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人生感悟

人要活到點子上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早上打開微信,有人發給我這樣一段話:有人一下就能夠活到點子上,有人一輩子不着邊際。活到點子上就是能夠專注於對生命最重要的事情,有三大要素:第一,有一個自己特別喜歡做的事情,而且這個事情能夠養活自己;第二,對於生命不需要的財富沒有過分的貪慾,能夠雲淡風輕;第三,有一個可以專注一生去愛的人,可以相伴終生。

人要活到點子上


覺得真是好,發到豆瓣廣播上,友鄰“賑早見琉璃主”覺得和羅素的《我爲什麼活着》遙相呼應,我也這麼想,其實說白了,生活就是這麼幾件事。大家之所以會追成功學呀、勵志呀、心理呀,其實說到底都是想追尋自我管理,找到生活的平衡,而這些書基本也都是圍繞這個的。

最近讀李叔同的《轉身遇到佛》裏面關於自我改變的論題的三個步驟是學習、自省、改變。這的確是很棒的總結。我總是勸還在學校裏的弟弟妹妹、侄子外甥們利用暑假出去打工,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在打工的時候學習、瞭解這些相關的知識。思考出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想做什麼。然後剩下的就是努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越早找到自己喜歡,想做的事,越早開始努力,就越早能得到樂趣,當這種這種努力得到反饋,會成爲一種巨大的能量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時候、很多人隨大流,人家創業,他也創業,幹着幹着沒激情了,發現原來這不是自己的喜歡的東西,對這事的熱情不夠了。或者一直迷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等發現自己喜歡的事,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想要的多的,止損都深,而活得很累,很痛苦的原因,也在於想要的太多,這可能和現代社會的壓力大、競爭激烈、人心浮躁有關,大家都覺得出人頭地、封妻廕子才能算成功,而忽視自身是不是真的幸福快樂。而當得到了得到普通認知上的“好東西”,才察覺有那兒不對勁,又說不出來。就像《無極》劉燁演的那個角色的臺詞“我沒有對不起任何人,但是我現在知道我錯了,其實我一直對不起一個人,那就是我自己。”我們一直努力追逐,然後得到一大堆別人想要的東西,回頭發現忘了自己想要什麼了。從一開始就找到並且明確自己喜歡做的事之後,爲之努力,人生有了寄託,對於那些不必要的財富剋制能力就強。

相伴終生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覺得這是兩部分組成的,一個是愛別人、另外一個是讓別人愛自己。愛是一種能力,出於本能的能力,以前單身聚會的總結裏有過這麼一句話:一切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沒有在他心裏。不得不說,不是我沒有遇到對的人,而是我沒有學會把我自己放進我心裏那個人的心裏。其實這個主題,是既不會愛別人,也不會讓別人愛自己的表現。艾裏希·弗洛姆《愛的藝術》論述愛別人的能力觀點的意見是:“人們認爲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他們認爲愛本身十分簡單,困難在於找到愛或者被愛的對象。愛首先並不是同某個特殊的人的關係,而更多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上的傾向。”愛不是佔有、索取,愛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關懷、責任。弗洛姆在論述讓別人愛自己的觀點裏認爲“如果你在愛別人,但卻沒有喚起他人的愛,也就是你的愛作爲一種愛情不能使對方產生愛情,如果作爲一個正在愛的人你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被人愛的人,那麼你的愛情是軟弱無力的,是一種不幸。”我很贊同這個觀點,這真的是一種不幸。我喜歡的一個繪本的名字叫《走在變得更好的路上》裏面的結束語是:走在變得更好的路上,遇到最好的人。在《愛出色》裏,汪小菲沒錢、沒背景,但是用攝影師的話說“她有光!”她就能吸引別人,得到別人的愛。以前寫過一篇,討論這事的文章,有個友鄰提出最低的標準是做一個“不一定有益,但是一定要無害的人。”

以前我去寺裏玩的時候,蹭聽一位老師傅給小師傅們講經的一句話,忘了出自哪了。 傾聽比表達更好、付出比索取更好、理解比爭論更好,放下的越多,得到的越多。不光要傾聽別人,也要傾聽自己,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找到自己心靈的歸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