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以逸待勞的典故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出處】《孫子·軍爭》。

以逸待勞的典故

【釋義】逸:安閒;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予迎頭痛擊。

  【歷史典故】

漢光武帝劉秀剛建立東漢政權時,全國還未完全統一。公元30年,隴甘軍閥隗囂脫離劉秀,去投靠在四川稱帝的公孫述。劉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囂,結果反被隗囂打敗。

劉秀再派徵西大將軍馮異前去攻打,隗囂得到消息,命令部將行巡立刻去旬邑搶佔有利地形。馮異知道後,對其部將說:“我們必須搶佔旬邑‘以逸待勞’。”馮異命令部隊急行軍,終於搶在行巡之前,佔領了旬邑。馮異佔領旬邑後,嚴密封鎖了消息,偃旗息鼓。行巡的部隊急匆匆地趕到時,城樓上突然鼓聲大作,馮異亮出了帥旗。行巡的軍隊毫無防備,被衝出城來的馮異大軍打敗了。

【成長心語】

兩軍對陣時,勞役的程度不同,形勢的.優劣也不同。一個明智的指揮者,會讓自己的軍隊養精蓄銳,等候從遠方趕來的敵軍,以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馮異在這場戰爭中,就是趕在敵人的前面,搶佔戰略要地,以逸待勞,等到敵人趕到時,殺對方個措手不及。在現代競技體育中,人們非常重視主場作戰,都力爭取得主場優勢,就是因爲主場和客場的勞逸程度不同,在競爭中的地位也不同,此道理同樣適合平常生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