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3.42W人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1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關注老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語文教學應在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中進行”,在這節課中,我着重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關注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大綱》要求:“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導入課文後,我設計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請學生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這個環節落實本期教材訓練重點: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達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能體會文章主要內容。由於本課情景創設較好,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住宅”入手,從他們自己選擇住宅都有一定的'標準繼而爲文中蟋蟀選擇住宅也有標準埋下伏筆,同時,同學們在瞭解蟋蟀住宅特點時,能通過各種形式來展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由於通篇採用擬人手法敘述,學生在閱讀中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一方面對課文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讀懂了課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對蟋蟀產生認同,自然就體驗到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一體這一設計理念。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2

《蟋蟀的住宅》是小學六年制第七冊第二組中的第三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嘗試“自主探究,點撥啓導,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運用。

1、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導入,自主探究。

我讓同學們誇讚自己的住宅,既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拉進學生於老師之間的距離。知道寫住宅要寫什麼,從而導入課文蟋蟀的住宅。讓學生細讀課文,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懂的文字旁邊寫上見解和感悟。標記出不理解的句段並提出問題。小組交流並解決問題、老師歸納關鍵疑問。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老師歸納出具有共性的重點問題。如:法布爾爲什麼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稱作“巢、洞、窩”,而是把它稱作“住宅”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是怎樣選址的?它的住宅有什麼特點?蟋蟀是怎樣挖的?他的住宅爲什麼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

我循着作者的思路,帶着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情感的昇華水到渠成,而不是給學生一個“偉大工程”的結論,要學生去論證這個結論。這樣就極大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

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我是非常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讀的方法。

比如在聯繫上下文讀、對比讀中抓住關鍵詞品“隨遇而安”。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這一點和大多的昆蟲不同,那麼蟋蟀是怎麼做的?其他昆蟲又是如何做的呢?誰能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讀課文的體會說一說“隨遇而安”的意思?反覆讀“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一句,你還能體會到什麼?

在讀思議結合中,讓學生用自己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作比較,用柔弱的工具建造不一般的住宅,從而體會作者爲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讚美蟋蟀,體會作者的寫作情感。學習作者的仔細觀察,仔細研究的寫作方法。激勵學生去發現、去研究。

今天的講課,由於自己的緊張,還有對學生的陌生,有些地方疏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學生討論後交流太少,導致學生課堂不夠活躍。這次講課是對自己的一個鍛鍊,也是一個挑戰。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鍛鍊自己的應變能力,積極的參加各項活動,使自己自如的駕奴課堂。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3

一、備課

由於缺乏教學經驗,備課前上網蒐集了一些教學實錄和視頻片段,雖然非常精彩,但總感覺無法融入自己的感受。

二、上課

對於課文的講解詳盡到位,但應該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要注重教學方式,要注重交流,特別是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形式交流;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問題不要過多,要有價值

課堂結構不夠完整,下課前應強調本節課的重點,課堂小結要及時到位。

三、課後練習

對於配套練習要及時準確的練習、講解、檢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把課文的學習轉化爲一種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

四、板書

要了解學生的學齡特點,在書寫板書時要規範準確,切忌連筆。

板書設計要精煉、到位,起到概括課文內容的目的。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4

每一篇文章中都滲透着濃厚的情感,甚至每一個字中都代表着作者不同的感受,代表着它深刻的用意。不論在什麼樣的文章,最容易理解的或者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文字中所透出的情感。但是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把重點放在了“悟情”上,而對於作者用何種方法表達出來的這種情感經常被忽略。下面就以《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爲例,反思自己的閱讀教學。

一、字裏行間總是情

《蟋蟀的住宅》是法國著名昆蟲家法布爾寫的一片觀察筆記。文中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是怎樣建造自己的住宅的。課文一開始就寫到“它的出名不光由於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開頭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此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想“它的住宅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的?”等等。通過和其它昆蟲的對比,讓我們感受到了蟋蟀和其它昆蟲的不同:它要慎重的選擇住址,並且不利用現成的洞穴,要自己一點一點的'挖掘。它的“不肯隨遇而安”,到底是爲了什麼,它又是怎樣的不肯的?這無疑成了課上同學們討論的焦點。而這一點也正是蟋蟀的個性所在。課文在描寫蟋蟀住宅外部的特點時寫到:“當四周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作者把蟋蟀的叫聲說成彈琴,讓我們感受到這座住宅不僅僅是安全舒適,而且還有休閒娛樂之功能。當四周都已經靜悄悄時,蟋蟀就彈起琴唱起歌,來享受它的美麗生活。這也證說明了作者對於蟋蟀極其喜愛的感情。在描寫蟋蟀建造住宅的文字中,作者通過“扒、搬、踏、推、鋪”這幾個字,及其蟋蟀不斷修正的過程,滲透出了作者對於蟋蟀的敬佩之情,一隻小小的蟋蟀,不但不肯隨遇而安,而且還這樣努力、不辭辛苦的建造自己的住宅,真是讓人心生敬佩。從初秋到深冬,蟋蟀一直在這樣不停的建造和修整,也更加的說明了小蟋蟀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因此,作者不禁發出感嘆說蟋蟀的住宅是一個偉大的工程。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源於作者對於它的特殊感情。從文中我們知道作者小時候就喜歡捉蟋蟀,去餵養它們,而就是因爲這份喜歡,纔有了研究蟋蟀的這種行爲。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中,到處都能發現作者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對蟋蟀的喜愛與敬佩之情。當學生自己帶着對蟋蟀的濃厚興趣來學習課文時,也就很容易的掌握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如何建造這項偉大的工程了。

二、情到深處看錶達

於永正曾經說過:“文章一旦被選進語文教材,成了“課文”,它就具有了雙重意義:一是內容意義,而是形式意義。學生學習它,不但要了解寫的是什麼,而且要知道作者是怎樣寫的。文字這個載體本身就是學習的對象。”也就是說,當我們拿過一篇文章來之後不但要了解文章寫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知道作者如何把這寫內容寫出來的。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中,從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將蟋蟀的洞穴說成“住宅”明顯是將蟋蟀當作人來寫,文中像這樣的詞句還有很多,比如“唱歌”“彈琴”“專家”等等,都通過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來表明了作者對於蟋蟀的喜愛之情。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寫到:“蟋蟀和它們不同,它不肯隨遇而安。”爲了說明這一點作者通過與其它昆蟲進行比較,準確的運用“慎重”“一點一點挖掘”等詞語來說明。在描寫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時,不但恰當的使用一系列的動詞來描寫,而且這些擬人化的動作,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加深理解。

而在課堂上對於這些表達上的知識點,極少涉及到,只是重視學生對於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上進行的不斷地努力引導,學生只體會到了文字表面上所蘊含的情感,並未深入的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這些內容。當學生稍體會到一些住宅的特點時,就蜻蜓點水一樣,繼續着自己的“教案之旅”,並未考慮到學生對於語言表達上的感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除了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之外,還要去尋覓遣詞造句的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明白文字表達的重要性。

三、讀寫結合自成文

在體會文章感情的基礎上,去深入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出這些內容的,即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特點,這樣更加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要學會,而且要會學。”在學習目標上不能只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更應該重視能力目標。比如,在《蟋蟀的住宅》中的住宅特點中,我們就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文中將蟋蟀住宅的特點描寫的詳細具體,但是需要用個別詞語概括的說出來,就需要一種訓練和引導,可以先抓住一句話進行舉例說明如何概括其特點,然後放手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去思考,進而概括出其他特點。讓學生學會如何概括提煉文章的內容。另外,在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中,作者描寫的極爲具體,我們彷彿能看到蟋蟀那忙碌的身影,而這些都源於作者準確地運用了名詞和動詞。而作者爲什麼能夠寫的如此的生動、具體呢?主要原因在於作者長期細緻地觀察,而這種觀察也正是我們現在學生習作中所缺少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去觀察一件事物,不知道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係,往往只抓住了一項內容,語言枯燥乏味。因此,在進行本次教學之後就要讓學生明白,要想把一件事物(事情)寫詳細,就要耐心地、細緻地去觀察,這樣纔會有所發現。學以致用,“學”就是爲了“用”服務的。所以,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將文中學到的觀察方法及其表達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寫一篇觀察筆記,就會有不俗的表現。

作爲語文學科,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我想不是短短的文字當中所包含的感情,而是作者如何用這樣生動的文字將濃濃的感情包含到其中的。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受益終生的是作者在文中所用的表達方法,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教師對教材進行更加深入的解讀。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5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它的住宅特點和修建的經過,讚揚蟋蟀在惡劣的環境下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這節課我首先我由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讓結合課文的主題提出問題,爲什麼蟋蟀的蟋蟀會因住宅會有這麼大的名氣,後引導學生根據老師的思路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能夠僅僅圍繞“不肯隨遇而安”饒有興趣得探究不肯隨遇而安表現在三個方面:一、選址慎重;二、舒服的住宅是它一點一點挖掘的';三、住宅要經過長時間的整修。課堂是圍繞這三個主題展開的,針對本課的重點我在授課過程中重在點播和引導第三個主題,其餘的重在由學生探究和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我覺得本課成功之處首先是創設情景,設疑激趣,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是授課過程中重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動者,還有就是注重文本,重視朗讀。

當然也存在不足之處,在授蟋蟀修建住宅這部分,教師導的還是過多,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消化的空間,同時在探討蟋蟀住宅特點時,還應根據文本向更高一個層次推進,如探討蟋蟀住宅築成這些特點的原因,這樣的住宅有什麼好處,總體來說學生的合作感悟、交流都有些不夠深刻。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6

首先目標引路,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

接着讓學生提出問題後進行協作學習,對比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然後採用變換角色的教法,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己如何建築住宅,住宅有什麼的'特點等,通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角色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

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了見識,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安排學生小練筆,以小組爲單位,每組寫一種小動物。

首先目標引路,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

接着讓學生提出問題後進行協作學習,對比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然後採用變換角色的教法,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己如何建築住宅,住宅有什麼的特點等,通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角色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

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了見識,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安排學生小練筆,以小組爲單位,每組寫一種小動物。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7

這是一篇語言十分風趣的筆記,昆蟲學家法布爾在文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一開課,我就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重點問題:蟋蟀出名不光因爲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連本文作者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也這樣讚歎說——“假使我們想到蟋蟀……偉大的工程了。”爲什麼說它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呢?(緊扣課文這一重點句子,設計問題,直奔中心,學生的思維一下子便被調動了起來。)

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聽完範讀後,又讓學生圍繞2個問題去讀書:

1、蟋蟀的住宅是什麼樣的?

2、蟋蟀是怎樣挖掘住宅的?通過讀找到與問題有關的語句,並把它用“——”劃下來。(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

等同學們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後,再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進行對比,通過品文中讚美蟋蟀的語句,通過用自己的話讚美蟋蟀,讓學生體會到蟋蟀那吃苦耐勞、不肯隨意而安的精神,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最後,點明蟋蟀是個很普通的昆蟲,但作者對它感興趣,經過長期細緻觀察發現了它的很多特點。引導學生要象作者學習,學會認真觀察小動物。同時佈置作業:(學習寫法)(兩題任選一道)

1、用以下小動物編個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螞蟻 蜜蜂 蟋蟀 蝗蟲 螳螂 螢火蟲 蝴蝶 蜈蚣

2、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短文,寫出他的特點。

總結文章後引導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法布爾的文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見識)

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重視讀寫結合,讓學生在樂學中突破難點。但有點遺憾的是:在瞭解、學習蟋蟀住宅特點那部分,太生硬,有點過場的感覺,讓學生品詞品句的時間不充足。讓人感覺只是瞭解文章內容,沒體會出蟋蟀自己一點一點挖掘出來的住宅給它帶來的樂趣。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8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講課前就聽同事說這篇課文講起來很有意思,學生興趣較濃,參與度較高。於是在我將課文思路梳理一番後便也信心滿滿地走進了教室。

在進行課文導入時我並沒有以《昆蟲記》導入,而是以蟋蟀的叫聲導入,從而引出正文——蟋蟀的住宅,並點明作者開頭的寫法。解讀正文時從“住宅”切入,引出三個問題:爲什麼蟋蟀的家不叫窩,而叫住宅?蟋蟀的住宅什麼樣子,有什麼特點?蟋蟀是怎樣建設住宅的`?由於課前早讀時已進行充分讀文,這三個問題拋出後,同學們便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搶答,在一邊讓生回答問題時一邊找出文中相關語句,在理清思路後進行多形式有感情朗讀,因爲作者採用大量有趣生動的語言和擬人手法,在朗讀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想像,想像蟋蟀在不同場景中不同的表情和心情,從而做到情境帶路,感情朗讀。在總結出蟋蟀住宅特點之後再引導學生髮現建設工具,將“柔弱的工具”與“偉大的工程”進行板書,從而讓學生體會蟋蟀吃苦耐勞的特點。

在總結完整篇課文以後,我提出一個問題“知道這篇文章的主人是誰嗎”學生答“法布爾。”我又問“知道法布爾有什麼成就嗎?”學生答《昆蟲記》。由這本大家都喜愛的書總結出善於觀察的作用以及對人一生的影響。

整堂課下來,感覺還算流暢,學生積極性也比較高,但課後我在寫反思時再讀課文忽然發現,這篇課文不是按照蟋蟀修建住宅的順序寫的,先選址再修建接着寫修建好的樣子;而是根據法布爾的觀察順序寫的,先發現住宅再觀察特點繼而想了解它的修建過程。而且法布爾在富有情趣的語言中,表達出了他對蟋蟀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努力改造自己生活的那種欣賞和讚歎。

哎呀,此時不得不感慨,課前備課充分、詳實到底有多重要,豈是我們簡單梳理幾十分鐘就能周全的?以後注意,特此反思。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9

沒有個性就沒有鮮活的人的發展,就沒有創造性人才的出現。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背景下學習,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學生天性得到保護,個性得以張揚。

在學習《蟋蟀的住宅》一課時,我鼓勵學生把書中描寫的蟋摔的“大廳”、“平臺”、“臥室”畫了出來,而且還把想象出來的蟋蟀的“儲藏室”、“衛生間”等也畫了出來,把對課文的理解、孩子的童真童趣用筆墨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並把他們的創作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讓他們結合課文一一介紹畫畫的意圖和獨創之處,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爲了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還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充分地結合自身愛好特點,所學知識和已有經驗,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表現手法,自己給自己設計特色作業。學生的創造空間有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再也不像過去那樣,面對單一的.語文、數學、英語等作業題,感到枯燥乏味了。學生的興趣有了,自己本身的潛在力也就發揮出來了。如學生自己給自己設計的課內特色作業,“比比誰的手最巧”、“生活中的語文”、“生活中的數學”、“給文配畫圖”等。學生給自己設計的課外特色作業,“美麗的童年文選”、“雙語手抄報”、“照片積累”、“數學樂園”、“小課題日記”、“小課題研究報告”、“書畫天地”、“我的畫像”、“我的設想”、“我的童話”等。看着學生這些富有個性特色的作業,我們心裏有說不出的激動和高興。我們知道,這些特色作業是學生懷着極大的熱情去精心設計的,這裏閃爍着孩子的創造和智慧的火花。隨着特色作業的不斷出新,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不斷豐富,課堂學習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多姿多彩,爲新教學注入了旺盛的活力。?通過實踐探索,我們幫助學生構建了一些符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式,合作交流式,體驗感悟式,操作實踐式,發現質疑式,問題探究式等,從而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封閉型”向多樣“開放型”的根本性轉變。

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10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法布爾的文章在三年級時學過一篇——《蜜蜂》,所以對學生來講作者並不陌生。

在教學時,我着手讓學生體會以下幾點:

1、引題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繫及區別,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從“住宅”入手,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在學習時,我鼓勵學生把書中描寫的蟋摔的“大廳”、“平臺”、“臥室”畫了出來,而且還把想象出來的蟋蟀的“儲藏室”、“衛生間”等也畫了出來,把對課文的理解、孩子的童真童趣用筆墨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並把他們的創作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讓他們結合課文一一介紹畫畫的意圖和獨創之處,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教學時我先請學生自己到課文中找找描寫蟋蟀住宅特點的語句畫出來。然後,小組討論,把找到的特點,用最簡練的詞語概括出來,寫在書的空白處。學生經過自學研究比較容易找到並概括出蟋蟀住宅的特點。並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其實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地位。而我則顯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後者,因爲這語言乍看平實,其實是涵蓋着作者濃濃的情懷。當學生找出擬人句時我沒有重點地來指導朗讀,失去了很好的'語感訓練機會。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學,我一定要加強對感情的體會和朗讀指導,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自然的教育。

3、課堂總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爲了實踐“優化課堂作業時間”這一主題,我也有意識地把作業引入課堂,如字詞鞏固、課文填空,努力想實現“實在、紮實”的課堂教學,卻因佔據的時間久而匆匆帶過。

4、讓孩子成爲蟋蟀住宅的開發商,把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帶入課堂,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因爲曾學過“鳥的天堂”一課,曾有過寫“導遊詞”“廣告詞”的練習,也想把這一活動走向深處,可因爲時間的關係,而沒有在課堂上開展。不過提供的兩篇範例倒給學生很好的啓示,讓很多學生在擬寫廣告語時又有了新的補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