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經典)《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本文已影響 2.55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噸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典)《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

探究性學習活動是素質教育一種重要的課堂表現形式,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探究,需要我們每個教師在探究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結合教學實踐進行不斷豐富和探索。結合我的教學經驗,以《噸的認識》爲例,進行了以下的教學設計和分析。

設計理念

“噸”這個概念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究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噸”的有關知識,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授課年級

小學三年級。

授課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三的第1、2、3題。

學情與教材分析

“噸”是一個常用的質量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關噸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壞,將會影響學生今後的學習。由於“噸”是一個較大的質量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噸”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千克,日常生活在也有買餅乾、鹽、白糖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教材首先創設了生活中“過橋”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提出各種問題,探究有關質量的知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這些質量。通過背一背、看一看、算一算 想象、感悟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創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於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估測能力。

教學方式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計量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體驗、感受、理解“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例6的情境圖和教材情境圖。

學生準備:

觀察生活中用到噸作爲計量單位的地方。

教學目標設計

1、認識噸,初步建立“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會進行質量單位間的換算。

3、通過實踐操作、猜測推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4、培養學生探究意識,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計量觀念。

2、知道1噸等於1000千克。

【教學難點】

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故事,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有一天,熊老弟、牛大哥、馬大叔和羊妹妹一起去豬大伯家裏做客,他們走到了一座橋邊(教師出示例6的情境圖),同學們能說一說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嗎?

生:踊躍講述自己認爲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

2、提醒學生注意圖中的“限重1噸”的木牌,並提問:1噸有多重呢?

生:積極思考後,給出不同答案。

3、引出“噸是比千克大的單位”,並告訴學生1噸=1000千克。

生:帶着問題聽教師講解。

(教學意圖: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入,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圖中的小動物怎樣過橋。

師:它們能一起過橋嗎?同學們能幫助它們嗎?

生:獨立計算,小組內交流意見。因爲它們的體重大於1噸,所以不能過橋。

師:繼續引導,怎樣才能過橋呢?

生:積極思考並回答。

師:提問:你們認爲哪種方法最節省時間,又最安全呢?

生:交流後聽代表發言。

師:評議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一個一個的過橋雖然最安全,但是花費的時間太多,但爲了安全起見,他們在兩個一起過橋的時候,最好還是搭配一下。

(教學意圖:在故事中提出問題,請學生幫助小朋友們解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

師:1噸究竟有多重呢?

生:集體研究得出結論。

師:多媒體演示:

1袋麪粉重:25千克

2袋麪粉重:50千克

4袋麪粉重:100千克

20袋麪粉重:500千克

40袋麪粉重:1000千克(1噸)

(2)一個小朋友的體重約25千克,40個小朋友的體重約1000千克,也就是1噸。

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自己得出正確答案的過程。

師:(1)填空:()袋()質量是1噸。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麼物品大約是1噸。

生:積極思考回答。初步建立1噸的計量觀念。

(教學意圖: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噸的概念,知道1噸有多重,教學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如何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了學生的智慧。)

3、學習噸與千克的換算。

師:根據噸與千克之間的關係:1噸=1000千克

請學生試着計算:6噸=()千克

7000千克=()噸

生:獨立計算後討論交流,說一說填寫思路。

師:板書學生的交流結果。(略)

(教學意圖:由於學生基本上屬於“教師不講就會”的狀態,所以對噸與千克單位之間的換算所花費的教學時間少。)

4、背一背:讓學生相互告訴自己的體重,猜測一下多少個學生加起來纔有1噸。

(教學意圖: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2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價訂證。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1、2題。

第1題:是關於動物質量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對動物的質量有一定的認識。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進行反饋。

第2題: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噸與千克間的換算。讓學生獨立完成。

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有6噸貨物,每箱重800千克,一輛載重4噸的貨車,一次最多能運走幾箱貨物,全部運走需要幾趟?

(教學意圖:學生通過做練習,進一步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

四、課外拓展

1、出示教材13頁練習三第3題的圖。

改問題爲:用載重分別爲1噸和2噸的貨車運這些機器。已知租一輛載重爲1噸的貨車運費200元,租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運費150元,應該怎麼租車?

2、寫一篇教學日記:《我心中的噸》。

(意圖:教師落實了教材設定的教學目標後,課末佈置了學生課後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的行爲中,爲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環境。)

設計意圖

噸的認識這一課,看起來似乎內容不多,但要真正上好這節課很不容易。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首先,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其次,在選擇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圍繞着教學重點“噸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感受“噸”、建構“噸”、應用“噸”。

自我評價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並瞭解了1噸有多重。教材用了四個生活 情境引導學生探究並感知,教師用課件加以呈現,使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

2、本節課就總體設計而言,層次分明、重難點突破,特別是對練習的設計 層次非常清楚,照顧了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3、拓展延伸環節中的數學小故事“曹衝稱象”是教材提供給我們一個很好 的素材。這個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授課者: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淤泥彝族鄉沙河小學李治臺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養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學生進行課前調查,瞭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準備天平、電子秤、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交流,瞭解單位與工具

1、瞭解質量單位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願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說的物品的質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裏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容。

2、認識工具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並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教師出示一小勺鹽(重1克),估一估它的質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麼工具來稱?

經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介紹天平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稱鹽

教師示範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說一說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說一說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討論:你認爲什麼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分組活動: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後用手掂一掂,並填寫記錄單。

2、獨立作業,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後延伸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的噸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⒈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

2.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三、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四、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五、教具、學具準備:

重5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課件

六、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數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置與生活相聯繫的各類情景,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課的難點。接着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從而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樂趣。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在豐富的情景中,開動思維,發展智力,培養,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並運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材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爲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一具體的感性的認識,教材結合生活實際,說明“噸”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後結合大米的重量,在已經掌握的質量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噸”的概念。教材在練習中安排一些題目,提高學生對物體重量的估計能力。

七、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已經接觸過這些數量關係,只是沒有概括總結出有關的術語,如果創設一種情景,然後再聯繫生活實際,完全有可能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學習掌握這一新知識。

八、教學過程:

(一)引用故事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師: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你們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曹衝在記錄大象的重量時要用到什麼單位?生:重量單位。

師:那你們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生:千克、克、公斤、斤

師:克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生: 1千克=1000克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

師:我們幫助曹衝稱大象用這些重量單位合適嗎?

生:不合適。

師:爲什麼不合適呢?

生:因爲大象比較重。

師:嗯,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個新的重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學習完了這個新的重量單位今天我們就可以幫助曹衝解決問題啦。

(設計目的: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吸引學生,並營造“情景問題”的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探求知識的慾望,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一噸有多重呢?

生:

師:同學們說的都真不錯,但是不夠那麼精確。

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

師:請看大屏幕,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袋大米,一袋大米重100千克,那麼,十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呢?

生: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師:你們回答的很好,那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呢。你們想知道嗎?

師:一噸就等於一千千克,也就是說這十袋大米重1噸。

師:你們都知道噸和千克的關係了嗎?

生:知道了。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1名同學重25千克,10名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呢?

生:10名同學重250千克。

師:你們的計算能力可真強。那四十名同學重多少千克呢?

生:四十名同學重一千千克。

師:你們算得又快又準,都是計算的小能手。那這40名同學重多少噸呢?

生:重一噸。

師:同學們理解的真快啊。同學們都已經理解了噸和千克的關係了,那你們知道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嗎?

生:鯨魚,大象,還有一些很大的東西。

師: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師:你們都看到老師展示的圖片了,老師想問一個問題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請同學們交流一下,等會兒我們一起來揭曉答案。

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設計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師:我們之前也學過其他的重量單位。現在老師是把這幾個重量單位放在一起,你們能分清楚他們嗎?生:能

師:請同學們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西紅柿有150克

西瓜有3千克

一頭大象重7噸

一條魚有2千克

師:同學們都回答得真不錯。這節課同學們都學的很認真,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都學些什麼呢。

生:我們學了噸,還知道了噸和千克的關係。

師:稱比較輕的物體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

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單位。

計量較重和大宗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噸做單位。

師: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能幫助曹衝稱的大象找到一個合適的重量單位嗎?生:能,用噸來測量大象的重量。

師: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節課就上到這裏,同學們,下課。

九、板書:

噸的認識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能正確換算質量單位。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發現生活中的噸,並能藉助其它物體或質量單位描述噸的大小。

設計理念:

生活是這節課的載體。《課標》提倡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方面獲得發展。因此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力圖體現這一理念。

學習方法:

學生以生活爲素材——用能感知的物體的重量,運用關聯、遷移的方法推算1噸的重量。感知1噸是非常大的質量單位。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去發現學習。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20千克的純淨水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們一起稱了體重,你還記得你的體重是多少嗎?

生答。

師:誰來說說你有多重?

生:……

二、教學“噸”

1.認識噸

師:在一次體檢中,育紅小學三年級⑴班的30名學生和我們一樣,也測量了一次體重,並製成了統計表,請看(出示),在書上90頁,也有一份一模一樣的統計表,大家可以打開書看看。同學們最後的問題是什麼呢?。

生:他們的體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師:下面我們小組來算一算,可以一人算一半,再把結果加起來。大家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算的又對又快。

生進行計算活動,師指導合作。

師提示:我發現有的同學已經找到了一個很巧妙、很簡單的方法,所以他們進行的非常快,其他同學你也趕快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大家計算時一定要認真呀,可不能當小馬虎。

師:好了已經有幾組做完了,哪一小組願意給大家說說你們的算法?

生交流算法,師出示學生答案,生講解算法

師:剛纔我們計算這30名同學的體重是1014千克,那1014千克大約是多少千克?

生:大約1000千克。

師:非常正確。

師板書1000千克,師:其實1000千克還可以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來表示,(板書噸)1000千克也叫1噸,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跟老師一起讀一讀,1噸等於1000千克。

生讀:1噸=1000千克

師:“噸”可以用一個字母“t”來表示,所以也可以這樣寫。

師板書:1t=1000kg

2.感知“噸”

師:大家想一想育紅小學這30名同學的總體重如果用噸做單位怎樣說呢?

生:大約是1噸

師:說的非常好,那1噸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個小活動,體驗一下,誰願意參加?

(1)背一背

請幾位同學到前邊背一名體重在33千克左右的同學並說說感受。

師:下面我們就請這三名同學來背一背這名體重是33千克的同學,誰第一個來。

生活動,師問:感覺怎麼樣?

生:感覺很重

……

師:剛纔這三名同學背的只是一名33千克的同學,像這樣的30名同學,他們的體重大約纔是1噸呢,大家看看,今天我們是三十二名同學,再去掉兩名,三十名如果都讓你背怎麼樣?

(2)拎一拎

再看一桶礦泉水,誰能抱的起來,抱起來時感覺怎麼樣,如果一桶礦泉水重20千克,大家推算一下50桶礦泉水重多少呢?同學們非常聰明,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3)看一看

我們接着看,這隻動物見過嗎?個頭大不大?(出示)你知道嗎,1頭犀牛大約就重1噸。

師:看來“噸”是比“千克”大的多的質量單位,所以在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通常要用“噸”做單位。

比如;一列火車,有這麼多節車廂,每節車廂就可以裝下50噸貨物,再看,(出示輪船)這艘輪船它能裝六千多噸貨物呢。這個,(出示坦克)它的重量超過了30噸。還有呢,(出示)誰知道有關藍鯨的知識?

生: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它的心臟就有……

師:你知道的真多,就象這位同學說的,藍鯨很大,一條成年的藍鯨體重能超過150噸。

(4)說一說

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噸的知識,可以和你周圍的同學互相說說。

生自由討論

師:誰來說說

生舉例

師:的確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除了同學們剛纔說的,還有我們運煤、運沙、運水泥……就連我們生活中計量用水也用“噸”做單位。另外還有一些這樣的標誌,請看,(出示)誰知道這座橋邊的標誌是什麼意思?

生答。

師:再看,這輛汽車上的“載重6噸”呢?

生:這輛汽車最多能裝6噸的貨物,多了就會出現危險。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知道的這麼多。(師適時進行安全教育)

三、鞏固練習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噸”的知識,接下來我們就帶着這些知識一起到趣味練習樂園去看看好嗎?

1.圖畫裏的數學

師:一天,大森林要召開大會,動物們都來參加,路上幾隻動物不約而同走到了一塊,這時他們遇到一個問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

師:他們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呢?大家可以先和你周圍的同學說說

生討論

師:誰來說一說

生:獅子和豬可以一起通過

師:爲什麼?

生:因爲那座橋限重1噸,獅子和豬加起來還不到一噸。

師:非常好,還有嗎?

生:牛和馬

師:可以嗎?還有嗎?

生:……

師:有沒有三隻動物可以通過?

生:……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方案,動物們高高興興的通過了。

2.快樂判斷

師:下面憑你的生活經驗判斷一下,哪些比1噸重,哪些比1噸輕。如果比一噸重你就站起來,如果比一噸輕你坐着不動,好嗎?

學生練習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師: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麪粉。

D、張大伯開着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着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麼?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麼?

四、拓展延伸

1、一位小朋友在學習了噸的一課後,回家時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2月9日星期五晴

早晨我吃了2個100噸的肉包子,然後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路上看見一輛載滿約4千克的卡車。

師:(學生修改後進行德育教育)生活中我們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來表示物體的重量。

2、佈置作業

師:學完了這節課後,老師留一個作業,同學們回家以後,就像小明一樣認真觀察生活,把你發現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物記下來,那就是一篇數學日記,你一定會比小明寫得更棒!

板書設計:噸t

1噸=1000千克1t=1000kg

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結合具體實例,經歷和感受認識噸的過程,從而認識新的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並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三點

首先,能夠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讓學生通過用不同方法算30名同學的體重來親歷認識“噸”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從而初步感受和認識“噸”,其次,在感受1噸的過程中,通過一個活動和具體的生活實例幫助學生再次感受1噸的實際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不光讓學生用眼睛去看,還要親身去體會,動腦去想象,如讓學生來背一背這個環節,通過學生親身去體驗、感受33千克的重量,再想象一噸有多重,更容易理解1噸的實際含義,來加深對噸的認識。再次,在瞭解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時,我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例,另外還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找,說一說,豐富了學生對噸的感受和認識。

當然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在親歷認識“噸”的過程中,讓學生計算30名同學的體重這一環節把握的不是太好,給學生的時間不是太充裕,學生的展示也不太充分,另外,教學1噸=1000千克的過程中,略顯倉促,學生印象不深。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學習、多完善,去適應新課標的需求。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纔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爲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一)初步認識噸。

(1)小組活動:第一小組提水,第二小組提米,第三小組背一背。

師:課前同學們都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

第一小組的提水,第二小組的提米,第三小組的背一背。同桌相互做背一背的遊戲,瞭解一袋米,一桶水,一個同學有多重。

(2)彙報

(3)師: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多少千克?40個同學有多少千克?

(4)加深認識噸。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一袋大米25千克,每次呈現4袋大米(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讓學生感受: 40個25千克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

(2)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啓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預習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兩頭牛大約重1噸。”,也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 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還需要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其他實例。

4、師生交流:感受1噸水的質量。

(1)師:同學們看到水龍頭滴水會怎樣做呢?你認爲水龍頭滴水是一件大事還是小事呢?

一個水龍頭每秒漏掉1滴水,一年大約浪費水1577千克。也就是1噸多了。

(2)生活小常識:每分鐘放水5立方分米, 200秒就放掉 1 噸水了。

【設計意圖: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些教學環節的安排可以讓學生始終處於較好的學習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建立起1噸的觀念,對學生教學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同時一些環節的設計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又將數學知識的教學蘊涵其中,較好地整合了數學的三維目標。】

(二)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

例7: 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學生自主學習,彙報結果:說說你是怎樣想的?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簡單,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學生獨立完成 “做一做”。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一塊橡皮重約10( )

(2)1頭豬重約120( )

(3)1袋水泥重約50( ),1拖拉機水泥約重2( )。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練習第1題。

這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採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2、做一做的第2題。

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可以讓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只要這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XX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

3、改錯(小明的數學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於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作業

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爲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3噸=3000千克

6000千克=3噸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冊《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

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過程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 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2. 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一套,CAI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學情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爲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清淨,引入新課

1. 展示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吧?(媒體出示曹衝稱象的照片)曹衝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後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媒體播放曹衝的問題:同學們,我是曹衝,我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後,發現二年級學過的重量單位用起來很麻煩,你能幫幫我嗎?

生討論應該使用什麼來做單位。

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 出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 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重量單位“噸”

(一) 直觀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噸”

師: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交流)

師: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師: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學生討論後得出:以噸爲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體出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師:初步認識了噸之後,老師這裏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爲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從學生熟悉的曹衝稱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課,並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初步感知:以噸爲重量單位的物體都比較大,並且非常重。)

(二) 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噸”是我們新認識的重量單位,那麼它究竟有多大呢?爲了更好的瞭解它,老師特意製作了一把電子秤。

多媒體出示:一把電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稱一袋大米,同時,在電子秤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綠燈,右面的屏幕顯示100千克字樣,每稱一袋,相應遞加,直到第十袋時,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紅燈,同時在右面的屏幕顯示出1噸的字樣。

師:你看到了什麼,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師:在你認識到1噸有1000千克後,你能告訴老師,現在你有辦法將1噸的物體帶進教室嗎?

小組進行討論

師:如果有一些體重爲25千克的同學,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1噸呢?

生經過計算後得出結論

師:現在每一位同學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體,如果也將它放在電子秤中,那麼一噸中究竟有多少個你這樣的物體呢?

學生利用學過的除法估算知識進行估算,同時進行交流反饋。

(三) 以生活情境,加深對重量單位間關係的認識。

師:用一些較輕的物體聚少成多,也能達到一噸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對重量進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生舉例:大橋的載重量,卡車的載重量等。

師:現在老師想找你幫個忙。這裏有一輛卡車和一堆貨物,你能不能告訴老師,這堆貨物能不能全部裝上卡車。

多媒體出示圖片,一輛卡車上標註限載重6噸,旁邊有一堆貨物,標註6000千克,學生進行討論,得出這堆貨物可以一次性的裝上卡車。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在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噸的基礎上,採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地顯示千克與噸的關係,並聯系學生自身的重量,讓學生估算,加深對噸的認識。教師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 進行單名數與複名數互化的教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重量單位“噸”,老師還爲大家帶來了一個特製的天平,這個天平可以稱十分重的物體。

媒體出示:一架天平,六個標有重量的砝碼。

生可根據自己的喜愛,任意選擇兩個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天平便會向一方傾斜,例如,選擇3噸與30千克。

師:要使這個天平平衡,應在天平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體呢?你是怎樣思考的?

師:請你任選兩個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好嗎?

生討論並完成。

師:現在在天平的右邊出現了2450千克這樣的.重量,你認爲在天平的左邊應該放上什麼重量的砝碼呢?

鼓勵學生進行搶答

師:剛纔老師並沒有教你們方法,爲什麼你們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

鼓勵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歸納總結,進行交流。

三、 練習

(一) 判斷題

1. 粉筆長13克。 ( )

2. 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

3. 一個皮球重2噸。 ( )

4. 1噸鐵比1噸棉花重。 ( )

(二) 拓展題

出示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照片,激勵學生只要能解答出和電梯有關的問題,就可以登上塔頂欣賞到美麗的景色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註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1. 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2. 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

問題解答完之後,出示上海的風景、建築物的圖片,激發學生把我們的家鄉也建設的這樣美。

(數學學習必須有練習,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不但能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感官。特別是聯繫了生活中乘電梯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充滿許多數學問題,而且是豐富多彩的。)

四、 小結

師:在這節課中,你掌握了什麼知識,對你有什麼幫助?你還想了解些什麼?

教學反思:

噸是較大的重量單位,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在授課中,我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間,並十分重視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逐步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之間的關係,掌握簡單的化聚。教師不但扮演了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還是積極的參與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3、使學生真正感知數學取之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訓練

2、填一填。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曹衝稱象。

2、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爲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有關資料的介紹。(板書課題)

教師提問: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小組合作討論)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體驗1噸的重量,課件出示課本第31頁主題圖。

一個同學的體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麼感覺?40個有多重?(小組合作討論)

得出1000千克是一個很重的質量,數學上規定用1噸來表示1000千克,即1噸=1000千克。

2、談話:在瞭解1噸有多重之前,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噸。

3、即時訓練(課件示)。

4、小結。

四、鞏固應用

1、填數。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猜一猜。

3、小動物過橋。

4、我會填。

5、判斷。

6、讀一篇日記,再回答提出的問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3單元的知識。本課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這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爲以後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教學時先通過故事和欣賞圖片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產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講授新新課時,讓學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與噸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做是25千克,幾個這樣的.同學合在一起大約重1噸,由此得到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在這樣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於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已經哈哈笑。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繫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積極性。而在小組合作方面,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讓學生感到很好的可視效果。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8

噸的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第六冊P68的內容。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

能力訓練點:

1.能正確運用噸表示物體的重量。

2.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滲透點:

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並服務與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形成表象。

學法引導

1.通過課前調查,培養學生的蒐集信息能力。

2.指導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產生聯想,形成表象,建立質量觀念。

3.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繫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

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

一、

1.關於噸的知識你能知道些什麼?

2.生活中什麼地方用噸作單位?舉出幾個例子。

可以看課本或課外書,可以問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過課前調查增加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並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這是什麼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

2.解釋:“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

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釋“限重1噸”的意思。

用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1.關於“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整理:

A、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

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C、1噸=1000千克。

2.感知1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激趣:1噸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嗎?

推算: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觀察感知,形成表象:請40個同學站在講臺上,這些同學的體重合起來就大約是1噸。

學生依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來回答。

用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然後告訴同學們自己的算法。

觀察感知,產生聯想,形成表象。

展示課前的學習情況和課前蒐集的資料,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讓學生通過推算,然後觀察感知,產生聯想,形成表象,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這4個動物能過橋嗎?他們該怎麼過?你還要知道那些條件才能知道?

出示:

馬 300千克

牛 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 400千克

你們能爲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2.老師們也想去運動場看看,你能告訴他們該怎樣過橋嗎?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麪粉。

D、張大伯開着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着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麼?(告訴學生:在陝西省80%的車禍都是由於超載造成的。)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麼?

4.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說:“這麼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說:“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頭藍鯨的重量就相當於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記,你想對他說些什麼?你要向他學習什麼?

獨立思考後在組內交流。把自己組的設計方案記下來。然後在班內彙報。

說出設計理由。

獨立思考後回答。

結合生活實

際說說。

指名回答,並說明理由。

暢所欲言。

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

讓學生從小就懂得要愛護路橋。激發學生主人翁的情感。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單位的換算和比較大小,懂得解決問題時要聯繫生活實際。

教學體現時代性,激起學生關心生活的熱情。

結合生活事例,讓學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單位的重要性,並且讓學生學習小明善於觀察、喜歡動腦,能主動的在生活中發現數學、並應用數學的習慣。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會經常用到數學知識。

讓學生學會及時反思,整理所學的知識。

就象小明一樣認真觀察生活,把你發現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寫下來,那就是一篇數學日記,你一定會比小明寫得更棒。

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噸的認識

質量單位

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地秤

1噸=1000千克

能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然後呈現給學生,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熱情高,也培養了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是小組討論時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合理分工,注意紀律,使得小組討論時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可實際上,有的同學積極參與,有的同學好象事不關己,在一邊玩,沒有做到使每一個同學都參與,每一個同學都得到發展提高,使得小組討論流與形式。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組織學生有目的、紀律的討論,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與夥伴協同合作的能力。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設計噸的認識

寧江區新城小學肖冬雪

教學目標:

⒈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⒉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⒊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以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準備:課件、常見的一些生活用品。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生答(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象,海洋裏最大的動物是藍鯨)

2.創設情境

播放課件:噸的認識

噸是什麼意思?到底有多重?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認識“噸”

繼續播放動畫課件:噸的`認識例1

逐漸點擊展示大約重是1噸的物品,讓學生從常見的物品重量比較中,對1噸的重量的初步認識。繼續播放動畫課件:噸的認識例1 1噸到底有多重呢?其實1噸=1000千克,噸用“t”表示。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拖拉機的車身重量、輪船載重量、火車載重量等)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學生討論後得出:以噸爲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初步認識了噸之後,老師這裏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爲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二)繼續播放動畫課件:噸的認識例2、3

(1)出示:4噸=()千克

5000千克=()噸

5、動物過橋(教材主題圖)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有一羣可愛的小動物馬、熊貓、大象、獅子、野豬、牛相約到河對岸去玩耍,它們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瞧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裏有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師: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是圖中描寫的。圖中都有哪些信息?

⑴指出:小動物要過橋,看見限重1噸的牌子“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就是說這座橋最多隻能承受1噸的貨物,超過1噸,這座橋就會發生危險。師:現在大家想一想,馬、熊貓、大象、獅子、野豬、牛,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爲什麼呢?(體重加起來不超過1000千克的,就能一起通過,超過了1000千克,也就是1噸,就不能同時過橋。)那麼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學生互相交流補充)

三、課堂練習

1.繼續播放課件(練一練、比較大小)

2.(課件出示)用2輛載重2噸的貨車運這些機器,怎樣裝車能一次運走

四、拓展題:

四、拓展題:小明在學完噸的認識後,寫了一篇可笑的數學日記我們一起看看吧(內容略)找到可笑後,希望你們回家也寫篇數學日記,用上所學的重量單位,好嗎?

五、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係式有兩個,即:l噸=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擴展出的關係式有一個,即:1噸=克。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一噸= 1000千克1t= 1000kg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測

1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說說你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二、探究新知

1、 導入,引出課題。

回答:誰能告訴大家這個情景裏告訴我們了一件什麼事情?限重一噸是什麼意思?引出課題,板書。

2、 認識“噸”:老師問“噸是個什麼單位?你們知道1噸有多重嗎?”1噸=1000千克,請同學們和教師一起讀二次。我們知道了1噸=1000千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小動物能不能一起過橋?爲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將四個小動物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要重,也就是比一噸要重,所以這些小動物不能一起過橋。

3、 那它們應該怎麼才能完全的'通過橋到達對岸呢?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的討論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最多。

4、 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這些小動物終於順利的過河了,再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哪裏見過用噸作計量單位的標誌。

5、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引導學生看情境圖,“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如兩頭牛大約重1噸,兩隻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等。

(2)同桌之間互相背一背說說自己的體重,互相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少。幾個同學的體重加起來大約是1噸重。

(3)千克與噸的換算

出示例題: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讓學生獨立填寫指名口答,你是怎樣想的?(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

三、實踐應用

1、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第1題,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品還有哪些。

2、完成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後指名口述想法。

3、練習三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連線,再全班交流,第二題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2、師總結。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頁信息窗1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體驗認識質量單位---噸,並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噸的含義,初步建立1噸有多重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會噸與千克之間單位的換算,並能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3、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教學思想,掌握猜想、驗證、合作學習的探究方法。

4、通過體驗活動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和推理,建立1噸實際質量的概念。

教具學具準備:

一個蘋果、一袋10千克大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同學們,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好吃的水果,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呢?(製造懸念,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拿出一個蘋果,猜一猜這個蘋果的質量大約有多少呢?一箱蘋果呢?接着,出示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的圖片,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一車蘋果質量又是多少呢?學生大膽猜想並自由回答。

2.出示一些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有多重。

計量這些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單位,結果會怎樣?(數很大,不夠方便)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同學們估計一個蘋果,一箱蘋果的重量時雖然數值上稍有差別,但使用的單位都是克和千克,這說明當我們需要計量比較輕的物體有多重時,通常用克、千克作單位,但當計量大宗物品或比較重的物品有多重時,克和千克就不能夠很好的表達了,這時,就要引入一個更大的表示物體質量(重量)的單位—噸,從而引出課題。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初步體驗1噸有多重。

講臺上有1袋大米,讓學生在袋子上找出這袋大米的質量(10千克)。然後讓3個學生到黑板前提一提這袋大米說說感受。

這時教師藉助多媒體呈現:依次呈現1袋大米、5袋大米、10袋大米、100袋大米,學生在老師呈現同時回答:10千克、50千克、100千克、1000千克。

教師邊板書邊告訴學生這時的1000千克大米在我們數學王國中就是1噸。1噸就是1000千克。

板書:1噸=1000千克

通過屏幕觀察1噸給你什麼樣的感受?1噸大米擺在眼前你有什麼感覺?學生自由回答。

2.利用自身體重,想象1噸的重量。

班級學生的質量是多少千克。選擇一個體重接近25千克的同學,讓大家猜想多少個這樣的同學大約有1噸呢?

學生大膽猜想:10個,20個、25個……

三、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1.班內交流,驗證猜想。

哪個小組把你們的.發現結論告訴同學們。

小組彙報:1名同學25千克,10名同學就是250千克,20名同學就是500千克,40名同學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全班同學共同驗證小組結果是否正確。並給彙報的小組給予肯定的評價。

3.通過背一背,抱一抱,跳一跳讓學生感受噸。

背一背、抱一抱體重是25千克的同學,感受一噸就是40名這樣同學的體重;

40名學生一起跳一跳,體驗一下,一噸重的物體從天而降,會是怎樣的感覺?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生活中的什麼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自由發言)

說說下面圖中牌子上的20t表示什麼意思?(課件展示)

通過小組討論得出:“20t”指這座橋的限制總質量爲20噸。

2.教師總結:同學們通過我們身邊同學的體重和身邊生活的知識我們認識了噸,“噸”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大的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它用字母t表示,相信同學們只要用心觀察就能在生邊找到更多噸的知識。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你能用質量單位“噸”說一句話嗎?

學生可能說到:我家一個月用水大約5噸,荊河橋的限制總質量是20噸,我家的小汽車大約有2噸重。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裏。(課件展示)

3.小明在學完了噸的認識這一課後啊,回到家時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你讀一讀,找出日記中用錯的質量單位並改正過來。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

4.同學們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認真學習,仔細觀察就能獲得新知,這節課你從生活中又有什麼收穫呢?(學生自由回答)

5.利用所學的質量單位,寫一篇數學日記。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1t=1000kg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

(1)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噸”。教學中通過圖片介紹,生活經驗感知,親身體驗,數學計算和推理,讓學生充分感受和認識“噸”。

(2)直接感受“噸”。“噸”是一個用來計量重量的單位,我讓學生通過背一背,抱一抱,跳一跳等活動直觀感受噸,藉助想象與推理,讓學生理解1噸到底有多重。

2.使用建議:本教案是從學生身邊生活入手,通過觀察、計算、體驗等活動獲取新知,教學隨意性大,爲更能提高學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選着不同的素材。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觀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一)情境導入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纔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介紹藍鯨及有關資料。)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

(二)提出學習目標

看到《噸的認識》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

1、噸的'實際重量,噸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

2、噸的應用。

二、展示成果,激發衝突。

(一)展示內容

1、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噸與千克是什麼關係?

3、噸與千克怎麼進行換算?

4、練習三習題。(找出同桌學困生的不足,爲出錯例讓對方反饋做好準備)

(二)活動過程

1、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教師巡視指導(學困生),收集信息(學困生的錯例)

2、組內合作,質疑問難。教師參與到學生小組交流活動中,適時調控合作時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識。

①小組派出代表彙報小組探索所得。針對同學的展示,其他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②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用實例說明。

4、解釋應用,類化練習。完成課本第13頁練習二第1-3題。(優生根據學困生學習困惑出錯例讓對方及時反饋)

三、解決問題,擴展延伸。

1、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築材料如下。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水泥黃沙石子磚頭鋼材

重量2500千克4噸6噸9噸2500千克

2、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爲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四、歸納總結,完善認知。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上冊p11噸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學生:感受1千克物體的質量;瞭解自己的體重;瞭解在什麼地方見過噸。

教師:5袋每袋10千克的大米;多媒體課件等。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的選擇

(一)、目標確定

"噸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單位"千克"、"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物體的質量已經有一定的體驗與感受,然而"噸"是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遠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抽象的"1噸"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概念。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根據以上的分析本課時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3)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數學興趣。

(二)、教學策略選擇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爲了讓學生感受和體驗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質量單位"噸",通過讓學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概念。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應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過橋"、"貨車、電梯的載重量"等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中創設"小動物過橋"的情境,在"搬一搬"、"抱一抱"等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一、引人

1、創設情境(課件)

教師創設一個生活情境:一天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要去森林公園玩。路上有座橋,上面寫着:限重1噸。(根據教師的描述逐步出示課件)。從而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噸"是什麼?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小動物們能過橋嗎?……

2、瞭解學習起點

師:關於"噸"的知識,同學們已經有哪些瞭解?

(根據幾個班的教學實踐,每班都有少數學生知道: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在貨車的車門上、有的電梯上看到"噸";還知道1噸等於1000千克。……)

3、談話揭題

師:同學們對"噸"的知識有不少的瞭解,那麼"1噸"到底有多重?噸與千克又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

二、展開

(一)、親身體驗,建立"1噸"的概念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師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學生介紹。

(2)每組發給1袋10千克的大米,從前往後傳一輪,並說說感受。

(有的學生說輕,有的說重)

(3)讓學生選出一名"大力士"來搬大米。

(學生站着,教師一袋一袋的遞加,直到搬不動。要求其他學生喊"加油",並認真觀察"大力士"的表現。搬後請"大力士"說說感受。)

(4)想象推算。

(讓學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覺如何?引導推算100袋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後相互交流各自的體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個人、3個人有什麼感覺?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計算,小組4個人共重多少千克?"老師,老師,那我們全班同學加在一起有沒有1噸重啊?"一位高個的男生喊道。這時我抓住時機,先引導推算出40位同學約1噸重,再請全班同學起立(全班只36人),還請一位聽課的英語老師加上我自己(共約1噸),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噸物體落地的感覺)

3、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約1噸呢?介紹用字母"T"來表示。

4、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要用"噸"作單位?爲什麼?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噸做單位呢?

(1)很多物體重量的總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2)很重的物體的重量;(如大象的體重,鯨的體重;坊門街的銅像,鬥潭公園的石頭等)

(3)交通工具的載重量;

師:猜一猜,什麼叫載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電梯的載重量大約是1噸;(大約20個大人)一輛卡車的載重量大約是10噸。如果超過這個重量,就是超載,極有可能出危險。汽車超載不僅毀壞地面,還威脅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殺手"。因此我們平時坐車是要千萬小心,不要擠車或電梯,萬一超載很危險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本節課應該怎樣體現新課程理念?是不是在教學量的意義時都應該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感受和體驗呢?教師在教學以前應認真思考:哪些內容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讓學生直接去體驗?哪些內容只能讓學生藉助推理和想象進行間接體驗。在教學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實際含義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獲得直接體驗,但1噸有多重就不可能讓學生直接去體驗,只能藉助間接體驗和想象去理解。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第1—3題。

學情與教材分析

“噸的認識”是一節常見量的概念教學課,同時又是一個大計量單位的教學。一般來說,學生對於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觀念的建立是比較困難的,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1。親歷體驗較缺乏。因爲計量單位太大,教師常採用觀看圖片、看書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學生的親身體驗,結果學生往往很難建立起“噸”的觀念。2。教學難點不突出。課中有建立“噸”的觀念和進率的化聚兩個教學內容。由於建立“噸”的觀念比較困難,很難操作,因此許多教師把剩餘的大部分教學時間放在進率的化聚上,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覺得很枯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纔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 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爲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啓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爲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着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啓發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後,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擡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擡一擡。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爲4袋爲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佔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麼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後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纔是1噸。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也可以說“兩頭牛大約重1噸。”還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更應該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實例。(如: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4。 感受1噸水的質量。

(1)學生彙報自己家上個月或幾個月用水數量(由學生課前去了解)。

(2)師:1噸水到底有多少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噸水裝在一個正方體的水箱裏,這個正方體該有多大?

(3)出示一個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在這個正方體裏裝滿水,水的質量就是1噸。

(4)師:想一想,如果要把這個正方體水箱注滿,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課件出示流水速度)。

【設計意圖: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些教學環節的安排可以讓學生始終處於較好的學習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建立起1噸的觀念。同時一些環節的設計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又將數學知識的教學蘊涵其中,較好地整合了數學的三維目標。】

5、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7: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簡單,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 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 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於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學生在教科書中獨立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採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三第3題。

此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20xx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於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3、改錯(小明的數學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作業

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爲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設計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嘗試活動,使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發現,在嘗試中成功。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注意爲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爲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

“噸的認識”這節課的目的在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藉助學生熟悉的物體的質量使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同時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與關鍵是讓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通過“猜體重”激發好勝心,複習舊知,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與能力,利用主題畫創設問題情境。圍繞“能否同時過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迫切想知道1噸有多重。利用學生熟悉的體重,通過背一背、算一算讓學生體驗、感悟1噸的重量,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並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力求展現學生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3、學生能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1噸=1000千克,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

猜完後問:剛纔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藍鯨是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動物,成年藍鯨體長可達33米,重可達190多噸,比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還重10-30倍或150頭牛的重量。一隻成年藍鯨體形之大,嘴裏可以容納下一隻大象!)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爲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啓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那可以怎樣過橋呢?

2、感受噸。

(1)學生擡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擡一擡。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爲4袋爲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佔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麼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後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纔是1噸。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也可以說“兩頭牛大約重1噸。”還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更應該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實例。(如: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4、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練習題

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5、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三、鞏固提高

1、學生在教科書中獨立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採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三第3題。

此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xxxx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於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3、改錯(小軍的數學日記)。

早上起牀後,我拿着100千克的牙刷開始刷牙,然後接了約2噸重的水洗臉。媽媽已爲我準備了一盒250克的牛奶和一個150千克重的麪包。我快速地吃完早飯,背上2克的書包上學去。在路上,碰上了我們班的“大塊頭”,他的體重有50多噸呢!校門口那兩頭約1千克的石獅子威武地站立着,好像在迎接我們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作業

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爲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