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小學語文《難忘的潑水節》教後反思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難忘的潑水節》文字雖少,但所呈現出來的場面是熱鬧的。如何讓二年級的學生充分感受到字裏行間所體現出來的激動與興奮是我在預設教學目標時着重考慮的一個問題,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在預設教學過程中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小學語文《難忘的潑水節》教後反思

  1、利用媒體,拉進文本與學生的距離。

二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原本,離他們的生活較遠的內容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是適合運用媒體營造情境的文本,媒體使用恰當,可以起到化無形爲有形,化抽象爲具象的作用,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2、變換形式,提供學生多次朗讀的機會。

朱作仁教授說過:“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則使人感受”。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教學中,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給予學生。本文雖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奮。基於這點考慮,我在教學中注重肢體語言與朗讀的配合,低年級的孩子又格外容易投入,在媒體、動作和教師語言的引領下,學生們盡情高呼:此時此刻,他們彷彿就是潑水節的一分子,與其說他們在朗讀,不如說他們在用心感受。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一讀讓你覺得最激動的句子或段落時,學生都分外投入,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得到了提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實現有機的整合。

當然,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也發現自己在預設時一些考慮欠周到的地方。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對學生語言的提升幫助還不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