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題目爲原來如此的日記

本文已影響 1.81W人 

再去海寧時,特意看了富春山,高低錯落,清麗明淨。如一曲清遠的笛聲,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是閒淡、是憂思,是一晌貪歡。

題目爲原來如此的日記

把這種蒼茫鬱蔥,綿延不絕的山畫得超越了時空的是元朝的黃公望。一路上,車過之處,我試圖把記憶中的那張《富春山居圖》與眼前的山一一對應,各種層次的綠色,各種姿態的山巒,把影子投在早春的富春江上。山與水與倒影的.節奏,感性與理性的交融,被黃公望用幾抹芳墨,點點赭石與花青,賦予了歲月的陳舊與滄桑,哀苦和激昂。

出獄後,賣卜爲生,用生命的幾十年,雲遊人間,來往於富春江畔,用筆墨揮灑心間的獨白。於是,中國國畫新的技法便從他的畫幅中誕生,一批畫家便從他的作品中崛起,其中包括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而沈周就曾經收藏並大規模地臨摹過《富春山居圖》。

也許一個人一生中總會選擇一種寄託吧,黃公望選擇了富春山,出世於《富春山居圖》。

原來如此,東晉顧愷之選擇了人物,出世於《洛神賦圖》;北宋張擇端選擇了汴河兩岸,出世與於《清明上河圖》;清代郎世寧選擇了馬,出世於《百駿圖》

生命的寄託固然可以是一句話、一個回首;也可以是一個走過卻錯過的城,一個有情卻無緣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