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的積累和敘寫論文

本文已影響 1.53W人 

【摘要】:學生由於缺乏對生活的深刻感悟能力,所以在考場作文中記敘文的寫作很難寫出真情實感,給閱卷老師流水賬日記的既視感,所以在高考中選擇記敘文寫作的考生少之又少。這時想要在高考作文中拔得頭籌,大部分學生會更傾向於議論文的寫作這顆救命稻草,但是在議論文寫作時,也常常面臨兩個問題:一時無材料可用,也就是無話可說,二是有話也不知道怎麼說,前者是材料的積累問題,後者是材料的敘寫問題。本文將對材料的積累和敘寫問題進行簡單探討。

高考作文素材的積累和敘寫論文

【關鍵詞】:高考作文材料積累敘寫

【中圖分類號】G634.34

  (一)話說“材料積累”

量變引起質變。無話可說是不是就說明學生在素材積累時量的沒有達到一定的要求呢?人們常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我們都知道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有一定量的素材的積累,但是不是擁有了一定量的素材積累後,學生便有話可說了呢?其實不然,從高一到高三,科任老師都會給學生大量印發作文素材,這些作文素材的涉獵面也是十分的廣泛。早讀時間學生也有意識的進行記憶。但在實際寫作實踐中,學生面對作文題目時,仍然有無話可說的無助感,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1.從淺的層面來說,是學生的盲目自信造成的。

很多學生對於當時印發的素材事例,自以爲已經記下了,所以也就放下了。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心理學中記憶分爲淺層記憶和深層記憶,學生看過材料後當時記住了,一兩天之後忘掉一半,一兩個月後,忘卻十之八九。久而久之。三年高中的惡性循環,致使學生對於作文素材如同走馬觀花,面對試卷中的作文考題時也只能指雁爲羹。很難有深層的知識記憶任自己挖掘。就出現了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

2.學生沒有掌握對生活的留心觀察正是作文素材的來源

生活處處皆語文,老師印發材料,推薦學生作文素材書,無論哪種方式無疑都是填鴨式的教育,學生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面。只有真正的熱愛生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的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每個考生只有對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每天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進行認識、感悟、理性對其進行審美與思辨,並思考背後的原因與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才能真正的做到對素材的積累。考場中才能做到文思泉涌,纔能有話可說。

3.從深度層面來說,是教師要求不全面造成的。

在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強調的只是:作文素材的積累講究的是典型和新鮮,而忽視了“要具體”這一要求。因此,很多學生在記憶作文素材時,只是泛泛地記一些零碎粗糙的信息,對人物或事件的一些精彩和感人的細節並不上心。如學生最常用的素材:“無比鋼琴師”劉偉,很多學生知道的只是他是“中國達人秀”的冠軍,他在賽後得到觀衆和評委的好評,而對他在失去雙臂之後,怎樣堅強地站立起來,實現人生理想等一些感人的細節不曾做深入的瞭解和思考。這樣,在實際的寫作實踐中,想要有話可說難上加難。

試想:如果學生對自己佔有的材料的細枝末節熟稔於心,那還能在寫作的過程中絞盡腦汁仍然一無所獲嗎?如:“徐霞客”這一人物,如果他們不僅知道徐霞客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還知道他爲了追尋理想,在探險的道路上,即使“三次遇盜,四次絕糧,還差點丟到性命”也不曾後悔等一些感人的細節,那在運用這則素材寫作時,還會“無話可說”嗎?

由此,要解決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存在的“無話可說”這一問題,關鍵就是要解決如何積累材料的問題。在指導學生積累材料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總是一味的指責學生,而是要多督促,多引導,使其端正態度,對手中已佔有的材料做到常回顧,勤記憶,多觀察,只有這樣,在寫作過程中,方能做到“有話可說”,說出的話也更有感染力。

  (二)話說“材料敘寫”

“有話不知道怎麼說”也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常抱怨的,儘管他們手中佔有一定量的作文素材,但在面對具體的作文題目時,在實際的寫作實踐中依然感到很迷茫。關鍵就在於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根據題目打開材料的敘寫思路。

確實如此,在過去的議論文寫作指導中,我們的考生強調的只是:材料的敘寫必須緊扣論點,也就是”定向敘述”,但在“定向”中的基礎上究竟怎樣敘寫,怎樣打開敘寫的思路,我們很少有過這昂面的指導。那怎樣才能打開敘寫材料的思路呢?我們可以採取“多角度提問文題”法。

多角度提問“文題”,也就是從“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等多個角度,對命題者提供的“題目”進行提問。如作文《解開心中的繩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問:心中的繩索是什麼,?怎樣解開?解開後有怎樣的意義?通過這樣設疑後,該如何去敘寫所選擇的材料,我們的思路就變得很明晰了。如:一味考生根據文題對“蘇子”這一材料的敘寫: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江水承載着的是蘇子陣陣的愁思。他不明白爲什麼被認爲“大肚能容天下”的九五隻尊僅僅因爲意見不同而貶謫良臣,也不明白爲什麼自己鞠躬盡瘁地爲國爲民,竟然落得如此田地!(心中的繩索是什麼)但與旁人的交談中,蘇子心中的繩索慢慢地解開——千古風流人物就如大江東去般褪色、消逝,這是規律,更是命運!(怎樣解開)解開心中的繩後,赤壁之上,他向世人展現的豈止是那場驚天地的戰爭,更是一種灑脫超然的精神。(解開後的意義)

很明顯,因爲通過對題目多角度的提問,這位考生在敘寫材料的時候不僅緊扣題目,而且思路非常的清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敘寫的過程中,我們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每個角度都兼顧,而是能夠根據命題者的要求或是題目自身的特點,對材料進行取捨嗎,做到重點突出。如作文《解開心中的繩索》這篇文章在敘寫材料時,關鍵是要敘寫清楚人物心中的繩索是什麼以及怎樣解開,因爲他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標題,重點應該落在動詞“解開”上面。

  (三)小結

在議論文寫作指導過程中,我們教師指導的重點往往放在審題、立意、謀篇、語言等大的方面。雖然這是考綱重點要求的幾個大的方面,而對一些細節問題卻忽視了,就如同上面我提到的兩點。無話可說和有話不知道該怎麼說這兩個問題,看似小,卻很關鍵,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其他方面的指導也就顯得意義不大,就如同沒有磚瓦我們很難完成真正的建築一樣,如要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在指導方面我們一定要重視一些細節問題的落實,而材料的積累和敘寫纔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