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本文已影響 1.95W人 

一、 要處理好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的關係,讓學生的每一次閱讀都能目標明確,高效完成。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講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存在與每一個單元中,存在於每一冊課本中。因此,每一篇課文的閱讀都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把每一篇課文與單元其他課文聯繫起來進行一定程度的類文閱讀,往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爲此,在每一個單元教學之初,我都會引導學生關注單元提示與導讀,先確定單元學習目標,其中涉及文章內容,語文知識,情感態度等方面。這樣,在進行課時目標的設定時,就有章可循,並且,各篇課文的閱讀能相互聯繫,學生學習起來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單元提示語是:“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蹟,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但是,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漸漸與自然疏離,地球上出現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以此爲綱,學生和我一起確定了本單元的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2、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3、樹立環保意識。單元目標又爲課時閱讀目標的確定提供了依據。比如,我們將第一篇課文《敬畏自然》的閱讀目標確定爲:1.反覆閱讀,感受並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感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2.瞭解議論性散文的特點。3.將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轉化到實際行動當中。這樣,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對課文的理解就不至於太過渙散。另外,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引領,其餘四篇文章的閱讀就容易多了。

二、 認真研究學情,以學定教。

就我目前所教學的班級現狀來看,亟待解決的不是老師怎麼教的問題,而是程度不一、良莠不齊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怎麼學的問題。從學情出發,以學定教,讓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否則,就容易產生教師自認爲教了不少,學生卻沒有多少收穫的結果。

小課題研究一年以來,我在這個方面也進行了不斷的摸索。哪一節課上的輕鬆愉快,哪一節課上的沉悶艱難,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儲備與學習期望,教師的掌握程度不夠。如果沒有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你所確定的閱讀目標,你所預設的閱讀問題,就會背離學生的實際,又怎麼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我所帶的七年級四班,大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語文功底薄,加之從小學剛升入初中,對初中的語文學習還不太適應。針對他們這種情況,在閱讀方法的採用上,主要以朗讀,誦讀爲主,讓學生的嘴巴忙碌起來,不要讓他們的思維有遊離於課堂之外的機會。必要時,文言文的學習還採用教師領讀和學生領讀的方式,均收到了不錯的閱讀效果。相對而言,八年級一班的情況就稍好一些。默讀,瀏覽,精讀,品讀可以多項選擇。但是,重點就放在閱讀問題的設定上。

總之 ,教師瞭解了學生的真正的學習需要,才知道確定怎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明確教學得失,讓閱讀教學發揮實際作用。

三、 教會學生正確的使用教學參考書,使課本與資料互爲補充,讓閱讀效應最大化。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而語文學科作爲母語教育,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方面,要深刻認識母語教育的特點與優勢,增強資源意識,讓所有適用的資源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服務。而另一方面,要清醒的認識到,教科書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課程資源,體現了課程目標和能力培養的要求,應以教科書爲主,用好教科書。但是,如果把教科書作爲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教科書,這樣的語文教學單薄、狹窄、封閉,容易脫離學生實際和沸騰的生活。而過多地引進其他課程資源,少用甚至不用教科書,活是活了,但教學輕飄飄,語文訓練難以落實,各項要求難以達到。

正確的做法是,以教科書爲主要憑藉,適當引進相關資源,適當拓寬教學途徑與形式,加強課程資源的整合,在學好教科書、實現基本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學得更多一點、更活一點、更好一點。也就是說,課前課後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適當的參考教學資料,要讓學生能動的利用資源,作爲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鞏固的有效手段,堅決不做搬運工,變成抄寫資料的工具。

四、 自主學習與老師指導相輔相成。

在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首先應體現在自主閱讀、潛心讀書上。教師在鑽研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沉下心來,認真讀課文,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儘自己之所能,儘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課文讀懂。其次,應組織學生進行有準備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到語言的精妙,領悟到寫法的特點。在這方面,導學稿就發揮了其很大的作用。例如:七年級下第一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

1、結合標題分析,文章以什麼爲寫作順序? 2、文章哪幾節文字寫百草園?

哪幾節文字寫三味書屋?銜接兩部分的段落是第幾節?在全文結構、內容上起什麼作用?3、概括百草園、三味書屋這兩部分分別寫了那些事件?

百草園:

三味書屋:

這樣,學生既能充分的展開自主閱讀,也有目標引領,不至於進行漫無目的的閱讀。並且,這樣的自主學習對課堂學習也有很大的促進。當然,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不是對立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甚至講解。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中的語言品析:“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似乎”表示對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確鑿”則是完全肯定的語氣。有矛盾嗎?該怎樣理解作者的用意? 這道題就需要教師結合文章內容作簡明的背景介紹,並進行綜合性的分析。遇到學生經過討論、交流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就應點撥,猶如畫龍點睛,或使學生提升境界,或使學生茅塞頓開。遇到學生歸納、概括不全面、不清晰的地方,教師就應用條分縷析的、準確的語言幫助歸納與概括(如,文章主旨、學法、寫法)。當經過啓發、引導,學生還理解不準、不深甚至理解錯誤時,教師就應進行精當的講解。自主學習與講解學習,沒有孰優孰劣,教學中要針對學情,合理運用。

五、引導學生由整體到局部把握全篇

首先,閱讀教學要重視提高學生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以往的閱讀教學,重內容的分析(搞得不好是對文章的肢解),輕對文章精髓的把握,諸如,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語言,揣摩文章的表達。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一遍一遍地、有層次地讀整篇課文,由讀得不大正確到讀正確,讀得不大通順到讀通順,讀得不大有語氣到讀出語氣,讀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此同時,要從有初步的感受到有較深刻的感受,到抓住文章主旨,品味語言的精妙,領悟一些表達方法。

其次,一篇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第一個整體是指通過自讀自悟,獲得初步感受,並提出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是內容的、形式的、寫法的)。這一步很重要,是精讀的準備,也是個性化閱讀的實踐。在此基礎上,抓住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聯繫文章在內容上的、語言上的、寫法上的重點或難點,進入對部分的閱讀。這種解讀力求是聯繫全文的、兼顧內容與形式的(不僅要學生知道寫了什麼,而且知道是怎麼寫的;不僅知道哪些地方寫得好,而且知道好在哪裏)。最後,回到整體,要能把握文章主旨,受到情感薰陶,內化文章語言,習得文章寫法,並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或背誦,傳達對文章內容、情感、語言、寫法的理解和把握。

六、勤朗讀,多誦讀,牢牢把握 “讀”的環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讀的過程中,學生欣賞美,學習語言,吸收寫法。文章作品豐富的意蘊,存在於字裏行間,隱藏在文字背後,存在於空白處留下的巨大審美空間之中。對一篇課文的教學,教師不應首先引導學生去分析理解,而應首先引導學生去感受,即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知覺、表象、聯想、情感去觸摸內容的整體存在,去品味語言文字的意義、情味和旨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讀”這一環節。不論何種文體,課堂上要每篇必讀,可以吟誦、默讀、朗讀,在讀中思考理解,並學會圈點批註,體味文章意義、意境、情味,要從停頓和語調的高低、強弱、緩急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學生在反覆吟誦課文中,隨着形象在學生頭腦中的“復活”,必然會觸動他們的情感,使他們沉浸在作者所創造的藝術世界裏,愛作者所愛,恨作者所恨,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握全文內容,受到藝術薰陶,獲得美的享受。

但實際情況是,在不少閱讀教學中,教師忽略“讀”這一環節,熱衷於引導學生以獲取答案和結論爲滿足。在讓學生草率讀過課文後,便迫不及待地就文章詞句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討論,表現了什麼思想,給了我們什麼教育。或者機械地挑出文章中的一些詞句,要求分析“爲什麼”。這種用所謂“啓發”直接代替學生理解的做法,表面上熱熱鬧鬧,實質上浮光掠影,囫圇吞棗。這樣做的結果,即使再美的文章也會被教得索然無味。

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 進行小課題研究之後,我在讀的環節上狠下功夫。“精講多讀”是我一年以來堅持不懈的教學原則。許多詞句優美的文章,課堂上都給學生充足的朗誦時間。或集體讀,或小組讀,或男女比賽讀,或個人示範賞讀。例如,朱自清的《春》,百分之三十的學生學完之後能當堂背誦下來,我想,這是閱讀教學最大的收穫之一吧!

七、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注重閱讀習慣的養成。

先說閱讀方法。

精讀、略讀、瀏覽是三種主要的閱讀方法,也是三種閱讀技能,它們的目的、功能有所不同。三種方法、技能都重要,都要重視,都應很好地訓練。精讀,重在培養閱讀理解能力,要對文章從內容到語言到寫法比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習得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此種方法課內使用較多。略讀,是粗略的、不進行深究的閱讀,旨在通過比較快的閱讀,粗知文章大意。瀏覽,指大略地看。除了平時消遣性閱讀,瀏覽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根據需要蒐集信息。精讀,各個年級都是重點,除了讀懂文章,還要積累學法、寫法,並注重閱讀方法向略讀、瀏覽的遷移。瀏覽,重點在要教會學生有目的地、帶着任務進行瀏覽,要逐漸提高瀏覽的速度,學會一目十行地讀,要培養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以訓練精讀爲主,訓練略讀、瀏覽爲輔;要有意識地通過整合資源、擴大閱讀量,把精讀、略讀、瀏覽結合起來進行訓練。而在課外閱讀中,略讀、瀏覽就派上了用場。

再說閱讀習慣。

宋代朱熹雲:“讀書要切己體驗,不可只作文字看”。良好閱讀習慣養成,使學生終身受益不盡。因此,教師要善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創造性,以達到新課標的閱讀教學要求。

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式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課內,我合理安排時間,組織學生朗讀、背誦。課後,我結合課文向學生推薦有益讀物,定期上閱讀課,要求學生做閱讀摘抄筆記,還定期進行檢查和評比。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閱讀時,不僅略讀瀏覽,還把有價值的資料摘抄整理下來,這樣的閱讀,學生不僅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詞彙,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