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本文已影響 2.66W人 

賞心悅目的環境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奮發圖強的氣氛可以促人奮進。你知道怎麼做一份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第2張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第3張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第4張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第5張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篇1

1、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幸福和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

2、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對自己說“不要緊”,因爲積極樂觀的態度是解決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

3、心是整個人的靈魂,身體是整個人的軀殼。只有合而爲一,才能使人精神抖擻。我們都富有好奇心,總想知道天空外面是什麼,地球的深處是什麼,人的身體裏又是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由於我們的求知慾望產生的,但是,我們必須明辨是非,明白善惡。

4、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在一項事件剛開始時的心態決定了最後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5、不要將想說的話強壓心底,只有說出來纔有助於心態平衡。

6、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青少年是社會的動力。但是健康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心理,我們纔能有“用武之地”。但但讓別人保護青少年,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只有我們學會自護、自衛,對症下藥,青少年才能得到實際意義上的安全。

7、不管雨下得多大、連續下幾天,總有晴天的時候。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堅信總有雨過天晴的時候。

8、在做任何事情時,尤其是在完成有一定困難任務或其他活動時,都應該在心裏大聲對自己說“我會做好的`,加油!”!這種做法叫做“自我心理暗示”,這種暗示的次數多了。累積起來,就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簡介潛意識)會逐漸成爲一種穩定的思維傾向,從而使自己充滿信心地面對並戰勝任何困難和挫折。

9、對人要表示友好。如果在適當時候表示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與人敵對,心情自己會平靜。

10、對自己不要對於苛求。有的人把自己的目標定得過高,根本無法實現,於是終日鬱鬱寡歡;有的人做事要求十分十美,往往因爲區區小事而怨天尤人。如果能把自己的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易於實現,心情就容易舒暢了。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篇2

夏天早醒是睡眠障礙也可能是抑鬱症狀

夏天,許多人發現自己常常會早醒。心理醫生提醒說,早醒可能是抑鬱的信號。

判斷一個人是否處於抑鬱狀態,經常的早醒往往是一個很重要的提示性症狀。什麼時候醒來可稱得上是“早醒”?最爲常見是在後半夜的2點鐘到4點鐘醒來就再也睡不着。如果因小便急而醒來解尿,解完後上牀又能很快睡着,這樣的醒不屬於早醒的範圍。有早醒體驗的人都有相似的感受,即在睡着一段時間後就莫名其妙地突然醒來,顯得很清醒,想再入睡卻沒有睡意。隨後便是浮想聯翩,有的是回憶,有的是推測,有的是圍繞某個內容反覆思考。總之是腦子裏胡思亂想,亂哄哄一片,越想人越發熱,越想心越煩躁,然後苦苦地等天亮,幾乎天天如此,搞得精疲力竭。

早醒的人睡眠時間肯定不足,次日就會感到疲乏、混沌、心煩、意亂,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效率低等。長期早醒的人還會出現軀體方面的.不適,如心悸、胸悶、腰痠、腹脹、納差等。由此便構成了“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動”的惡性循環,對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壓力。

早醒是睡眠障礙的一種表現,又可以是抑鬱的一種伴隨症狀。如果經常反覆出現早醒,同時又有情緒低落、精神不振、興趣下降、空虛無聊、悲觀消沉、注意力渙散、猶豫不決、激情消失、容易激怒等症狀,就應考慮可能已進入了抑鬱狀態或是患了抑鬱症,需要到醫院去請醫生進一步診治。需要提醒的是,早醒是身心健康的大問題,是抑鬱的一個信號,切莫掉以輕心,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篇3

(一)家庭因素

王某同學天資聰明,在其十歲時,父母離異,他由父親撫養,但其父親覺得其是拖累,故託給祖母撫養。從此,王某同學認爲自己是個親爸親媽都不要的孩子,和其他享有幸福家庭溫暖的同學不同,自己是隻“小小鳥”,不知道棲息在何方,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爲掩飾其孤獨、無助的心理,在校外與父母“捉迷藏”,絕不與父母見面;在校內,他關注別人勝於關注自己,頻頻向老師報告某某怎樣某某又怎樣,同學、老師一批評他,他就像好鬥的公雞,絕不認錯。隨着離婚率的上升,像王某這樣的同學在每一個年級總有幾位。

(二)、性格因素

陳某同學性格內向,學習成績一般,小學時在父母的努力下,與同學的差距不是很大。上中學寄宿在學校,離開了父母的庇護與幫助,他就像迷途的羔羊,茫然失措。他把求助的願望寄託在同學的身上,做出了一些若人討厭的動作,久而久之,同學不願搭理他,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自卑心理也越來越強,覺得同學們都看不起自己。爲此,經常在上課是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來掩飾自己的不足,想獲得暫時的心理平衡。本人曾遇到一次他上課時站到講臺邊把外褲脫下又穿上的事。

(三)、成績因素

在青少年的心理中,學習成績的好壞似乎是決定其優劣、等第的第一決定因素。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在成績好的同學面前、在老師面前會油然而生一種“我不如人”的心理。張某,剛進初中時還有說有笑,上課有時也能舉手回答問題,但隨着答題時“牛頭不對馬嘴”的次數的增多,每次考試的倒數名次。到現在,很難看到他的笑臉,無論課內課外,總是木然的、靜靜的坐着,看上去傻傻的,又可憐兮兮的。

(四)、生理因素

從十三四歲到十七八歲這個年齡階段,正值青春發育期,性意識逐漸覺醒,由於各種原因,有些同學在發育過程中,身材發育不好,有“豆芽”、“冬瓜”之稱。爲此,有些同學產生自卑心理。凌某,初二女生,因自己的“冬瓜”體型而深深苦惱,在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中羞於出頭,就是在體育課中,也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運動,時時猜測周圍的人們是否都在看她或議論她,心情十分苦悶、壓抑,形成自卑心理,不想上學。

(五)、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對後進生形成自卑心理的影響有好幾種。一種是社會上激烈的競爭機制,使後進生因懷疑自己的能力而產生自卑;一種是社會上“有關係”的人,不學照樣可以得到一個如願的工作的現象,使後進生意識到成績好不如有個“有錢有權有勢”的爸爸,而因自己沒有就產生自卑心理。這樣的學生,在課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僵滯;而課後如龍似虎,給老師和同學制造難堪。這樣的學生在各年級較多。

針對以上成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心理矯正:

根據後進生自卑心理和行爲特點,在心理矯正上,必須針對實際情況,加強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一)、熱愛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爲:教師在學校教育中要充當的角色是多方面的,教師既是父母的形象,又是朋友知己。老師既給學生以父母般的溫暖、關懷,又給學生以朋友般的真誠、友善,同時又充當嚴格要求的角色。這樣,才能撥動後進生的心絃,敞開心扉,接納老師的教育。例對王某,老師每次去上課,總要在他旁邊逗留一會兒,問一問他生活及學習上的事。對於他的每一次“報告”,總是給以適當的肯定,每遇到其有違紀的事,也給以批評教育。經過近一年的教育,王某的自卑心理逐步得到好轉。

(二)、尋找成功點,積極加以鼓勵

美國總統林肯說:“每一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日本教育界的研究表明:最好不要在作業本上打“×”號。因爲“這樣會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後進生的成功點,同時要及時給以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進步,產生愉悅感,從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點燃自尊心的火種。例上面提到的陳某,我在上《珍惜友誼發展友誼》前佈置學生寫“我最要好的朋友”一文,他寫得情趣盎然,真切感人。我及時表揚了他,並希望他多寫文章。現在連語文老師也驚訝其寫作進步之快,人的精神狀況也改觀不少。

(三)、培養興趣,注重因人而異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爲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如果學生興趣廣泛,那麼,他就會心胸開闊,注意力和精神不是在一件事情上打轉轉,而是對各學科和各項活動都表現出極大興趣。而且,有了某一方面的才能,他就不會感到自己“不行”,而是期待着“露一手”。本人就對上面提到的凌某和張某有針對性地培養了他們的興趣。有時爲《思想政治》課內容或調節課堂氣氛,就讓凌某唱一隻歌;有時安排張某寫大板書。逐漸的',他們走出自卑的陰影,自信的生活在校園內外。

(四)、拓寬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由於後進生自卑心理的形成是多因素的,因此,對其的轉化教育,也要利用各種教育因素,這是十分必要的。由於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決定僅僅*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參與。這就要求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家庭、學校與學校之間,要齊抓共管,步調一致。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目前,社會的負面影響還很難消除,但家庭與學校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是做得到的。

中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有較大的可塑性和矯正性。只要教育工作者予以充分的重視,採用科學的態度,後進生的自卑心理是能得到矯正的。

後進生的自卑心理成因及心理矯正的實踐 寧波市鎮海龍賽中學 盧萍飛 每一所學校的每一個班級,都有一部分後進生,後進生的心理障礙有好幾種,而其中之一就是自卑心理。本文就後進生的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心理矯正談一些粗淺的認識。自卑心理的成因。 造成後進生自卑心 後進生的自卑心理成因及心理矯正的實踐

心理健康走進宿舍手抄報資料 篇4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戰勝疾患的康復劑,也是獲得機體健康、延年益壽的要素。那麼,怎樣纔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大爲不利。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因爲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爲,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爲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積極的關係,也有負向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泄過份,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於身心健康。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十種正常的異常心理:

精神正常並不意味着沒有一點問題,關鍵是這些症狀的產生背景、持續時間、嚴重程度以及對個體和環境的不良影響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現短暫的異常現象,時間短、程度輕,尚不能貼上精神病的標籤.1、疲勞感:通常有相應的原因,持續時間較短,不伴有明顯的睡眠和情緒改變,經過良好的休息和適當的娛樂即可消除。

2、焦慮反應:焦慮反應是人們適應某種特定環境的一種反應方式。但正常的焦慮反應常有其現實原因(現實性焦慮),如面臨高考,但可隨着事過境遷而很快緩解。

3、類似歇斯底里現象:多見於婦女兒童。有女性和丈夫吵架盡情發泄、大喊大叫、撕衣毀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脅自殺。兒童可有白日夢、幻想性謊言表現,把自己幻想的內容當現實。

這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強迫現象:有些腦力勞動者,特別是辦事認真的人反覆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識到沒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個人,反覆檢查門是否鎖好了等。但持續時間不長,不影響生活工作。

5、恐怖和對立:我們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時仍會出現恐怖感,有時也想會不會往下跳,甚至於想到跳下去是什麼情景,這種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糾正不再繼續思考,屬正常現象。

6、疑病現象:很多人都將輕微的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疾病,反覆多次檢查,特別是當親友、鄰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後容易出現。但檢查如排除相關疾病後能接受醫生的勸告,屬正常現象。

7、偏執和自我牽掛:任何人都有自我牽連傾向,即假設外界事物影射着自己特別是對自己不利影響,如走進辦公室時,人們停止談話,這時往往會懷疑人們在議論自己。這種現象通常是一過性的,而且經過片刻的疑慮之後就會省悟過來,其性質和內容與當時的處境聯繫緊密。

8、錯覺:正常人在光線暗淡,恐懼緊張及期待等心理狀態下可出現錯覺,但經反覆驗證後可迅速糾正。成語“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覺: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況下,可聽到“叩門聲”、“呼喚聲”。經過確認後,自己意識到是幻覺現象,醫學人士稱之爲心因性幻覺。不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覺遺言,不能視爲病態。

10、自笑、自言自語:有些人在獨處時自言自語甚至邊說邊笑,但有客觀原因,能選擇場合,能自我控制,屬正常現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