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協助小朋友學好小學語文的方法介紹

本文已影響 3.63W人 

語文課是一門綜合訓練課,其中包括字、詞、句、篇(篇章、段落)的知識,語法、修辭、邏輯、文學、作文的知識;要着重培養小朋友聽、說、讀、寫的能力和兒童的思維能力。

協助小朋友學好小學語文的方法介紹

根據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從家庭實際動身,我們認爲,家長應着重加強對小朋友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它包括口頭的聽、說和書面的讀、寫兩個方面。

1.積極鼓勵小朋友學會說普通話,訓練小朋友說完整的話,要求小朋友有條理地說話。

小朋友從會說話時就要學習說普通話,學說普通話是發展小朋友口頭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必經之路,對於小朋友掌握規範語言和書面語言,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有重大意義。

爲了訓練小朋友說普通話,可以讓小朋友練習“繞口令”之類的口語活動項目,如“s”“sh”分不清的,可讓小朋友讀、說這幾句話:“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要念成sísì,四十不要念成shìshí。說話要實事求是,計數不能似是而非。”家長應該鼓勵小朋友講普通話,有些小朋友在學校學了普通話,老師叫他們平時儘量講普通話。因此,小朋友在家裏也應學普通話,假如他講得不好,家長不要譏諷他,而要鼓勵他。會講普通話的家長,可用普通話和小朋友進行交談。

小朋友的語言裏,有許多話是不完整的。比方,你問小朋友“你家裏有哪幾個人?”他可能回答:“媽媽一個,爸爸一個,我一個。”只要你認真訓練,嚴格要求,他可能會完整地說出:“我家裏有爸爸、媽媽和我三個人。”

許多小朋友在講一件事時,往往是東一句、西一句,有重複,有顛倒,還夾着一些“那麼……那麼……”、“後來……後來……”或“嗯……嗯……”之類不必要的詞句,家長應要求小朋友想清楚了再說,說話時慢一點,要動腦筋,說話要有條理,考慮好哪些該先說,哪些該後說……這樣小朋友說話能力就會不時提高。

2.協助小朋友打好識字的四個基礎。

漢語拼音、漢字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獨體字是小朋友識字的四個基礎。它有助於培養小朋友的識字能力和初步自學能力,而這兩個能力的培養,又有利於激發小朋友學習語文和其它學科的興趣和發展小朋友的智力(觀察力、記憶力、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思維能力)。因此家長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1) 協助小朋友準確、牢固地掌握漢語拼音。

漢字是表意的文字。字的形、音、又沒有必要的聯繫,不少字音、形脫節,給小朋友識字造成困難。掌握漢語拼音就能依據音節,準確、迅速地讀出字音。低年級拼音教學的要求是:學會二十三個聲母、二十四個韻母,掌握四聲,學會十六個整體認讀音節,初步掌握拼音的方法。小學階段所學的生字全部用漢語拼音注音,用它當柺棍協助識字,以達到正確朗讀課文,學說普通話。有些家長認爲小朋友學漢語拼音是累贅,不易記住,不如直接學漢字,這是不瞭解漢字難學的特點;二是沒有認識到學習漢語拼音的重要意義。學會拼音就是交給了小朋友打開自學語文和其他書報之門的一把鑰匙。不學漢語拼音,教一個字,識一個字,沒人教就無法學,學了漢語拼音小朋友就能查字典,沒人教也會識字,以後還會使用詞典、辭源等工具書,等於爲小朋友請了一個終身教師。

(2)協助小朋友準確、熟練地掌握漢字筆畫、獨體字、偏旁部首,引導小朋友仔細觀察,辨清字形、理解字義,讀準字音。

漢字是方塊字,它是按不同的筆畫結構裝配在一起的。由於筆畫的形狀、數目、長短和位置不同,字形也各異,因而出現不易識別的形近字,如“由、甲、皿、血、土、士”等;形體複雜的難字,如“蝴蝶”等不易書寫;一字多音,如:“長大”、“長短”等不易運用。漢字的這些特殊性和低年級小朋友的感知覺、思維能力水平的侷限性等,在輔導小朋友學漢字時都要引起重視。要特別注意引導小朋友仔細觀察,認真比較,準確熟練地掌握二十八種漢字筆畫和七種寫字筆順規則,學好80多個獨體字和偏旁部首,小朋友掌握了辨清字形的工具,空間知覺(指上、下、左、右、裏、外等方位知覺),他們識字水平得到相應發展,識字能力會得到相應提高,識字量也會相應增大。到了一年級下學期,家長就可以讓小朋友運用自身識字的四個基礎學着獨立識字,複習和記憶熟字了。

(3)家長不只要求小朋友能識字,還要認真寫字、默寫。

也要會使用自身學過、學到的字,教給小朋友看圖識字、部件識字、歸類識字、基本字帶字識字方式。

3.要協助小朋友學好語文,家長必需給小朋友買一本字典(“新華字典”或“小同學字典”)或詞典。

假如小朋友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詞來問自身,家長應指導小朋友去查字典、查詞典,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朋友開始查字典、詞典的速度一定很慢,但只要家長加以指導、鼓勵,速度會逐漸加快的。而一旦培養了小朋友查字(詞)典的習慣和能力,他就找到了一位可以隨時請教的好老師,從此就很少給家長添麻煩了。但不能忽視要教給小朋友正確理解詞義的方法,歸納起來一般爲7種:

(1)根據詞的內容、範圍,選擇正確解釋。如:“居高臨下”、“身臨其境”、“臨別”這三個詞語中的“臨”字,由於所組合的詞不同,它的意也就各異。分別當“面臨”、“來到”、“將要”講。

(2)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詞的`基本義。如:“置之不理”:置,放;之,它,全詞義爲“把它放在一邊不去管它。”“亡羊補牢”:亡,丟失,全詞義是“丟了羊再去修補羊圈”。

(3)根據上下文理解詞義。如“茫茫”這個詞有兩種解釋。一是沒有邊沿,看不清楚;二是一無所知。在《草原》這課中,有這樣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其中“茫茫”一詞就是第一種解釋。

(4)找詞中的近、反義詞理解詞義。如“能屈能伸”的“倔、伸”成反義,“伸”是展開的意思,我們就可以找到“屈”是彎曲的意思。全詞含義是“能彎曲能展開。”在《種子的力量》這篇文章的“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這句中,其引伸義是“形容小草的生命力強。”

(5)由個別詞到綜合的方法理解詞義。如“洞察”,“洞”在這裏是“清楚”、“透徹”的意思。“洞察”就是“觀察得很清楚”。與此相似,“洞見”是很清楚地見到。“洞曉”是很清楚地知道。

(6)從詞語的來源,加深理解詞義。如“草木皆兵”就來源於《晉書樂廣傳》,說的是晉朝有一名叫樂廣的人,拿酒招待來看望他的好朋友。朋友因覺得酒裏有條小蛇在遊動,喝酒後回家生了一場病。樂廣知道後又把這個朋友請來喝酒,破除了關於“蛇影”的疑慮,使朋友明白了“蛇影”原來是弓箭的影子,病也就好了。後來人們把“疑心恐懼,虛幻誤作真實”的意思,叫做“草木皆兵”。

(7)結合作品的語言環境理解詞義。如“綠”本指色彩,但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中的“綠”,就把王安石立法革新,雖有失敗,但雄心未減,還懷念家鄉,重幹一番事業的思想感情描繪出來了。是“使綠、吹綠”的意思。

4.根據句子的語氣,陳說、疑問、祈使、感嘆四種句子不同特點,協助小朋友認清各種句子的用途。

(1)陳說句是告訴他人一件事情的句子,句尾用句號。其中有的是肯定或否定一件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敘述一件事,如:“在遼闊的北方平原上,牧人放牧着牛和羊”;有的是描寫一件事,如:“在寬闊的江面上,薄薄的霧氣正慢慢散去。”

(2)疑問句是向他人提出一個問題的句子。有的是有疑而問,要求回答,如:“你見過被壓在石頭下的小草嗎?”有的是無疑而問,不要求回答,目的在於用疑問的方式表示肯定的見解。如:“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3)祈使句是要求對方做一件事情的句子,句尾用句號或感嘆號。其中有的表示請求和商量,如“同志們!用石頭砸!”三班長馬寶玉在關鍵時刻向五壯士下達了命令,提出了要求。有的表示命令和禁止,如“師傅啊,您收下我這個徒弟吧。”——魯班在拜師學藝時發出了懇求。

(4)感嘆句是抒發強烈感情的句子,句尾用感嘆號。其中有歡樂的,憂傷的,也有驚訝的,氣憤的。如“摸着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着,開花,多麼有意思呀。不是亂吹的,這就是知識呀!”

爲了更準確地掌握句子,還應協助小朋友懂得句子的基本結構。一般句子由兩局部組成,前一局部說明“誰”(或什麼)叫主語局部;後一局部“做什麼”(或“怎麼樣、是什麼”)叫做謂語局部。通常用雙豎線“//”主語局部和謂語局部分開,豎線前是主語局部,豎線後是謂語局部,用“一”表示主語和謂語,用“~~~”表示句中動作涉和的對象。

除此之外,八種常見的關聯詞語和用關聯詞語連接的句子對讀中、高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更爲重要,家長也要聯繫課本與實際生活,協助小朋友反覆實踐,正確地運用。如:表示並列關係的常用“……一邊……一邊”,“不是……而是……”,“又……又……”等關聯詞語;表示遞進關係的,常用“不但(不只、不光)……而且……”,“不只……還……”等關聯詞語;表示選擇關係的常用“不是……就是……”,“要麼……要麼……”,“或者……或者……”等關聯詞語;表示轉折關係的詞語常用“雖然……但是(可是、卻)……”等關聯詞語;表示假使關係的常用“假如……就……”,“即使……也……”等關聯詞語;表示條件關係的常用“只有……才……”,“無論……都(也)……”,“不論……都(總)……”等關聯詞語;表示因果關係的常用“因爲……所以……”,“既然……就……”,“……因此……”等關聯詞語;表示取捨關係的常用“寧可……也不……”,“與其……不如……”等關聯詞語。

5.爲了把句子說和寫得準確、鮮明、生動,增強語言表達效果,家長必需指導小朋友學習一點常見的比喻、擬人、誇張、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知識。既要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又要掌握它們各自的用法。

(1)比喻就是打比如,一般都有比喻詞。如“像”、“好像”、“似”、“如”、“彷彿”等,這是明喻。例如:“夜空的繁星,彷彿碧波上撤滿了寶石似的。”有的不用比喻詞,而用“是”,“就是”,“成了”這是暗喻。例如“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2)擬人就是把事物比作人來寫。例如“一顆生命的種子,假如不落在肥土裏,落在瓦礫土堆裏。它決不會失望,決不會嘆氣。”這個句子中“失望”、“嘆氣”原本是用來描寫人的心理和形態的,這裏用來描寫種子,就把“種子”擬人化了。

(3)誇張就是對人或事物作有意地誇大和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三千”形容山勢高峻,瀑布之長,突出了瀑布從天而降的氣勢。又如:“這巴掌大的地方怎能容得下十幾個人呢!”“巴掌大”極言地方之小,是有意縮小。

(4)排比就是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貫的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接連說出來。例如:“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能阻擋它,因爲這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到目的不止的力。”又如:“有喜有優,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5)設問就是自問自答。例如:“世界上有沒有給自身寫信的人呢?有!這個人就是德國著名的醫生歐立希。”

(6)反問有肯定的反問和否定的反問。例如:“大至鐵路、礦井,小至桌椅、椽柱,有幾個省市的建設與興安嶺完全沒有關係呢?”(肯定的反問),又如:“小姑娘天真的心靈,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嗎?”(否定反問),再如:“我們不是沒有說什麼不能告人的話嗎?”(雙重否定的反問)。

6.家長要協助讀中、高年級的小朋友學習寫作文。

作文是字、詞、句、段、篇的綜合訓練,是一個人的思維水平、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將來參與工作也離不開它。作文有“片斷作文”、“口頭作文”、“筆頭作文”。怎樣寫好作文?教育小朋友一要多聽,二要多看,三要多寫,四要多想,五要多修改。更爲重要的是動筆前要審清題意,確定中心,選好資料,佈置結構等方面認真考慮,否則文章就會寫不好,甚至會離題千里。

7.指導小朋友閱讀方法,培養小朋友良好讀書習慣。要使小朋友會說話,會作文,必需指導小朋友多讀書。注意讓小朋友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