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初一語文第三課課後習題怎麼做?

本文已影響 2.62W人 

1.手段作者先表明對蟬的感情——煩,這是一抑;接下來作者又描寫了一隻病蟬,這又是一抑;最後作者引用朋友的話“它等了17年,纔等到一個夏天”,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蟬的生命”這一話題上來,而簡短的一句話“它爲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着”,則道出了蟬的生命意義.至此,作者對蟬的感情發生了微妙而徹底的變化,“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實則是讚揚了蟬生命的偉大.這種欲揚先抑的手法更能表達作者對蟬的讚美與敬仰.

初一語文第三課課後習題怎麼做?

2.(1)斜陽與秋風渲染了蟬的生命短暫,即將結束的.悲涼氣氛,進一步引起了人對它生命的思考.

(2)以一顆感激的心表達珍惜,回饋生命的感情;要力所能及地吧事情做的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讓後人爲自己的執着,努力而感動.

(3)從內容來講,這段話這段話把我們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的人生態度所產生的結果通過未來人的嘆息展現給現實中的我們;從結構上來講,與開頭看到貝殼發出感嘆向照應,是文章渾然一體;從表達上來講,使文章具備了一種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空間感,使文章的主題更深邃,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3.相同之處:1.對“物”的描寫細緻入微,筆觸輕柔而自然

2.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不同之處:1.《貝殼》是直入主題,而《蟬》則是先抑後揚

2.《貝殼》對生命的感悟是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細緻,更加地一絲不苟,而《蟬》則是不管生命如何短暫,都必須好好地活着

3.《貝殼》的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是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令人珍惜和驚歎的東西的願望,而《蟬》是告訴人們一個人要有積極地態度,不要被一時的不如意壓倒,要振奮精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