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素材

關於自立的高中作文素材

本文已影響 1.74W人 

關於自立的高中作文篇一:高中作文“素材+範文”專題之“自立”篇

關於自立的高中作文素材

一、專題導語

沒有哪一個人永遠只做孩子,也沒有哪一個人永遠站在家庭的屋檐下。踏入人生,離開父母的港灣,生活的旅連是一張沒有退路、不可預測的單程車票。在波詭浪譎的大海里航行,悲壯多於溫情,險阻多於順達。沒有自立意識,沒有自立能力,隨波逐流,任其飄泊,最終會被浪濤所淹沒。

自立並不等於一味地排斥外援,並不等於拒絕別人先進的東西。但自立決不乞求,決不到處伸手。自立是靠自己的勞動生存,是對自己的充分相信,是一種強健的獨立精神。

二、經典事例

1、鄭板橋教子

清代大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52歲才得一子,取名寶兒,對其管教甚嚴,從不溺愛。他在病危時把兒子叫到牀前,指名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父命難違,兒子只得勉強答應。可他從未做過饅頭,請教了廚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做好饅頭,喜滋滋地送到牀前,誰知父親早已斷氣。兒子跪在牀邊,哭得像淚人一般,忽然發現茶几上有張信箋,上面寫着幾行詩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鄭板橋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冷酷、過分?非也。正如鄭板橋給其弟弟信中所說:“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假愛。鄭板橋的教子方法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啓示,這就是:做家長的應該首先教會孩子學會“動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孩子在實踐中學會自立,這是培養孩子優良品格的一個有效方法。

2、張海迪的自強之路

張海迪,1955年9月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國共產黨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裏她給村裏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爲鄉親們鍼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爲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讚譽。

1983年海迪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着地爲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韓國出版。

3、莎士比亞離家尋自立

莎士比亞走出的是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之道。他出生在斯特拉福的一個富商之家,但他16歲就離開家庭,外出獨自謀生。他當過鄉村教師,在屠宰場當過學徒,還幫人家做過書童,他還參加過英國遠征軍,做過律師,任過小官。爲了自立,他還漂過英吉利海峽,到荷蘭、意大利闖蕩。尋求自立的過程,豐富了他的人生經歷,爲他後來創作出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一大批優秀作品、成爲世界戲劇的偉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自己道路自己走

白宮是美國“第一家庭”的住址,佔地18英畝,內有132個房間,這裏夠寬敞和舒服了,然而,里根的4個該子對此並不感興趣,他們都不住白官。里根的兒子失業後,沒有向父親伸手,而是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南斯拉夫已故總統鐵托的兒於米沙,現在已年過半百,他19歲離家奮鬥.不接受父親的庇護,父親也不給他庇護。米沙從一名普通工人幹起,靠誠實的勞動和自己的能力,當上了一家石油公司的負責人。

英國首相梅傑之子詹姆斯,18歲高考落榜,只好自謀生路,到一家商場裏幹裝卸和搬運的重活,爲了維持生計,他還得幹另一些雜事,幫助推銷襪子、內衣、貓狗食罐頭。

5、不給繼承人留很多錢

據英國報紙報道,美國最大有線電視公司遠程通信公司董事長約翰?馬隆,準備將他15億美元遺產的一多半捐給慈善事業。他認爲:“太多的財產會毀了孩子們,而不是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1997年,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宣佈,他不會給他剛出生的女兒珍妮弗留多少遺產。他的理由與馬隆的相同。

美國第二大富翁沃倫·巴菲特對他3個子女的吝嗇是出了名的。他說,他死後,如果他們能得到他的一個子兒,那就算他們走運。

英國房地產開發商彼得·德薩瓦里1997年宣佈,他死後,他的5個女兒不能分享他價值2400萬英鎊的房地產。

6、老記者鼓勵女兒“出走”

據一位在密執安大學留學的中國研究生介紹,有一位美國女青年學生談到“邊學習邊工作”生活時,認爲很有意思。有時也覺得挺艱難的,可還是堅持了下來。她父親是個老記者,屬於中產階級,並不是沒有錢供子女上學。有一年,她回家看望父母時,曾問父親:爲什麼當她18歲時,就鼓勵她離家“出走”?她父親回答:“因爲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兩件事:一是要受教育,一是要有獨立性。這不僅指要培養獨立的生話能力,而不是處處依賴別

關於自立的高中作文篇二:海南高考優秀作文:自立纔有人生

有一家國內野生動物園裏,掛着一塊警示牌,牌上標示,嚴禁遊客向動物餵食物,違者罰款的字樣,理由是如果給野生動物餵食,它們會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看到這個警示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動物園方想讓動物不靠遊客的送食,而是依靠動物自己的能力尋找食物。的確,我們也可以想象的出來,每天若是有那麼多的遊客來此地,給動物提供食物,那些動物會時刻只記得伸手去拿,或許長久下來會不由自主產生依賴性,覺得獲取的食物很簡單,就是等,靠,要,久而久之動物就懶於在茫茫自然界去拼爭食物。我想,動物園的初衷是,除了是讓動物們自己尋找食物,他們或通過這告示,來鍛鍊和磨練動物的生存的本領和意志,並讓動物們在一片野生林裏充分發揮生存能力和潛質去尋找美食。

我是非常贊同這樣的做法,畢竟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外界的力量是一個廣受追捧的人生價值,人和動物何嘗不是同理?而這,不由得讓我想起現在的孩子關於自立的教育問題。我們的教育,是否做到讓孩子真正獨立,自強自立了呢?然,很多人都埋怨,現在生活富裕了,許多孩子越來越不能吃苦,且怕吃苦,和中國一貫沿承下來的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優良傳統觀格格不入,許多孩子,在學校和家庭,大人們只懂得吩咐孩子把學業搞好就行了,其他如家務活或者一些和學業無關的事情就不用操心,彷彿溫室裏的花朵,父母幫他們安排了一切遇到狂風大浪有父母抵擋着,,這樣的教育之下,勢必對孩子行爲和心理產生依賴感,對將來長大成人後獨立自立能力造成深刻羈絆。國外的孩子年齡到十八歲以後,父母基本就撒手不管了,這個不管並非不理睬,而是讓他們懂得在社會通過自己努力去掙錢,學會獨立生存,所以在國外的中學和大學處處都能見到許多孩子假期或課餘時間外出打工掙錢,相比之下我們的中國孩子,這一點略微遜色一些,我反觀自己周圍,就有很多同學朋友基本家務活不懂回到家就只有電視和電腦,彷彿這些就可以帶來財富,甚至現在催生許多啃老族的青年,寧願在家賦閒也不外出工作,或者結婚,生子,買房買車全靠父母,這樣的狀態不得不讓人揪心,而這些事實告訴我們,不勞而獲或慾望,貪婪和安逸中成長和生活,只能消磨意志和削弱生存本領,忘記汗水忘記了拼搏,最終就象溫水中的青蛙,滿足於外在的安逸卻變的鬆懈,一旦有風雲變幻就失去應對的能力。人終究要在這個世界生存,而幸運和機遇都是一時短暫的,沒有一輩子的幸運,那麼自立更生就顯得尤爲重要了。華人界首富李嘉誠,在很早之前對自己兩個孩子的教育就是典型的自力更生的典範,象他如此萬貫家財,卻對孩子萬般嚴格,在提供他們國外學費的同時,卻很少再寄錢過去,而是讓兩個孩子在國外靠打工掙生活費,而最終他兩個孩子在多年後在商界憑藉自身努力也作出不小成績。

雖然,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萬事若要成功必須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此話沒有錯,但是天時地利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被眷顧到,一個人的背景,家境,人際關係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差別,有的不一定擁有外來的優勢,所以人和就愈發顯得重要了,我想人和這裏的意思更多講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奮鬥。隨着現代社會和經濟發展,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難免面臨各種各樣的激烈的競爭格局,在我們周遭,每天都多或少目睹或耳聞着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現實,在這樣的生活形勢下,更應該懂得生存的本領,不能只是重視天時地利重要的是人和,這個人和就是自身必須發揮主觀能動力,學會自己思考,和懂得自力更生。而不是一味着等着外界的給予和幫助,畢竟外界一旦失去價值,也是不能長久的,歸根到底還需要自己的奮鬥自立去獲取勞動果實。中國還有句古話叫自助者天助,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我們遇見艱難險阻,暗流礁石,這時惟有通過發揮自身的智慧和努力,這纔是支撐前進的動力,才能在這個複雜的社會生存下去。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固然重要,但這些良好環境不會永遠存在,人也不會永遠或在幸運之中,孩子也不會永遠和家長在一起,不會永遠不長大成人,也始終不會一直在家庭屋檐下,最終還是要人生路上獨立行走,學會獨立,自立,嚴格要求自己纔會讓道路上坦然面對各種困難,

踏入人生走得寬廣!

王嫣雪老師點評:文章從分析材料入題,引出對告示牌的理解自然而簡潔地提出觀點,自立才能生存,由動物過渡到人。然後分析教育弊端和社會現象,文章取例角度多樣,論證正反對比,旁徵博引,說理深入透徹。美中不足的是結構略顯密集。

林翠薇老師點評:這是一篇富有思辨性、思路清晰的議論文。作者在文中引用名言,援引正反事例,且事例角度新,極具說服力,論述由淺入深、層層相扣,是難得的好文章。

關於自立的高中作文篇三:新課標作文:自立

【原文】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爲喜歡動物而給它們餵食,某自然保護區的公路邊卻有如下警示:給野生動物餵食,易使它們喪失覓食能力。不聽警告執意餵食者,將依法懲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一、立意分析

1、從的角色立意談論餵食行爲所映射的人的素養問題。很顯然,餵養動物違反了動物園的規則,屬不道德行爲。可立論“遵守道德規範,做文明的旅遊人”、“遵守規則,文明出遊”。

談論教育的越俎代庖行爲。考生可充分聯想: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一味地給孩子餵養食物,就會讓孩子失去獨立生存的能力,考生可立論“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生存”。

2、從的角色立意談論人生成長過程中,填鴨式教育、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養育方式的危害。可以立意“我更喜歡自己覓食”,甚至可以以動物自白的方式來寫作,形式新穎,令人耳目一新。

3、從的角色立意談論遵守規則、規範行爲的問題。自然保護區爲保護動物制定規則,遊人爲一己之心(無論是善意還是惡意)破壞規則。考生可立論“規則”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尊重規律、遵從規定和紀律”。

4、從可以立論“野生動物的保護”問題,深入研究保護原則和措施,提出有見地的建議,也可以立論“人情與規則”衝突。

二、高分佳作

錯愛

世上有一種愛,愛之深,傷之深;名爲愛,實則害。衆人只識“保護”,不懂“自然”,偏愛、錯愛在所難免。

保護區要保護的是動物的原生態,餵食只能讓動物逐漸喪失求生本領,一旦喪失,就無法補救,好心變成惡意。觀之人,尤過之而無不及。獨生子的時代,溺愛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既然是掌上明珠,捧之患跌。含之憂化,事事代辦,時時護佑,豈能不培養出一些怪胎——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一旦踏上社會,不但心裏承受能力沒有,連洗衣刷碗這樣的基本技能都無,真乃愛之悲歌。

所謂“富不過三代”,大概就是溺愛的悲劇三部曲。而洛克菲勒家族已然是第六代了,依然“獨富天下”,靠的就是無所依恃的獨立能力的培養和傳承。擁有億萬財富的洛克菲勒家族,七至八歲的孩子零花錢每週只有三角,十一至十二歲的孩子每週有一元,十二歲的孩子每週有三元。不但如此,孩子們還要幹背菜、剁柴、拔草、捉耗子等各種髒活累活,吝嗇苛刻殘酷至此,這要是在中國,無疑要扣上“虐待”的帽子。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個個都能單打獨鬥,個個都事業有成。這才叫真正的睿智,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也。

罵不得,甚至批評不得,有問題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知識也是嚼好了喂到嘴裏,結果那些被家庭、學校溺愛慣了的“嬌子”們,失去了起碼的生存能力,他們又如何揹負未來的重任?父母不能跟一輩子,老師不能如影隨形,你讓這些溫室裏的花朵如何經受社會的風雨?

據說小鷹稍大一點,母鷹就要對它們進行殘酷的生存訓練。第一步練基本飛翔,不練沒飯吃;第二步,到懸崖這樣的高點,使勁將小鷹推下去,逼迫他們展翅飛翔;第三步,將小鷹翅膀的大部分骨骼折斷。經歷三階段魔鬼訓練,真正的雄鷹才能誕生,不過關者不是摔死就是餓死。尤其是第三步,如果小鷹能忍受巨大疼痛拍打受傷的翅膀,那它就具備再生能力,將完全可以應付困難重重的一生。這是自然法則,人是高級動物,概莫能外。

來有出息的孩子,基本的家務勞動、生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要讓他一一嚐盡,實踐出真知,命運垂青有準備的人。奉勸那些錯愛的父母,放開溺愛的繩子,讓孩子自己來。跌倒了,將來不至於栽大跟頭;多餓兩次,將來不至於飢寒交迫;多哭兩回,將來哭得就少。

餵養動物既然是違法行爲,不妨將這條規則搬用到家庭教育中。爲此,強烈建議把家庭教育劃歸自然保護區,父母若餵食溺愛、包辦代替就觸犯規則甚至法律,這樣才能保障我們的下一代堅強、獨立、勇往直前,不至於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怪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