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精選遊記日記彙總8篇

本文已影響 1.58W人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遊記日記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遊記日記彙總8篇

遊記日記 篇1

十八日 飯於其遠處。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華山之東小徑北迂,五里西轉,循西華之北西行,十里,富源。其西有三獅鎖水口。又西二里爲瀧頭,彭大魁教發跡處也,溪至此折而南入山。又五里爲瀟瀧,溪束兩山間,如衝崖破峽,兩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爲“瑞石飛霞”,峽中有八景焉。由瀧溪三裏,出百里賢關,謂楊救貧雲“百里有賢人出也”。又西北二里爲第二關,亦有崖石危亙溪左。又西北三裏,出羅潭,爲第三關。過是山始開,其溪北去,是爲查埠。又西北五里後與溪遇,渡而北,宿於羅家埠。

十九日 昧爽行。十里,復循西巖山之南而行,三裏爲值夏。西八里,逾孟堂坳,〔則贛江南來,爲澆洋入處。〕又二里,張家渡,乃趁小舟順流北下。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徑往青原。乃令張氏送者一人,名其遠,張侯之近支。隨舟竟往白鷺;而餘同張二巫及靜聞,登北涯隨山東北行。五里,入兩山之間。又一里,有溪轉峽而出。渡溪南轉,石山當戶,清澗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主僧本寂留飯於其寒,亦甚幽靜。蓋寺爲七祖舊剎,而後淪於書院,本寂以立禪恢復,盡遷諸書院于山外,而中構傑閣,猶未畢工也。寺後爲七祖塔,前有黃荊樹甚古,乃七祖誓而爲記者。初入山,不過東西兩山之夾耳;至北塢轉入而南,亦但覺水石清異,澗壑瀠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覺中洋開整,四山湊合向中靠攏。其塢內外兩重,內塢寬而密,外塢曲而長,外以移書院,內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設者。餘以爲從來已久,而本寂一晤,輒言其興復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間。蓋是寺久爲書院,而〔鄒〕南皋、〔郭〕青螺二老欲兩存之,迎本寂主其事。本寂力言,禪剎與書院必不兩立,持說甚堅,始得遷書院於外,而寺田之復遂如破竹矣。寺前有溪,由寺東南深壑中來,至寺前匯於翠屏之下。〔翠屏爲水所蝕,山骨嶙峋,層疊聳出,老樹懸綴其上,下映清流,景色萬狀。〕寺左循流而上,山夾甚峻,而塢曲甚長,曲折而入十里,抵黃鮎嶺。塢中之田,皆寺僧所耕而有者。入口爲寺之龍虎兩砂,回鎖隘甚,但知有寺,不復如寺後復有此塢也。餘自翠屏下循流攀澗,宛轉其間,進進不已,覺水舂菜圃,種種不復人間。久之,日漸西,乃登山逾嶺,仍由五笑亭入寺。別立禪即本寂出山,渡溪橋,循外重案山之南五里,越而西,遂西北行十里,渡贛江,已暮煙橫渚水中之小塊陸地,不辨江城燈火矣。又三裏,同二張宿於白鷺洲。

二十日 同張二巫、靜聞過城西北二里,入白燕山。山本小壠,乃天華之餘支,寺僧建豎,適恰逢有白燕來翔,故以爲名。還由西門入,至北門,過黃御史園,門扃jiōng關閉不入。黃名憲卿,魏璫事廢。又北入田中丞園。田名仰。園外舊坊巍然,即文襄周公即永樂進士周忱之所居也,魯靈光尚復見此,令人有山斗即泰山北斗,意指仰慕之人之想。日暮寒煙,憑弔久之,乃出昌富門,入白鷺宿。

二十一日 張氏子有書辦於郡上,房者曰啓文,沽酒邀酌。遂與二巫、靜聞由西城外南過鐵佛橋,八里,南登神岡山頂。其山在吉安城南十五里,安福、永新之江所由入大江處。山之南舊有劉府君廟,劉名竺,陳、樑時以曲江侯爲吉安郡守,保良疾奸,綽有神政,沒而爲神,故尊其廟曰神岡,宋封爲利惠王。下臨安、永小江。遂由廟左轉神岡東麓,北隨贛江十五里,至吉安南城之螺川驛。又三裏,暮,入白鷺。

白鷺洲,首自南關之西,尾徑東關,橫亙江中,首伏而尾高。書院創於高處,前鑄大鐵犀以壓水,連建三坊,一曰名臣,二曰忠節,三曰理學。坊內兩旁排列號館,爲諸生肄業之所。九縣與郡學共十所,每所樓六楹。其內由橋門而進,正堂曰正學堂,中樓曰明德堂;後閣三層,下列諸賢神位,中曰“天開紫氣”,上曰“雲章”。閣樓迴環,而閣傑聳,較之白鹿,迥然大觀也。是院創於宋,至世廟時郡守汪囗受始擴而大之。熹廟明熹宗朱由校時爲魏璫指魏忠賢所毀,惟樓閣未盡撤。至崇禎初,郡守林一囗仍鼎復舊觀焉。

二十三日 在復生署中自宴。

二十四日 復生婿吳基美設宴。基美即餘甥。 。

二十五日 張侯後裔以二像入署。上午,別復生,以輿車送入永新舟,即往覓靜聞,已往大覺寺。及至已暮,遂泊螺川驛前。

二十六日 舟人市買菜,晨餐始行。十里,至神岡山下,乃西入小江。風色頗順,又西二十五里,三江口。一江自西北來者,爲安福江;一江自西南來者,爲永新江。舟溯永新江西南行,至是始有灘。又十五里,泊於橫江渡。是日行五十里。

二十七日 昧爽發舟。二十里,廖仙岩。有石崖瞰江,南面已爲泰和界,其北俱廬陵境也。自是舟時轉北向行,蓋山溪雖自西來,而屈曲南北也。十里,永陽,廬陵大市也,在江之北;〔然江之南岸,猶十里而始屬泰和,以舟曲而北耳。〕又十五里,北過狼湖,乃山塢村居,非湖也。居民尹姓,有舡百艘,俱捕魚湖襄間爲業。又十五里,泊於止陽渡,有村在江之北岸。是日行六十里,兩日共行百里,永新之中也。先是復生以山溪多曲,欲以二騎、二擔夫送至茶陵界;餘自入署,見天輒釀雪,意欲從舟,復生乃索舟,並以二夫爲操舟助。至是朔風勁甚,二夫纖荷屢從水中多次下水拉縴,餘甚憫其寒,輒犒以酒資。下午,濃雲漸開,日色亦朗,風之力也。

二十八日 昧爽,牽而行,寒甚。二十里,敖城,始轉而南。掛篷五里,上黃壩灘。復北折,遂入兩山峽間。五里,枕頭石。轉而西,仍掛帆行,三裏,上黃牛灘,十八灘從此始矣。灘之上爲紛絲潭,潭水深碧,兩崖突束如門,至此始有夾峙之崖,激湍之石。又七裏,上二灘,爲周原,山中洋壑少開,村落倚之,皆以貨即賣薪爲業者也。又五里爲畫角灘,十八灘中之最長者。又五里爲坪上,則廬陵、永新之界也。兩縣分界在坪上之東,舟泊於坪上之西。

二十九日 昧爽行。二十里,橋面上舊有橋跨溪南北,今已圮,惟亂石堆截溪流。又五里爲還古。望溪南大山橫亙,下有二小峯拔地兀立,心覺其奇。問之,舟人曰:“高山名義山,土人所謂上天樑也,雖大而無奇;小峯曰梅田洞,洞即在山之麓。”餘夙慕梅田之勝,亟索飯登涯,令舟子隨舟候於永新。餘用靜聞由還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則峯皆叢石聳疊,〔無纖土蒙翳其間,真亭亭出水蓮也。〕山麓有龍姓者居之。東向者三洞,北向者一洞,惟東北一角山石完好,而東南洞盡處與西北諸面,俱爲燒灰者。鐵削火淬,玲瓏之質,十去其七矣。

東向第一洞在穹崖下,洞左一突石障其側。由洞門入,穹然而高,十數丈後,洞頂忽盤空而起,四圍俱削壁下垂,如懸帛萬丈,牽綃回幄形容石壁像牽拉纏繞的布慢一般,從天而下者。其上覆噓竇嵌空有洞穴在半壁敞開,結蜃成閣,中有一竅直透山頂,天光直落洞底,日影斜射上層,仰而望之,若有仙靈遊戲其上者,恨無十丈梯,凌空置身其間也。由此北入,左右俱有旋螺之室,透瓣之門,伏獸垂幢,不可枚舉。而正洞垂門五重,第三重有柱中擎,剖門爲二:正門在左,直透洞光;旁門在右,暗中由別竇入,至第四門之內而合。再入至第五門,約已半里,而洞門穹直,光猶遙射。至此路忽轉左,再入一門,黑暗一無所睹,但覺空洞之聲,比明處更宏遠耳。欲出索炬再入,既還步,所睹比入時更顯,垂乳列柱,種種滿前,應接不暇,不自覺其足之不前也。洞之南不十步,又得一洞,亦直北而入,最後亦轉而左,即昏黑不可辨,較之第一洞,正具體而微,然洞中瑰異宏麗之狀,十不及一二也。既出,見洞之右壁,一隙岈然若門。側身而入,其門高五六尺,而闊僅尺五,上下二旁,方正如從繩挈矩指合規矩,而檻桔指洞門檻欄之形,宛然斫削而成者。其內石色亦與外洞殊異,圓竇如月,側隙如圭,玲瓏曲折,止可蛇遊猿倒而入。有風蓬蓬然從圓竇出,而忽昏黑一無所見,乃蛇退而返。出洞而南不十步,再得第三洞,則穹然兩門,一東向,一南向,名合掌洞。中亦穹然明朗。初直北入,既而轉右。轉處有石柱潔白如削玉,上垂而爲寶蓋,綃圍珠絡,形甚瑰異。從此東折漸昏黑,兩旁壁亦漸狹,而其上甚高,亦以無火故,不能燭其上層,而下則狹者復漸低,不能容身而出。自是而南,凌空飛雲之石,俱受大斧烈焰之剝膚矣。

仍從山下轉而北,見其聳峭之勝,而四顧俱無徑路。仍過東北龍氏居,折而西,遇一人引入後洞。是洞在山之北,甫入洞,亦有一洞竅上透山頂,其內直南入,亦高穹明敞。當洞之中,一石柱斜騫於內,作曲折之狀,曰石樹。其下有石棋盤,上有數圓子如未收者。俗謂“棋殘子未收”。後更有平突如牛心、如馬肺者,有下昂首而上、上垂乳而下者,欲接而又不接者。其內西轉,雲可通前洞而出,以黑暗無燈,且無導者,姑出洞外。

時連遊四洞,日已下舂,既不及覓炬再入,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覺空中浮動,益無暇俯幽抉閟bì閉矣此句意即無暇覽那些幽閉的景色。遂與靜聞由石瓣中攀崖蹈隙而上,下瞰諸懸石,若削若綴,靜聞心動不能從,而山下居人亦羣呼無路不可登;餘猶宛轉峯頭,與靜聞各踞一石,出所攜胡餅啖之,度已日暮,不及覓炊所也。既而下山,則山之西北隅,其焚削之慘,與東南無異矣。乃西過一澗,五里,入西山。循水口而入,又二里登將軍坳,又二里下至西嶺角,遂從大道西南行。五里,則大溪自南而來,繞永新城東北而去,有浮橋橫架其上,過橋即永新之東關矣。時餘舟自還古轉而北去,乃折而南,迂曲甚多,且溯流逆上,尚不能至,乃入遊城中,抵暮乃出,舟已泊浮橋下矣。

永新東二十里高山曰義山,橫亙而南,爲泰和、龍泉界。西四十里高山曰禾山,爲茶陵州界。南嶺最高者曰嶺背,名七姬嶺,去城五十里,乃通永寧、龍泉道也。永新之溪西自麻田來,至城下,繞城之南,轉繞其東而北去。麻田去城二十里,一水自路江東向來,一水自永寧北向來,〔合於麻田。〕

三十日 永新令閔及申以遏糴禁止買米閉浮橋,且以封印謾許假裝承諾開關,而竟不至。上午,舟人代爲覓轎不得,遂無志永寧,而謀逕趨路江。乃以二夫、一舟人分擔行李,入東門,出南門,溯溪而西。七裏,有小溪南自七姬嶺來人。又西三裏,大溪自西南破壁而出,路自西北沿山而入。又三裏,西上草墅嶺。三裏,越嶺而下爲楓樹,復與大溪遇。路由楓樹西北越合口嶺,八里至黃楊。溯溪而西,山徑始大開,又七裏,李田。去路江尚二十里。日才下午,以除夕恐居停不便,即早覓託宿處,而旅店俱不能容。予方徬徨路口,有儒服者過而問曰:“君且南都人耶?餘亦將南往留都,豈可使賢者露處於我土地!”揖其族人,主囗其家。餘問其姓,曰“劉。”且曰:“吾兄亦在南都,故吾欲往。”蓋指肩吾劉禮部也,名元震。始知劉爲永新人,而茲其裏hàn鄉里雲。餘以行李前往,遂同赴其族劉懷素家。其居甚寬整,乃村居之隱者,而非旅肆也。問肩吾所居,相去尚五里,遂不及與前所遇者晤。是日止行三十五里,因市酒肉犒所從三夫,而主人以村醪láo農村制的酒飲餘,竟忘逆旅之苦。但徹夜不聞一炮爆竹聲,山鄉之寥寂,真另一天地也。晚看落日,北望高山甚近,問之,即禾山也。

註釋

翻譯

十八日在張其遠處吃飯。上午起身,從夏朗西面、嵩華山東面的小路往北繞行,五里後折向西,順西華山的北面往西行,走十里,到富源。富源西邊有三個石獅子盤踞在水口處。又往西二里爲攏頭,它是狀元彭教的發跡處,溪流到此折往南流入山中。又走五里爲瀟沈,溪流被夾在兩山間,如衝開山崖搗破山峽向外流瀉一般,兩岸峭峻如骨的石頭聳立如壁,有向溪中飛突出來的,那是“瑞石飛霞”景點,山峽中共有八景。順沈溪走三裏,出了百里賢關,據說它是因楊救貧說過的“相隔百里就會有賢能人士出現”這句話而得名。又往西北走二里爲第二關,也有崖石高高橫貫在溪流左岸上。又往西北走三裏,出了羅潭,爲第三關。越過關後山巒才遠離開。淺溪流往北去,此處爲查埠。又往西北走五里後與溪流相遇,渡過溪水到北岸,投宿在羅家埠。

十九日黎明時出發。走十里,又順西巖山的南面而行,三裏到值夏。往西走八里,越過孟堂坳,就見贛江從南面流來,這裏是攏洋匯入贛江處。又走二里,到張家渡,便搭乘小船順流北下。行十里,有個集市位於江左岸,叫永和,它北面江邊有條道路,可直通青原。於是讓送我的張家人〔名叫其遠,是張侯的近支。〕隨船直接去白鷺洲;而我同張二巫以及靜聞,登上江北岸順山往東北行。五里,進入兩山中間。又走一里,有條溪水曲折地流出山峽。渡過溪水折往南,見石山正對門戶聳起,清澗環繞溝壑流淌,青原寺朝向西面屹立着。寺中主僧本寂留我們在他的小屋中吃了飯,那小屋也特別幽靜。此寺是七祖先前住留過的廟宇,後被書院佔用,本寂因爲興復禪宗而將原來的地方恢復爲寺宇,把各書院全遷到山外,在寺中構築高閣,但還未完工。寺後面是七祖塔,塔前有棵很屯老的黃荊樹,它是七祖立誓後把誓言刻記在上面的那棵樹。初入山時,不過是東西兩山間的一個峽谷罷了;到從北面山塢轉向南進來的地方,也只是覺得流水山石清新奇異,山澗深谷曲折繞旋;等登上塔院,向下俯瞰寺基,更覺得中間這片展開的平地開闊齊整,四面山巒聚合。那山塢分爲內外兩重,內塢寬闊而幽靜,外塢曲折而綿長,外塢用來移置書院,內塢用來供奉佛宇,若如天造地設的一般。我原以爲此種格局由來已久,但與本寂一見面,他就說他興復寺廟,是從丙寅、丁卯年間開始的。大概此寺長久淪爲書院之地,而鄒南皋、郭青螺二老想讓寺廟和書院並存,恭迎來本寂主管內中事務。本寂極力陳說,禪寺和書院定然不能並存在同一地,因他很堅決地堅持他的主張,才得以將書院遷到外塢,而寺院田地的恢復由此便如破竹般順利無阻了。寺前有條溪流,它從寺東南的深谷中流來,到寺前面匯合在翠屏崖下。翠屏崖被水剝蝕,山石峭峻如骨,層疊聳出,老樹懸空綴在崖壁上,倒映在下面清澈的水流中,景色變幻萬端。從寺左邊順流而上,兩邊山巒夾峙,非常峻峭,而山塢曲折延伸得很長,蜿蜓地往裏走十里,抵達黃姑嶺。山塢中的田,都是青原寺的僧人耕種和所有的。山塢的入口處是青原寺墓地的龍虎兩砂,它們曲折盤錯,相距很窄,原先我只知道有寺廟,不知道寺後又有這個山塢。我從翠屏崖下順着水流攀越山澗,曲折地行進在山塢間,不停地往裏進去,覺得水春菜圃等各種各類不再是人間的景物。過了許久,太陽漸漸西下,這才登上山翻過嶺,仍然由五笑亭進入寺中。辭別了立禪〔即本寂〕走出青原山,跨過溪上的橋,順外層案山的南面走五里,越過山到了西面,便往西北行十里,橫渡贛江,這時傍晚的煙靄已經籠罩了江中的小沙洲,分辨不清江流城池和燈火了。又行三裏,同張二巫、張其遠一道住宿在白鷺洲。

二十日和張二巫、靜聞穿過城中往西北走二里,進入白燕山中。此山本是一條小土岡,是天華山的餘支,寺中僧人在山上建蓋屋閣時,正好有白燕來此盤旋飛舞,因而就用白燕爲名。回來時由西門入城,到北門,經過黃御史園,園門關閉着沒有進去。〔黃御史名叫黃憲卿,因爲牽連魏宦官的事被免官。〕又往北進入田中承園。〔田中永名叫田仰。〕園外舊牌坊巍然猶存,它就是文襄周公的故居,周文襄的遺蹟還能在此處出現,令人不禁產生出他如同泰山北斗一樣值得人們尊崇仰慕的想法。天色已晚,寒煙四起,在坊前憑弔了許久,便走出昌富門,回到白鷺洲住宿。

二十一日張家的兒子有一個在府衙中當書辦,他妻子叫啓文,這天買了酒邀請我們去喝。然後便與張二巫、靜聞從西城外往南越過鐵佛橋,走八里,向南登上神岡山頂。此山在吉安府城南邊十五里安福縣、永新縣來的江流匯入大江處。山的南邊原來有座劉府君的廟,〔劉府君名叫劉竺,陳、樑時以曲江侯的身份擔任吉安郡守,他保護賢良憎惡奸邪,有許多神奇的政績,去世後成爲神,所以他的廟所在的地方被尊崇爲神岡,宋代時他被追封爲利惠王。〕它下臨安福縣、永新縣流來的小江。我們就由廟左邊轉到神岡山東麓,往北順贛江走十五里,到達吉安府南城外的螺川騷。又走三裏,傍晚時,回到白鷺洲。

白鷺洲的洲頭從府城南關的西面開始,尾部經過東關,橫亙在贛江中,洲頭低伏而洲尾高起。書院創辦在洲中高處,前面用鐵鑄造大犀牛用來鎮服水流。書院中接連建有三個坊,第一個叫名臣坊,第二個叫忠節坊,第三個叫理學坊。坊以內兩旁排列着號館,是生徒們修習學業的處所。九縣的縣學和府學,共十所,每所有六間房子。號館往裏,從橋門進去,正堂叫正學堂,中間的樓叫明德堂;後面的閣爲三層,下層列置着各位聖賢的牌位,中層的匾額上寫着“天開紫氣”,上層的匾額上寫着“雲章閣”。樓閣迴環而高聳,比起白鹿書院來,要壯觀得多。此書院創辦於宋朝,到本朝世宗時知府汪口受才進行擴建,規模更大。熹宗時被宦官魏忠賢毀壞,只有樓閣未完全拆除。到崇禎初年,知府林一口仍舊儘可能地在原址恢復了書院的原貌。一二十三日在復生的官署中獨自喝酒吃飯。

二十四日復生的女婿吳基美設宴款待我們。〔吳基美就是我外甥。〕

二十五日張侯的後裔將兩張肖像送入府衙門中。上午,辭別復生,復生僱轎子送我到了去永新縣的船中,我便去找靜聞,但他已去了大覺寺。等他回來時天色已晚,於是停泊在螺川繹前。二十六日船伕去買菜,早餐後纔出發,行十里,到達神岡山下,這才往西駛進小江中。風勢很順,又往西行二十五里,到三江口。一江從西北流來,那是安福江;一江從西南流來,那是永新江。船溯永新江往西南行,到此處江中才有灘。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橫江渡。這天共行了五十里。

二十七日黎明時開船。行二十里,到廖仙岩。有座石崖瀕臨江流,南面已經是泰和縣地界,而北面都是廬陵縣境。從此處起船不時地折往北行,這大概是因爲山溪雖然大方向上是從西面流來,但卻時常折向南北兩面。行十里,到永陽,它是廬陵縣的一個大集市,位於江北岸;然而江的南岸,還要過十里才屬於泰和縣,這是因船隻順江往北繞行的緣故。又行十五里,往北經過狼湖,它是山塢中的一個村落,不是湖泊。居民姓尹,有上百艘船隻,全都是以在湖襄間捕魚爲業。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止陽渡,有個村莊位於江北岸。這天行了六十里,兩天共行了一百多裏,到了吉安府至永新縣的中間。原先復生因爲山溪彎道多,打算用兩匹馬、僱兩個擔夫送我們到茶陵州界;我自從到了府衙門,見天空一直在醞釀着風雪,心裏便想乘船走,於是復生找了船隻,並請了兩個男子幫助駕馭船隻。到此處北風颳得很猛,那兩人經常下到水中牽拉或扛擡船隻,我很同情他們那寒冷的樣子,每每搞賞給他們一些酒錢。下午,濃雲漸漸散開,天空也逐漸亮開,這是風的功勞啊!

二十八日黎明時,用纖索拉着船出發,氣候很寒冷。行二十里,到敖城,才折往南。掛帆航行五里,上黃壩灘。又折往北,便進入兩山間的峽谷中。行五里,到枕頭石。折向西面,仍掛帆航行,三裏後上黃牛灘,十八灘就從此灘開始。黃牛灘往上爲紛絲潭,潭水深綠,兩邊山崖突立夾聳如同門一樣,到此處江岸纔有夾峙的山崖,江中也纔有阻遏水流從而使水流變得湍急騰涌的石頭。又行七裏,上了兩個灘,爲周原,山間展開的山谷稍微開闊了些,有村莊倚山坐落在谷中,居民都以賣柴禾爲業。又行五里爲畫角灘,它是十八灘中最長的。又行五里爲坪上,它就是廬陵、永新兩縣的交界處。兩縣的分界在坪上的東邊,我們的船停泊在坪上的西邊。

二十九日黎明時開船。行二十里,到橋面,溪上原來有座橋南北橫跨,如今橋已毀壞,只有些亂石堆積着,堵截了溪流。又走五里爲還古。望見溪流南邊有座大山橫亙着,下面有兩座小山峯拔地直立,心中覺得很奇特。向旁人詢問,船伕說:“那高山名叫義山,就是當地人所稱的上天樑,它雖然高大但沒有奇異處;小的山峯叫梅田洞山,洞就在山麓。”我早就仰慕梅田洞的優美景觀,於是趕忙吃了飯登上岸,叫船伕連同他的船到永新縣城去等候。我和靜聞從還古往南走五里,到達梅田山下,見山峯間到處石頭縱橫,高聳重疊,沒有毫粒泥土覆蓋在其間,真像是亭亭出水的蓮花。山麓有一家姓龍的人居住着。朝向東面有三個洞,朝向北面有一個洞,只有東北一角山石完好,而東南面洞盡頭處和西北等各面,都被燒石灰的用鐵具鑿削、用柴火燻烤,石質的玲瓏程度失掉了十分之七。朝向東面的第一洞在彎隆的崖壁下面,洞左側有一塊突立的石頭遮擋着。從洞門進去,彎隆而高深,走十幾丈後,洞頂一下子向高空盤旋而起,四周盡是刀削般的石壁向下垂懸,如同懸掛着千萬丈帛布,圍着薄紗帳幕,從天上飄灑下來。上面又張開些小洞,高懸在半空中,小洞中彷彿吐出屋氣幻化成樓閣,其中有個孔穴直通山頂,天光直瀉到洞底,日影斜射入洞的上層,仰頭望去,像是有仙人和神靈在上面遊玩戲耍,遺憾的是沒有一架十丈的梯子,以便攀登上去凌空置身於其間。由此往北進去,左右兩邊都有如螺一樣迴旋的石屋子,露出似花瓣的石門,如臥伏的怪獸和垂懸的儀仗旗幟的石塊石壁,更是不可枚舉。正洞內低垂着五重門,第三重門中有根擎天石柱將門分成兩道:正門在左邊,洞中光線直射進來;側門在右邊,黑暗中我們從門側邊的小洞進了第三重門,到第四重門內時與正洞合在一起。再往裏進到第五重門時,大約已經進洞半里遠了,然而因爲洞門高彎,洞內平直,光線還能遠遠地射進來。到此處路忽然折往左邊,再走進一個門,裏面黑暗得什麼都看不見,只是覺得那空闊的洞中迴盪的聲響,比明亮處更加宏亮悠遠而已。想出洞來尋找火把重新進洞遊覽,待往回走時,所看到的比進來時更加清晰、垂吊着的鐘乳石、縱橫列置的石柱等各種奇異景象佈滿眼前,讓人應接不暇,不知不覺腳步不再向前移動。此洞南面不足十步的遠方,又有一洞,也是一直向北走進去,最後同樣是折往左邊,就黑暗得分辨不清景物,比起第一洞來,形態正好相同而只是小了些,然而洞中瑰麗奇異宏大多姿的景象,趕不上絡‘洞的十分之一二。出洞後,見洞右邊的崖壁間,有條幽深的石縫,如同一道門。側身而入,那門高有五六尺,而寬僅有一尺五,上下和左右兩旁,方正得如同用墨線彈過、用曲尺量過似的,而石吐檻的形狀,宛若斧劈刀削而成的。石縫裏面,石頭的色澤也和外洞的大不一樣,圓形的小洞如同月亮,傾斜的縫隙如同圭玉,到處玲瓏曲折,只有像蛇遊動或像猿猴倒掛在樹枝崖壁間那樣才能進到裏邊。有股風篷篷地從圓形的小洞中吹出來,而後裏面忽然黑暗得什麼都看不見,我這才如蛇一樣後退,返了出來。出了此洞往南不到十步,又有第三洞,它有高高隆起的兩個門,一個朝向東,一個朝向南,〔名叫合掌洞。〕洞中也是高彎而明朗。開始時一直往北進去,隨後折向右邊。轉折處有根石柱潔白得如同磨削過的玉石,石柱頂部倒垂着,形成一個寶蓋,周圍綴滿珠絲一樣的細石條,如用峭織成的,形態非常瑰麗奇異。從此處折往東逐漸變得黑暗,兩旁石壁間的間隙也逐漸變得狹窄,但上邊很高,也因爲沒有火把,不能照到洞的上層,而下面狹窄處又逐漸低陷下去,以至於不能容身而返出了洞。從此洞往南,凌空飛入雲間的石頭,都遭受了大斧、烈焰的鑿削燒灼。仍然從山下折往山北,雖看見了山北面岩石高聳峻峭的優美景象,但四下裏看都沒有路。仍舊經過山東北面的龍家住所旁,折往西走,遇到一人領我進了後洞。此洞在山的北面,剛進洞,也是有個孔穴上通山頂,從孔穴以內直往南進去,同樣高高隆起而明亮寬敞。洞的中央,有根石柱斜矗着,呈現出曲折的狀態,叫石樹。石樹下有個石棋盤,盤上有幾顆像是沒有收起來的圓圓的石棋子。〔通常說“棋殘子未收”〕它們的後面更有許多石塊,有的如牛心、如馬肺,有的'從下昂首向上、有的從上垂乳而下,有的將要相連接而又沒有連接着。再往裏,洞折往西面,說是可以通前洞出去,因黑暗無燈火,而且沒有引路的,便姑且出了洞。

當時接連遊覽了四個洞,太陽已經快落山,既來不及找尋火把重新入洞,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讓人覺得空中彷彿有物浮動,這就更加無暇返身俯探幽暗的石洞、穿進那些關閉着的石門石窗內了。於是和靜聞從如花瓣的石中攀着崖壁踩着石縫爬到上面。往下俯瞰那些懸墜着的石頭,若刀削般陡滑,若連綴在崖壁上的一樣,靜聞心中動搖不能跟隨我繼續攀爬,而山下居民也一齊呼喊說沒有路,不可以攀登;我還是曲折地登上了峯頭,和靜聞各自踞守三塊石頭,拿出隨身帶的燒餅來吃,因爲已經天晚,估計來不及找尋做飯的地方。隨即下了山,山的西北隅被燒灼鑿削的慘狀情景,與東南面沒有差別。於是往西跨過一條山澗,走五里,進入西面山中。順水口處進去,又走二里登上將軍坳,再走二里下到西邊嶺角,便從大路往西南走。行五里,有條大溪從南面流來,繞過永新城東北面而流去,有座浮橋橫架在溪流上,跨過橋就是永新縣城的東關了。這時我所乘的那隻船因爲從還古折往北去,才又折向南,繞折得太多,並且是溯流上行,所以還未能到達縣城;於是我進城遊覽,到天黑纔出城來,這時船已經停泊在浮橋下了。

永新縣城東面二十里的高山叫義山,它向南橫貫,是泰和、龍泉兩縣的分界。西面四十里的高山叫禾山,爲茶陵州界。南面的山嶺最高的叫嶺背,正式的名稱爲七溪嶺,它距離縣城五十里,是通往永寧、龍泉兩縣的路。永新溪從西面的麻田流來,到了城下,繞過城南,又繞折到城東而後往北流去。麻田離城二十里,一條溪水從路江向東流來,一條溪水從永寧縣向北流來,匯合在麻田。

三十日永新縣令閡〔及申〕爲了阻止受災的鄰縣來買糧食,關了浮橋。他哄騙人們答應開關,而以過年停辦公事爲理由,自己竟然不來。上午,船伕替我們去找轎子但沒有找到,於是無意再去永寧縣,而打算直接奔赴路江。於是用兩個擔夫、一個船伕分別挑着行李,進入城東門,出城南門,溯溪往西行。走七裏,有條小溪從南面的七溪嶺流來匯入溪中。又往西走三裏,一條大溪從西南破壁而出,路從西北沿山延伸。又走三裏,往西上了草墅嶺。三裏後,越過嶺往下走爲楓樹,又與大溪相遇。路從楓樹西北翻越合口嶺,走j又裏到黃楊。從黃楊溯溪往西行,山路才大爲開闊,又走七裏,到達李田。“〔離路江還有二十里。〕這時才下午,因爲是除夕恐怕不便尋找住所,便早早地就尋覓寄宿的地方,但旅店都不接納。我正徘徊在路口,有個儒生打扮的人過來問道:“先生您是南京人嗎?我也將要南往留都南京,怎可讓賢能人士在我方露宿呢!”他向同行的族人致禮,讓我住到這人家。我問他貴姓,他回答說:“姓劉。”並且說:“我哥哥也在南京,所以我想去一趟。”他指的就是劉肩吾禮部,〔名叫劉元震。〕我這才知道劉肩吾是永新縣人,此地是他的鄉里。因爲行李已經朝前去了,我便同他一起前往他的族人劉懷素家。住房很寬敞整潔,屬於隱居者居住的村舍,而不是旅店。打聽劉肩吾的故居,說相隔還有五里,這樣就未能和前面遇到的他家族裏邊的那人會面。這天只行了三十五里,便就停下來買了些酒肉稿勞跟隨我挑擔的那三個男子,而姓劉的主人拿出自制酒讓我品嚐,以至竟然忘掉了寄居客舍的憂苦。只是整夜未聽到一聲爆竹響,山鄉的寂寥,真是另一片天地。這晚觀看落日時,往北望去,一座高山離得很近,一打聽,它就是禾山。

遊記日記 篇2

今天,我們作文班的全體同學和老師一起去中山公園學習景物描寫作文。一到中山公園,大家都直奔湖邊,因爲那裏的景色最美。

站在湖邊往四周看,只見一棵棵茂密的柳樹像士兵一樣筆直挺立,守衛着這個湖。湖邊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樹,好像都在靜靜地欣賞這裏的美景。遠處還有一羣羣的遊人,他們有的在自由自在地散步,有的在石凳上下象棋,還有的大人在帶小孩子做遊戲。

湖的`中間有一座湖心亭,上面有些老人在休息。有時傳來一陣陣動聽的二胡聲,我想他們是在學習拉二胡吧。湖心亭旁邊是湖心島,上面有一棵茂盛的大榕樹,遠遠看去像一把巨大的傘。

湖面靜得像一面鏡子,清晰地倒映着岸邊的樓房和樹木。湖面上還有些金黃的落葉,風輕輕一吹,就像一隻只可愛的小船在漂動。偶爾還能聽到一聲聲清脆的鳥鳴聲,原來白鷺的叫聲。雪白的白鷺自由自在地在湖面飛着,美麗極了!

中山公園的湖真美啊!但是我們還是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真希望下次還能再來這裏遊玩。

遊記日記 篇3

今天我剛吃過晚飯,媽媽說明天帶我去杭州爛蘋果樂園玩,可把我高興的,媽媽讓我早點睡覺,我躺在牀上想着明天去玩,想着想我睡着了,等媽媽叫醒我時已到了第二天的凌晨。

我媽媽帶着昨天晚上準備好的飲料、零食等,我早早的在車旁等,終於等到媽媽收拾好我們出發了,爸爸開車從黃岩上高速,天還矇矇亮,一路上有說有笑爸爸開着車經過天台、紹興,很快到了杭州爛蘋果樂園,車還沒停穩我就迫不及待的下了車,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媽媽排隊買票,我和爸爸焦急的在入口排隊,媽媽很快拿着購買回來的門票,我們進了遊樂園入口,彷彿進入童話般的世界。

我們先玩的是虛擬過山車,拿了3D眼鏡,繫好安全帶遊戲開始了。大屏幕出現圖畫,我們的凳子也開始搖晃,大屏幕裏的'過山車從高處往下的時候,有的人被嚇得大叫,有的小朋友被嚇哭了,還有的被嚇跑了,好刺激哦。這個遊戲在哭聲和笑聲中結束了 。

我提議要去海底兩千裏看看,我們從暗道下去到了海底兩千裏,坐在裏面我好像真到了海里一樣,能看到海里各種各樣的魚。突然,一隻大鯊魚從遠處遊了過來,媽媽被嚇的大叫起來。

不知不覺到了下午 四點,爸爸說要回家了,我只好依依不捨跟着回家了。

遊記日記 篇4

十六日見明而炊,既飯猶久候而後明,蓋以月光爲曉也。十里至路口鋪,泥濘異常,過此路復平燥可行。十里,渡湘江,已在衡〔郡〕南關之外。入柴埠門,抵金寓,則主人已出,而靜聞宿花葯未歸。乃濯足偃息,旁問靜聞所候內府助金,並劉明宇物,俱一無可望,蓋內府以病,而劉以靜聞懈弛也。既暮,靜聞乃歸,欣欣以聽經爲得意,而竟忘留日之久。且知劉與俱在講堂,暮且他往,與靜聞期明午當至講所,不遑閒暇歸也。乃悵悵臥。

十七日託金祥甫再懇內司,爲靜聞請命而已。與靜聞同出西安門,欲候劉也。入委巷偏僻小巷中,南轉二里,至千佛庵。庵在花葯之後,倚岡臨池,小而頗幽,有云南法師自如,升高座講《法華》。時雨花繽紛,餘隨衆聽講。遂飯於庵,而劉明宇竟復不至。因從庵後晤西域僧,並衡山毗盧洞大師普觀,亦以聽講至者。下午返金寓,時餘已定廣右廣西舟,期十八行。是晚,祥甫兄弟與史休明、陸端甫餞餘於西關肆中。入更返寓,以靜聞久留而不亟於從事,不免徵色發聲焉。

十八日舟人以同伴未至,改期二十早發。餘亦以未晤劉明宇,姑爲遲遲。及晤劉,其意猶欲餘再待如前也。迨下午,適祥甫僮馳至寓,呼餘曰:“王內府已括諸助,數共十二金,已期一頓應付,不煩零支也。”餘直以故事往事視之,姑令靜聞明晨往促而已。

十九日早過劉明宇,彼心雖急,而物仍莫措,惟以再待懇予,予不聽也。急索所留借券,彼猶慾望下午焉。促靜聞往候王,而靜聞泄泄,王已出遊海會、梅田等庵,因促靜聞往就見之,而餘與祥甫赴花葯竺震上人之招。先是,竺震與靜聞遊,候餘至,以香秫程資饋,餘受秫而返資。竺震匍匐再三,期一往顧。初餘以十八發,固辭之。至是改期,乃往。先過千佛庵聽講畢,隨竺震於花葯,飯於小閣,以待靜聞,憩啖甚久,薄暮入城。竺震以相送至寓,以昨所返資果固擲而去。既昏,則靜聞同祥甫齎王所助遊資來,共十四金。王承奉爲內司之首,向以齎奉入都,而其侄王桐以儀衛典仗,代任叔事。雖施者二十四人,皆其門下,而物皆王代應以給。先是,餘過索劉借券,彼以措物出,竟不歸焉。

二十日黎明,舟人促下舟甚急。時靜聞、祥甫往謝王並各施者,而餘再往劉明宇處,劉竟未還。竺震仍入城來送,且以凍米晾乾後的熟糯米饋餘,見餘昨所嗜也。餘乃冒雨登舟。久之,靜聞同祥甫追至南關外,遂與祥甫揮手別,舟即解維。三十里,泊於東陽渡,猶下午也。是日陰雨霏霏,江漲渾濁,湘流又作一觀。而夾岸魚廂鱗次,蓋上至白坊,下過衡山,其廂以數千計,皆承流取子,以魚苗貸四方者。每廂摧銀一兩,爲桂藩供用焉。

二十一日三十里,過新塘站。又二十里,將抵松柏,忽有人亟呼岸上,而咽不成聲,則明宇所使追餘者也。言明宇初肩輿來追,以身重輿遲,乃跣而馳,而令輿夫之捷足者前驅要餘,劉即後至矣。欲聽其匍匐來晤於松柏,心覺不安,乃與靜聞登涯逆之,冀一握手別,便可仍至松柏登舟也。既登涯,追者言來時劉與期從江東岸行,乃渡而濱江行,十里至香爐山,天色已暮,而劉不至。已遇一人,知其已暫憩新塘站,而香爐山下虎聲咆哮,未暮而去來屏跡,居者一兩家,俱以木支扉矣。乃登山頂,宿於茅庵,臥無具,櫛無梳,乃和衣而臥。

二十二日夜半雨聲大作,達旦不休,乃謀飯於庵嫗而行。始五里,由山隴中行,雖枝雨之沾衣,無泥濘之妨足。後五里,行田塍間,時方插秧,加岸壅水,濘滑殊甚。共十里至新塘站,煙雨滿江來,問劉明宇,已渡江溯流去矣。遂亦問津西渡,始溯江岸行四里,至昔時遇難處,焚舟已不見,從涯上人家問劉蹤跡,皆雲無之。又西一里,出大路口,得居人一家,再三詢之,仍無前過者。時劉無蓋,而雨甚大,意劉必未能前。餘與靜聞乃暫憩其家,且謀飯於嫗,而令人從大道,仍還覓於渡頭。既而其嫗以飯出,冷甚。時衣溼體寒,見其家有酒,冀得熱飛大白一種酒杯以敵之。及以酒至,仍不熱,乃火酒也。餘爲浮兩甌,俱留以待追者。久之,追者至,知劉既渡,即附舟上松柏,且擬更躡予白坊驛,非速行不及。乃持蓋匍匐,路俱滑塍,屢仆屢起,因令追者先趨松柏要留劉,而餘同靜聞更相跌,更相詬也。十五里過新橋,橋下乃湘江之支流,從松柏之北分流內地,至香爐對峯仍入於江者。過橋五里,西逾一嶺,又五里,出山塢,則追者同隨劉之夫攜茶迎餘,知劉已相待松柏肆中矣。既見,悲喜交並,亟治餐命酒。劉意猶欲挽予,候所貸物,予固辭之。時予所附廣右舟今晨從此地開去,計窮日之力,當止於常寧河口,明日當止於歸陽。從松柏至歸陽,陸路止水路之半,竟日可達,而路濘難行,欲從白坊覓騎,非清晨不可得;乃遍覓漁舟,爲夜抵白坊計。明宇轉從肆中借錢百文,厚酬舟人,且欲同至白坊,而舟小不能容,及分手已昏黑矣。二鼓,雨止月出,已抵白坊,有驛。餘念再夜行三十里可及舟,更許厚酬,令其即行,而舟人慾返守魚廂,強之不前,餘乃堅臥其中。舟人言:“適有二舟泊下流,頗似昨所過鬆柏官舫。”其舟乃廣右送李道尊至湘潭者,一爲送官興收典史徐姓者所乘,一即餘所附者。第予舟人不敢呼問,餘令其刺舟往視之,曰:“中夜何敢近官舫!”予心以爲妄,姑漫呼顧行,三呼而得應聲,始知猶待餘於此也。乃刺舟過舫,而喜可知矣。

二十三日昧爽,濃霧迷江,舟曲北行。二十里,過大魚塘,見兩舟之被劫者,哭聲甚哀,舟中殺一人,傷一人垂死。於是,餘同行兩舫人反謝予曰:“昨不候君而前,亦當至此。至此禍其能免耶!”始舟子以候予故,爲衆所詬,至是亦德色焉。上午霧收日麗,下午蒸汗如雨。行共六十里,泊於河洲驛。

二十四日昧爽行,已去衡入永矣。三十里過大鋪,稍折而西行;又十里,折而北行;午熱如炙,五里,復轉西向焉。自大鋪來,江左右復有山,如連岡接阜。江曲而左,直抵左山,而右爲旋坡;江曲而右,且抵右山,而左爲回隴,若更相交代者然。又二十五里,泊于歸陽驛之下河口。是日共行六十里,竟日皓日如爍,亦不多見也。

二十五日曉日瑩然,放舟五里,雨忽至。又南三十五里,爲河背塘,又西十里,過兩山隘口。又十里,是爲白水,有巡司。復遠峯四闢,一市中橫,爲一邑之大聚落雲。是日共行六十里,晚而後霽,泊於小河口。小河南自山峒來,北入於湘江,小舟溯流入,可兩日程,皆祁陽屬也。山峒不一,所出靛、錫、桫木最廣,白水市肆,俱倚此爲命,不依湘江也。既泊,上覓戴明凡家,謝其解衣救難之患,而明凡往永不值。

二十六日舟人登市神福祀神,祝福,早餐後行。連過山隘,共三十里,上觀音灘。風雨大至,舟人泊而享餕jùn祭神所剩食物,遂止不行。深夜雨止風息,瀟瀟江上,殊可懷也。

遊記日記 篇5

在一個天氣晴朗,風和日麗的早晨,我要去半山公園遊玩。

到了半山公園,那裏風景優美。一棵棵大樹猶如一個個士兵。那裏有個大湖叫“仙人湖”,爲什麼叫“仙人湖”呢?因爲那裏湖水碧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然後好像有一個仙人在水上翩翩起舞,所以才叫“仙人湖”。仙人湖中間幾塊大石頭能夠讓人們過去,仙人湖的周圍一圈有用木頭做成的長廊,上方爬着許多藤條。

我們剛上山,就聽見了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叫着,小鳥的'歌聲真清脆、好聽啊!聽着小鳥的歌聲,我覺得自我好像在開音樂會。

爬到半山腰,我們累壞了,不得不停下來休息。我們看見了小松鼠在樹上竄來竄去,然後小鳥在樹上做窩,小螞蟻在地上搬運食物,到處生機勃勃。

最後到了山頂,站在山頂上看到眼前一片雲海,到處都被雲遮住了,只看見一提哦啊通往山頂的小徑,真美麗呀!

到了山下,我們吃了農家樂,滿載着幸福與快樂回家了!

遊記日記 篇6

8月的天氣晴空萬里,涼風襲人。我和爸爸一起去了朱家尖和桃花島,過了兩天快樂充實的生活。

“鈴——”我們佔排喲蟮穆執來到了舟山羣島,坐車穿過跨海大橋來到朱家尖。在那裏我們便開始玩了?ldquo;譁,譁,譁”首先聽到的是海浪的拍打聲,再往前走就看見大海啦。海灘上真是人山人海,白色的浪花拍打着遊人的身上,人們有的在海水中盡情的暢遊,有的在海邊卷着褲子在踏水,有的在沙灘上寫字,還有的在海邊玩着各種遊樂項目。我也試着把腳放在還水裏,哇!海水涼滋滋的真舒服,我便捲起褲子,在海水中走着跑着,一會兒海水字我的大腿上,一會兒退到我的腳下,我讓白色的的浪花撫摸着我的雙腳,真是太有趣啦——————。

第二天我們乘着快艇來到了遠近聞名桃花島。首先我們來到了“射鵰英雄城”。爸爸告訴我拍過好多的電視劇和電影。在一條古色古香的街坊,兩邊有的房子裏都掛着曾經拍攝過的電視劇照,有“天龍八部”,“神鵰俠侶”,“鹿鼎記”等等,這使我知道電視劇中有些場景是這樣拍出來的`。最後我們去了桃花寨,寨裏遊人如織。我們沿着海邊的道路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玩着,印象最深刻的景點就是“海龜巡岸”。我們從半山腰望下去,有一塊很大的石頭像海龜一樣坐落在海上,隨着海水的拍打像是遊走在海岸線上似的

的,這讓我記憶猶新。

暑假快要結束了,那些開心情景,時而會浮現在我的腦海裏,那藍藍的天空,那清亮的海水,那一隻石海龜……

遊記日記 篇7

早就知道了安徽的黃山遠近聞名,這次我們就去了黃山瞧了瞧。出發去黃山是在到達安徽的第二天,早上4:30我們就起牀了,快快地吃完早餐,坐上大巴出發了。

我們居住的賓館離售票處很近,坐車不到五分鐘,到了售票處等票,前面的幾位叔叔還有導遊,舉着大紅旗,帶着我們向前衝,“殺”出了一條“血路”。

又坐了會兒大巴,我們終於到了名副其實的黃山。

索道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平臺上,我們就開始了“爬山之旅”。

剛開始爬,我信心十足,一直都是在隊伍的前頭打衝鋒。沒走幾裏,我就支持不住了,只好乖乖地回到了隊伍裏,跟着走。

我們來到了黑虎鬆前,這棵松樹很大,很粗壯,怪不得叫“黑虎”鬆呢。

走了幾十米,我們又來到了雨傘鬆,這棵鬆長得很像雨傘,據說這個名字還是聯合國祕書長安南贈予它的呢。

我們又走了一會兒,遠遠地望見了一個純白色的“大足球”,那就是光明頂了。導遊說還有五百米。這五百米對我們來說格外漫長。我的`腳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到達了高高的光明頂。

站在光明頂的平臺上,高高低低的山峯盡收眼底。遠處的山彷彿觸手可及。

用顫抖的腿踏着坑窪的路,走了一個小時纔到達最的“迎客鬆”。

迎客鬆是黃山鬆的代表,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歡迎遊客來遊玩。

最後,我們坐大巴回河南。第二天凌晨4:30,我們到家。

遊記日記 篇8

暑假第一週媽媽就帶我去河南遊玩,我們一行13人踏着歡聲笑語坐着“和諧號”動車來到了河南開封市。

到了站就看見外面下着大雨,當地的導遊舉着牌子迎接着我們,我們上了車駛向河南遊的第一站“清明上河園”,本來和杭州“宋城”一樣好玩的清明上河園一片汪洋,所有表演項目都停了,結果我們很遺憾地只是在裏面轉了一圈看看宋代的一些建築就出來了,大家上車時鞋襪全都溼了,紛紛抱怨這該死的大雨。

第二天我們去了這次行程的主要景點雲臺山, 雲臺山以山稱奇,以水叫絕,因峯冠雄,因峽顯幽,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上午我們遊覽了被譽爲華夏第一奇峽的紅石峽,峽谷兩旁的峭壁都是暗紅色的,因爲石頭裏含了太多鐵而形成這種奇觀;峽谷中的湖水藍中帶綠,綠中帶藍,清澈見底;峽谷旁綠樹成蔭,青翠欲滴。紅石綠樹藍水互相映襯,彷彿置身童話世界,不愧享有“盆景峽谷”的美譽。

下午我們去了有華夏第一秀水之稱的潭瀑峽,潭瀑峽“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又被稱作“小寨溝”,就是說它是小九寨溝,你該知道它有多美了吧。聽導遊說可以玩水,所以我特意穿了涼鞋上山,一路上遇到潭水就溼溼腳,潑潑水,水很清很涼,真是涼爽啊!峽谷的`瀑布形態各異,有切切私語的情人瀑,有渾然天成的丫字瀑,還有珠簾高掛的水簾洞呢,真是爭奇鬥豔、引人入勝。下山時看到子房湖上有許多人在撐竹筏,於是央求媽媽也租了一條,我和一個哥哥一前一後手忙腳亂的撐着,媽媽和姚阿姨則是坐在竹筏中間指手畫腳,指揮我們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一會兒要避免和其他竹筏相撞,一會兒要繞開礁石,忙的不亦樂乎。玩完下來是手臂痠痛啊,不過卻學會了撐船,下次再撐肯定技術一流,穩穩當當哦!

第三天我們去了小浪底和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龍門石窟那的佛像有20xx多個,最大的盧舍那大佛,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釐米,最美的就屬萬佛洞洞口南側的一尊菩薩像,她頭部向右傾斜,身體成S形的曲線,左手扛了個拂塵,右手提着個水壺,整個姿態顯得非常優美端莊,被戲稱爲“下了班的菩薩”。不過看到許多的佛像都不完整了,有的是自然風化的,有的則是人爲破壞的,作爲人類的文化遺產,我們一定得要好好保護啊!

河南之旅的最後一天則是登嵩山少林寺,許多武俠小說電影,都把少林寺作爲武林第一大門派,所以也是我們一行人中男生最嚮往的地方。到少林寺的路上途徑許多武術學校,影星釋小龍就是在少林寺學武的,後來自己還辦了小龍武術學院。聽導遊介紹,少林寺是皇家寺院,是唯一一座供養武僧的寺院,寺院中的一口大鐵缸就是幾百年前僧人用來炒菜的鍋,炒菜時還得吊在房頂上,頭朝下拿着特大的鍋鏟炒,要是沒武功掉鍋裏真是“素菜葷炒”了!少林寺中最神聖的地方就是塔林,那是歷代少林寺高僧的墓塔,共有240多座,根據高僧的級別和功德,分爲一至七級塔,級別高功德高的就建七級塔,有個一級塔,傳說是爲一個練童子功的小僧人建的。最後我們還觀看了少林武僧的武術表演,什麼象形拳、氣功、棍術等等,真的很厲害,我要是學會就好了,以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成爲人人敬仰的俠女啦!看完表演我們就匆匆吃午飯趕向火車站了,短短的河南四日遊就這麼結束了,我還意猶未盡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