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文章:做一個心態富足的人

本文已影響 1.11W人 

有位哲人曾說:“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爲擁有的太少,而是因爲想要的太多。”正是因爲慾望太多,從而造成心理貧窮。

人生感悟文章:做一個心態富足的人

很久以前,有兩位很虔誠、很要好的教徒,決定一起到遙遠的聖山朝聖。兩人背上行囊,風塵僕僕地上路,誓言不達聖山朝拜,絕不返家。

兩位教徒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之後,遇見一位白髮年長的聖者。這聖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聖山朝聖,就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這裏距離聖山還有十天的腳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什麼禮物呢?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恩,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此時,其中一教徒心裏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要許什麼願,但我不要先講,因爲如果我先許願,我就吃虧了,他就可以有雙倍的禮物!不行!”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麼可以先講,讓我的朋友獲得加倍的禮物呢?”於是,兩位教徒就開始客氣起來:“你先講嘛!”“你比較年長,你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許願!”兩位教徒彼此推來推去,“客套地”推辭一番後,倆人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你幹嗎?你先講!”“爲什麼我先講?我纔不要呢!”

倆人推到最後,其中一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真是個不識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斷,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聽,沒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變臉,竟然來恐嚇自己,於是想,你這麼無情無義,我也不必對你太有情有義!我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於是,這一教徒乾脆把心一橫,狠心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很快地,這位教徒的一隻眼睛馬上瞎掉了,而與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兩隻眼睛都瞎掉了。

原本,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禮物,可以使兩位好朋友共享,但是人的貪念與嫉妒,左右了心中的情緒,所以使得祝福變成詛咒、使好友變成仇敵,更是讓原來可以“雙贏”的事,變成倆人瞎眼的“雙輸”!

在巴拉圭有一對即將結婚的未婚夫妻,很高興地大喊大叫、相互擁抱,因爲他們中了一張“高額彩券”,獎金是7.5萬美金。

可是,這對馬上要結婚的新人,在中獎後隔天,就爲了“誰該擁有這筆意外之財”而鬧翻了。倆人大吵一架,並不惜撕破臉,鬧上法庭。爲什麼呢?因爲這張彩券當時是握在未婚妻的手中,但是未婚夫則氣憒地告訴法官:“那張彩券是我買的,後來她把彩券放入她的皮包內,但我也沒說什麼,因爲她是我的未婚妻嘛!可是,她竟然這麼無恥、不要臉,居然敢說彩券是她的,是她買的!”

這對未婚夫妻在公堂上大聲吵鬧,各說各話,絲毫不妥協,不讓步,所以也讓法官傷透腦筋。最後,法官下令,在尚未確定“誰是誰非”之時,發行彩券單位暫時不準發出這筆獎金。而兩位原本馬上要結婚的佳偶,因爭奪獎券的歸屬而變成怨偶,雙方也決定取消婚約。

有人說:“結婚,經常不是爲了錢;離婚,卻經常是爲了錢!”

的確,人的私心、貪婪、嫉妒,常使人跌倒,重重地跌在自己“惡念”的禍害裏。

事實上,並不是我們所擁有的太少,而是慾望太多;慾望太多的結果,就是使自己不滿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別人所擁有的、嫉妒別人比我們更多,以致心裏產生憂愁、憤怒和不平衡;慾望太多,就會導致心理貧窮!

要減輕慾望,就要懂得捨棄。而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裏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從而心裏變得安寧。

有個人說了這樣一個有趣的事:他曾經和女友作了一個小測驗,說如果同時丟了三樣東西:錢包、鑰匙、電話本,最擔心哪一樣?女友亳不猶豫地選擇了電話本,而他亳不猶豫地選擇了鑰匙。答案說,女友是一個懷舊的人,他是一個現實的人。

後來他們分手了,女友的確總被過去糾纏得不快樂,一段大學時代未果的愛情讓她一直念念不忘,而那個人早已爲人夫,爲人父。女友的心停在了過去,一直後悔當初沒有堅持到底,因此,又錯過了很多不錯的人。他問她:“還可以挽回嗎?”她搖搖頭,他說:“那爲什麼不放棄?”她無奈地說:“放棄不了。”

他說:“其實是你不想放棄。”

中國有句古語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偏偏有人就執迷不悟,因此,煩惱都是自尋的。

還有一個女孩四年前在女友的宿舍玩,一念之差想偷屋裏的一副耳環,後來被耳環的主人識破,女孩羞愧難當,自此離開家鄉,苒也沒回去過。

人生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有時,需要你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放棄。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裏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皺一下眉頭就輕易丟掉,情感上的垃圾也無須抱殘守缺。

不要總想着挽回,有時人生需要放棄。放棄是一門藝術。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既需要你作出選擇,而更多的則是放棄。與其說是抉擇得當,不如說是放棄得好。人生苦短,要想獲得越多,就得放棄越多。那些什麼都不放棄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獲得的。其結果必然是對自身生命的最大的放棄,讓自己的一生永遠處在碌碌無爲之中。

放棄是一種讓步,讓步不是退步。讓一步,避其鋒,然後養精蓄銳,以利於更好地向前衝刺。放棄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東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撐着去做呢?

放棄需要明智,該得時你便得之,該失時你要大膽地讓它失去。有時你以爲得到了某些時,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時你以爲失去了不少,卻有可能獲得許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管它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你應該明白: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但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這是人生思悟後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誰就能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得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民間流傳着一首十不足詩:

終日奔忙爲了飢,才得飽食又思衣,冬穿綾羅夏穿衫,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並四妾,又怕無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鑾殿,卻慕神仙下象棋,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還嫌低。

這首詩把那些貪心不足者的惡性發展寫得淋漓盡致。物慾太盛造成的靈魂變態,就是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當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物質上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之類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毀滅。

托爾斯泰說:“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話,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是針對慾望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多得不可計數。

托爾斯泰還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這個死者,正像《伊索寓言》裏一個故事所說:“有些人因爲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於你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託於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爲身外之物。

卡耐基曾說:“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詿憂慮和悔恨來打擾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根據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的說法,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羅馬政治學家及哲學家塞尼加也說:c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那麼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且讓我們記住,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張牀,即使是一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如l比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身外物,不奢戀。”這是思悟後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襟懷。誰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真正地擺脫心理的貧窮。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