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海上絲綢之路是什麼意思?

本文已影響 1.21W人 

歷史背景

海上絲綢之路是什麼意思?

海上絲綢之路的雛形在秦漢時期便已存在,目前已知有關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載來自《漢書·地理志》,當時中國就與南海諸國接觸,而有遺蹟實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於漢代。

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國對外主通道是陸上絲綢之路,之後由於戰亂及經濟重心轉移等原因,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路成爲中外貿易交流主通道。唐代,我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這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在宋元時期是範圍覆蓋大半個地球的人類歷史活動和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載體[5] 。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仍是絲綢,所以後世把這條連接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出口漸成爲主要貨物,因此又稱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由於輸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稱作“海上香料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約定俗成的統稱。

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組成。從3世紀30年代起,廣州已成爲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廣州成爲中國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廣州長時間處於“一口通商”局面,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宋末至元代時,泉州成爲中國第一大港,並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爲“世界第一大港”,後因明清海禁而衰落,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在東漢初年,寧波地區已與日本有交往,到了唐朝,成爲中國的大港之一,兩宋時,靠北的外貿港先後爲遼、金所佔,或受戰事影響,外貿大量轉移到寧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