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爲你的課堂定準調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71W人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爲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絃,生機盎然,充盈着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魅力和詩意。

爲你的課堂定準調語文教學反思

現代教育論有告訴我們,學生學習的本質特點是個體性,這種個體性帶有很大的差異。如就語文學習的態度,我們可以大致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爲三類:一類是渴望學習,有主動求知的積極力量或行爲;另一類是對語文反感並處於被動狀態,有時甚至有違紀阻礙教學的消極力量或行爲;還有一類是介乎其間的大多數學生,期待教學活動繼續開展的中性力量或行爲。那麼懂管理的語文教師就應該總是緊緊依靠班集體中的積極因素,採取種種創造性手段,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從而保證語文課堂的高效率。

那麼如果我們要開發語文高效課堂的源動力,使學生願學、樂學、勤學語文,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這給我們語文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啓示。。聖人孔子曾根據自己的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寓教於樂”的教法。當代有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在學生入校開始就要求學生寫日記,並規定題目爲《學習是一種樂趣》,這種日記學生要從之一寫到之九十九。其目的無疑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自然而然地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並使之能夠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實證明魏書生取得了成功,其輝煌的教學成果全國矚目。

下面,我將用三則教學案例詮釋這一觀點。

案例一:我在教學《論語十則》時,介紹了1998年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會巴黎,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這句話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同學們興趣陡增。這節課大家非常認真,都努力去體會孔子那寶貴的智慧。

本節課的導語設計啓示我:導語設計要觸及重點,短小精悍。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案例二: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我說:“同學們,蘇軾有首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煙雨濛濛,遠山近水,盡在畫中,漫步湖邊,盪舟湖上,令人如在畫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瑞士景色最美:綠色山林,環繞着淺藍色的湖泊,映襯着阿爾卑斯山頭的皚皚白雪;懸崖上瀑布流瀉,草地上鮮花盛開,無愧於“世界公園”的美稱。同學們知道哪兒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嗎?這就是我國著名的“泉城”濟南。老舍在《濟南的秋天》一文中寫道:“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賜給西湖,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在作者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情致。今天,我們先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

教師引古博今,講得生動活潑,熱烈精彩,妙趣橫生,學生聽得神思飛越,如癡如醉,欲罷不能,那麼課堂上出現的當然是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活潑熱烈的教學場景

本節課的導語設計啓示我:導語設計應創設氣氛,營造氛圍。因爲語文課程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着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薰陶感染,併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案例三:教《社戲》時我用這樣的語言導入課文:我們很多同學小時候,甚至現在,都願意隨媽媽到外婆家去,魯迅也是如此。他曾說:“我母親的孃家在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農村,對少年時代的魯迅有巨大的吸引力。他把那裏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嶄新的世界。在那裏,他不僅學到了許多知識,還同農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逐步瞭解了農民勤勞、質樸的品格。那裏的人、事和生活,都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以至在他四十一歲時,寫下了回憶那段生活的文章——《社戲》。這段話是由學生已有的生活引出文章,使之感到親切,自然而然地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回憶起小時候在外婆家的動人情景。在此基礎上學習新課,得益匪淺。本節課的導語設計啓示我:導語設計可以設置懸念,聯繫生活實際,拉近文本與生活的距離。由於入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

事實再次證明,從激發學習興趣人手,我們的語文教學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其次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學生面向未來的需要。

因此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必須着眼於培養能面向未來的學生。如果我們不教育他們生活在未來,那麼也許明天他們將生活在過去。要使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能力,能完成自我教育的任務,我們必須在教學中給學生足夠的體驗、實踐、認識的機會。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有限的課堂難以辦到的。因此在有限的課堂內我們只能傳授方法,把課本當學習的範例,讓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即讓他們把課本作爲學習的引擎,舉一反三,而不是把課本當成學習的終極目的。既要完成舉一反三的任務,也要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只有在此基礎上他們才能更多地學習、實踐、體會,才能達到學會自我學習的目的。

綜上所述,開發語文高效課堂的源動力在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有利於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和語文教學的和諧發展。而激發興趣的便捷之道就是課堂導語的設計,導語設計的得當,就等於奏響了激發興趣的前奏,爲創造歡樂與高效的教學前景的鋪平了道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