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關於捨本逐末的典故

本文已影響 2.72W人 

捨本逐末在古以農耕爲本,工商爲末。謂捨棄農耕,從事工商。拋棄事物的根本,追求枝節。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枝末節。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捨本逐末的典故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關於捨本逐末的典故

關於捨本逐末的典故

戰國時,各個諸侯國之間經常有使節往來。

有一天,齊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後。 齊王的這位使者沒有到過趙國,更沒見過趙威後。但他早就聽說趙威後是以爲很賢德的往後,所以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差事。他想,我作爲齊國使者去向趙威後問安,趙威後一定會很高興。她一高興,說不定會賞賜一些貴重的小禮品。因此,他覺得此次出使趙國,還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呢。 這個使者披星戴月,馬不停蹄,終於到了趙國國都邯鄲。

到了邯鄲,他直奔趙王城,去問候趙威後。 趙威後果然不負賢名。當齊王的使者被一位美麗的宮娥引進後宮時,趙威後早已端坐在一個繡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嚴正氣,滿臉的慈祥。 以禮拜見之後,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親筆信呈給了趙威後。但不知怎的,那趙威後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卻躬身問齊王使者道:“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後又問:“黎民百姓好嗎?”,“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後再問:“齊王也很好嗎?”,“也很好。”齊王使者答。 齊王使者回答完問話,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麼,便直接問出來:“尊敬的威後,我奉我國大王的旨意,專程向您來問安。照說,您若回問的`話,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可您先問的卻是年景和百姓,您怎麼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而把尊貴的放在了後面呢?”,趙威後笑着說:“話可不能這麼說。我之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後問候你們大王,自有我的道理。”,齊王使者納悶地問:“什麼道理?”,趙威後說道:“你想想看,假如沒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麼活下去呢?假如沒有黎民百姓,又哪裏有大王呢?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捨本逐末。你說是不是這樣呢?”,“這……”齊王的使者啞口無言了。 召見一結束,齊王的使者已經沒有心情再去瀏覽邯鄲的美景,便直接回齊國去了。

  捨本逐末的成語解釋

【漢語文字】捨本逐末

【詞語解釋】

舍:捨棄

本:原義爲樹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義爲樹梢,借指事物的末節

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於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捨近求遠、貪小失大、本末倒置、捨本求末、南轅北轍

反義詞】追本求源、追根尋源

【另外寫法】棄本逐末、捨近謀遠

【造句】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捨本逐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