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關於古今詞義異同三種情況分析

本文已影響 2.43W人 

漢語的詞義是發展變化的。我們今天閱讀古書的一個難點,是詞義差異帶來理解上的障礙。因此有必要正確認識和掌握古今詞義演變的知識。

關於古今詞義異同三種情況分析

古今漢語詞義對應的情況大致如下:

(一) 古今詞義基本未變

古今漢語在詞義上具有一定的繼承性。

漢語的基本詞彙,如自然現象的名稱、親屬的稱謂、肢體的名稱等,從古到今意義都相同。

如“天”、“地”、“日”、“月”、“星”、“風”、“雨”、“雪”、“冰”、“水”、“火”、“父”、“母”、“兄”、“弟”、“心”、“耳”、“手”、“口”等均是古今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還有一些詞雖然不屬於基本詞彙,但是古今意義也沒有發生變化。

《說文》:“釣,鉤魚也。”即用魚鉤釣魚。 又:“秕,不成粟也。”意思是秕穀是沒有長好的糧食作物。古今沒有什麼變化。又如“蟋蟀”“芍藥”都是古書裏早就有的詞,現在它們還是這個意思。都反映了古今詞義有繼承性的一面。

(二) 古今詞義基本不同

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舊詞的死亡

有一類詞隨着歷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

如:《韓非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 “膢”是古代楚地在二月祭祀飲食神的節日。後來之中祭祀形式消亡,語言中“膢”這個詞也就不用了。

還有的詞,由於社會觀念的改變,被別的詞語所取代。

如《報任安書》:“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句中的“倡優”指表演歌舞的和表演雜技的藝人。現在一般叫做“演員”,舊詞“倡優”也就不用了。

2、 古今同字異詞

有一些本來是不同的詞,古代和現代用相同的字記錄,因而該字的`古義和今義迥然不同。

如《逍遙遊》:“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搶”(qiāng)是觸碰的意思,與今天的表搶劫義的“搶”(qiǎng)完全不同。就是一例。

(三)漢語中大多數的詞古義和今義既有聯繫又有差別。

“憐”古今都有可憐的意思,但是古代還有“愛”的意思。如:《史記·項羽本紀》“縱江東父

TAG:古今詞義 異同 情況分析 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又如:

“售”古今都有賣東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強調的是賣的結果,即把東西賣出去,賣掉。《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味變酸了也賣不掉。而今天“售”指賣的行爲。

又如:

“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專指打瞌睡。如:《戰國策·蘇秦連橫約從》:“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現在則泛指所有的睡覺。

古今詞義的差別有時可以相當細微,容易造成誤解。對於古今詞義的細微差別,在學習中尤應注意分辨。

例如“勸”在古代表示對人的鼓勵、勸勉。如《鞌之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即以此來鼓勵事奉國君的人。又如“勸學”、“勸農”都是鼓勵的意思。但是人們常會從現代語感出發,把“勸”簡單地理解成勸說(勸解)。

又如“敵”在古代是匹敵、相對等的意思。《左傳》有“凡公女嫁於敵國”的說法。意思是國君的女兒嫁到大小對等的諸侯國去(即門當戶對的意思)。但是人們從許多語感出發,會把“敵國”誤解爲敵對的國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