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寫給凝凝日誌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凝凝:

寫給凝凝日誌

你好!又有兩年沒給你寫信了,你還好嗎?

兩年前曾給你寄過一封信,原以爲還能收到你的回信。不曾想信寄出十多天後,又給退了回來。信封上貼了兩張改退批條,(一張寫着“再投,”一張是“原寫地址不詳”)和三張再投郵件批條,一張寫着“待查”一張是“此人外出”。另一張看不清退回原因。那時,我想你是外出旅遊了呢?還是做別的了,我好失望。隨後,這封信一直擱置到現在,我不知道該把信給你寄到哪兒。我很茫然。但是,我放不下對你的牽掛和祝福。更放不下我們結下的深厚的友誼。(因爲那天是我們相識二十年的紀念日,(5月5日)雖然我們彼此未曾謀面,但我們確實相識多年的好朋友。沒想到我們的友誼才六歲就。……)

最後讀你的來信是你1996年6月18日寫給我的,讀那封信時已忘了是哪一天。那時我已不知道該讓你把回信給我寄到何處。我很茫然,那時我才明白男女之間的友誼爲什麼不能長久。那是社會現實,結婚之後的男女都是自私的,容不得對方再與異性有過多的來往。這就是殘酷的現實。你是我書信來往時間最長的朋友。由於多種原因,連你這個唯一的朋友我也不能再與你書信來往了。我很無奈,我再也找不到可以聽我訴說的朋友,我也無法再聆聽你的訴說。

與你相識十年的時候,我想寫信給你,相識十五年的時候仍想給你寫信,相識十六年,十八年時仍想給你寫信,但是我沒有提筆給你寫,只有在心中默默的爲你祝福爲你牽掛,也爲我們的友誼祝福。相識二十年的時候我再也無法不提筆給你寫信,渴望我們十多年後能再次相互聯繫再續往日的友情。沒想到信被退回。之後,被妻子無意間發現,因爲她不知道那種信箋的疊法,因而想拆開看時,把信也撕爛了。爲了永遠留住那封信,我把那封信的內容原封不動放到了我的博客空間。

雖然也想把這封信再寄給你,卻不知道寄到哪裏。相識二十多年了,沒給你寫信也有十六年了。但是不通信不等於忘記,怎能忘記呢?一個細雨霏霏的'日子,你在翻看女友雜誌時看到了我的名字,於是提筆寫下了你的心情,從此我們成了可以傾心相談的朋友。雖然,相識多年我們不曾謀面;雖然我們相隔幾千裏,但書信的來往讓我們相逢、相識、相知,忘不了我孤獨無助時你伸出的熱情的手;忘不了我鬱悶、迷茫時你給我解開心結;忘不了你不厭其煩的聆聽我的訴說;忘不了我跌倒爬起來時你給我的鼓勵和進步時的歡呼;忘不了我快樂時你默默的祝福;忘不了我哭泣時你欣慰的話語;忘不了每到佳節時你寄給我的溫馨的祝福;一枚小小的書籤,一張溫馨的賀卡,一片手工製作的“心”型寫滿祝福的紅葉;忘不了信中我無意的話語讓你看到了另一個我,那就是你和你的幾個好友出去旅行時,你描述的人。也許我的那封回信是所有給你的信中讓你看後最開心的一封。現在我還恨自己,爲什麼沒能讓你看了每一封回信都那麼的開心,我真笨!真笨!

怎能忘記你溫柔的話語:“我寧願讓你恨我、惱我,卻不願讓你爲我而痛苦、惆悵。當我走向你時,我只想摘取一枚紅葉,當做永恆的紀念。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讓我如何能承受得了?”,也記得“世上很多的愛,並不是非要發展到成爲朝夕相處的愛,而且那種愛也並非唯一的。”真的感謝你溫柔的拒絕後,給我的這份讓我受用終身的友情,願與我做永遠的朋友。雖然我們無緣成爲相伴一生的伴侶,卻沒有反目成爲仇人,而是成了可以傾心而談的的知。我很知足、我很感激、也很珍惜。更忘不了我們共同的感受:“好長時間收不到彼此的來信,心中就若有所失,心中放不下那份牽掛,即使沒什麼事情可寫,也總想動筆捎去一句問候,哪怕只一個字,只要從我身邊飛到遠方的友人那兒,心中就了卻了一樁心事。相隔的時間越長,那分牽掛也越熾熱、強烈,那份無處可訴的苦痛,也越來越蝕損着你我孤寂的心。有時,信剛發出三四天,就焦灼的問怎麼還沒給我回信。之後,纔想起寄出的信要翻山越嶺幾千裏地才能達到對方的手中,並且那信件遇上賴人,還會被私自拆開看後扔掉。因爲不是每個綠色天使都會把信送到收信人手中。共同的感受,讓我們更加珍惜這份得之不易的情誼,雖然也有很多無奈。

十六年沒通信了,如何能讓你知道我對你十六年的牽掛和祝福?如今的你一切還好嗎?孩子也上大學了吧?知道你那時每年夏天都會病一場,現在的你身體狀況如何呢?也曾夢到你,不曾忘卻你,也想走近你,時刻都在祝福你,卻不知如何聯繫到你。也時常看看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看看你那裏的天氣變化;也默默的寫寫你的名字;也時常展讀你往日的信箋;也時常聞一聞一問你往日寄的賀卡;也時常哼一支心愛的歌曲送給遠方的你;月亮可以放下對太陽的追逐,我卻放不下心中對你時時刻刻的祝福和牽掛。遠方的朋友你好嗎?

信寫好了,卻不知該寄往何處,願星星知我心!也願你能感受到我的這份情懷。儘管如此,我還是想把這封信,還有兩年前的那封信一併寄給你,網絡時代了我還是很懷戀鴻雁傳書的時代,不知道這封信你是否能收到。願老天保佑!讓我們再敘往日的友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