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求人教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習作

本文已影響 3.13W人 

秋,據說公園裏美麗的花燈花了五百萬,但是俺們已經交稅買單了,不能再付出安全吧,所以沒去湊那個熱鬧。

求人教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習作

好在月亮給面子,本來的陰天,卻在九點多把頭探出來,和兒子在操場散步,賞月。

“媽媽!你看!月亮出來啦!月亮像個月餅一樣哦!”兒子突然擡頭,發現了圓圓的明月。

“像月餅?真的哦,還像什麼?”我也很好奇他會說些什麼。

“像湯圓。”天啦,怎麼都是吃的,我不甘心,繼續問——

“還像什麼?”

“像車車的輪子。”不錯,這個答案有點兒意思。

“還有呢?”

“像。。。。。。像一個大洞!”兒子猶豫地回答。

“大洞?這麼明亮的大洞?這個想法真特別!”這個答案很令人驚訝,我不喜歡他說像個洞,彷彿是什麼不好的比喻,洞都是黑黑的,不知道他什麼時候看到過大洞呢?不過倒也不反對,但願是我多心吧

月亮彎彎像什麼?

月亮彎彎像小船。

小船彎彎作什麼?

小船彎彎渡江河。

月亮半圓像什麼?

月亮半圓像量角器。

量角器半圓作什麼?

量角器半圓把角量。

月亮圓圓像什麼?

月亮圓圓像玉盤。

玉盤拿來作什麼?

玉盤拿來把菜裝。

月亮……

曾經“無知”的我差點扼殺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想起這事,至今我仍內疚萬分。

記得剛踏上工作崗位,有一天,我要上《小小的船》一課。備課時,爲了設計一個精彩的開場白,我絞盡腦汁,猛然擡頭,望見窗外那一輪彎月,似乎來了靈感。於是,課堂上我瀟灑地一揮手,一輪彎月躍然上了黑板。然後,我問學生:“你們看這是什麼?”他們齊刷刷的說“月亮”。接着,我就迫不及待地追問:“小朋友,你們看這個月亮像什麼呢?”學生們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有的同桌之間竊竊私語,有的前後桌交頭接耳,也有的自個兒嘀咕。看來,他們都很興奮,相比答案是八九不離十,一定說“象小船”。那時我就能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小小的船》,是多麼的形象生動呢!當我正爲自己的高明而暗暗自喜時,學生的答案卻使我傻了眼,他們說像鐮刀,像鉤子,更可氣的是一個貪嘴的學生說像香蕉,居然沒有一個小朋友提到像小船。霎時,我的心中冒出了一股無名之火,冷冷地說:“像嗎?想香蕉嗎?我看一點兒都不像。”緊接着我又“全面轟炸”了一番,我說:“說話要有根據,想像要合情合理。老師讓你們說像什麼,你們一定要找出最像什麼,才能說……”發泄完心中的怒火,我又讓孩子觀察那幅圖,無奈的我又在上邊畫個小孩子,他們這才說出我想要的答案“彎彎的月兒像小船”。我長長地吸了一口氣,終於引出了課題,終於可以進行下一個教學環節了。當我興致勃勃地進入“教師”的角色時,學生們呢?明顯地比剛纔少了那股子興奮勁,都茫然地望着我。

日子久了,我慢慢地發現似乎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乖”,課堂上絕不敢“胡言亂語”。讀課文時,要他們發揮想像,融入到課文的情景之中,要有表情地朗讀;說課文時,要他們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情節,可他們讀的、說的都是那樣的蒼白無力、枯燥乏味。讓他們看圖說話,他們嘴中蹦出的總是那麼幹癟癟的一兩句話,彷彿畫面以外的都與他們絕緣。

當時的我總覺得這些孩子比較“笨”,簡單的知識他們能掌握,要求高了,就“消化不了”。沒料,有一天,教導來聽課(他是聽了“抱怨”而來的)。課後,他若有所悟地告訴我:“葉老師,你們學生挺聽話呀!配合得不錯。”(竊喜:那是我嚴格訓練出來的。)“不過,孩子們太聽話,常按照你框定的路子進行思考、說話,總感覺缺少了點什麼?對,你的學生缺少了那份想像力。不知你發現沒有,你讓學生進行想像說話時,他們說的都是課本上的知識,要不乾脆是你暗示下的產物。”我聽了急着爲自己辯解:“培養想像力,我也很重視。不過我讓他們想像時要考慮書本知識,要考慮課堂學習內容,要考慮……”教導聽着聽着,笑了,借給我一本《小學生心理學》。當晚,我就拜讀了這本書,看着看着我覺得書的分量越來越重,壓得我心裏沉甸甸的。我這那是培養想像力,簡直是扼殺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只怪自己是那樣的麻木,還怪孩子們“笨”。其實是我惟書本知識至上的狹隘觀念害苦了他們。後來,我換了一個學校,至今,孩子們茫然的眼神仍在時刻提醒着我。

接受新生又有一段時間了,有一次我畫了一個圓問他們:“那是什麼?”孩子們的答案可豐富了,有的說“像算盤珠、太陽”,有的說“像月亮、圓球”,還有的說“像一個集體”,多麼奇特的想象!這一切來得多麼不易,曾經“無知”的我現在已經學會好好地珍惜孩子們那份好奇心,努力地引導他們學會觀察,鼓勵他們積極思考,開啓想像之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今天,我才深深地領悟到這句話的真諦

19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