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2016一年級猴年春節手抄報資料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春節的主色調是大紅,紅燈籠紅對聯紅衣服,亮麗的中國紅營造出喜慶的氣氛。春節是要鬧的,鬧得越熱鬧越好。鬧的方式是社火隊的集體遊行,扭秧歌,舞龍獅,踩高蹺,唱大戲。以下是本站網小編整理的春節手抄報資料。希望喜歡^^

2016一年級猴年春節手抄報資料

  壓歲錢的寓意

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爲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着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爲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爲"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裏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着"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爲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爲"聯"與"連"諧音,預示着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從上面的敘述中不難發現,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派"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爲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

紅包裏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爲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民間認爲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爲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爲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春聯的種類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爲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福字春聯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爲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爲紀念馬皇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