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寫端午節的日記(15篇)

本文已影響 2.54W人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在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日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寫端午節的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端午節的日記(15篇)

寫端午節的日記1

明天是端午節。今天上午,鄭東新區的如意湖要開展賽龍舟的活動。

我和爸爸媽媽九點多到了如意湖橋底下,一看,橋底下已經人滿爲患啦!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這還怎麼看龍舟呀?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位子,剛坐下來,裁判員就宣佈比賽就要開始了。這時,裁判員對龍舟大喊一聲:“預備——”龍舟上的人們都握緊了手中的槳。“嘟——”比賽開始!

一條條龍舟從起點線衝了出去。船上的人們動作一致,奮力地划着槳,使勁地推着水前進。坐在前面敲鼓的人用棒子很有節奏地敲着,每敲一下,船上的人就劃一下。我說怎麼會那麼整齊呢?

就要到終點了,究竟是誰要贏?我們瞪大眼睛仔細地看着。這時,一條龍舟迅速超過其他龍舟,衝過終點,獲得了冠軍!

中午時分,我們回家了,這場龍舟比賽真不錯!

寫端午節的日記2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據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古時候一位叫屈原的人。今天,我家也過端午節。

昨天晚上媽媽就去超市買來了糉子,放在冰箱裏速凍。今天一早,媽媽就拿出糉子放在鍋裏燒。媽媽還買來了許多小菜,有蛋、有菜、有蝦、有蟹、還有魚和肉……啊,真豐富啊!買來小菜後,媽媽就開始忙活起來。我看見媽媽在廚房裏忙碌的身影,我不禁也想動手幹起來。於是,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來幫你吧!”媽媽聽了高興地微笑着說:“好啊!”說完,我們便幹起來。我來放水,傳遞東西,媽媽主要就是炒菜,誰讓媽媽手藝好啊,最後就是爸爸了,爸爸主要是洗的任務。我們一家人越幹越歡。

時間飛快,轉眼間一上午過去了,活也幹完了,一盤盤飯菜和那誘人的糉子已經放在桌上,媽媽說了聲:“開飯了!”我們便開始吃起來。啊,真好吃呀!

今天我家過端午,我開心極了!

寫端午節的日記3

今年的端午節來的真快啊,我還沒做好準備就發現端午節已經到了。在這天,按照往年的慣例,我們全家還是聚在一起包糉子!說起這包糉子啊,那可算得上我的拿手活了,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習,我對於包糉子可謂是手到擒來。

現在的我,能流暢的進行多次包糉子的動作,家裏人都誇我能幹,這讓我的心裏感到美滋滋的。聽媽媽說,今年的糉子可能會有點不一樣,因爲我們要往糉子里加一點新的食材,這樣能讓糉子變得更好吃。我一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的那股激動勁就爆發了,我趕忙來看是什麼東西。原來啊,就是向糉子里加一些軟糖,這樣能讓糉子吃起來更加的香甜。

爲了能趕快吃到這個新奇的糉子,我趕緊包起了糉子。沒過多久,我就包了十多個糉子,於是我直接拿着這些糉子去煮了。等了一會後,我吃上了自己包的新糉子,可真甜啊。果然,還是要自己動手包的糉子最好吃。

寫端午節的日記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比如:吃糉子,這個習俗傳說是老百姓將糉子投入江中,爲了能讓魚蝦先吃飽,這樣它們就不會傷害屈原的屍體了。第二個習俗:賽龍舟。傳說是老百姓聽到屈原投江自殺後,就划着小船爭先恐後地搶着去救援,這樣就形成了賽龍舟的習俗。至今這兩個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去崇明看望外公外婆。一大家子一起吃着香噴噴地糉子,心裏美滋滋的。啊!端午節不但是一個傳統的節日,而且還是一個有趣的節日!

寫端午節的日記5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糉子。雖然商店裏的糉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糉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糉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糉“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寫端午節的日記6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中午,我正在看電視。忽然,我聞到一股清香從廚房裏飄出來。啊,外婆包的糉子燒熟了!我急忙跑進廚房裏,“外婆,快給我來兩個糉子。”外婆揭開鍋蓋,哇,一滿鍋綠糉葉包成的糉子直冒白氣,饞得我直流口水。不一會兒,三個糯米肉糉就被我消滅了。

吃了糉子,我和媽媽一起插艾條、菖蒲。我學着媽媽的樣,把菖蒲做成寶劍的形狀,然後,用透明膠布把它和艾條一起貼在門上。媽媽說:“艾條和菖蒲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以驅趕蚊蠅、蟲蟻。”

這時,外婆已經拌好了雄黃酒,將它噴灑在屋子的每個角落,又沾了一些塗在我的額頭和耳朵上,還說這樣做可以辟邪。

端午節還真有意思。

寫端午節的日記7

在端午節的一天,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

吃完糉子,我們坐車到龍泉湖畔,這裏早已經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大人小孩的臉上都掛滿了笑容,有的坐在臺階上,耐心的等待這比賽的開始,有的踮起腳尖,向遠處望比賽開始沒有,一陣鑼鼓響起,龍舟即將開始。選手們個個舒展雙臂,臉上寫滿自信,槍聲一響。個個龍舟似箭一般衝出起跑線,人羣中不知爲什麼,坐在臺階上的人馬上站了起來,洋溢着激動的心情,正在四處奔跑的小孩子也突然停了下來,專心致志的觀看比賽。只見每個龍舟憑着他們的勇敢和智慧,在湖水中如履平地。快到終點了,二號龍舟已早早,其它的龍舟也不甘示弱,這場比賽將鹿死誰手,我們將拭目以待。

我旁邊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小聲說:“不管我兒子拿不拿第一,都重在參與,我兒子既然參與了,就是最棒的。”

我想……

寫端午節的日記8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舞鋼石漫灘水庫看賽龍舟。

來到了水庫邊,只見看賽龍舟的人,人山人海,數也數不清。爲了看的更清,我和媽媽,還有舞鋼的哥哥來到了水庫碼頭。這時,參賽隊員正在往龍舟上走。龍舟很窄,最前面是一個龍頭形狀,後面是龍尾的形狀。這大概就是人們叫它龍舟的原因吧。只見每個龍舟的船頭站着一個敲鼓的人,隊員們都坐在船的兩邊。每個龍舟大約能坐17人左右。

過了一會,只聽裁判員一聲令下,比賽正式開始了。鼓聲和吶喊聲響成一片,船員們奮力的划起槳,龍舟爭先恐後地的向終點衝去。最後,3號龍舟率先衝過了終點線,奪得了勝利,所有人都讚歎不已,紛紛用掌聲向他們祝賀。

我看了賽龍舟後,體會到了:無論幹什麼事情,只有全力以赴、奮勇爭先,才能取得好成績。

寫端午節的日記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每當我唱起這支歌,便想起即將到來的,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可有意思了,我來講給大家聽聽吧!愛國詩人屈原,很不同意楚王管理百姓的方法,便去向楚王說理,結果楚王不同意見屈原,屈原很生氣,一怒之下投了汩羅江,老百姓很尊敬屈原,爲了不讓魚蝦蛟蟹吃屈原的遺體,就用糉葉包着米,投入江中。以後,每年五月初五,老百姓都會坐舟投糉子,慢慢地就變成了吃糉子,賽龍舟。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頭上寫一個大大的“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有表驅怪避邪保平安之意。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讓我們所有人在今年的五月五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吧!

寫端午節的日記10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 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 “龍頭祭”。 “龍頭”被擡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爲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擡去汩羅江,奔向龍舟 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

寫端午節的日記11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 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先恐後的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 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今天是端午節,我在這裏向三四班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節日祝賀:“祝你們端午節過得快樂、開心!”奶奶也在家裏給我包糉子,買香包,我端午節也過得很快樂。

寫端午節的日記12

“賽龍舟,嘿咻……”聽那不是“龍頭”在叫嗎(帶頭),看五條長七、八米的龍船在江面上飛奔、騰舞,一條比一條勇猛,船長可坐12至18個槳水,一個帶頭的,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漿,隨着鼓聲緩促爲節拍,拼命的向前劃去。(我爸是槳手;三爹是帶頭的)帶頭人員雙手左右揮動大聲呼喊到:“劃龍船”,槳員人也跟着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觀衆,可想而知吶喊助威聲音有多大。

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介紹我們鄖縣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們的端午日也告訴了吧,就這麼定了,OK!

寫端午節的日記13

一說到端午節,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包糉子了。這一天,爲了紀念詩人屈原,就會包糉子吃。

端午節假期的第二天,我們組來到薛思若家包糉子。我們首先把糯米和糉葉放在水中泡了15分鐘,然後就開始包糉子了。我將兩篇糉葉分開折起來,然後在洞裏放些米,接着把糉葉的後面往前折,右邊往左折,左邊往右折,最後再拿繩子將糉子捆起來,甩一甩看看會不會漏米。我們一邊包糉子,一邊“哦。哦,原來如此”的說着,有時還能笑出來呢。

我們雖然把糉子包好了,可是沒有吃,一是因爲我們不敢吃,二是怕煮好了,米漏了。就算沒有吃到親手包的糉子,可是我們還是很開心,回到家,我卻吃到買來的糉子。

在端午節,我們家還發生了更多有趣的事情,你麼有嗎?

寫端午節的日記14

過端午了我們好高興啊,我們全家都去了滿天星吃飯。

端午節爲每年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爲中國國家法定節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共人民怯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 秋之前又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的形式來祭祀部落圖騰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就變成了漢族人民祭奠屈原的傳統節日。就這樣端午節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啊,原來過端午節是這麼一回事啊。

寫端午節的日記15

端午節又來了,反反覆覆我們不知已經過了多少個端午節了,過了這麼多的端午節,誰又知道它的來歷呢!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也叫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的名字呢!多得讓人數都數不過來。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都不相同 ,直到今天,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現在大家對五一·勞動節有所瞭解了吧!在這一天,我不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樣過的,但是我知道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做的一件事,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就是吃糉子!端午食糉又是我們中國人民的傳統習 俗。據記載:早在幾千年前晉代的時候,糉子被正式定爲了端午節食品。做糉子的時候,要先把糉葉用水浸泡後,再把粳米淘過後,可以在粳米中加一些糖或是紅棗,包在糉葉裏,煮熟就可以吃了,吃 的時候在加一些糖,就更好吃了!

對了!端午節你吃糉子了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