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人生感悟

人生三件事的感悟

本文已影響 1.87W人 

人這一生,每時每刻都面臨着選擇,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機會成本,不同的選擇,決定不同的人生

人生三件事的感悟

必須做的事,是沒有選擇的。

如法律、條例、準則等文件中規定的必須做什麼,一定不能做什麼等。

有些人在這些事上,總想按照自己的意圖去做,結果就是以身試法,違法違規。他們不是不知後果的嚴重,明知故犯的原因就是這背後特殊的利益和僥倖的心理。

社會上也確有那麼一些人,僥倖過關,不勞而獲。不知這些人逃脫了法律的制裁,是否也能過了自己良心這一關。有人說,這些人根本就沒有良心,果真如此,也就不配爲人了。

應該做的事,是由每個人扮演的不同社會角色決定的。

人們對不同的社會角色會有不同的期待。有的寫入崗位職責,有的就是約定俗成,或是文化的傳承。如教師應該教書育人,學生應該以學爲主,黨員應該爲人民服務,領導幹部應該以身作則等。

該做的沒做,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扮演好每一個角色。輕者,影響個人的發展,重者,會對社會對他人造成不良的影響。

喜歡做的事,有的是興趣、愛好使然,有的則是做起來輕鬆容易,有的甚至是純娛樂消遣。

應該做的事如果恰好也是喜歡做的事,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亦即人們常說的,做我所愛。

但對很多人來講,應該做的事和喜歡做的事有時會不一致,或在一定的時間內不一致,這時就不得不做出選擇、取捨了。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時間用在哪裏,成就就在哪裏。

先做應該做的`事,還是先做喜歡做的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選擇。

蘇田在她的博客裏說,“人生,就是一門順序學,先把應該做的事做好了,纔有資格也纔有資本去做喜歡做的事。有因纔有果,在播種的季節去播種,才能在收穫的季節去收穫。”

心理學有個實驗,證明那些能夠做到延遲享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在做職業指導時,經常強調根據個人興趣來做選擇。事實上,初次選擇工作時,鑑於諸多因素的限制,很難兼顧個人興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我們是要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還是要求他先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這確實值得思考。

先做必須做和應該做的事,這是責任。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把應該做的事做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做的過程中培養興趣。

實在沒有興趣,那就在條件具備時,再去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爲自己應該做的事賦予新的意義和價值,讓應該做的事成爲喜歡做的事,從而實現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