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本文已影響 3.31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瞭解青頭爲救紅頭所做出的努力,瞭解牛的吃食特點。

3、體會青頭臨危不懼,解救紅頭所表現出來的朋友間真摯的情感。激發學生珍惜友情,團結互助。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青頭爲救紅頭所做出的努力。

2、體會青頭與紅頭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開門見山,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3、質疑: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說的?

4、教師梳理問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並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分段指名讀課文。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詞,指名認讀。

5、教師強調識字難點。

6、學生齊讀詞語,鞏固識記。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讀課文。

三、讀文解疑,整體感知

1、誰在牛肚子裏旅行?(紅頭)

2、紅頭爲什麼會到牛肚子裏旅行?

(1)學生默讀課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饋。

(3)引導體會紅頭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3、紅頭是怎樣在牛肚子裏旅行的?

(1)學生自由讀課文5—17自然段。

(2)從文中畫出說明紅頭所在地點的語句。

(3)引導學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後……”將以上各句連起來,來介紹紅頭在牛肚子裏的旅行過程。

四、總結課堂,瞭解牛吃食的特點

1、學生正確、流利地齊讀課文1—17自然段。

2、說說:從紅頭的旅行過程,你還發現牛吃東西時有什麼特別的表現?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指名說說:紅頭是怎樣在牛肚子裏旅行的?

“先……再……接着……最後……”

2、導言:這是多麼可怕的一次旅行,紅頭能順利回來,離不開誰的.幫助和鼓勵?(青頭)

二、再讀課文,瞭解青頭對紅頭的幫助和鼓勵

1、學生默讀課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寫青頭幫助、鼓勵紅頭的語句,進行朗讀、體會。

(1)指名反饋找句子。

(2)練習說話:

當紅頭被大黃牛吃到嘴裏時,青頭……

當紅頭被吞進牛肚子裏時,青頭……

當紅頭感到悲哀沮喪時,青頭……

當紅頭重新來到牛嘴裏,但已經不能動彈時,青頭……

當紅頭流着淚感謝它時,青頭……

(3)組織談話:從青頭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三、總結想象,拓展延伸

1、總結:在青頭的幫助和鼓勵下,紅頭驚險地完成了在牛肚子裏的旅行,這可真是個奇蹟啊!

2、引導想象:當紅頭從牛肚子裏出來後,還會對青頭說些什麼?

3、拓展:你能試着講一個有趣的歷險故事嗎?

板書設計:

10在牛肚子裏旅行

青頭:鼓勵幫助

紅頭:牛嘴裏牛肚裏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學習重點: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

三、學習難點:

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茂密的叢林中,住着許多動物,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動物朋友。(課件)它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明確學習要求:

1、學生默讀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2、學生說學習要求。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課件)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開火車,一人一句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3、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學生彙報交流。(貼圖)

(四)、品讀課文,體會探究。

1、指導學生讀書方法:邊讀邊想。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課件出示):

鹿遇到獅子之前,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是怎樣的'?

鹿遇到獅子之後,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2、學生彙報鹿遇到獅子之前,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是怎樣的。相機課文1至4自然段,(課件)指導朗讀,讀出對角的讚美、喜愛,對腿的抱怨。(板書:精美別緻太細難看)

3、學生彙報鹿遇到獅子之後,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又是怎樣的。課文第7自然段,(課件出示:兩隻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學生齊讀鹿說的話。(板書:差點送命獅口逃生)

4、比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引入5、6自然段。(課件出示內容)

學生自由地讀5、6自然段。

a、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鹿靠有力的腿從獅口逃生,而美麗的鹿角卻掛在樹枝上險些喪命。)

b、同學們,你們看過兇猛的野獸追趕獵物時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嗎?那對於弱者來說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走進森林深處去體驗。(老師範讀五、六自然段)

c、聽了老師範讀,你感受到了什麼?(驚險)

d、你們想試一試嗎?想一想老師剛纔的朗讀,再結合自己的理解琢磨一下。

e、放音樂配讀。

f、你們讀得真好!如果你們就是那隻剛剛脫險的鹿,你想說什麼?

(五)、領悟寓意,昇華主題。

1、讀了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你能聯繫實際生活談一談嗎?(課件)

2、學生交流彙報。

(六)、前後聯繫,延伸拓展。

1、(課件出示)分析、比較《陶罐和鐵罐》與《獅子和鹿》這兩篇課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學生交流彙報。(板書: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3、小結:我們學了課文之後,希望同學們以後能全新的看待自己,全面地看待事物,能從不同的環境去了解事物。

(七)、品讀、賞析、積累。

1、學生選擇課文中感興趣的部分再讀一讀。

2、交流。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瞭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學習記提綱式筆記;嘗試快速閱讀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求恩的國際共產國主義精神和他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會認7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通過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求恩的國際共產國主義精神和他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課文攝影插圖,同時放激烈的炮聲錄音。教師講述: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野戰醫院緊張搶救傷員的情景。看,這位外國醫生不顧個人安危,正在爲傷員做手術,他說:“手術檯就是醫生的陣地”(板書:手術檯就是陣地)這個外國醫生是誰?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學了這節課,我們就有了答案。

二、課堂預習。

1.提出預習要求,進行預習。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出來,反覆讀幾遍。

(2)再讀課文,用筆畫出不懂的詞句。能查字典解決的,查字典。

(3)思考: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用了幾個自然段來寫的?

(上述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進行,時間不少於10分鐘,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檢查是否通順)

(2)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詞讀音情況,隨機提問對部分詞語的初步理解。

(3)提問:這篇課文用了幾個自然段寫了誰的什麼事?

3.簡介白求恩。

三、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講了什麼?(瞭解戰鬥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戰鬥形勢。)

2.簡介齊會戰鬥。

3.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齊讀第一段,佈置預習任務。

第二課時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爲三、四自然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2.議答。

(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說明了什麼?(說明小廟離戰場非常近,離戰場近有利於及時救治傷員,但白求恩工作環境非常危險。)

(2)炮彈落在小廟前是怎樣危險的情形?(生答師相機板書:彈落廟前)

(3)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白求恩是怎樣工作的?引導學生抓住“仍然”“鎮定”理解。“仍然”是什麼意思?結合上文怎樣理解?你體會到什麼?(白求恩給傷員動手術兩天兩夜沒休息,現在環境更危險了,他還是那樣工作。意在教給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哪個詞可以說明白求恩在鎮定地做手術?(教師相機板書“鎮定”“敏捷”)

(4)朗讀。指導朗讀把危險形勢的詞語讀急促些,怎樣工作的重點詞語讀得重一些。教師範讀,學生練讀,體會白求恩不顧個人安危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5)提問:這一自然沒有幾句話?重點寫了哪兩方面的意思?(教師提示方法幫助學生概括: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鎮定地爲傷員做手術。)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默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2.全班交流,進一步深入理解。炮彈不停地在小廟周圍爆炸說明了什麼?(聯繫上文,形勢越來越危險。)而對師長的決定,白求恩“沉思”是什麼意思?對待傷員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板書:周圍爆炸繼續手術)

3.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話。

(1)投影出示,指讀。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主要說的是什麼。

第一句,感謝師長關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搶救傷員當作打仗,手術檯就是打仗的陣地。

第三句,戰士沒有離開陣地,我就不離開手術檯。第四句,我是八路軍戰士不必優待我。

(3)討論:由這四句我們體會到什麼?(白求恩對同志極端負責,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具有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4.朗讀全段,進一步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引導聯繫第二段試着自己總結。(方法遷移,學生嘗試總結。)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1.火苗向手術檯撲過來,白求恩又是怎樣工作的?

2.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獨立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學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門口布簾燒着,火苗向手術檯撲來”“仍然”“爭分奪秒”等詞語深入理解。(板書:火苗撲來爭分奪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進一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主要意思,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感情朗讀。

5.結合2-4自然段,談一談對“手術檯就是陣地”的理解。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全課重點內容的歸納和總結,要求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饋學習信息。)

四、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讀,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麼?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說明了什麼?2.出示插圖投影,聯繫課文內容說一說白求恩同志在越來越險惡的環境下是怎樣連續工作69個小時的?(中上等學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體地說說白求恩當時搶救傷員的語言、動作、神態等。)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內容的炮彈爆炸等越來越緊張的場面的錄音,學生同步朗讀。(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內化。)

六、作業佈置。

課下自己找關於白求恩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4

一、 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趙州橋》這篇課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趙州橋具有什麼特點?

2、快來讀讀這一自然段,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3、聽清楚老師的的要求:

(1) 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它坐落在哪?

(2) 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它的設計者是誰?

(3) 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它的年代?

(4) 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它在世界上的影響?

4、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這座石拱橋了,你們呢?

二、 體會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1、請你快速默讀第2自然段。趙州橋非常雄偉,哪些語句讓你感受最深?標畫下來,並說說你的感受。

2、學生彙報:

l 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

(1) 指學生讀出句子說出感受。

(2) 50多米長,9米多寬。它的橋長大約有我們的6個教室那麼長,橋寬比我們的2個教室還要寬。中間通過的是古代的大馬、馬車,兩旁還有川流不息的人羣。真可惜當時沒有照相機,不能再現這熱鬧的景象。

(3)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這麼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

(1) 指學生讀出句子說出感受。

(2) 仔細找一找,趙州橋與我們經常看到的橋有什麼不同?而我們的趙州橋卻完全不需要這些橋基或是橋墩就能橫跨足有37米寬的橋面,多麼有氣勢啊。能讀出這種氣勢嗎?

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4個小橋洞流過。

3、聽老師的問題,試着用你的朗讀向我們介紹介紹趙州橋。

(1) 趙州橋有多長?有多寬?

(2) 這麼長的橋,有什麼特點?

(3) 大橋洞上還有什麼?

4、“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1)這種設計”是指怎樣的設計? 可以讀讀書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教師簡單介紹原理。

(3)再讀讀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4)課文的哪句話告訴我們答案了?

(5)能用幾個短語概括嗎?

5、趙州橋的這幾個設計優點課文用了一組關聯詞語就把它們串聯起來了,誰來再讀讀這一句,讀出這組關聯詞語。老師也想讀讀,願意和我配合一下嗎?

6、趙州橋的建造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1300多歲了,在這漫長的歲月裏,它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說,趙州橋能夠穩穩當當地屹立於此1300多年就說明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創舉。你現在就站在這座修建於1300多年以前的趙州橋上,你想對誰說?說些什麼?

三、 體會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1、趙州橋的特點還遠不止這些呢。“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1)讀一讀,這是什麼句?

(2)什麼作用?。

(3)哪部分是承上?哪部分是啓下?

(4)教師說明用法:過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啓下。因爲它與下文的聯繫更密切,所以多放在段首。在你的習作中也可以運用到過渡句,使內容更加連貫。

2、同學們,現在我們如願以償的來到了趙州橋邊。美觀的的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無數只龍個個栩栩如生,可稱爲藝術珍品。快找找,它們都藏在哪呢?請在書中找到對應的語句,讀一讀。

(1)你最喜歡那哪幅雕刻?把它的特點讀給我們聽聽。教師評價:

l 趙州橋上的圖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語言描繪是優美的,所以我們讀這段時,聲音表情都應是甜美的。

(2)作者是運用什麼句式將精美的雕刻展現在我們眼前的?

(3)既然喜歡這些雕刻,能把它印在腦海中嗎?試着填一填。

(4)看看你填的內容和前面的'句子有什麼聯繫?

(5)再試着背一背:

3、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在描寫“雙龍戲珠”的圖案時還沒有來得及具體描寫呢,你能不能發揮想象,幫助作者把它描寫具體呢?

4、長50多米的橋面上難道僅僅只有這三幅雕刻嗎?展開想象,運用這樣的句式,用自己優美的語言向我們介紹欄板上更多的精美雕刻。

(1)小組內練習說一說。

(2)指名展示。

5、多美的石雕啊,同學們。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的一樣。

6、我們知道,在石頭上刻圖案是非常困難的,只有手藝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趙州橋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圖案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此時此刻,面對趙州橋,你又想對古代的勞動人民說些什麼?

四、 總結全文

1、趙州橋以它獨特的建築風格聞名中外,以它雄偉、美觀的氣勢引來世界上許多橋樑專家參觀學習。作爲一名中國人,你有什麼感受?

2、讓我們齊讀最後一段,把你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有感而發的對勞動人民的讚美、對身爲中國人的驕傲、把對趙州橋認識都融入其中。

3、這節課我們領略了趙州橋的風采,體會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幹。感興趣的同學在課後還可以查閱更多關於趙州橋的資料,看看你還會發現什麼奧祕?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5

【學生分析】

我們班大部分同學守紀律,自覺學習,關心班集體,喜歡幫助別人。但個別同學真是很好動,有的常不交作業,又撒謊,學習這篇課文,通過情感的交流。是很有必要。

【教學內容分析】

這篇課文是我們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最後一篇閱讀課,授課時間:一課時。《好漢查理》這篇閱讀課文通過一個調皮孩子查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在相互幫助中查理改變了自己的弱點的故事,在學習中引導學生懂得朋友之間的理解和尊重也是愛的一種表現。

【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查理髮生的變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滿愛心給人帶來的快樂。

2、過程與方法:

⑴ 談話揭題,初讀感知課文內容。

⑵ 小組討論交流,讀悟交流,感受查理的變化

⑶ 探究查理變化的原因,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 通過學習,做個有禮貌,守信用的好學生。

⑵ 體會查理髮生的變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滿愛心給人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外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查理髮生思想變化的原因。

【教學策略和方法】

通過啓發、質疑、和討論的方法來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準備】

錄音機和本課的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揭題

1、導語:

善良、仁愛的金吉婭同情、體貼一個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獻出了愛心。這個只有八歲的小女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個感人的故事。

2、讀題:

“好漢查理”。

“好漢”你是怎麼理解的?讀了這個題目,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聽課文錄音,激發朗讀的興趣。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檢查讀書情況:

⑴ 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學生評議。

⑵ 和同桌一道再讀一讀這個感人的故事。

三、小組討論交流

1、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內容。

3、組長彙報:

對於一些淺顯的問題或不大重要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決。最後提煉出以下兩個問題作爲重點探討的問題。

⑴ 查理有哪些變化?

⑵ 查理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四、讀悟交流,感受查理的變化

1、查理有哪些變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師出示以下句子讓學生談感受:

⑴ “不,好漢查理從來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⑵ “謝謝!”查理顯得彬彬有禮。

⑶ “當然可以。”

⑷ “查理雖然調皮,但說話是算數的。整整一個暑假,他每天都陪傑西

在草地上玩。”

⑸ “傑西,我會做個好漢。”

3、小結:

引導學生體會到查理確實變了,變得有禮貌了,變得誠實、可信了,變得有上進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變化的原因,評價文中人物

1、引導談話:

查理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2、你覺得查理的變化和哪些人有關呢?

跟自己、傑西、羅伯特先生等人有關。

3、學習了這個故事中的這些人物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自由說說對這些人物的看法,重點談對小女孩傑西的看法,體會傑西的信任和友誼是查理變化的主要原因,體會人物的思想。

4、總結。

六、練習有感情朗讀

自由組合,分角色感情朗讀。

七、拓展練習

學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收穫?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板書設計】

32、好漢查理

幫助傑西(有禮貌 守信用)

查理 成爲好漢

不再調皮、惡作劇

【教學流程圖】

開始──引入新課──初讀感知──討論交流──探究問題──發現問題──讀悟交流──體會思想──擴展思維──結束。

教學反思:

1、成功:

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符合略讀課文的課型特點。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課文插圖,使課文更加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與記憶,更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符合該年齡段學生閱讀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積累了好詞佳句,爲日後的習作教學提供便利。創設情境,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充分引導學生理解了並將德育教育滲透於其中。很好地實現了預定的目標要求。

2、不足:

安排的時間裏,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並且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討論。導致後面說說該向傑西、查理學習什麼精神學生討論得不夠深入。按照預想這裏應該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6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的9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蘊含的父子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習作者運用心理、動作、情態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父子之間的真情,並從中受到啓發,學會關愛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策略與方法:

讀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師點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同見證了一對地震中的了不起的父與子的愛,他們的愛震撼了我們的心靈,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於父與子的愛的文章,也許,這對父與子的愛,不會像阿曼達與父親的愛那樣給我們帶來強烈的震撼,但它卻會像涓涓細流一樣,輕輕流過我們的心田,那劃過的痕跡依然會令我們回味無窮。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輪讀、糾正字音。注意“攢、挪”的讀音。

(2)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①藉助詞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條、嗚咽。

②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2、檢查讀文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聽的同學注意評價、糾正字音。

三、 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在小組內分析記憶字形,給生字組詞。

2、注意“殊、嗚、彼、套”容易寫錯。

3、指導書寫,把子寫規範、些漂亮。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先給你的同桌講一講。

第二課時:

五、品詞悟情,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對於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誰能複述一下這個故事?

指名複述課文

(設計理念:鍛鍊學生複述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做一個整體的回顧。)

師:提到“禮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麥克的禮物是一件怎樣的禮物呢?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說出麥克的’禮物”是一件”特別的禮物”,進而追問麥克的禮物有什麼特別?爲什麼要送這樣的禮物?)

預設一:

學生可能回答“麥克覺得父親非常辛勞,他愛他的父親,所以要送父親這樣的禮物……”

教師可抓住這一點向學生提問:你從哪兒能體會出麥克對父親的愛?

學生通過再讀課文,勾畫出重點詞語或句子加以深刻體會和感悟。

預設一:

學生可能回答:“麥克的父親很愛他,爲了感謝父親,麥克要送父親一件特別的禮物……”

對於學生的這一回答教師可勁兒提問學生:“你從文中的哪些地方能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學生通過再讀課文,勾畫出重點詞語或句子加以深刻體會和感悟。

六、深層感悟

1、師:爲了感謝父親,麥克要給父親一個驚喜,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聽着樓下父親沉重的鼾聲,他思忖着:父親爲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辭辛勞地工作着,他是多麼愛我呀!送件什麼東西給父親作爲新年禮物呢?麥克已經積攢了一點兒錢,夠買一條花色領帶。不過他知道父親是不喜歡多花錢的。

(引導學生抓住“沉重的鼾聲”“不辭辛勞地工作着”體會麥克家境的貧寒,體會父親爲了家人的生活整天的奔波勞碌以及他對家人深深地愛。)

“啊,對了,我明天可以早點兒起來,在四點鐘以前就溜進牲口 棚,擠完牛奶。等到父親去幹活的時候,一切幹得井井有條 。 ”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寫、感情朗讀來理解人物形象,來體會父子深情。

2、抓住三處細節深層感悟文本

師:麥克兩次覺得時間過得漫長:

(1)“或許是第二十次醒來了,每一次他都劃根火柴,看一眼那隻古老的鐘。一點半,兩點……三點差一刻了,他激動地坐起來,套上衣服,摸索着溜下樓梯,悄悄地打開吱吱嘎嘎作響的木門。”

引導學生抓住“二十次”“ 一點半,兩點……三點差一刻了”來體會麥克爲了送這件禮物生怕錯過時間的心情。讓學生換位想象一下,此時麥克的心情是什麼樣的?(興奮、激動、急切)

師:你覺得麥克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體會人物性格特徵)

(2)他豎起耳朵聽着。時間一分一秒的挪動着——十分鐘、十五分鐘……

抓住“挪動”體會麥克急切的盼望看到父親收到禮物後的反應。

(3)體“麥克,”父親笑着,一種帶着嗚咽聲的笑,“你想讓我吃一驚,是嗎?”

師:爲什麼父親會帶着嗚咽聲的笑?

因爲兒子所做的事令父親非常感動。父親是如此的高興,以至於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只是緊緊抱住兒子。儘管屋裏很黑,他們彼此瞧不見對方的臉,但是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那是愛的暖流在涌動。此時的父親已經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動,讓我們幫父親說出他想說的話吧……

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

通過這一說話訓練,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父子情深,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七|:拓展昇華

麥克的禮物如此的不平凡,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深刻的體會,你收穫了什麼?將你的感悟寫下來。

板書設計:

新年禮物

禮物

兒子——————父親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7

課題名稱

16.金色的草地

課時2

課標要求

1.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在活動中學習語文。

背景分析

本篇課文內容貼近兒童,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爲描寫對象,重在引導學生體會觀察的細緻和好處,增強留心觀察的意識。

學習目標

1.會認“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生字,會寫“窗前、蒲公英”等15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3.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並和同學交流,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學習重難點

重點: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難點: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並和同學交流。

所需條件

學生:課前觀察身邊的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

教師:製作教學課件。

板書設計

16.金色的草地

時間:

早上——中午——傍晚

草地顏色:綠色——金色——綠色

花的形狀:合攏——張開——合攏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草地是什麼顏色的?你見過其他顏色的草地嗎?

2.板書課題:金色的草地

草地怎麼會是金色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間去找答案吧!

3.出示學習目標:

(1)會認“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生字,會寫“窗前、蒲公英”等15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

二、學習任務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指導提出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可概括爲四讀: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麼?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

小組內相互認讀生字,難記的生字反覆認讀,想辦法認讀。

3.開火車讀生字。

教師相機指導讀準字音,如“蒲、盛”等。

4.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5.檢查課文朗讀。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評價標準:朗讀正確

朗讀流利

三、學習任務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指導一:

四人一組,按自然段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通過具體的描寫想象文章內容是什麼樣的圖景?試着給自然段起個小標題。

學生彙報,理清文章脈絡。

第一段:金色草地圖。

第二段:兄弟草地玩耍圖。

第三段:草地的變化圖。

第四段:我們喜歡蒲公英。

2.將每個自然段的內容連接起來說說這篇課文寫了什麼?

3.自由朗讀課文,同桌間討論草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爲什麼?

先讓學生自主歸納出“美麗”“可愛”“有趣”等詞,再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作者直接讚美的語句“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四、課堂小結

1.交流收集的蒲公英的圖片和資料。

2.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瞭解草地爲什麼是金色的。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引入學習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今天我們

繼續學習《金色的草地》,齊讀。

2.出示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2)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並和同學交流,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二、學習任務三:研讀課文,體會變化

1.出示自學指導二:

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爲什麼草地會是金黃色的?找出有關的句子

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看滿地盛開的蒲公英花圖理解草地是金黃色的,結合感受讀一讀句子。

2.同桌齊讀第二自然段,感受文中的哥弟倆是怎麼玩的。

(1)指名兩位學生上臺像他們這樣玩一玩,一名學生上臺幫忙讀一讀文本。(課件播放蒲公英四處飄散的樣子。)

(2)師生評一評,相機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幾個詞語。

(3)再指導讀第二自然段,請兩位學生上臺演一演,一生幫忙讀。

一起來玩一玩,體會玩蒲公英帶來的樂趣。(課件播放無數蒲公英飄散遠

散去的情景。)

3.出示自學指導三: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看看草地都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用“----”在文中畫出來;變化的原因又是什麼呢?請用“

”畫出來。

評價標準:找出草地發生的變化

找出變化的原因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畫相關句子。

(2)出示填空題,學生口頭完成填空。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同桌互相說一說。

指名說一說,加上動作說一說,不看提示說一說。

(3)說說草地的變化:

早上的草地是綠色的;中午的草地變成金色;傍晚的草地又變綠了。

小結:草地的變化主要是顏色的變化。在不同的時間,草地的顏色是不同的。

(4)交流變化的原因:

①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

②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③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小結:

早上的草地是綠色的,因爲蒲公英的花朵合攏了;

中午的草地變成金色的了,因爲蒲公英的花朵張開了;

傍晚的草地又變綠了,因爲蒲公英花朵又合攏了。

(5)齊讀本段。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蒲公英爲什麼成了我們最喜愛的

一種花?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感受。

四.學習任務四:拓展延伸,觀察實踐

1.播放有獨特之處的動植物的視頻,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找出事物的變化特點。

2.學生仔細觀察視頻播放的動植物,記錄觀察到的事物的變化特點。

3.出示觀察記錄單,學生交流觀察所得。

4.交流課前準備的觀察事物或場景的變化情況。

5.教師小結: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再平常的事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一定會有許多不一樣的發現。

五、點評反饋、交流修正

選擇好的觀察記錄單與大家共享,並且對記錄好的學生口頭表揚,給以鼓勵。

當堂檢測

將所觀察到的某一種植物、動物或生活中的某處場景,試着寫下來自己的觀察所得。

作業內容

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寫在摘抄本上。

2.用你學會的觀察方法觀察你喜歡的花草樹木,寫寫你的新發現。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重點引導學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義詞替換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通過媽媽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組織課文的寫作特點。感受金吉婭的善良、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展開想像拓展寫話,爲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窮苦孩子寫一張愛心卡。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媽媽的心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句:“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板書:“給予”正音給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簡單說說對“給予”一詞的理解。(“給予”就是給、送。)像這樣在一個詞中,兩個字表示同一個意思的詞叫並列合成詞。

出示:甜蜜、擁抱、寬裕、試探、猜測這些詞也是並列合成詞,讀一讀。

2、補全板書:給予樹,瞭解其含義。

(1)讀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寫“給予樹”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小女孩寫的。”

(2)從上面文字中,你讀懂了什麼叫“給予樹”?

交流:援助中心:援助就是支援幫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給別人提供幫助的地方,是慈善組織組辦的贊助機構,用來幫助窮苦人或有困難的人。像我國的春蕾計劃、希望工程等就是給別人提供幫助的贊助機構。

給予樹:是慈善機構在聖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們心願的卡片來請求他人贊助的樹。

(3)簡介聖誕節。

交流:每年的12月25日是聖誕節。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我們中國的春節。(播放西方聖誕節歡樂的情境)在這歡樂的節日裏,人們圍着聖誕樹跳舞,相互交換禮物。所以聖誕節是人們最快樂的節日,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

3、過渡:在這個歡樂的節日裏發生了什麼樣的事呢?

二 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詞語。

給予 聖誕節 甜蜜 寬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愛 同情 體貼 興高采烈 沉默不語 如願以償

2、 再讀課文,本文寫了一個怎樣感人的故事呢?

填空: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兒(金吉婭),在聖誕節前夕,媽媽給了二十美元讓孩子們互贈禮物,金吉婭卻給一個陌生女孩買了洋娃娃。從她身上我們學到了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知道了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要及時獻出自己的.愛心。

三、品讀課文,體會媽媽心情變化的原因。

1、是呀,故事發生在美好的西方節日——聖誕節前夕。是金吉婭的母親將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的一個感人故事記錄了下來。在這件事中,金吉亞的媽媽心情有什麼變化呢?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請同學們輕聲自讀課文,圈出描寫媽媽心情變化的詞語。

出示:擔心、生氣、激動。

2、學習課文第1節,體會媽媽擔心什麼。

交流出示:“讓我擔心的是,家裏並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1)辨析“裕”的字形,理解“寬裕”一詞。讀文你從哪可以看出家裏不寬裕?

隨機理解:“攢”:存着。

指名讀這句話,讀出媽媽的擔心。

(2)儘管家裏並不富有,可金吉婭的媽媽還是把自己積攢的100美元平均分給了五個孩子,讓他們每人至少準備四份禮物。讀到這兒,如果你是金吉婭,你心裏會想些什麼?

3、學習課文第3節,體會媽媽爲什麼生氣。

(1)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抓住“興高采烈”一詞,體會手足之情。

師:媽媽的擔心是多餘的,孩子們拿到二十美元,就分頭去採購聖誕禮物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孩子們該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們表現怎樣?

(2)引讀: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只有金吉婭----(沉默不語),看到金吉婭沉默不語,這引起了媽媽的懷疑,發現——(她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聯繫上下文想象媽媽的心理活動,理解媽媽生氣的原因。

我看到金吉婭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裏非常生氣,想:

(交流時應引導學生理解“一些”與“一大把”的區別。從“五十美分”與“二十美元”的對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媽媽想讓孩子送出最誠摯的祝福,而小金吉婭卻不夠誠摯。)

(4)體會這時候的金吉婭爲何沉默不語?

(金吉婭擔心母親責怪。)

4、領會課文最後一段話的含義,體會媽媽爲何激動。

(1)指名讀最後一段話。

(2)、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媽媽激動的理由。

(3)總結:金吉亞到底做了什麼讓媽媽這樣激動?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呢?下節課在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

給予 聖誕節 甜蜜 寬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愛 同情 體貼 興高采烈 沉默不語 如願以償

二、感受金吉婭這個人物。

1、從語言感受人物。

(1)金吉婭拿着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麼,讓媽媽有着這麼明顯的情緒上的變化?讓我們讀讀課文的第四節,從金吉婭對媽媽說的這番話中找到答案。指名讀金吉亞說的話。

(2) 讀完討論交流:

平常的聖誕樹上都掛滿禮物,可金吉婭看到的卻是一棵給予樹。金吉婭來到這棵“給予樹”下,取下了其中一個小女孩寫的卡片,卡片上寫着什麼呢?

(出示: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這句話中的哪個詞引起了你的關注。什麼叫一直盼望。

出示:

每當看到鄰居夥伴抱着洋娃娃的時候,小女孩就(非常羨慕或非常希望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白天,小女孩就想(抱着洋娃娃玩耍);

夜晚,小女孩就想(擁着洋娃娃入睡);

每當一個人害怕的時候,小女孩就想(讓洋娃娃陪她玩耍)。

每當有了委屈的時候,小女孩就想(向洋娃娃傾訴)。

每當(有了高興的事情 ),小女孩就想(和洋娃娃一起分享)。

,《給予樹》教學設計(沙龍)

是呀,小女孩早就想擁有一個洋娃娃;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想,年年想呀,讀: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擁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就是她現在最大的?(板書:願望希望)

(3)金吉婭看到小女孩的願望,她想:( ),可是:( )。但金吉婭在家人和小女孩的選擇中最終傾向了( )因爲她想到了一句話,並在後來告訴了自己的母親。哪一句?

讀: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是呀,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

我們有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可小女孩沒有。

我們有( ),可小女孩沒有。

我們有( ),可小女孩沒有。

我們有( ),可小女孩沒有。

一句話,小女孩什麼也沒有。

多麼善良的金吉婭呀!多麼( )的金吉婭呀!多麼( )的金吉婭呀!多麼( )的金吉婭呀!(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於是,她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

(4)、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緊緊地擁抱着金吉婭,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你能代媽媽說嗎?

(5)、從金吉婭的做法裏,你感受到了什麼?

(填空:金吉婭不僅給家人買了聖誕禮物——棒棒糖,還把同情和愛心送給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給她買了洋娃娃,讓她的願望得以實現。她是一個善良、仁愛、有同情心和體貼的孩子。)

引讀:金吉婭雖然放棄了給家人買漂亮禮物的機會,然而她卻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謝,媽媽的擁抱……),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6)、指導朗讀最後一段。

2、讓我們回到書中,再讀金吉婭的話,你對金吉婭有哪些新的認識?

生:先開口 ,本來想送給哥哥姐姐禮物(可以看出金吉婭是個體貼的孩子)

金吉婭發現了給予樹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婭是個細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她毫不猶豫買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

只夠買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婭體貼家人)

哥哥姐姐與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禮物(可以看出金吉婭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經過全都告訴了媽媽(可以看出金吉婭非常誠實。)

師總結:是呀,從字裏行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所以媽媽說: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三、點擊“給予”,感受“愛”。

1、整篇課文中,無不透出愛的情意,再找找文中還寫了誰給予誰什麼?

a、 媽媽給予每個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愛

b、孩子們給予對方聖誕禮物。——手足之愛

小結:這些舉動都是對親人的愛,從中更讓我們感受到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是那麼的可貴,更讓人們爲之動容。相信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有很大的關係。

2、看板書小結:給予樹是一棵(善良、仁愛、同情、體貼)樹,這樣一棵美麗的給予樹,應該種在哪裏?(每個人的心裏)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麼我們的世界一定會充滿愛。

五、 拓展說話練習:

1、一天,媽媽帶着金吉婭和她的哥哥姐姐,通過援助中心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在這棵聖誕樹下與小愛麗斯見面了,大家會說些什麼?你想代表誰,最想說什麼?(學生可選擇幾個不同的人物練習口語交際)

2、老師想代表工作人員說:有了你們的愛,才使這棵普通的給予樹變成了一棵愛心樹,有了像金吉婭這樣的人獻出善良、同情和愛心,我們心中的給予樹才能常青、常綠,越來越茂盛。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9

一、課題:

那一定會很好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過程。

過程目標:學會默讀課文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目標:體會種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追求自己目標的心情變化過程。

三、課型:

新授課

四、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內容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歷。

2,學習大樹犧牲自己,把方便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六、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歷。

教學方法:講授法、閱讀法

教具:多媒體、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情導入

同學們,童話故事一直伴隨着我們長大,她就像一粒美麗的.種子播種在我們心田,爲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留給我們許多難忘的回憶,今天我們就再一次走進這個奇妙的童話世界。齊讀課文——你一定會更好。

二、品讀感悟,深化認識。

(一)學習第1-4自然段。

1.輕聲讀第1-4自然段,思考這部分告訴我們什麼?

2.學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交流:種子是怎麼想的?

(課件出示)

'這真難受''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

指導朗讀:讀出泥土中種子的難受,讀出種子鑽出泥土的決心。

(2)指名朗讀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種子是怎麼做的?過了些日子,發生了什麼變化?

(課件出示)

種子一邊想一邊努力生長。過了些日子,它長出細細的根、莖和兩片小葉子,鑽出地面,站在陽光下。

過了很多個日子,它長成了一棵高大的樹。

指導朗讀:讀出種子喜悅的心情。

指導造句:鼓勵學生用上'一邊……一邊……'說句子。

(3)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交流:種子長成大樹後看到了什麼?它的想法發生了什麼變化?

(課件出示)

高大的樹能看到很遠的地方,它看見人和動物在山路上走來走去,跑來跑去。'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

指導朗讀:讀出大樹的願望。

(二)學習第5-8自然段。

1.輕聲讀第5-8自然段,思考大樹'做一棵會跑的樹'的願望實現了嗎?它又會產生什麼新的想法?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過程與方法:1、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2、在熟讀,多種形式讀的基礎上,體會老人是如何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認真觀察、分析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對任何事物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有這些特點的。

學前準備:預習課文,課件,多媒體視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激趣導入

1.激趣:上課之前呢,老師有個小遊戲想和大家一起玩,這裏有兩張有趣的圖片,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要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喲!

2.出示圖片,學生觀察,說出兩幅圖片不同的地方。

師:這隻駱駝可不可愛?(可愛)但這麼可愛的駱駝卻丟了,這節課,我們一起把它找出來,好嗎?老師這裏設置了三個闖關遊戲,只要我們闖過這三關,就能順利找到駱駝,大家有沒有信心?(有)

師:好,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16課《找駱駝》。

3.教師小結,板書課題。

二、精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聽故事,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師:現在看看第一關:我是識字小能手。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詞。

師:大家預習的很認真,不認識的字詞都已經悄悄地注音了,老師這裏呢有幾個詞語考考大家,看小朋友們能不能準確的讀出來,小小火車哪裏開?(小小火車這裏開)好,就從這位同學開始。(認讀生字詞:駱駝 跛腳 馱着 憤憤 腳印 啃過 究竟 不緊不慢)看來大家都認識這些詞語了,想一想“憤憤”是什麼意思?(很生氣的樣子)跛腳的動作誰能學一下?(動作比劃)看來你是一個善於觀察的孩子,那我們大家一塊來讀一讀這些詞語。

(三)再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師:好,我們順利闖過第一關,給自己鼓鼓掌,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二關:“課文內容我知道”。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師:看着你們着急想回答卻答不出來的樣子,老師知道大家心裏都讀懂了這個故事,就是沒組織好語言,沒事老師給你們一點小提示,看着大屏幕,想想括號裏該填什麼(學生答)好,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找駱駝》這個故事講了商人(走失)一隻駱駝,向一位老人(打聽),經老人(指點),(找到)駱駝的事。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做到課文讀通順流利。

2、在語言轉換中有效理解“難以招架”、“龐然大物”、“集合”、“善於”等詞語。

〖教學重點〗

1、課文讀通。

2、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有關詞語,知道不集合的缺點。

一、閱讀單元導語,瞭解單元主題

二、瀏覽本組內容,瞭解課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2、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賣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什麼?

(請讀書後,說說人們想到了什麼?)

四、讀後交流: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2、你是怎麼認識這些字的?說說你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預習時,自主識字。)

3、談話:現在我們讓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考考你是否還認識它們。學生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

說說讀後,人們想到了什麼?

組織討論:矛和盾的集合。

五、再讀課文,要求是讀熟

提出要求:看看課文寫矛和盾不集合時的缺點有哪些?

在哪裏寫的?

找出來讀讀。

學生讀句子,交流。如:

1、矛和盾的長處(進攻、自衛)等關於矛和盾的詞語句子;

2、理解“龐然大物”、“履帶”、“炮口”等關於坦克的詞語;

3、理解“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劃出來———彷彿這三個詞就寫在畫面上,讀出來————插上一對翅膀,一對想象的翅膀,讀着讀着,畫面就看“活”了;

4、儘管這只是一場朋友間的比賽,但是依然十分緊張。

六、記字寫字

1、出示本課的生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它們。

2、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穩托住上半部。

3、學生寫字,教師及時評議。

兼顧單元目標,有整體感。

開頭的設計想到學生已經預習的真實情況。但提出“人們想到什麼?”的`導語,學生還是需要認真讀書。

如何把課文讀熟?是重點,這樣的設計找到了結合點――各自不集合的缺點。課文熟了,不集合的缺點給學生的思想更明確了,有利於學生對想到集合的鋪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2、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爲用得好的詞語。

〖教學重點〗

1、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一、分離有缺點,科學家是如何想的?

1、發明家在想什麼?是怎麼想的呢?

大家用心讀讀課文1~4節。用心讀就是要邊讀邊思考;翻來覆去讀,翻來覆去想,直到把問題讀懂。

讀完後,嘗試根據下面的提綱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結:這個過程,就是發明坦克的過程,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集合是一種想問題的方法,是發明的一種方法,帶着這樣的理解,一起讀題目。

二、運用欣賞和誦讀等方式,放大發明家的創造成果

1、課件出示坦克圖片,邊欣賞邊議論。

2、讀課文第5節,要努力繪聲繪色地讀,以你的聲音表現你的感受。如自豪、驚喜、成功感。

3、“大顯神威”什麼意思?聯繫第5節課文說說大顯神威的情景?(隨機出示屏幕閱讀補充材料1),這是一段對戰鬥場面更具體的記錄,鼓勵優秀學生加大難度從短文中再找找“大顯神威”的情景。

4、這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這樣的力量,你想說什麼?

出示句式(寫一寫):這樣的集合真(棒、好、妙極了等)—————————。

啓發:彷彿發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會對發明家說什麼?請寫下來。

如:(一個能思考的人,纔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5、小結:感受着這樣的力量,我們全身都洋溢着智慧。

三、用講授和舉例等途徑,理解課文告訴大家的道理

1、我們在爲發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也能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其實有許多新的產品、新的發明創造,甚至大型的建設項目,都包含着這種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筆”、“橡皮鉛筆”、“小靈通”、“電動自行車”、“高速公路”、電視電話、蛋卷冰淇淋、雞尾酒等。

2、讀文後“泡泡”裏學習夥伴的話“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提問:你能舉例說明這句話嗎?

先分組討論,再在全班交流。

3、小結歸納:我們應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觀察。從你的發現中受到啓發,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內容。

同時板書出示:(

)和(

)的集合

引導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4、總結:集合不僅是一種具體行動,也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人生智慧。對於優勢互補的思想方法,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記住“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你就會收益終身。

四、作業

1、抄寫用詞語很好的句子。

2、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在晨會等時間介紹。

難點的理解過程分化爲一個一個步驟。

通過讀來感受,常識性課文中的情感體驗。

寫的訓練。

歸結到自己生活。

教師的總結是提升與提煉,昇華對課文的理解。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誦背誦古詩,瞭解古代人民過年的節日習俗和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古詩。

3.能用簡單概括的語言描述現在的過年方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很快就要過年了,新的一年馬上來到了。在這段時間人們都在幹什麼?說一說你是怎樣過新年的?(學生髮言)

同學們非常喜歡過年,瞭解了很多過年的習俗。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描寫有關春節的古典詩歌。板書課題:《元旦》。(齊讀課題)讓學生質疑問難。瞭解“元旦”的含義。(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爲元旦,爲一年的第一天。)

過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詩中都會寫些什麼嗎?自己讀讀古詩看看。

(二)新授

1.請同學們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讀古詩體會含義,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小組討論不理解的詞句。

3.班交流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估計學生會對下列詞語不理解:屠蘇、瞳瞳日 千門萬戶、新桃、舊符。

4.一讀古詩,你能自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嗎?人們都在這一天做什麼?

5.從古詩當中你能感受出怎樣一種氣氛?你是從哪句話或者哪一個詞語中感受到的?讓我們帶着這些心情齊讀古詩。然後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和同位一起背誦。

6.在這首古詩當中你感覺哪些字對你來說記住有些困難?找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學生互相幫助,交流記字,寫字心得)

教師總結講解:

“爆”是一個形聲字,左邊表示它的意思,右邊表示它的讀音,在寫起來的時候需要注意右下部分共有5筆完成(教師示範)。

“屠”讓學生根據字典的解釋記住生字。

“蘇”讓班裏姓蘇的小朋友講解給大家聽。

“換”是一個我們平時常見的字,如交換、換位等,右邊不能寫成“央”。

“符”很簡單,注意寫的時候上小下大。

根據老師講的學生自由練習,可以選擇自己認爲不太好寫的字多練(教師巡視指導)

7.同學們這首古詩要求大家會默寫,讓我們趁熱打鐵,在你們的練字本上默寫一遍試試。

8.我們現在過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你更喜歡哪一種方式,談談你的理由?(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意見)

(三)教學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還寫了很多優秀的古詩。老師非常喜歡他寫的另外兩首詩《梅花》和《泊船瓜洲》,實物投影儀出示。

梅花 泊船瓜洲

牆角數枝梅, 京口瓜洲一水間,

凌寒獨自開。 鐘山只隔數重山。

遙知不是雪, 春風又綠江南岸。

爲有暗香來。 明月何時照我還。

學生自學後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來背誦。你還知道哪一些?(鼓勵學生課餘多找找王安石的詩積累。)

(四)作業設計

不管是古時,還是現在人們都喜歡過年,請大家繼續蒐集有關過節的各種習俗的來歷資料,下節課帶來一起交流。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留心生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2、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對任何事物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有這些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個謎語誰能猜出答案啊?(課件出示謎語找生讀謎語,知道“沙漠之舟”是指駱駝)

師:同學們真聰明,是駱駝。(欣賞駱駝圖片)

師:老師也爲大家準備了一些關於駱駝的資料,有誰能爲大家讀一讀啊?(課件出示駱駝資料找生讀)

師:有位粗心的商人丟失了他的“沙漠之舟”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幫助商人“找駱駝”。

(板書“找駱駝”),指導讀準輕聲tuo。

二、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捧起你們的課本認認真真地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有哪些角色,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另外在讀的.時候,畫出不認識的生詞。

2、讀完了,老師想出些詞語考考大家好不好?(課件出示詞語)

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師:老師幫大家總結了一下(齊讀):課文主要講了一位商人(走失)一隻駱駝,向老人(打聽),在老人的(指點)下,(找到)駱駝的事。

二)明確學習要點

1、爲了同學們能更好地學習這篇課文,課文爲我們準備了閱讀提示,誰願意讀讀閱讀提示?

(1)商人丟失的駱駝有什麼特點?

(2)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2、師:那麼這節課我們就圍繞着這兩個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三、研讀課文

(一)研讀“駱駝的特點”

1、首先讓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先讀讀課文1-7自然段,邊讀邊想: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請畫出。(劃好的同學可以同桌交流交流。)

2、學生彙報駱駝特點。

師:你從哪裏知道的?我們先來讀一讀他們的對話,然後再說說駱駝的特點?(教師板書:左腳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一顆牙)

思考:“跛”什麼意思?誰能爲大家表演一下跛腳走路?

3、老人準確的說出了駱駝的這些特點卻說沒見過駱駝,大家覺得商人聽了會信嗎?那商人會說些什麼?

過渡:大家很好的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探究一下第二個問題吧!

(二)探究“如何知道駱駝的特點”

1、課文的哪個自然段介紹了老人是如何判定駱駝有這些特點的?(第10自然段)

2、那麼誰能說出這段話應該怎樣讀呢?(不緊不慢地讀)

3、“不緊不慢”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很鎮定,不慌不忙,很沉穩)

4、現在就請大家自由讀讀出老人的不緊不慢。讀完後,請大家用畫出老人看到了什麼,通過看到的想到了什麼。(課件出示)

5、在因爲所以、的句式中,我們知道了因爲(原因),所以(結果),這樣的句子就叫做因果關係。 6、總結駱駝特點和發現特點的原因7、老人爲什麼可以準確知道走失駱駝的特點?(課件總結)

四、深入理解,解讀推理

1、老人爲什麼不讓商人順着樹葉,米、蜜的方向去找,而是讓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米和蜜終有流光的那一刻,沙漠裏也不是處處都有葉子,只有腳印是持續存在的。)

2、“果然”一詞說明了什麼?(商人通過老人的指點找到了駱駝)

五、小結延伸

師:學到這裏,你覺得老人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從他的身上學到了什麼?

六、作業

1、把今天學的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觀察身邊的事物,你會有哪些新的發現?把你的新發現,準備在口語交際課上與大家共同分享。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材簡介:

《掌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因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同學們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從而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關心別人,特別是要關心身處困境的人。

二、設計理念

本組課文的主題是“關愛和自信”。教學時應該充分抓住這個主題線索,逐層深入地展開教學。通過感情朗讀、交流體驗,注意英子的神態、動作變化,感受英子的情感變化,引導學生在談自己感受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通過品詞析句、研討對話、朗讀感悟等方式,體會文本的價值,啓迪學生的思想情感。加強閱讀與生活的聯繫。以文本爲載體,拓展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的同情之心,自信之心,關愛之心。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3、通過學習懂得做人的道理: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四、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英子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五、教學課時: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你得到過別人給你的掌聲嗎?

(二)、複習生字詞

(三)、研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描寫了幾次掌聲。分別是哪幾次?請同學們用筆畫下來,並標上序號。

2、出示兩次描寫掌聲的句子,指導朗讀,着重引導學生通過熱烈的鼓掌來體驗“熱烈”,體驗“持久”和“經久不息”,這兩個詞要讀得時間長一點,重一點。

解讀第一次掌聲: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出示句子、齊讀)

1、請同學們讀讀第一次掌聲前面的內容,說說給她掌聲的理由。

⑴找到相關的句子讀悟。指導學生從“低下了頭”“慢吞吞”“憂鬱”體會英子的內心世界

⑵瞭解原因:因爲她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Ⅰ、你們見過腿有殘疾的人走路的樣子嗎?演一演

師引讀課文她總是(生默默地坐在……)指名演一演

Ⅱ、此時的英子,在猶豫什麼呢?你覺得英子是個怎樣的孩子?

①小組討論

②彙報交流(板書:自卑、憂鬱)

⑶體會英子戰勝自我:英子猶豫了一會兒,她想,又想。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⑷身體的殘疾使她難過,使她緊張,使自卑,但她終於站起來了,讓我們爲英子鼓掌。

出示:那掌聲,似乎在說:“()”同學們,身體的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的殘疾,讓我們爲英子站起來,走上講臺講故事鼓掌,更爲她戰勝了自己而鼓掌。

2、如果老師就是英子,你會對我說些什麼?

①說給同桌聽一聽

②個別說

解讀第二次掌聲: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1、爲什麼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普通話正確,聲音好聽;向她表示祝賀)

2、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同學,此刻你想說什麼或做什麼?

3、面對同學們的掌聲,英子有多少話想說呀,她想說:“()。”千言萬語化作深深地一鞠躬。

4、現在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

(板書:開朗、自信)

5、原來憂鬱的英子,現在變得開朗、快樂,什麼使英子變了?

小結:掌聲的力量真的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強大?

解讀三:英子的來信。

1、出示:英子的來信,師範讀最後一段:請你想一想:英子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寫這封信的?請你帶着這樣的心情讀一讀課文。

2、引讀課文:英子要感謝的是,生讀:沒有……

要感謝的是,生讀:大家的掌聲給了她……

掌聲使英子不再自卑,變得快樂與開朗,能微笑着面對生活,使生命煥發出新的活力。

(四)總結全文,感情昇華:

1、配樂朗誦詩歌(愛的奉獻)

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愛是一句友善的話語

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涼的風

愛是還寒冷嚴冬的一杯熱茶

愛是瓢潑大雨中的一把小花傘

愛是黑暗中的一隻蠟燭

這個世界事由愛組成的,只要人人都現出一點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2、總結:同學們,掌聲真的充滿着神奇的力量,我們的生活需要掌聲,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掌聲,我們可以把這充滿神奇的力量掌聲送給自己,送給別人,讓我們的掌聲響起來。

(五)積累語言:

1、摘錄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

2、寫一寫:讀着英子的來信,我又想起了上小學時那次講故事的情景,我想對英子說:_____

附:板書設計

掌聲

自卑(尊重、鼓勵、感激、關愛)自信

憂鬱開朗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5

【課型】精品賞讀

【課時】一課時

【教材解讀】

這是一首著名的絕句。詩人在一個秋天的夜晚泊舟姑蘇城外楓橋,江南水鄉秋夜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這位滿懷旅愁的客子,因此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四句詩繪聲繪色,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情懷。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詩義;

【教學重點】

引導探究、賞析詩人之愁;

【教學難點】

引導探究愁之心結所在;

【教學準備】

課件,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唐詩。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鋪墊情感

江蘇的寒山寺因爲唐代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而名噪一時,無數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上成千上萬的遊人,楓橋也一躍成爲蘇州三百餘座名橋之首。這首詩究竟散發是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二、初讀感知,積累情感

讀通詩文:

1、重點字詞正音:泊、愁;

2、朗讀彙報與指導;

明瞭詩義:

1、解釋題目;

2、對照課後註釋,瞭解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想象畫面:

祖國古詩歷來注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聽朗讀,看看你能想到什麼。

1、聽配樂朗誦,閉眼想象;

2、描述自己想到的畫面;

3、朗誦詩文,邊讀邊想象;

小結:大家所描述的畫面就是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聞;

三、詩歌研讀,品悟情感

體會情愁:

1、面對這良辰美景,詩人是怎樣一種心情?從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愁)

2、試用詩中的景物描述作者的心情;

例:月落月亮心情沉重,早早地躲到山後邊,不肯出來見人。

3、學生彙報;

探究愁因:

1、質疑:詩人因何而愁?是什麼讓他憂心忡忡?

2、介紹有關背景;

金榜題名對當時讀書人的重要性;作者考試榜上無名,名落孫山;

品悟愁緒:

1、蘇州是中的江南水鄉,夜色多麼迷人,可是在詩人的眼中這

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

月亮緩緩下墜,更加激起了詩人的愁緒,他會想;

烏鴉叫聲悽慘,他會想;

看着河邊孤單的楓樹在風中瑟瑟發抖,他會想;

漁船上的點點燈火一明一暗,他會想;

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沉重而幽長,聲聲叩擊在詩人的心上,他會想;

2、有感情地朗讀

全詩着一“愁”字,使得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都染上的濃濃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這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帶着詩人的愁緒,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邊體會詩人的心情,邊想像畫面。

四、再品情愁,抒發情感

1、讀《楓橋夜泊》;(附1)

2、交流聽後感;

3、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夜?

4、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五、課堂拓展,昇華情感

一個平凡的夜,因詩人的'多情而流傳千古,讓無數多情的後代文人因之而感徹肺腑。古往今來,寫“夜”佳作不計數,但真正能與本詩相媲美的卻並不多,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便是其中之一(附2)。讀一讀,想一想,比一比,看看本詩美在何處。

附1:

楓橋夜泊

夜,已深。

弦月拉長了灰黃的臉,在西山痛苦地呻吟。流浪的秋風,穿過沉沉夜色,穿過無言楓林,驚醒了巢中寒鴉的殘夢。它“呱呱”大叫幾聲,那聲音刺破了黑夜的沉寂,讓江面也泛起層層漣漪,於是,秋月黯淡的光和影,在水中碎成無數晶瑩的淚珠,淚雨紛飛,讓船頭的漁火也陷入沉默,沉默,沉默地在我微潤的眼裏搖曳,搖曳。霜霧趁機襲來,瀰漫成無邊的幻景:田野上,秋色正濃,花香十里,碩果遍地……茅檐前,書聲不斷,墨香四溢,有人正對軒窗,或凝神誦讀,或奮筆疾書……油燈下,白髮親孃正穿針引線,趕製冬衣,腳邊,調皮的大黃狗趴在地上,不時搖着那毛茸茸的尾巴……

夜,無眠。

月落了。天空和大地一下子跌入黑色的夢,楓橋睜大驚恐的雙眼向漁舟求助,漁舟一搖,一晃,只顧哀嘆自個兒漂泊不定的命運。楓樹伸長瘦削的雙手向天空呼救,天空手足無措,滿臉全是對明天的迷茫。“咚——,咚——,……”寒山寺的鐘聲,沉重而幽長,從遠山傳來,卻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只能在天空久久迴盪,迴盪,迴盪在失落的樹林,迴盪在無助的楓橋,迴盪在落寞的吳江,迴盪在遊子冷冰冰的心房。

夜,淒涼。

附2: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