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關於七夕節的手抄報圖片資料

本文已影響 2.8W人 

導語:下面分享關於七夕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七夕節的手抄報圖片資料

 【關於七夕的手抄報資料:七夕的詩篇】

  《詩經·小雅》中有一首詩: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鑑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啓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着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爲之眷念不已。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

《史記·天官書》和《漢書·天文志》中,也都有牽牛、織女雙星的記載。晉代宗懷的《荊楚歲時記》裏,說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七月七日夜晚與牽牛在銀河相會,已經爲這個戀愛的故事勾勒出一個鮮明的輪廓。

到了南北朝時,任眆在《述異記》中記載:“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爲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關於七夕的手抄報資料:關於七夕】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也是一個提倡男女相親的節日

民俗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節首先是單身女子的節日。

西北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趙魁夫認爲,中國古代,七夕節應該是單身女子最快樂的一天,即使是春節,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門,家中一般使喚男子走親訪友,只有在七夕節,古代的單身女子可以着盛裝,大大方方地走出去與姐妹們聚會、玩耍。

“七夕節最早是在西漢的宮廷裏執行的,後來流散到民間。”趙魁夫說,在西漢宮廷,宮女們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戀愛,所以七夕節最早的內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們在這一天展示刺繡、針線等手藝絕活。

趙魁夫告訴記者,七夕節流傳到民間以後,被加入了諸如愛情、家庭美滿等願望,甚至還加上了提倡讀書、寫文章的內涵,比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曬書的片段。儘管七夕節各地風俗不同,從古至今一直沒有變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爲主。

從這個角度出發,趙魁夫認爲,七夕節與西方的情人節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古代絕對不允許婦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曖昧之情,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檯面上來講。”趙魁夫說,因此有一種說法是,七夕節只應該是未婚女子的節日,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意思。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博士儲冬愛也認爲,七夕節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未婚女性的節日”。在近代,珠三角地區確實存在着一批“單身女性”,而她們也確實是乞巧節的主體。但是,這批單身女性的性質有兩種,一種是結婚之後不滿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孃家居住,並終生“不落夫家”;另一種則是所謂的“自梳女”,這類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歲適婚時卻不滿封建包辦婚姻,而對外宣告終生不嫁,並從此搬入“姑婆屋”居住。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獨有的一個羣體,她們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動來追求獨立自主的婚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