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我的扶貧日誌(通用17篇)

本文已影響 2.26W人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日誌吧,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誌吧。日誌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的扶貧日誌,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扶貧日誌(通用17篇)

我的扶貧日誌 篇1

作爲區檢察院一位臨近退休的機關幹部,能夠被組織派來主持化溪村的精準扶貧工作,擔任“第一書記”,我既意外,又自豪,還有沉甸甸的責任。童家鎮化溪村是一座交通便利、風景宜人、民風淳樸的村莊,在這裏,我與鎮、村幫扶幹部、與貧困戶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細數這段時間以來的扶貧工作,雖已疲憊不堪,但也收穫滿滿,扶貧工作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肯定,得到了貧困戶的認可。

按照區檢察院的統一部署,四位院領導帶領八名幹警組成扶貧攻堅小組,加班加點,緊張有序地推進化溪村扶貧攻堅工作。四五月的南方,正值雨季,村裏晝夜溫差比較大,空氣溼度也很大。我帶領鎮、村幫扶幹部一同走村串巷,馬不停蹄的奔走在鄉間田野,詳細瞭解貧困戶的家庭人口、致貧原因等基本情況,傾聽貧困戶心聲。我們都是晚上走訪貧困戶瞭解情況,白天集中彙總問題。從社情民意的摸底到精準識別的完成,從幫扶政策的宣講到幫扶措施的落地,從各類臺賬的完善到一件件惠民爲民的小事,幫扶幹部真心扶貧,真正扶貧的行動感動了貧困戶,也感動了我這位“第一書記”。

在走訪過程中,我瞭解了貧困戶生活生產的實際困難,並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比如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家庭,要求鎮村按照程序儘快將其納入低保體系;對因病導致家庭生活困難的,要求鎮村給予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對於低保戶中,生活越加困難的家庭,要求鎮村提高救助標準;我還聯繫了我市部分知名的企業家、有愛心的成功人士,請他們加入扶貧隊伍,爲扶貧工作出錢出力。

在貧困戶張福塘家中,我瞭解到他家共有五口人,張福塘自己有腎病,每年看病檢查的花費一萬之多。家中還養育着正在上學的三個孩子,現在一家老小僅通過妻子周伏英的微薄收入度日。得知了他家有三個人已經按規定領取了低保、糧補等政策性補貼後,我告訴張福塘,三個小孩讀書要繼續好好讀下去,我們幫你申請教育扶貧政策,有1500元的補貼。另外,再幫你申請就業扶貧政策,在化溪村周邊進行環境清潔工作,每一季度有1200元,這些都可以增加你的家庭收入。

在貧困戶張明家中,我瞭解到了他家僅有自己一人,無子無女,因多年前的車禍導致手和腿均有殘疾,我告訴張明,現在你雖然享受了低保,但是不能光吃政府的救濟,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努力脫貧,他欣然接受了的建議。爲此,我們幫他申請了就業扶貧政策。

在貧困戶彭鳳花家中,瞭解到該戶僅有母女兩人,女兒還在讀技校,家裏缺少勞動力。我告訴彭鳳花,不要擔心以後的生活沒有着落,我們扶貧工作就是爲了讓你們過得好一點,我們爲你申請了產業扶貧,通過蔬菜合作社帶動你就業,幫助你增加收入。

在農戶劉金鳳家中,我看到她家就只有她一人,女兒已經出嫁了,隨着劉金鳳年紀愈大,生活可能會越來越困難。我告訴她,我們爲你申請了保障扶貧,隨着你年紀增大,可以安排你進入養老院,由政府來保障你安享晚年。

通過這段時間的扶貧攻堅工作,我對開展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對貧困戶的實際困難有了更深的感觸。在這裏,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體驗着鄉村的寧靜,帶着感情、帶着責任、帶着囑託融入角色,真情扶貧,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傾聽貧困戶的呼聲。在這裏,不是讓大自然來洗滌我的塵垢,也不是讓幽靜來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是,如一把火,一盞燈,讓這黯然的鄉村明亮起來,活躍起來,如同一雙力量之手,希望之帆,打開一條脫貧的康莊大道。

當然,扶貧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比如臺賬還不夠完善,貧困戶對幫扶幹部、幫扶措施還不太清楚,少數貧困戶對幫扶工作還不太理解,存在“等靠要”的心理,所有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幫扶幹部繼續努力,將扶貧工作進一步做細做實,確保化溪村41戶貧困戶如期全部脫貧,確保圓滿完成好扶貧攻堅的政治任務。

我的扶貧日誌 篇2

今年3月,在精準扶貧結對幫扶活動,我與花坪鎮落水坪村5組的一戶人家結成了"親戚",記得我第一次去到村裏時,村書記就說:那是全村貧困戶中最遠的一戶啊,公路都沒通到屋,怎麼讓你一個年輕小姑娘去那麼遠。我當時心裏就咯噔一下,想到幫扶的艱難、責任的重大,真是萬般情緒涌上心頭。

也許是因爲有了這麼一種先入爲主的畏難情緒,我第一次去幫扶戶家中時,總感覺路很難走,還記得當天下着毛毛雨,因爲路程太遠,所以我們單位的精準扶貧工作小組組長陪我一起,我們順着一條並不寬敞的土公路走了很久,蜿蜒的公路一直延伸到了大山深處,感覺怎麼都走不到盡頭。而當我們終於到達他們家後,映入我眼簾的是很有年代感的土木建造的房子和旁邊低矮的茅草房,據後來的瞭解,家中的房子還是74年以前修建的。當時家中只有一個年紀超過70歲且聽力有障礙的老奶奶,我瞬間就蒙了,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因爲聽不到,第一次的交流顯得特別費勁,我湊到她的耳邊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然後問了一些家裏的情況,聊過之後我很迷茫,因爲總是我問東她說西,我知道不是老人家故意如此,確實是聽不到,所以只得草草的結束了我們的第一次交談。後來,我前後5次去到了他們家中,通過與她的兒子交談,知道奶奶的老伴兒已於一個月前過世,家中還有奶奶的兒子和上初中的孫女兒。我向他們詳細的解釋了很多扶貧相關的政策,瞭解了他們家的一些需求和具體的扶貧發展計劃。可能是去的多了,我和奶奶之前有了一些小小的默契,開始懂得彼此要說的一些話。在我第四次去到他們家時,奶奶請我給她拍一張壽像,因爲腿腳不便,且距離鄉鎮較遠,奶奶擔心自己的身體不好,想要置辦一個壽像。老人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我自然是欣然應允,當時就向她保證,等下次帶着相機去給她拍照。回城後,我去到單位對面的照相館,請教老師傅怎麼照壽像,老師傅說怎麼不帶着老人過來照,一定會拍的很好。我給他講了這個情況,師傅當即給我豎起了大拇指,說你們這個扶貧工作真是做的很到位,放心,我一定好好教你,到時候你把拍好的照片帶回來,底色我來給你調,包老人家滿意。我按照老師傅給我說的一些注意事項,在第四次去到奶奶家時,借了單位的相機給奶奶拍好了照片,還記得當時奶奶高興的像個孩子,來來回回換了幾套衣服讓我幫她選,一邊拍還一邊問我照的怎麼樣,我說您放心,我一定給您拍的特好看。

7月12號這天,單位有同事說趁着這幾天業務工作不是太忙,去幫扶戶家裏看看吧,我想着得把給奶奶洗完裱好的照片送過去,順便還得看看他們異地搬遷的房子建得怎麼樣了,於是一拍即合,決定第二天出發。13日一早,我們一行人踏上了行程,到達村裏時已經快到中午,經過商議,我們根據路線分了兩班,我和另外兩個同事一起,去到落水坪村5組幫扶戶家中。

經過了一段長途跋涉,到達扶貧戶所在的組時,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因爲我們的幫扶對象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同事想了想說:"我們一起先去山上吧,這會兒天陰沉沉的,看來是要下大雨了,等會兒從山上下來的時候再去你那家"。達成一致後,我們通過山間小路上了山,去到了同事的幫扶戶家中。剛剛坐下,大暴雨就來了,外面大雨如注,而我們坐的地方,一直飄着小雨,我第一次真實的見到了書中所說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情景。與此同時,這戶人家的貧困情況也出乎我的意料,房子很老舊,目光所及之處,看不到一點現代化的東西,但是看得出來主人家很勤勞,無論是家中餵養的豬和雞,還是一路走來看到的玉米地,無不告訴我們,這是當今中國千千萬萬農村婦女的代表,淳厚朴實,勤儉持家。我就在這種意境裏,伴隨着雨聲,聽同事和主人家親切的拉着家常。

坐了一個多小時,眼看着雨小些了,我們決定下山,走的時候,同事給主人家塞了兩百塊錢,我看到她瞬間就紅了眼眶,一直說不能要不能要,自己一個殘疾人,還不了恩情,能有人這麼關心一下她就很好了。同事一直說,我們能夠通過精準扶貧認識,也是一種緣分,幫扶一家親,你就收下吧,自己留着買點小東西,以後我有時間,就會來看你,我們也從旁幫着勸她,推了很久她才收下。

下山的時候,原來走的那條路已經不能走了,我們決定從另外一條路走到公路邊。雨還在下,這時,我的這位同事把自己帶着的雨傘讓給了同行的另一位同事,他說,起碼我年輕些,淋一下沒事。我們一行三人順着被茅草遮蓋着的很窄的小路慢慢的下山,說是路,其實寬度僅夠一個人穿行,左邊是一個高坎,右邊是長長的茅草,間或還有許多帶刺的樹枝,長這麼大我是第一次走這麼險的路,感覺雙腿都在抖,鞋子一直打滑,有些地方甚至一踩就陷下去了。走在我前面的同事,不時提醒我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遇到下不去的地方,會伸手拉我一把。走到公路邊時,他說了一句:這種天氣的話,她根本出不了門。我慢了一拍才明白過來他說的是那個幫扶戶。我的這位同事,在單位多年從事着勞動仲裁工作,也許是因爲工作性質的關係,平時顯得有點不苟言笑。因爲工作中的交集不多,僅僅是在上下班的時候見到了問個好,然而這次下鄉,我卻看到了不同於工作中的另一個他,關心他人,敢於擔當,既能耐心的陪着幫扶戶拉家常,又能在險境時照顧身邊的人,給予我們足夠的安全感。

一路磕磕絆絆,我們終於在二十分鐘後下了山,雖然帶着雨傘,可我們的褲子和鞋子已經完全像是在水裏泡過一樣。同事已經全身溼透,決定在公路邊等我們。我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到我的幫扶戶家裏,因着前面的山路,我突然覺得現在走的這條路很平坦,連着步伐都輕快許多。在又一輪大雨中,我們終於走到了我的幫扶戶家裏。奶奶看見我很是高興,一直說這麼大的雨怎麼過來了,看看衣服都打溼了,這時的我們因爲經過了那條茅草齊腰深的羊腸小道,渾身已經溼透,褲子都能擰出水來,我和同事站在大門口,決定不進去了。奶奶說什麼都不肯,喊來她的孫女兒,要她給我們找替換的衣服。同行的同事說,她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一眼就認出你了,看得出來很高興。因爲奶奶聽不見,我只好跟小妹妹說,上面還有人在等我們,而且我們渾身溼透,還是不進來坐了。我拿出用塑料口袋包好的照片拿給奶奶看,問她滿意不滿意,奶奶看了照片臉上笑開了花,說是照的很好,比她自己好看多了。看着老人家開心的笑臉,我的心裏也很開心,連帶着被雨水淋溼後的不適感都消退了許多。

告別了熱情的奶奶一家人,我們踏上了回城的路,在離奶奶家不遠的地方,我去看了下他們家房子的建設情況,房子已經基本建好,相信不久後他們就可以搬進新房子裏了。

從組到村的主公路上,連着幾處都因爲下午的暴雨發生了滑坡和塌方,我們一路驚險的走到主公路後,不禁爲住在山裏的人家擔憂,如果這樣連日的暴雨,村民出行勢必有安全問題。

坐在回城的車上,我不禁想到了前段時間在報紙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有位扶貧幹部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在祖國欣欣向榮的今天,怎麼還有這麼多貧困的老百姓"?我想,成爲貧困戶的原因有很多,也許有的人是因爲不思上進,但通過這幾個月我自己實地的與他們接觸,看到更多的,都是一羣辛苦勞作、自力更生的可愛的人們。自然環境的惡劣、交通的不便、技術的落後、思想的守舊、甚至疾病等等,都是掣肘農村發展的主要原因。作爲一名扶貧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們,也許在一開始的時候迷茫過、恐懼過,但我們從沒退縮過。我們有面對艱難和困苦的決心,也有改變和被改變的勇氣

在我看來,黨中央自上而下開展的扶貧工作,不是一種形式,而是引導我們的幹部職工真正的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中。這樣一來,他們的日常生活在我們眼裏變得鮮活、變得動態,不再是從書中或電視裏面看到的那樣,冰冷而不真實。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明白他們的所需所想。在繁重的農活之餘,在每一個瑣碎的日常之後,他們也需要傾訴、需要表達、需要有人給他們講一講外面的世界,也許只是親切的與之拉拉家常,都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從他們最需要的小事做起,這樣才能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乘着精準扶貧的快車,與他們一起早日實現脫貧夢想。

我的扶貧日誌 篇3

陽春三月,大別山到處山花爛漫,春意盎然。而地處深山裏的嶽西縣青天鄉三槐村卻是乍暖還寒,寒氣襲人。

3月17日,根據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統一部署,我和局機關10多名職工,新年後又一次來到青天鄉三槐村,深入到各自結對貧困戶家中開展"二清楚二明確"活動,即弄清楚家庭狀況、弄清楚致貧原因,明確脫貧路子、明確脫貧時間。

上午10點,我們一行剛到三槐村部,就和等候在這裏的村幹部與結對戶熱情地打招呼,相互問長問短,村部頓時熱鬧起來,一股暖流流淌在大家的心中。

接着,我們在村會議室召開了簡短的見面會,簡要地總結與通報了去年來的結對幫扶情況。會上,鄉黨委書記說,三槐村在縣人社局的幫扶下,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都有顯著提升;各幫扶幹部對貧困戶的脫貧、發展一直傾力支持。我代表局黨組向結對幫扶貧困戶講述了20xx年所做的幫扶工作,並簡要地介紹了20年的計劃安排,把我們所做的和準備做的事情,明確告訴大家,讓大家清楚明白。這次走訪送溫暖活動中,我們每個結對幹部個人捐資700元,由村兩委統一準備了米、油等生活用品,向結對戶送上一點心意。

隨後,我們在各自結對貧困戶的引導下,深入到他們家中走訪慰問。雖然山中坡陡路滑、崎嶇難行,但大家精神飽滿,親自揹着大米、拎着食用油,步行數公里的山路到貧困戶家中走訪,實地瞭解致貧情況,商議具體的幫扶措施。

三槐村掌形組王貽海戶是我的結對戶,全家3口人,家庭收入來源主要是靠他做建築砌匠的一點工資和一點茶桑收入,收入微薄。他家致貧的原因主要是因爲孩子上大學,入不敷出,開支較大,家庭很貧困。我和鄉黨委王書記步行4裏多山路來到他家,看到我們來後,王貽海同志熱情地接待我們坐下。我向他詳細詢問了家裏情況,認真聽聽他們有什麼具體要求。我很高興地聽說孩子學習很上進,家裏目前雖然較困難,但孩子畢業後,就會負擔減輕。看到他家空閒地較多,我建議他們今年多養幾頭黑豬,多種點土產品,我幫助銷售,一起共同渡過眼前的困難。王貽海告訴我,今年他準備搞種養業,養殖3頭有機黑豬,利用豬糞養泥鰍;準備開挖一口漁塘。看着他興奮的樣子,我感覺到他家致富很有希望。我當即表示,幫他一起聯繫項目,讓他好好謀劃清楚報到村裏,叮囑他保重身體,有什麼要求及時和我聯繫,我會盡力提供幫助的。不知不覺已到中午,老王熱情地留我們吃飯,看到他們忙前忙後,不忍多打擾,就告辭返回了村部。回來的路上,踏着新鋪的泥土,吃力地爬上山坡,我看到老王家房頂上飄出裊裊炊煙,心裏感到暖暖的,心想:春天已經來了,收穫碩果的金秋還會遠嗎?

我的扶貧日誌 篇4

長壩雖已入冬但天氣還不是太冷,早上九點多我已經和村幹部到了長壩村陽一社,硬化的水泥路上還有薄薄的一層冰,我們一行7人走在上面腳底下發出一連串咯吱咯吱的響聲。山路崎嶇難走但也掩蓋不了我們喜悅的心情,因爲今天是我們工作計劃的最後一天,走訪的是長壩村最遠的三個社——陽一,陽二和麻池,這三個社有貧困戶27戶。

爲了搞好精準扶貧自查自驗自評工作,準確掌握貧困戶家庭情況,將國家扶貧政策宣傳到位,將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在紀委書記李輝的帶領下,我們計劃利用四天時間將全村110戶貧困戶逐戶走訪一遍,按照鎮上“宣傳政策,疏導情緒,完善資料”的工作安排,我們每到一戶都要詳細講解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關政策,不厭其煩地解釋羣衆提出的問題,有的羣衆說他們當了好幾年的貧困戶了也沒見國家的扶貧政策,我們就解釋說,“你村上的路這幾年是不是硬化了,是不是吃上自來水了,生產生活條件是不是大大改變了?現在的扶貧政策不是說給了你幾百元扶貧款纔算享受政策,而是大扶貧,政府通過修橋鋪路架水等手段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勞動技能培訓,經濟林綜合管理,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等方式提高持續發展能力,進而激發羣衆內在發展動力,變輸血爲造血,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窮”,聽了我們的解釋羣衆心服口服,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也有了正確認識。我們每到一戶都要坐下來和羣衆談心,瞭解他們致貧的原因,存在的困難和致富的打算,詳細詢問他們的收入情況,認真填寫了貧困戶退出測算表,將裝有六種資料的貧困戶資料袋發到貧困戶手中,再三叮囑要妥善保存。

一天下來已經人困馬乏,五點多返回鎮上正好趕上大竈開飯,吃完香甜可口的飯菜回到辦公室整理好一天的資料,看着工作任務圓滿完成一種喜悅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想起了一句歌詞,革命人永遠年輕。

我的扶貧日誌 篇5

全縣"精準扶貧大調研"活動培訓會議後,我局於7月16日下午召開了局黨組會議,進行了專題研究。根據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精準扶貧大調研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爲全面摸清我局聯繫重點貧困村賀家坪鎮白沙驛村的貧困現狀,深入剖析該村致貧原因,準確把握該村脫貧方向,細化精確該村扶貧措施,我局成立了精準扶貧聯繫點三個工作組,在7月25日、26日兩天進鎮入村與鎮村兩級幹部細緻商討並形成調研方案後,於7月27日至29日,深入到白沙驛村進行了地毯式走訪調查。綜合全村調研資料認真分析研究,結合全縣縣情及我縣今年來對上爭取工作情況,我簡要談談以下幾點看法以供大家參考我的扶貧日誌徵文精選我的扶貧日誌徵文精選。

一、我縣貧困現狀

根據此次調研情況,我們不難發現,貧困戶大多數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缺乏資金技術、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整合和利用。這既是貧困的主要原因,又是一些貧困人口初步脫貧以後又大面積返貧的根源,在此情況下,教育和醫療的負擔對大多數貧困戶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導致他們負債累累、生活日趨拮据和艱難,極易陷入貧困→輟學→再貧困、脫貧→重病→又返貧的怪圈。

二、縣情決定脫貧必須主要依靠項目支撐和對上爭取

我縣是集"老、少、山、窮、庫"五位一體的山區農業縣,是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縣和省"616"工程對口支援縣,縣級財力十分有限,加之20xx年以來,宏觀形勢錯綜複雜、經濟下行壓力巨大和綜合環境總體趨緊,對縣級經濟發展、財政創收造成了不小的衝擊,更增加了本級財政配套資金的難度。

面對嚴峻的經濟發展形勢和緊張的財政現狀,如果單純想依靠縣級財政來保障扶貧所需各項資金的投入,根本不具有實際可操作性,而根據精準扶貧的內涵和要求,我們不難看出,其實精準扶貧是一件政策依賴性非常強的重點民生工程,如公路硬化、農網改造、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危房改造、扶貧搬遷、以工代賑等工作的開展,都是精準扶貧迫切需求的項目,其他涉及到教育、環保等尤其是直接關係企業發展的相關重點項目及政策,看似與精準扶貧無關,其實間接對精準扶貧也有正向促進作用,尤其是教育的發展,更是爲了確保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不再出現大面積返貧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搞好我縣的精準扶貧,我認爲必須堅定不移地以對上爭取爲主要着力點和踏板抓項目、引投資,以項目促建設,以投資促發展,變政策爲資金,充分凝聚併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三方合力,盤活各類"沉睡"資金和資源,以求最高效地將基礎設施建設到位、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創業機遇、培養更多技術人才、營造更好發展環境,達到多管齊下除貧困之病根、去貧困之病竈的效果,從而確保按照提前全省一年時間的要求,在2018年摘掉我縣重點貧困縣的帽子。

三、針對精準扶貧來講如何做好對上爭取工作

(一)嗅覺靈敏,緊跟緊抓最新政策動態

各爭取單位要保持高度靈敏的政治嗅覺,在做好常規性對上爭取工作的同時,時刻跟進並深入細緻的學習、研究精準扶貧口徑相關的最新信息尤其是傾向性、指導性、鼓勵性、針對性較強的政策動態,摸清、摸準國家和省級部門的意圖和部署,加強對上的溝通,準確掌握國家在精準扶貧方向上新確定的投資方向、重點投資領域、重點項目和專項資金安排方向,確保爭取項目有的放矢。

(二)開拓思路,打好打巧各類政策牌我的扶貧日誌徵文精選高三作文。各爭取單位要搶抓國家、省、市編制"十三五"規劃、精準扶貧、國務院下半年爲"穩增長"即將出臺擴投資等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機遇,牢固樹立"扶貧關鍵靠項目、項目來源靠爭取"的理念,打好國貧縣牌、民族牌、武陵山牌、老區牌、生態功能區牌,堅持把爭取重大政策和項目資金作爲推動縣域扶貧攻堅的突破口。

(三)因地制宜,靶向精確項目策劃儲備。以國家、省、市"十三五"規劃編制以及全市"十三五"扶貧開發規劃編制爲契機,結合我縣各村貧困實際,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有針對性地謀劃、編制一批項目,按照"建設一批、報批一批、儲備一批"的項目儲備原則,以項目週期、效益、羣衆呼聲、急迫程度等作爲主要參考指標進行優先次序排序,科學謀劃項目,爭取一大批扶貧項目擠進國家、省、市級規劃尤其是市"十三五"扶貧開發規劃,爲後三年政策項目爭取奠定基礎,同時,認真做好2016年的擬爭取政策項目策劃儲備工作。

我的扶貧日誌 篇6

爲進一步開展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工作,準確瞭解和掌握幫扶貧困村和困難羣衆的基本情況,增強幫扶工作針對性,箇舊市保和鄉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認真撰寫民情日記,準確掌握幹部思想、工作動態,及時瞭解基層羣衆急需解決的困難和難題。

民情日記雖小,卻寄託了每一個普通羣衆的訴求和希望,是折射黨風政風的大事,是指導扶貧脫貧工作的有益幫手。保和鄉扶貧工作隊員的民情日記不單記在筆頭,更是記在心頭。隊員們充分發揮民情日記作用,切實助推精準扶貧工作,通過民情日記的方式,事無鉅細全方位記錄駐村情況、羣衆需求,詳細記下扶貧工作所見所聞,並根據記錄,協調有關部門提供扶貧資金,切實幫助貧困羣衆出點子、找路子。

通過民情日記,緊盯幫扶村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和民生社會保障等工作難點,以釘釘子的勁頭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加快了貧困村、貧困戶的致富步伐。截至目前,保和鄉10名工作隊員共記錄駐村日記140篇5萬餘字,入戶走訪羣衆已達600餘人次,推廣農業新技術3項,介紹農資新品種5項,新發展種養項目3個,爲羣衆解決實際問題6個,受到當地羣衆的一致好評。

我的扶貧日誌 篇7

3月18日,星期六,學校的全體班子成員冒着細雨來到路口鎮路口村,分成兩組走訪貧困家庭,確定精準幫扶貧困戶的措施。

走進村民劉敏的家,我們看見了患有重病的劉敏夫妻倆及因傷致殘的劉敏兒子,也知道了劉敏還有一位在讀高中的女兒。劉敏家庭除了政府的補貼幾乎沒有收入,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我們鼓勵劉敏夫妻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病痛,並當即聯繫縣醫保局和民政局,諮詢如何爲劉敏夫婦辦理慢性病醫療卡和申請重大疾病醫療救助的相關事宜,想盡量幫他們解決因病致貧的關鍵問題,也爲這個貧困家庭接下來發展生產吃下一顆定心丸。

我們還現場確定了學校負責的具體扶持辦法:一是養殖扶貧,由學校出資投入5000元幫他發展養牛或養羊;二是教育扶貧,爲劉敏在蓮花中學讀書的女兒解決食宿費用,安排科任教師利用晚自習時間側重性地進行文化輔導,提高她的學習成績,爭取考上好一點的學校,另外再聯繫愛心團體和愛心人士對孩子進行助學。

來到村民羅海生家,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家庭所面臨的困境:年過花甲的羅海生已經沒有了務工賺取收入的能力,妻子外出打零工貼補家用,家中還有一個正讀高中的女兒。原先羅海生一家三口就擠在兩間一貧如洗的老房子裏。在黨組織和政府部門的幫扶下,這個家庭現在已經建起了70平米的一層毛坯房。雖然只進行了粗粉刷,但已經風雨無憂。根據他家實際情況,學校班子成員商議,計劃由學校投入資金扶助羅海生養牛,如果加上獲得的各種補貼和妻子打零工賺的錢,羅海生一家的人均收入應該能夠達到貧困線以上。今年全縣高中學生免了學費,因爲是貧困家庭的孩子,羅海生女兒每學期又能得到1000元的政府助學金。說到這時,羅海生連說了幾個好,他說黨和政府現在真是實實在在地替羣衆解決困難,不然自己的女兒也許就不能讀書了。聽了羅海生的話,我們都覺得,每個家庭都沒什麼區別,孩子永遠是父母考慮得最多的。

回來的路上,我們又想着,等羅海生女兒考上大學後,我們該如何幫扶她讀完大學學業。

我的扶貧日誌 篇8

經過假期裏的思考,我的扶貧脫貧方案有了一些門路,但心裏還不是很有底。上午,我約村支部書記石玉琴、文書徐金盾一起來到了班緒海家中,想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交流一下。在班緒海家中,我詳細詢問了他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班緒海,今年65歲,雙手殘疾,其妻患間歇性精神病。他不適宜外出打工,也不適宜重體力勞動,但他家的院落還可以,適合搞家庭養殖。我感覺這是一個能長期脫貧的路子。經過一上午的談話交流,大家形成一致意見,決定幫他養殖笨雞,來實現脫貧。在得到其家人贊同後,我們當即看了他的院子狀況,並根據院子的面積,初步規劃了雞舍和菜園的位置。計劃在院子西側建雞舍,約爲60平方米;院子的中央爲雞場,約120平方米;西側留菜園,約80平方米,準備用於供飼養雞的輔助原料;院子的東側用磚進行硬化。我們對這個初步計劃充滿信心,決定正月十五之後就動工,準備兩天完成。

我結合自己從事的鄉村旅遊工作,猛然間又產生了一個想法:南街村適不適合開發建設一個集休閒、觀光、採摘、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生態園。隨後,我又來到南街村支書石玉琴家中,和他交流這個想法後,立即對南街村的整體情況和下一步發展規劃、土地流轉等事宜進行了實地調研。大家一致同意,利用該村西南沙坑現有的30畝水面爲基礎,積極聯繫園林公司流轉一部分土地,計劃建一個集休閒、觀光、採摘、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生態園,爭取將南街村建成城市居民休閒度假村。我也清楚,理想都是比較豐滿的,要變爲現實很不容易,說一千道一萬,不去做一切等於零。

我的扶貧日誌 篇9

春節前夕,大汾村三送工作組在全村篩選出了十戶家庭經濟相對困難的家庭進行了春節慰問。幫他們買好了過年的麪條、大米、棉被和衣物,並給了每戶家庭600元現金。今天,三送工作組對這四戶家庭分別進行了一一回訪。

你們比親人更親,比兒女更貼心,受回訪戶這樣稱讚三送工作組成員。他們看到工作組成員來回訪,個個喜笑顏開,看到他們喜樂融融,我們心裏也樂開了花。村民劉來娣對我們說:自從丈夫郭志汗患上精神病後就沒有過上一個好年,十多年了,每到過年就爲備年貨愁眉苦臉,感謝你們去年臨近春節爲我家備足了年貨和過年用的現金,這次,我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樣過上了一個幸福的歡樂年。村民郭石古對我們說:去年妻子腎炎治療花光了家裏所有積蓄,且欠了許多債,人去又財空,春節臨近,正愁沒錢備年貨,幸好有你們黨的好乾部爲我家雪中送炭,讓我家過上了歡樂年。村民宋先倫家、郭昌有家過的春節也比往年更加幸福、更加喜慶。

天氣有些寒冷,但我們被羣衆的熱情包圍,大家圍坐在村書記家裏,談着今年的打算,臉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充滿着對生活的期待。

我的扶貧日誌 篇10

萬安縣五豐鎮白沂村,一個美麗而偏遠的小山村。在來此之前,自己從未想過能爲它的脫貧攻堅奉獻一份力量。細數來此扶貧的日子,已有近一年時間。近一年來,經常深入到貧困戶家中,爲貧困戶脫貧致富奔走,雖疲憊不堪,卻也收穫不少,尤其是近一個多月以來。

按照局三年定點包扶貧困村工作規劃,局組織機關幹部駐村蹲點推進扶貧工作小分隊分批次陸續進駐白沂村開展扶貧工作。四五月的萬安縣,正值雨季,村裏晝夜溫差比較大,空氣溼度也很大。每天,局領導帶隊,我們腳踏自行車走村串戶,馬不停蹄地奔走在鄉間田野,詳細瞭解貧困狀況、致貧原因等情況,傾聽羣衆訴求心聲,幫助解決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白天走訪調研,晚上彙總研究。從村落民情摸底到產業扶貧規劃,從項目前期論證到督導項目進展,從慰問困難村民到送醫支教下鄉,扶貧小分隊真情的扶貧舉動和紮實的工作作風,感動了村民,更感動了我自己。

我很慶幸自己能夠被單位選派到這裏開展扶貧工作。能夠與這樣一羣辛勞勤勉、作風紮實的扶貧小分隊隊員們一起共事,一起成長,是我的榮幸。在這裏,我能學到在機關裏學不到的知識,見到在辦公室遇不到的事情,尤其是跟隨扶貧小分隊,讓我對精準扶貧工作有了更爲直觀的感受,對如何改進工作作風有了切身的體會,對地礦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遠離城市的鄉村安靜下來,自己惟有克服所有困難,帶着感情、帶着責任、帶着囑託找準自己的定位,融入角色,安心做事,靜心學習。並牢記扶貧的'責任和使命,工作儘量主動些,思考問題儘量全面些,困難估計儘量充分些,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上,虛心向小分隊成員學習,向鄉村幹部瞭解工作,儘可能做到多聽、多看、多幹。把青春和汗水,把激情和希望灑在白沂村。因爲,來到這裏,不是讓大自然來洗滌我的塵垢,也不是讓幽靜來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是,如同一把火,一盞燈,讓這黯然的鄉村明亮起來,活躍起來,如同一雙力量之手,希望之帆,用嚮往來撫摩這裏沉重的呼吸,打開一扇扇通往外面,連接發展的大門。

我的扶貧日誌 篇11

不知不覺在於都縣仙下鄉山塅村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已經好幾個月了,從最初接到任務的無所適從,到現在對村情的初步瞭解;從剛進農家,村民客套的“肖幹部”,到如今見面時他們親切的“小肖”。儘管只是一句稱呼的變化,但感覺扶貧對象已然把我當作了他們的朋友,而我也漸漸融入他們的生活,成了一個有事沒事串串門的親人、朋友、家人……

初到

山塅村位於於都縣仙下鄉的最北邊,這裏羣山環繞,只有一條土路與外界相連,自然資源匱乏,生活飲水困難。爲了改變生活,村裏的年輕人走出大山進城務工,留下來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的所謂“386199”部隊。在調查走訪中,我瞭解到農村貧困戶之所以貧困,有的是因病致貧,揹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有的是因老致貧,勞動能力下降,生活境況窘迫;還有的是因學致貧,對僅靠耕種的農民來說,讀書學費和生活費是他們最大的開銷;還有因愚致貧,個別農戶由於智力障礙或沒有文化而不外出打工導致貧困;個別是因懶致貧,因爲賭博造成家裏一貧如洗。

調研

在導致農民貧困的各種因素中,最主要的還是因病致貧。村民王洪諧今年84歲,兒子三年前因中風癱瘓在牀,一家人爲治病四處求醫,不僅花去了家中積蓄,還欠下了6萬多元的債務,孫子爲了給父親治病,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今年7月,王洪諧的兒子去世了,老人心情非常底落,不願與人說話。

我買了點老人愛吃的水果、點心和一瓶小酒看望他,開始老人還不願說話,只是望着門前的李子樹發呆。我聽說年輕時老人當過村支書,也曾是村裏響噹噹的能人,就與他聊當年帶領大夥修渠鋪路的事,他很快打開了話匣子,聊到開心處還不時地笑出聲,這次暢談讓老人心情好了許多,我也瞭解到他的一些具體困難。回到工作隊後,我們結合他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低保兜底、教育助學兩項幫扶措施,並協助鄉村黨組織一起做工作,幫助他較好地度過難關。

“她家最困難了,丈夫和大兒子都患精神分裂症,小兒子還在校讀書,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打零工支撐。”在去貧困戶李鹹軍家的路上,村書記鄒永平介紹說。

“我其實是想養豬、養雞,但是我是真的脫不開身啊。”望着房間眼神迷離、口中喃喃自語的丈夫和兒子,李鹹軍的妻子饒連鳳遺憾地嘆了口氣。

是的,丈夫、兒子都需要人照料,離不開人,產業扶貧不現實,可低保兜底、教育助學只能解決短時間的問題,長遠發展怎麼辦?我擔憂地問道。

“我又不懶,我是想借助這些優惠政策度過兩年,等小兒子初中畢業後,我就去鎮上找點事做,一個月怎麼也有一兩千,再種幾畝地,搞點生產,養些豬雞,而且小兒子畢業後也能掙錢補貼家用,那就好多了。”眼前這個女人的回答讓我震撼和佩服,生活給她這樣的不幸和打擊,她卻始終沒有被壓垮,依然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

對策

工作隊入村後,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村情民意調研活動,主要通過聽取彙報、實地查看、入戶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深入分析了山塅村實際的村情、存在的困難,研究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思考和建議。在此基礎上,我們積極協調落實幫扶項目,比如,協調對原村部進行了搬遷擴建,對山塅村的通組公路進行了拓寬改造;協調建設了100畝的天寵養殖基地,主要養殖南美白對蝦、鴨嘴魚、四大家魚、家禽等,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有16戶貧困戶加入了專業合作社。

體會

隨着這幾個月精準扶貧幫扶工作的開展,我深深地感到一個強有力的村級班子才能帶領全村羣衆脫貧致富,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不能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只有變輸血爲造血,拋開“大水漫灌”實施“精準滴灌”,採取“一戶一策”、“一戶一方”,才能拔“窮根”掘“富源”。

同時,也讓我對扶貧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認識,身在基層不是受苦受累而是增長見識和實現價值,扶貧不是走走形式、做做面子,而是要帶着責任心和情感去投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到老百姓脫貧後帶來的快樂。

幾個月的工作下來,現在工作隊同志都信心滿滿,堅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定能打贏這場精準扶貧攻堅戰。

我的扶貧日誌 篇12

根據學校統一工作安排,我的精準扶貧對象是我班的田意龍,通過一年多來與他奶奶的電話交流,以及與學生本人多次的談話,知道了他家的大概情況:他家住均楚鎮封洞村臺上組,他媽媽因爲忍受家庭的貧困,在他十歲、弟弟三歲時就離家出走了。現在家裏就靠他爸爸一個人四處打零工勉強維持,並且他爸爸還有癲癇病,偶爾發作就無法工作。爺爺已經七十多歲了,奶奶也六十多了,所以現在來說家裏的經濟方面非常的困難。現在他弟弟田漢千在軍山小學讀五年級,學習成績很優秀,田意龍在我校讀高二,學的是建築工程施工專業。

瞭解他家的情況後,我一直很關注關心田意龍,多次談話也就是想讓他意識到:貧窮並不可怕,只要立志努力,通過讀書,通過一技之長一定可以改變自已和家人的命運!並且也多次與他QQ短信交流,給他努力上進的力量。

11月19日,我在學校孫建軍老師的陪同下開車到田意龍家家訪,因爲不熟悉路況,加上確實很遠,我們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才趕到他家。在計劃去他家後,我之前就買好了幾本適合他弟弟看的書籍:如《三國演義》,以及鄭淵潔寫的三本童話書。還特意給田意龍送了一本《拼了吧,只能靠自已》以及另外一本《習慣的力量》,希望他養成好的習慣,靠自已去改變家庭的命運!

我們趕到他家時已是上午十一點多了,他們一家在門口等我們。給他爺爺奶奶送上了我準備好的牛奶和水果,給兩個孩子送上書籍。老人很純樸很熱情,肯定了國家鎮裏村上學校包括環保局對他家一直的關心和幫助,同時也表示了感謝!

親眼看到了他家的情況,從交談中感受了老人的辛酸和無奈,更堅定我要幫助田意龍和他家的責任。

在返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思考怎樣更好地幫助他,因爲已經瞭解了環保局一對一的負責人是劉舉主席,我想把田意龍在學校的情況給她講講。同時也想辦法聯繫上田意龍已經離家出走的媽媽,請她們一起來給孩子戰勝貧窮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給田意龍發去短信,提醒了他的責任和擔當!

我的扶貧日誌 篇13

因爲天氣炎熱,早晨7點20分,我就來到了沙灘口村的張xx家裏。

門敞開着,叫了幾聲,咦,沒人?昨晚不是已經電話聯繫了麼?難道對我有牴觸情緒?20號來時的情景再次浮現在腦海。當時,我和王軍主任一起驅車前來,遠遠望見張xx家那三間兩層的樓房,我們嘀咕着:這家肯定不是真正貧困!一番交流,我們才知道:張家本來家境還可以,2012年因獨子身患尿毒症,欠下鉅額債務,年邁的父親爲了救子,獻腎給兒,導致家裏的兩個主要勞動力同時倒下!還有兩個孫孫都在讀書,一個師範、一個小學,全家幾乎就靠兒媳務工來維持家庭運轉……

“是張老師啵,我家老張剛纔去賣幾隻龍蝦,馬上就回來。”熱情的招呼聲把我從思緒中拉了回來,原來是張xx的老伴,她從地裏看到我來噠,急急忙忙趕了回來。“不急,不急,您慢慢忙!”,我答應着。老人一進門,就忙活着搬凳、端茶、切瓜、還忙不迭的說對不起,弄得我十分意思,但又無法拒絕。“老人家,您孫兒孫女呢?上次來都在家的啊!”我問。“哦,因爲天氣實在太熱,家裏沒有空調,前兩天送到他姨家去了,”老人酸酸的說,“還不怎麼懂事的小孫子前天晚上還在問,爲什麼別人家都有空調,我家沒有啊?他爺爺說,我和你爸身子都不好,你爸現在每天吃藥養病,你們兩姐弟要讀書,家裏全靠你媽一人打工,現在還買不起空調,等還完債了,就給你買空調啊!”我心裏一陣酸楚。“嗯,是要給孩子希望,不能影響他心理和學習,生活總會好起來的!”正聊着,瘦弱的張某騎着一輛破舊的單車回來了。

“對不住,張老師,讓您久等噠!”老張老遠招呼着。“張叔啊,這麼早就賣龍蝦回來啦,賣了多少錢啊?”我問。“哦,說不準,有時候沒有,機會好的話,一天也可以賣個二十幾塊呢,您也知道俺家情況,能夠給孩子減輕點負擔就儘量多做點事,再說,俺也不能老靠政府照顧啵。”簡單的幾句話,我被徹底感動了:是酸楚、是慚愧、更是高興!

坐定,我把黨的各種扶貧政策再次給兩老仔細宣講了一遍,同時補充完善了另外一張清單表。“張叔啊,上次來只是填寫了一張表,今天我帶了另外一張,內容和前面的是一樣的,按照數字計算,您今年是可以脫貧的呢,您自己看看吧!”

“不用看呢,我相信你!熬過這幾年,孫女畢業了,日子就會好些啦!”

“那是,政府政策還是好的,您要充滿信心,您這麼勤吃苦做,理解國家困難,我們都要向您學習呢!但一定要注意身子骨啊!”

臨走時,兩個老人一人抱一個西瓜,硬要塞給我,“自己地裏種的,放心吃!”我拒絕了老人的好意,回望着兩老佝僂的身影,心想:這麼善良、純樸、勤勞的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不說脫貧,有什麼中國夢不能夠實現呢?

不知不覺間,我忘卻了30多度的高溫,加快了腳下堅實的步伐——

我的扶貧日誌 篇14

爲了配合完成隆安縣黨委政府關於精準扶貧的工作任務,隆安中學的老師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利用週末時間,下村做精準扶貧工作。針對本校掛點村普遍存在的對貧困農戶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措施不得力、扶貧資金和項目實施過程中缺乏跟蹤指導等問題,按照上級的工作要求,老師們進村入戶,幫助貧困農戶制定脫貧計劃,覈對各種數據,填寫各種紙質表格、電子表格,填寫並懸掛幫扶聯繫卡、跟蹤指導貧困農戶的脫貧幫扶工作。2016年、2017年隆安中學老師負責幫扶的都結鄉628個貧困戶分佈在隴割、天隆、新風、達利、陸連、龍民以及歐裏等村。

爲了儘可能不影響高三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及學校的管理工作,又能夠很好地完成扶貧工作,隆安中學由資助辦牽頭,成立了一個10人扶貧專幹工作組,上一週幫高三老師完成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務。扶貧路上,一路同夥,見聞不少,感慨頗多。

第一工作地點:新豐村。該村一共有14個自然屯,15個村民小組分佈在新風村的各個山弄裏。在路上,村民們懂得我們工作組的身份後,有些村民問道:入戶識別分定爲多少分,纔算得上是貧困戶?爲什麼一些農戶是比較富裕的,但他的入戶識別分卻是很低,定爲貧困戶?咱們的隊員陸老師,只好耐心地爲他們做解釋工作:入戶識別分爲74分以下爲貧困戶,可以享受相關的扶貧政策待遇。至於如何劃定農戶的貧困識別分,那是按照上級的相關工作流程進行的,並且已經公示通過。

我的扶貧日誌 篇15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根據縣委、縣政府扶貧工作部署,5月25日下午,在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英的率領下,縣教育局一行30餘人來到靈官泮壠村幫扶駐村點開展幫扶工作。

到達村民組織活動中心後,扶貧工作負責同志強調了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工作任務。

隨後,扶貧隊員便分頭到自己幫扶對象家中開展工作。

筆者隨同劉英局長走訪的是家住莽山許古組的許姓兩兄弟,離村民活動中心還有七、八里山路。因前兩天下過大雨,山路泥濘難走。一路上,劉英局長與許家老大攀談起來。許家老大告訴我們,許家一共有四兄弟,家裏的老房子已幾近倒塌,三個弟弟都沒有建房子,長年在外打工,好些年沒回來了。他說,山裏最大的困難是交通不便,哪怕是種出點什麼,要運出去也實在太難。

近一小時的山路爬行,我們來到許家老大家,許家老伯接待了我們。劉英局長顧不上休息,稍稍擦了擦頭上的汗水,就來到許家房後的藥材種植地察看杜仲等藥材的長勢,瞭解藥材銷售情況。隨後,又向許家老伯詳細瞭解家裏的經濟狀況、生活情況,關切地詢問了老人當前生活上存在的困難。老人動情地說:“還是黨和政府好啊,有了黨和政府的大好政策,有了你們這麼好的牽掛百姓的幹部,我們老百姓心裏就有了奔頭。”

山裏的夜色似乎來得比較早,6點多,暮色已慢慢籠罩了我們一行回家的身影。

常言講:羣衆富不富,關鍵看幹部。做好扶貧攻堅工作,幹部要切實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下性子,使出洪荒之力、繡花之功,做到扶真貧,真扶貧,才能取得實效。

我的扶貧日誌 篇16

3月25日,冒着似鵝毛一般,紛紛揚揚,晶瑩如玉、潔白無瑕的雪花。我與村幹部來到了村民庫納爾拜家中,瞭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兩個孩子是貳級殘疾人,先天性語言障礙,庫納爾拜本人因受傷導致右腿殘疾,現在只有拐着柺杖行走,媳婦主要以家務活爲主,照顧三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畝地、2只大牛一隻小牛、一輛拖拉機主要靠二兒子拉貨來掙錢。

儘管小兒子葉爾布來提貳級殘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負擔,家中的經濟情況,臉上什麼時候都帶着微笑,可以感覺到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夏天與弟弟一起打工,專門給弟弟當小工,不要看他是殘疾人員,但是他有一種與生活較量的猛勁,聽村民人說他比正常的小工乾的都好,眼快手快。儘管言語表達不是很好,卻使勁了全身的力量來投入到務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爲家中的經濟收入貢獻一份力量。

條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這個家庭讓我感覺到了家庭的溫馨,從交流中可以感覺到父母對孩子的無私慈愛之心、用啞語和手勢的與孩子的交流。無意中我也瞬時學了二下子,結果孩子一看馬上明白是什麼意思。就在那一剎那間,我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辛酸,在這個小家庭裏充滿了多少歡樂、幸福,兒女很聽話、很懂事、有眼色、多麼善良的兩個孩子呀?

我便留下了聯繫方式,用簡單的哈語對庫納爾拜老人說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幫忙的就和我聯繫。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他們都極需要照顧與關懷。

走訪結束回到宿舍,我卻有了不一樣的心情,我在思索。該如何幫助困難羣衆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讓他們過得更好?能給予困難羣衆更多的幫助。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勵、微薄的資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困難羣衆的困境。國家的惠農政策日漸豐厚,社會保障日益完善,農民的生活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民沒有脫貧。要解決他們的貧困,主要還是要靠黨和政府的幫助,社會的關心。

我的扶貧日誌 篇17

4月27日,陽光明媚,春山如笑。漢陰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康明帶領縣人社局第二批幫扶人員18人,再次來到了平梁鎮酒店村。

爲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打好扶貧脫貧攻堅戰,縣人社系統全體黨員幹部分爲三批,先後到酒店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第一批幫扶人員已於4月21日先行深入酒店村各貧困戶,瞭解了各戶家庭狀況、貧困原因,並與貧困戶進行了脫貧幫扶討論研究。

在農戶張天軍的家中,幫扶人員瞭解到張天軍家中共三口人,父親張世樹,現年78歲,右手殘疾。母親唐家清,現年81歲,雙眼失明。張天軍,現年42歲,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

得知了他們已經按政策規定領取了養老金,享受了農村低保、高齡補貼、退耕還林補貼等。劉局長對張天軍說,首先要改善你們的住房條件,老房子留着,莊稼繼續種着,雞和牛繼續養着。今年的豬肉價格漲了,你們不要怕銷不出去。你們喂的豬、雞、牛賣了就能變成錢,有了錢就能改善你們的生活條件。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怕娶不到媳婦。

在胡志遠的家中,瞭解到該戶僅有兄弟兩人,哥哥胡遠銀,現年62歲;弟弟胡遠志,現年58歲,去年在砍油菜時右手受傷,落下了殘疾。劉局長說,你們的條件完全符合五保戶,隨着你們年齡越來越大,可以安排到敬老院去安度晚年,由政府來管你們的生老病死......

按照安排,下一步,縣人社局將要把扶貧對象按戶建檔立卡,一戶一頁,登記清楚每戶的情況,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和現狀,分類施策,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集中力量給予扶持。

從每一戶出來,劉局長都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有什麼困難和想法直接打我電話,相信黨和政府的幫助,我們一起用一到兩年的時間把好日子過起來!”

這樣深入的走訪,與農戶親密的接觸,是縣人社局精準扶貧進村入戶工作的一個縮影。縣人社局聯酒店村共40戶貧困戶,結對子、認親戚,都是這樣開展的。

走訪活動過程中,深入到每一貧困戶家中進行察看,真實瞭解和掌握他們的家庭結構、耕地數量,子女就學和就業,家庭經濟來源、收入等情況,對羣衆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仔細做好記錄,爲後續開展精準幫扶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批幫扶人員兵分三路,從早上十點出發,到下午三點回到酒店村村部。爲了不給村上增加負擔,伙食問題自給自足,菜是大家買的,肉是自發從家裏帶來的,包括油都是幹部從自己家裏帶來的。

這次走訪只是初步的對扶貧戶進行調查瞭解,貧困百姓強烈的致富願望和惡劣的生活條件深深觸動了大家的心。大家都紛紛表示:走訪回來之後各自根據幫扶對象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個詳細有效的幫扶計劃,爭取讓幫扶對象儘早脫貧致富,走上幸福之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