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關於愛國的典故

本文已影響 1.17W人 

在歷史上,愛國人士並不缺,那麼都出現了哪些愛國的典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愛國的典故,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關於愛國的典故

  關於愛國的典故(一)負石而投河,行之難爲者

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於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屈原爲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願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

楚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後的來打撈他的屍體,結果一無所獲。於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爲一種風俗。

  關於愛國的典故(二)蘇武牧羊

典故出自 班固《漢書·蘇武傳》,原文:

衛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爲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始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譯文: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裏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着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把他當作神,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着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着,以致系在節上的`犛牛尾毛全部脫盡。全文表達忠貞愛國的精神。

  關於愛國的典故(三)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該書第22回,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子”。

岳飛同施全他們整日在家練武,可沒想到這一年湯陰縣瘟疫盛行,王員外夫婦、湯員外夫婦都因染上瘟疫去世了。又遇上天大旱,糧食很少,價格昂貴,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牛皋熬不住清苦,在外面惹是生非,把牛老夫人也給氣死了。岳飛當年正好二十三歲,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名叫岳雲,十分孝順。一天,岳飛正準備到武場練槍,忽見牛皋衆兄弟邊說邊笑地走過來,便問:“衆兄弟要到哪兒去?”牛皋道:“大哥,這幾日沒吃沒穿的,實在難以忍受。”

原來他們幾個因日子清苦,便想去搶劫。岳飛一聽,大怒道:“我多次勸你們不要取不義之財,你們就是不聽我的話,將來不論你們得了富貴,還是被官府抓去了,我岳飛都與你們無關。”說完,用槍在地上狠狠地畫了一條短線,說道:“衆兄弟,我從此和你們畫地斷義。你們各自珍重吧。”

說完轉身就走。幾個兄弟很無奈,紛紛上馬,奔太行山去了。岳飛十分難過,流下淚來,也無心練槍,便回家去了,在房裏悶坐着。岳母看見兒子心中難過,問明緣由,又安慰了他一番。母子兩個人正在說着話,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岳飛把門打開一看,見有一個人,此人二十多歲,一見岳飛,倒頭便拜,說:“特來相投,學些武藝,情願與岳飛結爲兄弟。”來人名叫王佐,湖廣人。岳飛非常高興,與他八拜結義。王佐從包袱裏取出十錠馬蹄金、幾十粒大珠子、一件猩紅戰袍和一條羊脂玉瓏帶。岳飛見王佐有這麼多財寶,十分驚訝。王佐這纔開口說:“如今跟楊幺共起大義,主公久慕大哥文武全才,特請大哥前去。”岳飛一聽,正色道: “我雖不才,但生在宋朝,要爲朝廷出力,怎能投奔反賊?”王佐只好拱手告辭。

王佐走了以後,岳飛便將剛纔發生的事向母親說了一遍。岳母聽完,便吩咐在中堂擺下香案,叫兒子拜過祖宗,然後跪好,又命媳婦磨墨。岳母道:“你今天做得很對。但是將來我死後,擔心你一時糊塗,做出些不忠於國家的事來,這不是把你半世英明都毀了嗎?所以今天我要在祖宗面前,在你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你能做個忠臣,流芳百世,我就是死也放心了。”說完岳母提筆在岳飛背上寫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然後手裏拿着一根繡花針,順着墨跡一針一針紮下去。岳飛眼含熱淚,拜謝母親的訓子之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