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伊尹是哪個朝代的

本文已影響 1.41W人 

導語: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摯。夏朝末年生於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爲氏。伊尹爲中國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也是中華廚祖。下面由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伊尹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伊尹是哪個朝代的

人物生平

伊摯,夏末商初人。《列子·天瑞》稱:“伊尹生乎空桑。”《墨子·尚賢》稱:“伊尹爲有莘氏女師僕。”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湯)和伊尹並祀的記載。可以說伊尹是中國第一個見之於甲骨文記載的教師。

伊尹出生後,被有莘國庖人收養。耕於莘野,樂堯舜之道。因後被商湯封官爲尹(相當於宰相),故以伊尹之名傳世。傳說,他的父親是個既能屠宰又善烹調的家用奴隸廚師,他的母親是居於伊水(今洛陽伊河)之上採桑養蠶的奴隸。他母親生他之前夢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東走,毋顧”。第二天,她果然發現臼內水如泉涌。這個善良的採桑女趕緊通知四鄰向東逃奔20裏,回頭看時,那裏的村落成爲一片汪洋。因爲她違背了神人的告誡,所以身子化爲空桑。巧遇有莘氏採桑女發現空桑中有一嬰兒,便帶回獻給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隸廚師撫養他。這一神話傳說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爲伊,而他的母親就是那個採桑的奴。

伊尹自幼聰明穎慧,勤學上進,雖耕於有莘國之野,但卻樂堯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調技術,又深懂治國之道;既作奴隸主貴族的廚師,又作貴族子弟的“師僕”。由於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遠近聞名,以致於使求賢若渴的商湯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馬、皮爲禮前往有莘國去聘請他。在今嵩縣空桑澗西南,有個平兀如幾的小山,就是世傳商湯聘請伊尹的三聘臺,而在城南沙溝龍頭村的“元聖祠”右廂房則專修有三聘臺以供後人憑弔。由於有莘王並不答應商湯聘任伊尹,商湯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兒爲妃。於是,伊摯便以陪嫁奴隸的身份來到湯王身邊。

孟子》說:“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可見伊尹又是中國第一個帝王之師。伊尹教給商湯一些什麼知識呢?《孟子·萬章》篇說伊尹“以堯舜之道要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教湯效法堯舜的以德治天下,爲救民而伐夏的方略。

伊尹首先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遺棄於洛河流域的元妃妺喜相交,通過妺喜瞭解到夏桀王內部的許多重要情報。爲了測試九夷之師對夏桀王的態度,伊尹勸說商湯,決定停止對夏桀王的貢納。結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師”攻湯。伊尹看到九夷之師還聽夏桀的指揮,就獻計商湯暫時恢復對夏王朝的貢納,同時積極準備攻夏。夏朝末年,同時出現商湯,周。所以,伊尹經歷三代。

大約在公元前1601年,伊尹決定再次停止對夏王的貢納,夏桀王雖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師不起”,在政治和軍事上完全陷人孤立無援的困境。伊尹看到滅夏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協助商湯立即下令伐夏。夏桀戰敗南逃,湯在滅掉夏王朝的三個屬國後,揮師西進,很快攻佔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區——伊洛流域的斟鄩,斟鄩在洛陽附近的伊洛平原,今偃師二里頭村與四角樓村、圪擋頭村之間。此戰是伊尹教給商湯的伐夏戰略,不久夏朝滅亡。

商朝建立後,商湯便封伊摯爲尹。《史記·殷本紀》皇甫謐注云:“尹,正也,謂湯使之正天下。“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則,作天下楷模,師範天下。《尚書君爽》引周公語說“伊尹格於皇天”,是代天言事的'。他的話就等於天意,所以,可以說伊尹是太上教師。他曾說: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並自稱:“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子覺之而誰也?”(《孟子·萬章》)。伊尹以先知先覺自居,把自己的話視爲最高教義用以教育人民,大有捨我其誰的派頭。可見伊尹是全國擁有最高師權的人物。

商湯死後,伊尹歷經外丙、仲壬,又做了湯王長孫太甲的師保。傳說,太甲不遵守商湯的大政方針,爲了教育太甲,伊尹將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環境中——成湯墓葬之地桐宮,他本人與諸大臣代爲執政,史稱共和執政,並著《伊訓》《肆命》《徂後》等訓詞,講述如何爲政,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繼承成湯的法度等問題。在伊尹創設的特定教育環境中,太甲守桐宮三年,追思成湯的功業自怨自艾,深刻反省,“處仁遷義”,學習伊尹的訓詞,逐漸認識了自己的過錯,悔過反善。當太甲有了改惡從善的表現後,伊尹便適時親自到桐宮迎接他,並將王權交給他,自己仍繼續當太甲的輔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復位後“勤政修德”,繼承成湯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現。商朝的政治又出現了清明的局面。《史記》稱“諸侯鹹歸殷,百姓以寧”。於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鹹有一德》一篇褒揚太甲。太甲終成有爲之君,被其後代尊稱爲“大宗”。

根據陳君儉發現並且編輯的商周干支年表,伊尹卒於沃丁丁未年,這也是衆多甲骨文爲什麼記載祭祀伊尹必有丁的緣由。因此有關伊尹的各甲骨文年代,相互關係可以由此一一查證。

人物評價

齊管妾婧:“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於朝歌市,八十爲天子師,九十而封於齊,由是觀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湯立以爲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觀之,賤可賤邪?皋子生五歲而贊禹,由是觀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觀之,弱可弱邪?”

孟子《孟子●萬章》:“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納之溝中,自任以天下重如此,故以伐夏救民。”

荀子《荀子·臣道》:“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謂聖臣矣。”

高柔:“天地以四時成功,元首以輔弼興治;成湯杖阿衡之佐,文武憑旦望之力,逮至漢初,蕭曹之儔並以元勳代作心膂,此皆明王聖主任臣於上,賢相良輔股肱於下也。”

曹髦:“"伊摯之保乂殷邦,公旦之綏寧周室,蔑以尚焉。”

劉勰《文心雕龍》:①“伊尹以論味隆殷,太公以辨釣興周,及燭武行而紓鄭,端木出而存魯,亦其美也。”②“商周之世,則仲虺垂誥,伊尹敷訓,吉甫之徒,並述《詩》、《頌》,義固爲經,文亦足師矣。”

趙瑩、劉昫等《舊唐書》:“雖堯、舜之聖,不能用檮杌、窮奇而治平;伊、呂之賢,不能爲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際,遭遇斯難,以至抉目剖心,蟲流筋擢,良由遭值之異也。”

李贄《續藏書》:“古唯湯武庶幾近之,然武末受命,非周公,則無以安殷之忠臣。湯之受命也晚,非伊尹,則決不能免於太甲之顛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