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語文發展性教學評價的構想

本文已影響 3.4W人 

青島市作爲國家級實驗區,從2001年9月開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兩年來的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給青島市的基礎教育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廣大語文教師在課改中迸發出極大的熱情,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的同時,開展了許多有創造性的工作,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令人鼓舞、振奮。但隨着課改實驗的不斷推進,我們深切體會到建立全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種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發展,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與課程功能的轉變相適應。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爲此,我們在課改的探索與實驗中,倡導發展性教學評價的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建立語文發展性教學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評價內容綜合化,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評價方式多樣化,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結合。評價主體多元化,從單向轉爲多向。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語文發展性教學評價帶給我們青島市語文課程改革一片嶄新的天地。

語文發展性教學評價的構想

一發展性評價的指導思想

“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評價的核心理念,其要義在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爲貫徹實施課程標準,全面落實最新教學理念,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把學業素質評價和品德素質評價結合在一起,從學生的學習行爲評價入手,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諸方面和諧發展,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及終生髮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爲此,我們根據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擬將日常發展性評價、學期階段性評價與學段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爲綜合素質評價提供客觀翔實的資料,爲高中招生考覈奠定基礎,引導教師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激勵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

二發展性評價的原則

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以語文學科特點爲依託,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實施以成長記錄爲基本評價方式的發展性評價。評價手段要便於積累評價資料、便於評價操作、便於實施多元化評價。要貫徹過程與結果並重的原則,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以學生成長自我記錄爲主,實現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家長參評、老師定評相結合。評價的方式要實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以教學評價爲評價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便於評價資料的集中與融合,以及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奠定基礎。評價角度要體現多元化,堅持情感評價與知識能力評價並重的原則,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進行整合,制定多元內容融爲一體的評價標準。要貫徹共性評價與個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給學生指出發展方向,留出選擇餘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要重視語言文字的靈活運用能力和語言水平發展的評價原則,激勵和引導學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三發展性評價的重點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7~9年級學生提出的學習目標,確定發展性評價的重點評價內容如下:

1.認知: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三年累計認識3500個常用字,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該項落實途徑:完成教材“讀一讀,寫一寫”任務。

2.積累:誦讀古代詩文,三年累計背誦課程標準推薦的優秀古詩文50篇。該項落實途徑:分解背誦在平日學習過程中。

3.閱讀: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三年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該項落實途徑:分解閱讀總量爲日閱讀量,以“課內外詩文聯讀方案”形式檢查落實程度。

4.綜合性學習:每學期參加1~3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作文每學年不少於14次,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

四發展性評價的具體實施

爲全面貫徹實施課程標準,在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全面提高人文素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養成主動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我們必須淡化評價的選拔、甄別功能,充分發揮評價對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激勵、導向作用。具體評價措施要將過程評價、階段評價和學段評價互相關聯、緊密結合起來。過程評價由學生根據管理者制定的評價標準自我評價日常學習行爲,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吸收同學互評和家長評議的意見,實施數字化的等級評價,記入《語文學期發展記錄表》。教師主持階段性評價,審閱學生日常發展記錄,參考學生的自評成績,依據蒐集的學生學習成果資料作出數字化評價,然後與學生的階段檢測成績加以權衡,得出學期階段學科評價成績。這樣做,可以使階段性評價更具多元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更能體現學生作爲人的發展成果。當學生結束初中階段學習任務時,老師綜合初中學段各學期的階段評價結果,結合學生在整個學段的發展趨勢,依據客觀翔實的資料積累,公正地對學生作出數字化評價或文字性評價。這樣的評價結論,可以爲班主任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提供充分依據,避免人爲因素的介入;如果高中招收新生需要參考語文學科單項評價意見,也可以做到確保學科評價意見的客觀性和可信度。根據以上構想,我們提出以下發展性評價的具體實施意見。

(一)關於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於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爲此,我們決定採用成長記錄方式實施形成性評價。具體做法是設計學生人手一份的《語文學期發展記錄表》,以學生作爲評價主體,多角度收集個人行爲表現作爲自我評價量化依據,並吸收同學、家長的評價意見,實施自我評價記錄。在每一個評價方面,要求學生依據管理者制定的評價標準,根據自己的學習行爲方式及成果確定評價等級,自我量化學習行爲表現,自主選擇學習行爲發展目標,在鞏固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努力向更高層次發展。管理者從課堂基本學習行爲和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方面制定評價標準;《記錄表》由學生保存使用,記錄自己的日常行爲表現。課堂學習基本行爲評價:只要到課、守紀就記3分(合格);參與小組討論、舉手爭取發言就記4分(良好);全班發言或提出疑問就記5分(優秀)。課堂上妨礙同學學習活動正常進行的`違紀行爲,引起老師、同學不滿者,應該降等記分。學習習慣形成評價:只要攜帶課本、筆記本到課堂學習就可記3分(合格);讀書時能動筆圈點評註,能利用筆記本整理學習收穫或複習自查,經同學見證就可記4分(良好);課外每天平均閱讀量不少於3000字、結合詞語積累整理生字不少於20字,每週練筆(作文)不少於500字,每週背誦默寫詩文不少於一篇,每天能夠完成其中一項任務,周內完成全部四項任務,經家長見證可記5分(優等)。以上評價標準,不僅把我們規定的常用字識記、語言材料積累、課外閱讀、寫作練習等基本考覈任務分解到日常學習行爲中去考察,而且還隱含着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與過程的考察,其評價等級完全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過程。爲了引導學生經常反思自己的發展狀況,我們又規定了學生每週進行自我反思評價的標準。在課堂基本學習行爲方面,學生可將本項每節課的得分相加求出平均分,作爲本項一週得分,滿分爲5分。在學習習慣形成方面,學生可將本項每天得分相加求出平均分,作爲本項一週得分,滿分爲5分。該項評價可根據自己一週內(包括休息日)完成課外學習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調整。一週內全部完成以下四項任務:閱讀課外讀物20000字,整理生字、詞語不少於150字,練習寫作不少於500字,背誦默寫課內外詩文不少於一篇,經家長認可,周小結可視爲每天都完成了課外學習任務而得5分。反之,如一週內有一項任務未完成,習慣形成周評價最高只能記4分。這裏的調整性規定,是爲適應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而制定的。學生只要做到日記錄、周反思,實際上就做到了從完善人格的角度來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爲,使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起到促進作用。

(二)關於學習過程的學期階段性評價

學習過程的學期階段性評價,主要依據是形成性評價的每週小結成績,同時由老師參考自己收集的被評價學生的學習實踐成果進行評價調整。學期階段性評價的各項成績,爲各項周評價成績累加(滿分爲100分),減去欠缺實踐成果扣分所得之差。如課堂學習基本行爲評價,考察字詞積累、寫作練習、綜合性學習資料薈萃或小論文三項實踐成果。未交存“讀一讀,寫一寫”已完成的書面作業本,該項成績扣10分;寫作練習不滿10篇,每缺一篇扣2分;綜合性學習資料薈萃或小論文不足兩份,每缺一份扣5分。“習慣形成”學期評價,考察寫作練習、課內外詩文聯讀方案設計兩項實踐成果。寫作練習不滿20篇,每缺一篇扣1分。課外閱讀考覈,要求爲每一篇現代文課文搭配五篇課外詩文,並寫出20篇“課內外詩文聯讀方案”,說明將這六篇課內外詩文組合在一起的理由。聯讀方案每缺一篇扣2分;一套聯讀方案中所選課外文章不足五篇扣1分,缺聯讀理由扣1分。在上述兩項考覈基礎上,將兩項的學期階段性評價成績相加被2除,所得之商爲本學期學習過程階段性評價總成績,滿分爲100分。將階段性評價總成績的70%,加上該生階段性檢測成績平均值的30%,爲本學期階段性評價綜合成績,滿分可以超過100分。以上單項學期考覈成績、學生階段檢測成績以及學期階段性評價綜合成績,均記入《學期發展記錄表》。

在進行學期階段性評價時,要注意肯定學生的學科特長表現。例如,凡是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者,發表一篇,學期階段性綜合評價成績加10分;在此基礎上,每多發表一篇再加1分。在校級以上演講、朗誦、普通話比賽中獲獎,學期階段性綜合評價成績可加分,校級加3分,市級以上加10分。

(三)關於學習過程的學段終結性評價

1.學段終結性評價,依據初中學段六個學期的階段評價綜合成績進行評價。三個學年按2∶3∶5的比例數取值相加,得出學段終結性評價成績。具體操作方法是:七年級兩個學期的階段性評價成績相加,求出平均值取20%,加八年級兩個學期階段性評價成績平均值的30%,再加九年級兩個學期階段性評價成績平均值的50%,得出學段終結性評價成績。如果管理規定有所要求,教師應依據學生三年的《學期發展記錄表》顯示出的發展軌跡寫出文字評語,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三年的發展趨勢,肯定學生的學科特長表現。

2.教師必須妥善保管學生三年六個學期的《學期發展記錄表》,學生本人必須妥善保管個人的實物資料,以備上級管理部門檢查,或高中招生查驗。

3.學生的學段終結性評價成績和評語,按青島市教育局將來出臺的具體規定納入高中入學考試考覈範圍。

五結束語

以上發展性評價,包括日記錄、周反思、學期審覈調整、學段終結性評價四個環節,前一環節是後一評價的基礎,四個環節構成完整而嚴密的評價系統。在評價方式上不僅實現了評價主體多元化,而且充分尊重學生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意見。在評價標準方面,我們尊重學生能力差異的客觀存在,根據他們現實的學習行爲方式進行形成性評價,同樣的過程行爲表現給予同一等級評價,避免了把分數作爲惟一評價依據的弊端。在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方面,我們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允許學生自主決定每天的作業內容和數量,自主確定完成全部作業的時間,只要在規定階段內完成了全部任務,用一天時間和用一週時間給予同樣評價。這些做法,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意識。學生在自我評價過程中可以清楚地認識自我,激發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通過與別人比較主動發現自己的不足,自覺調整自己在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方面的近期發展目標,通過選擇自己目前願意使用的學習行爲方式實現個性化學習,從而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實行學期階段性評價和學段終結性評價,使評價依據更客觀,評價結論更具可信度。我們相信,經過完整的運行實踐之後,這一構想將得到充實調整,從而變得更加完美、更加實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