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愛要用心去傾聽日誌

本文已影響 1.01W人 

母親打電話給我,聊她最近的生活,談她的心事。

愛要用心去傾聽日誌

這是今年第一次,她對我敞開心扉。隔着電話,我靜靜地聽着她傾訴,心情一點一點地由晴轉陰,又由陰轉晴。

也許是外公的對她的教育缺少“逢人只說三分話”這一課,母親的習慣一直不是很好,她喜歡跟人聊天,不只是說三分話,而是將自己的十分百分都掏給人。從店裏到家裏不到五百米的路程,她往往要走一個小時,即使沒遇見熟人,以她的性格“碰到一個石頭都能聊上大半天”。從小到大,我最受不了的也是她這一點。

她要強,喜歡跟人比較。家庭條件要跟人比,孩子的學習要跟人比,老公的態度也要跟人比,完全受不了別人比她強。有這樣的心理,即使在她和父親的事業到達頂峯的時候,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私隱在她看來也不過是拿來跟人顯擺的談資而已。因爲一切順利,所以看不到即將到來的風暴。她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被人憐憫,有一天,她會需要被人保護,更意會不到作爲母親,作爲妻子,她需要付出必要的努力來捍衛家人。

我一直在反省一點——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人往往忽視道德的底線。

在外人看來,我的母親是一個很強勢的女人,做事幹練,絕不低頭。但在我的眼裏她的精神世界很脆弱,簡直是不堪一擊。

生意受挫,家庭危機,我和哥哥的叛逆……這些因素組合成了母親的中年危機,一環連一環,最終演變成了她人生的八卦陣,將她拽入迷局。

如果母親能換一種態度對待我們,換一種態度對待生活,一切會不會不一樣?

生意受挫,完全可以重頭再來,她應該激發父親的鬥志,而不是在他最需要鼓勵與支持的時候處處打壓;如果能更真誠的對待自己的感情,更直接的面對自己的命運——在一起就好好的生活,不願好好生活,也絕不相互折磨;至於對待兒女,其實只要堅持一個底線就已經足夠——兒孫自有兒孫福。

母親信佛。同很多底層老百姓對佛教的誤讀一樣,她並沒有領會什麼宗教的宗旨與教義,而只是靠從小耳濡目染、道聽途說得來的一些神說故事簡單的理解——燒燒香,拜拜佛,心誠則靈。拜佛是爲了求取佛祖保佑,祈求家宅安寧,諸事順利,富貴平安。對她而言,所謂信仰,也不過是“拜哪個菩薩比較靈驗”的問題。順利的時候,她覺得一切都是祖先顯靈,菩薩厚愛。不順利的時候,她選擇了更加虔誠的期待“天上的、地下的能再次顯靈”。當母親跟菩薩對話的時候,她的摸樣像極了等待安撫的小孩,而我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時刻頓悟到了她內心的孤獨與無望。

因爲不甘,她選擇了無休止的抱怨和依賴。抱怨人,依賴神。

最後,她將自己完全變成了一座廣播站,逢人就說自己的遭遇。生活中細微的不足也被她添油加醋的炒成一鍋,總是難讓她如意的我們漸漸變成了她的陰影。隨着唾沫飛散,這些影子越來越大,越來越重,慢慢爬上她的脊樑壓得她喘不過來。與此同時,在她的高壓之下,父親和我們像套中人一樣學會了用厚實的包裝保護自己,要堵住耳朵才能正常的呼吸。我們學會了選擇性失聰,面對外界的流言蜚語也能做到面不改色,安之若素。

我一直疑惑爲什麼母親喜歡將自己的生活毫無保留的分享與人,難道活給別人看遠比自己活得舒服更重要?是的,我一直無法理解,更無法消解。

在母親看來,我一直叛逆。

多年來,我像母親渴望扭轉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樣,極度渴望扭轉母親的種種是非觀念。

所以,我是母親永遠的敵人,母親是我心底永遠的痛。她太想改變我,我也太期待她轉變。母女間的對峙變成了生活中的常態,漸漸地,彼此都失去了和對方對話的慾望與勇氣

祥林嫂如果不向人重複訴說自己悲慘的.遭遇就沒法繼續第二天的生活,因爲不被理解的孤獨感遠比悲劇本身更折磨她的內心——現在我也是這樣理解我的母親。通過與人對話尋求慰藉,這是她應對自己困境的方式。她在家庭中一貫強勢,對我們她習慣了要求和批評。但在骨子裏,她依然是個弱質女子,需要被溫暖,被照顧,被理解,被呵護,她像依賴虛無的神一樣依賴她的聽衆——哪怕收穫的只是同情。

是的,我在批評母親不願意理解我們的同時,從來沒有深刻的理解過我的母親。

對她來說,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的聽衆。

電話那邊,母親又開始埋怨。我靜靜地聽着,告訴自己:不要要求你的母親做到一百分,不要要求她每一句話都打動你的心,聽,每一個字其實都來自她的心!

親人間的愛,不應該包含是非對錯。血緣凝結成的愛,是包容,是全無保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