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語文閱讀訓練:中國古代都城

本文已影響 1.68W人 

城、郭爲築在城市四周用作防禦的城牆,一般裏面的稱城,外面的稱郭,往往又引申爲城、郭裏面的城市區域。商和西周的初期,都城只有一個城(即一個城牆)或壕溝,並無城與郭的區別。周公營建成周,開創了小城和大郭連接的佈局。但是,西周時諸侯國因屬周天子的下屬,都不能採用成周王都的規格,直到春秋時代,隨着周天子權力衰微和諸侯國力量的膨脹,一些中原諸侯國開始採用這種佈局。戰國時期,這種佈局逐漸得到推行,除了楚都郢始終只有一個城,其他各國的都城差不多都採用了既有城又有郭的佈局。

語文閱讀訓練:中國古代都城

在春秋戰國的都城中,城(又稱宮城)面積較小,郭面積較大,因此,郭又稱爲大城。許多都城是大小兩城相依,大部分城位於郭西南側,佔其一隅,例如齊國臨淄即是這樣。也有部分都城是兩城並列,例如燕下都。二者的居住對象與職能也涇渭分明。城是國君、貴族和大臣的居住和辦公之地,郭則是一般居民區,工商業區和墓葬區也在此。所謂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概括了城與郭的不同作用。

春秋戰國時,吳國都城闔閭城和魯國都城曲阜城是採用城中套城的方式建築的,城造在郭的中心,郭完全包圍着城。這種形式在當時尚不普遍,但它更能保障統治者的安全,逐漸爲各國所仿效。漢以後,城與郭分開的形式被淘汰,只有郭包城這種形式了。

秦漢至隋唐是中國都城佈局趨於成熟定型的時期。至隋唐時期,後世都城佈局的基本形式皆已形成。

宮城是皇帝起居飲食、發號施令的地方。早期都城內的宮殿,數量較多,佔地面積較廣,佈局不緊湊。西漢長安城內,分佈着未央宮、長樂宮、建章宮、桂宮等幾大宮殿羣。這些宮殿以及中央衙署往往與居民區交錯分佈,或爲居民區所包圍。自三國曹魏鄴城開始,宮殿結構趨於緊湊,宮殿在都城中的位置也由漢代的正中偏南演變爲集中分佈在都城的北側,形成單一的宮城,中央衙署集中在宮城的前面,居民住宅則安排在都城的南部。這樣的佈局分區明確,既有利於保障君王與中央衙署的安全,也在君王、臣僚、百姓之間劃出了森嚴的界線。隋代長安城在中央衙署外又築了一城,這就是皇城。它從東、南、西三面環衛着宮城。從此,一般的都城

就有了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道城牆和三個嚴格區分的區域。

摘編自《中國古代都城》

1.下列對“城”“郭”的有關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城、郭本來是指築在城市四周用作防禦的城牆,一般是城在內郭在外,也可引申爲城、郭裏面的城市區域。

B.城、郭的出現始於周公營建成周之時,最初只有周朝都城纔能有這樣的格局,諸侯國是不能有這樣的格局的。

C.城、郭的佈局在不同時代是不一樣的,春秋戰國時,城都在郭的一角或兩者並列,漢代以後,就只有郭包城這種形式了。

D.城、郭居住對象與職能也有不同。城是國君、貴族大臣的居住和辦公之地,郭是一般居民區,工商業和墓葬區也在此。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都城大都採用了既有“城”又有“郭”的佈局,只有楚國都成郢是一個例外。

B.我國後世都城佈局的基本形式是在隋唐時形成的,秦漢至隋唐,我國都城的佈局處在一個逐漸發展成熟的過程中。

C.西漢時期,都城內的宮殿,數量較多,佔地面積廣,佈局不緊湊,宮殿以及中央衙署往往與居民區交錯分佈。

D.自三國曹魏鄴城開始,宮殿結構趨於緊

湊,宮城之外又有皇城,都城就有了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道城牆和三個嚴格區分的區域。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歷代都城,城和郭佈局的`變化是由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情況決定的,如周天子權力衰微,諸侯國就採用天子的規格。

B.郭包城的形式是逐漸形成的,它的作用是能更好地保障統治者的安全,所以後來就取代了其它形式而單獨存在。

C.城和郭的佈局在不同時代是不一樣的,但它的居住對象與職能並不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是比較固定的。

D.城和郭佈局的不斷變化,反映出統治者越來越重視君王和中央的安全,也使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之間界限日趨分明。

1.C 解析:春秋戰國時代,吳國都城闔閭城和魯國都城曲阜城是採用城中套城的方式建築的。

2.D 解析:在宮城之外建皇城是從隋朝開始的。

3.A 解析:“歷代都城城和郭佈局的變化是由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情況決定的”屬於無中生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