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蒹葭手法的解題技巧

本文已影響 1.37W人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蒹葭手法的解題技巧

沿着河邊小道向上遊走去,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遊渡過去,儘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彷彿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詩人儘管立於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癡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詩經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兒,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悽悽,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悽青到泛白,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爲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爲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着,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於方、湄、涘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沚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總結: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繫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