我的追求。

479、蓮,因潔而尊;醫,因廉而正。

480、對病人真誠微笑,等於播種真愛的種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