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語文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教學設計(精選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41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教學設計(精選5篇)

  語文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文句,並嘗試背誦課文。

2、識記文言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3、能找出過渡性的詞句,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詞句練習:

  1、解釋詞義:

⑴乃重修岳陽樓

⑵屬予作文以記之

⑶予觀夫巴陵勝狀

⑷此則後陽樓之大觀也

⑸前人之述備矣

⑹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⑺若夫霪雨霏霏

⑻薄暮冥冥

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⑽至若春和景明

⑾而或長煙一空

⑿寵辱偕忘

⒀或異二者之爲

⒁是進亦憂,退亦憂

  2、翻譯:

⑴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微斯人,吾誰與歸?

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精心導入

1、以賞析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導入課文。

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三、解難答疑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2、請學生說說預習感受。

3、學生質疑,小組討論後,教師點撥明確。

4、學生自由朗讀剛纔自己有疑難的語句,進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讀分析

本文做到了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請同學們找出對應的語段或語句。

2、第一節的“謫守”與第二節的哪個詞對應?他們被“謫”後的心情會怎樣?

明確:“謫守”與“遷客”對應。

3、第二節中有一個過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對“遷客”之“情”的描寫,請找出來,讀一讀。

明確:過渡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異”,那麼究竟有什麼不同呢?爲什麼會有不同呢?

明確:“物”“異”而“情”“異”:陰冷險惡──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覽物之情”又怎樣呢?他們是怎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麼,他們以什麼爲“喜”,又以什麼爲“憂”呢?

明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爲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以“天下”爲“憂”,以“天下”爲“樂”。

6、作者把“遷客騷人”與“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麼?

明確:既是自勉,更是勸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還得益於幾個關鍵性詞語的恰當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明確:“觀夫──然則──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這些標誌性詞語的運用,使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教師小結:全文先以敘事帶出寫景,然後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後由情抒議,點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議的高度融合。

板書:(多媒體顯示)

遷客騷人謫古仁人

以“陰”悲,以“晴”喜“覽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即景抒情)(由情入議)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課文,進一步體會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五、嘗試背誦全文

  1、教師指導背誦:

⑴全文結構:敘事──寫景──即景生情──議論抒懷

⑵抓住關鍵詞句:

謫守──觀夫──然則──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 ……者矣──嗟夫──然則──噫

  2、學生嘗試背誦。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岳陽樓記》這篇文章,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賞析,去探究,比如還有文中的對偶句,凝練優美的四字句等等,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常讀常新。閱讀這樣的文章,會曠達我們的心胸,照亮我們的靈魂。

  七、佈置作業

1、熟練地背誦全文。

2、仿照課文3、4兩段,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嘗試用文言文創作)。

  語文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

  2、瞭解“對偶”的特點及作用。

  3、理解本文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作特點。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我國古代進步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思想。

  德育目標:

樹立走出自我,胸懷天下、強我中華的遠大理想。

  學習重點:

積累詞語。

  學習難點:

理解本文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作特點。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學習第一部分。

2、瞭解“對偶”的特點及作用。

3、理解本文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歷代都作爲散文名篇收入各種選本,它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使它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呢?這是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必須認真思考的。

范仲淹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方面也相當有成就。下面是《宋史》裏關於范仲淹的簡略介紹,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的思想內容很有幫助,請同學們先讀一讀: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爲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

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曆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爲嘆息。

思考:1、范仲淹少年時爲什麼發憤苦讀?

2、范仲淹論政事奮不顧身,力主改革,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二、檢查預習內容:

1、字詞注音:陰風怒號()薄()暮冥冥浩浩湯湯()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寵辱偕()忘嗟夫()屬()予作文以記之

2、課文朗讀

  三、指導自學。

1、讀懂文句:藉助工具書和課本註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見“教學目的”),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

2、思考:(1)范仲淹寫本文的緣由是什麼?當時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處境如何?

(2)找出本文中寫景的句子,想一想它們所寫的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它們在文章中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

(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裏?

  四、課外作業。

1、把小黑板上關於范仲淹的資料抄在練習本上。(必做)

2、反覆朗讀,加深理解。(選做)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瞭解“對偶”的特點及作用。

3、理解本文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根據上一課佈置的思考題提問。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不在答得完整,目的只在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學。)

二研習新課。

教讀第1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越明年—課本註解爲“到了第二年”(即慶曆五年),

謫——封建社會官吏的降職或遠調,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遠方,如“發閭左適(同“謫”)戍漁陽九百人”。

屬——同“囑”,通假字,“屬予作文以記之”點明寫作本文的緣由。

2、思考與討論。

首句中“謫”字點明瞭滕子京當時的處境。滕被謫以後心情不好,準備修好岳陽樓後“憑欄不慟數場”。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開頭就點出這個“謫”字,這不是存心觸痛老朋友嗎?

引導要點:從這個“謫”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說的“遷客騷人”,作者一開頭就點明滕的處境,其實暗暗包含對老朋友的勸勉:你雖然身處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遷客騷人那樣爲個人的遭遇而悲嘆,應該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曆五年也遭貶謫,這樣寫也暗寓與老朋友同處逆境、自勉勉人之意。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陽樓記》所以傳誦千古,主要原因就在於它不是泛泛的記事寫景之作,百是一篇有所寄託,立意高遠的好文章。

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着重理解的詞句。

夫——本文中幾個“夫”都念(觀夫、若夫、嗟夫)前兩個“夫”有指示作用,相當於“那”;“嗟夫”,感嘆聲,亦作“嗟乎”。

然則——順接連詞。注意不要跟轉折連詞“然而”搞混。“然則”在這句中有承上連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這樣(氣象萬千),它北通巫峽,南到瀟湘,降職外調的官吏和憂然失志的詩人大多會合在這裏,那麼他們看到這景色後產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變化而不同嗎?

騷人——課本註解: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世也稱詩人爲騷人。因爲《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個遭到貶逐的詩人,所以“騷人”比“詩人”有時還多一層“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騷人”與“遷客”相配比較合適。

得無異乎——“得無”本是一個表示測度的語氣副詞(如“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但本句中“得”“無”是兩個詞,相當於現在說的“能不”。以詰問語氣表達肯定的意思。

  2、思考與討論。

(1)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於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於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係。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係,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於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朝暉夕陰”的“暉”換成“晴”字,義通順,但作者用“暉”而不用“晴”字,因爲“暉”字具體,容易使讀者聯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

(2)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後照應的關係,有些句子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係或作用。

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爲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後盼,文理綿密。

教讀第3、4段,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句子。

“則有……者矣”是一長定語句。“者”指代“覽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爲例,從“去國懷鄉”到“感極而悲”都是“者”的定語。第4段末句的結構相同。這兩句可分別譯爲“登上岳陽樓,就會產生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憂慮讒言,懼怕譏諷,滿眼淒涼,感傷到極點而悲痛的心情了。”“……就會產生一種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譽和屈辱一齊忘記,端着酒杯面對和風,充滿了喜悅的心情了。”

景——形聲字,“日”形“京”聲。“景”的本是“日光”。

錦鱗——鱗,指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浮光躍金——這句寫月夜有風時湖面上的景色。

靜影沉璧——這句寫月夜無風時湖面上的景色。

把——動詞,持,握。“把”作介詞是後起的用法(把門關上),或用在比較接近口語的詩詞中(欲把西湖比西子)。

其喜洋洋——洋洋,衆多或盛大貌,這裏形容喜的樣子。朗讀時“喜”字後要稍頓一下。這句可譯爲:那喜悅真是達到了極點。

  2、思考與討論。

(1)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祕”在哪裏呢?主要在於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說說作者爲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徵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爲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悽慘的畫面就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嶽”“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2)第3、4段除了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這個相同點外,兩段在結構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寫景,後抒情,爲情設景,緣景抒情;甚至連前後兩個抒情句的表達方式也完全相同。試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兩個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爲什麼?

這兩個抒情句是文章思路發展的中心環節:前句遷客騷人登樓而悲,後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喜,聯繫上文看,是爲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聯繫下文看,是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發出“先憂後樂”一段正論。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文章思路中斷,也破壞了文章的內在聯繫。

  三佈置作業。

完成“朗讀背誦”一、二部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

2、理解本文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作特點。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難點:學習我國古代進步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思想。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前兩段背誦。

二研習新課。

教讀第5段。先指定學生讀、講課文,結合進行正音、釋詞。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先天下……乎”——這是一個略帶測度語氣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這裏是代詞,不是表示推測的副詞。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則何時而樂耶?”用“……乎”這樣測度的語氣,顯得委婉而得體。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教讀應着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層層啓發,設問: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樓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爲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於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聵的討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並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從這裏開始看作者是怎樣逐步深入地闡發他的思想的。請想一想:作者認爲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裏?

(2)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係,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係。那麼跟什麼有關係呢?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係。他們是爲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後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爲的“古仁人之心”。

(4)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並不存在。聯繫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作者的資料,說一說作者爲什麼要議論這種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爲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後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從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愛民的行爲看,確實不是徒託空言。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爲了“假託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爲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着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後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三朗讀全文。要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領會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以及具有音樂感的語言特色。

四當堂練習。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陰風怒號()薄()暮冥冥浩浩湯湯()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寵辱偕()忘嗟夫()屬()予作文以記之

2、下面譯文中有幾處譯得不正確,找出來並加以改正。

(古仁人)不因爲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爲百姓擔憂,退處民間又爲君主擔憂,真是進朝做官也擔憂,退處民間也擔憂。然而他們什麼時候才樂呢?他們必定會說“憂在天下人之先,樂在天下人之後”吧。

3、第3段的寫景、抒情與第4段的寫景、抒情是什麼樣的關係?這兩段對錶現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麼作用?

4、本文有兩種對偶句,一種是兩句相對,如“北通巫峽”對“南極瀟湘”;一種是本句自對,如“遷客”對“騷人”。試從文章中各找出幾組對偶句來,並說明它們是怎樣構成對偶的。

  五、佈置作業。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敘事:重修岳陽樓 作文以記

↓↓

寫景:暗 明

抒情:悲 喜

↑↑

議論: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語文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朗讀、背誦課文。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能力目標

熟讀背誦全文並能翻譯。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和正確評價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教學要點

朗讀、背誦課文。疏通文意,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三、教學難點

在內容分析和理解的基礎上,藉助於“剝皮抽筋”手法,掌握本詩的情感主旨。

  四、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激情導入:

滕子京是很有才學的人,在樓落成之時,憑欄遠眺,不禁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詞:“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悽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59個字寫景抒情,很有氣勢。但是范仲淹應滕子京之請,爲岳陽樓作記,寫得就更好。

《岳陽樓記》共360字,文情並茂,讀之感人肺腑。文中許多警句已成爲後人處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更爲人所傳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岳陽樓記》。初步瞭解文本。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本課

  1、作家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歲登進士第,因敢於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聖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曆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爲官,選用幹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曆五年貶放鄧州,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後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後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爲重修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着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衆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嶽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箴知己的好機會,因自己在貶中,亦有抒發自己理想的需要,於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自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後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益大。

知人論世瞭解作者的情況。

初讀文本粗品詩意

1、檢查預習

謫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觀夫(yúfú) 銜遠山(xián)

浩浩湯湯(shāng) 朝暉夕陰(huī) 瀟湘(xiāoxiāng) 遷客騷人(sāo)

霪雨(yín)霏霏(fēi)怒號(háo)

檣傾楫催(qiángjí) 山嶽潛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 波瀾不驚(lán)

沙鷗翔集(ōu) 皓月千里(hào)

靜影沉璧(bì) 寵辱偕忘(xié) 嗟夫(jiē)

2、朗讀全文,做到基本成誦。

3、查字典,對照註釋,試翻譯課文。(PPT展示)

學生朗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瞭解課文大意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再讀文本,感悟文本: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驕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提問:“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怎麼停頓。

討論並歸納:

學生甲: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學生已: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學生丙: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學生甲與丙的節奏停頓都沒有錯,沒有讀破句,只是粗細的區別。

學生己的節奏停頓明顯錯誤。“刻……詩賦”而不是“刻唐賢”意義不清。“於其上”是介賓短語,不可拆開。節奏錯誤說明學生己對文意不夠理解,應通過多讀、多思,琅琅上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胖子京謫守巴陵郡:滴,古時官吏降職或遠調。守,指做州郡的長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增其舊制:制,規模。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於觀夫巴陵郡勝狀:勝狀,勝景,好景色。

浩浩場湯:浩浩蕩蕩。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朝暉夕陰:或朝或晚(一天裏)陰晴變化。暉,日光。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述,論述。備,詳盡。

然則北通巫峽:然則,(既然)這樣,那麼……

南極瀟湘:極,盡。瀟湘:瀟水,湘水。

遷客騷人:遷客,謫遷的,指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爲騷人。

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

霏霏: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連月不開:開,放晴。

濁浪排空:排空,衝向天空。

日星隱耀:隱耀,隱沒了光輝。

山嶽潛形:潛形,隱藏了形跡。

牆傾楫摧:牆,桅杆。楫,船槳。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國懷鄉:去國,離開國都。

憂讒畏譏:讒,讒言,誹謗性話語。譏:譏笑,譏諷,挖苦。

滿目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

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

  5、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話的開頭引起另一層描述,近似“至於”“又如”。

波瀾不驚:驚,這裏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一碧萬頃:萬頃,極言其廣。

沙鷗翔集: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頓。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

錦鱗游泳:錦鱗,指美麗的魚兒。

岸立汀蘭:藍,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鬱郁,形容香氣很濃。

而或長煙一空:而或,有時。長煙,大片煙霧。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躍金:躍金,金色的月光閃耀跳動。

靜影沉璧:壁,圓形的玉。此樂何極:何極,哪有窮盡。

寵辱偕忘:寵,榮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臨風:把,持,執。臨風,迎着清風。

  6、請學生翻譯第5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或異二者之爲: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爲,這裏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爲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樣。進,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優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呼: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無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先,在……之前。後,在……之後。

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嗎?微,無、沒有。

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聽讀課文感受語言的美討論歸納。

學生小組討論,推舉代表作答。

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本大意、感受語言美

積累文言現象

  1、一詞多義。

(1)和:政通人和(和樂)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政通人和(順利)北通巫峽(通向)

(3)觀:予觀夫巴陵勝狀(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4)空:濁浪排空(天空)長煙一空(消散)

(5)一:一碧萬頃(一) 長煙一空(全)

(6)極:南極瀟湘(盡,直通) 感極而悲者矣(極點)此樂何極(窮盡)

(7)以:屬予作文以記之(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爲)

(8)或: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候) 或異二者之爲(或許,也許)

  2、通假字。

(1)百廢具興(“具”通“俱”,全,都。)

(2)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咐,囑託。)

  3、詞類活用。

(1)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先”: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後”: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後”。)

  4、古今異義。

(1)氣象萬千

古義:景象。今義:大氣的狀態和現象。

(2)微斯人

古義:沒有。今義:細小。

  5、特殊句式。

(1)銜遠山,吞長江……(省略句)

(2)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狀語後置)

(3)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狀語後置)

(4)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定語後置)

(5)吾誰與歸?(賓語前置)

  6、流傳至今的成語

(1)氣象萬千

(2)心曠神怡

(3)政通人和討論

歸納整理積累文言現象

  佈置作業:

1、背誦文章

2、指導學生完成課後作業加強理解文本能力爲下節課做準備。

  語文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教學設計4

  設計思路:

1、這篇文章是千古傳誦的名篇,立意高遠,文采斐然,句式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於朗讀。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品位,體會文章的特點,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導學生自讀,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啓發引導。

  學習目標:

1、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學習重點:

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學習難點:

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預習任務:

1、對照課下注釋,能翻譯全文。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2、課外蒐集有關“古仁人”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古往今來,遷客騷人爲洞庭湖壯麗的景觀書寫了浩如煙海的千古絕唱,岳陽樓上更是題滿了文人的詩詞歌賦。因此,有人說,岳陽樓就是一部文學史,連范仲淹也說“前人之述備矣”,面對前人熠熠生輝的文字,范仲淹沒有像李白登臨黃鶴樓那樣“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闢蹊徑,用神來之筆使岳陽樓再放異彩,使《岳陽樓記》從此名於世,傳於後。今天,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探討一紙文章天下傳的奧祕吧!

  二、明確學習目標。

找一生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大家共同明確學習任務。師:本節課的任務比較的重,要想順利完成任務,就要靠大家肯自學,會合作,大家有沒有信心呢?

師:“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你們知道哪些?學生討論,多媒體出示。(《小石潭記》、《桃花源記》、《醉翁亭記》、《滿井遊記》等。)

  三、初步感知,自讀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2、讀懂文句,小組合作完成譯文。

藉助工具書和課本註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如: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

(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

四字短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

淫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薄暮冥冥 檣傾楫摧 虎嘯猿啼

滿目蕭然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 一碧萬頃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把酒臨風 喜氣洋洋

3、各小組展示自己翻譯課文的成果。(2—6組)對應段落展示,開火車的.方式。1組讀課文(大家讀得很好,雖然沒有高歌入雲,慷慨激昂,但是大家還是讀得很投入,這說明我們對課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

  四、理清思路,探究主旨。

1、(1—5)組展示對應段落的段意和文中發現的閃光點。6組展示文章的主旨句。

明確:

討論並歸納: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教師總結:作者敘的是重修岳陽樓的緣起及作記的緣由,描寫的是洞庭湖的勝景,晴景,雨景,抒發的是觀景的悲喜情感,議論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2、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遷客騷人的“悲”與“喜”?他們悲與喜的原因是什麼?作者認爲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裏?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係,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係,那麼究竟跟什麼有關係呢?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學生稍作思考,立即舉手回答)

學生:概括遷客騷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概括遷客騷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遷客騷人的悲與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與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樂是在人民快樂之後才快樂啊!

教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十分準確,看來,同學們對課文理解的程度很好。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到班上交流)

學生: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陽樓來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其實,作者從小就立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句話是范仲淹的心語,他想以《岳陽樓記》一文廣爲人知。

學生:其實作者想讓這句話表達的是一種“先憂後樂”的思想,究其淵源,即是儒家的仁愛思想。(同學們感到很吃驚,唏噓了一下)大家不要驚訝,我是查閱有關資料的。孟子曾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說法,范仲淹使其進一步發展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爲己任,以利民爲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爲此,就要不爲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學生熱烈鼓掌)

教師:這位同學能引經據典,見解精闢,很好。同學們還有其他的理解嗎?

學生: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是針對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爲仕途進退的原則,這是他有遠大抱負的表現。但是,我覺得他的“憂君”帶有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不過,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對我們來說,仍有着借鑑和教育意義。

教師:同學們對這句話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內涵,敢於陳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這種好的學習習慣經常用到學習上。其實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來寫天下,有一種超脫的濟世情懷。古往今來,在我們中國,像范仲淹這樣的人還有誰呢?請大家談談。(學生靜靜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積極)

學生:大禹治水的時候,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心中爲百姓考慮。

學生:屈原憂國憂民,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學生: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時候,幾十年仍手持漢朝旌節。

學生:明朝顧炎武憂慮國事,喊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言。

學生:孫中山爲了讓中華民族擺脫封建王朝,奔走呼號,嘔心瀝血,英年早逝。

學生:現代歌手叢飛,爲了讓西部山區的孩子上得起學,竟然貸款捐助,而自己卻一貧如洗,乃至得了絕症無錢醫治。

……

教師:同學們,大家說得很好。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憂國憂民的英雄人物層出不窮。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吸取他們的思想精髓,做一個胸懷祖國,心憂天下的當代公民。

  五、品讀,析語言。

教師: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憂國憂民,具有遠見的卓識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岳陽樓記》就是一篇經典之作,以其規範、典雅、精緻的語言被世人所喜愛。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學生邊讀邊劃)

教師:同學們讀得不錯。根據我們以往的學習經驗,品味語言有哪些方法?

(學生自由說說,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可以從句式的角度來品味,因爲課文是駢句和散句的結合,流利暢達、簡潔凝練、如珠走盤。

學生:也可以從音韻方面來品味。因爲文章有音樂美,讀來潤暢,聽來清晰。

學生:還可以從修辭手法的運用或哲理方面來品味。

學生:我覺得從詞語的運用方面來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師:同學們提供了這麼多方法,下面讓我們就把它運用到實踐之中去吧。

(學生分小組交流3分鐘後,再到班上交流)

學生:我很喜歡“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這句話,這組對句由上到下寫飛鳥游魚,用動感十足的畫面與上下文的靜態美景相映襯,富於趣味。“錦鱗”,指美麗的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說完後同學們熱烈鼓掌)

學生:我最喜歡“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這個句子。“陰”“怒”“濁”三字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極富感染力。“怒號”運用了擬人,似乎在爲遷客騷人的不幸境遇而吶喊。

學生:我最喜歡“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這句話。它運用對句,寫出了洞庭湖獨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時,爲“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張本。“通”“極”二字寫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觀和恢弘的氣勢。

學生:我尤其喜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這句話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爲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集中展示。當然也包含了對自己的鞭策和對友人的勉勵之意味。

學生:我很喜歡“銜遠山,吞長江”這個句子。“銜”和“吞”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湖與山、湖與江的關係,更使靜景富於動態美。

學生:“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最富有詩意,我最喜歡。“浮光躍金”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着的碎金”,展現了景物的動態美。“靜影沉璧”寫的是景物的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兩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學生意猶未盡,還想說出自己的感悟)

教師:同學們不愧是個詩人,對語言有很強領悟力和感受力,老師被你們絕妙的語言深深感動了,希望大家在寫作時,學學這樣的寫法,運用這些經典的句子。

  六、誦讀,重積累。

(學生讀讀背背這些句子)

  七、課堂小結。

教師: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爲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讀先生的文章,我們好像站在岳陽樓上,那浩瀚無涯的洞庭湖水,給予我們恢宏的氣勢,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讓我們點燃精神的聖火,去照亮時代天空的一角,做一個個當代的范仲淹吧。下課!

  八、作業設置:

1、背誦全文。

2、寫一段《岳陽樓記》的導遊詞如何?

  板書設計:

先後 敘事:重修岳陽樓 作文以記

天天 ↓↓

下下 寫景:暗 明

之之 抒情:悲 喜

憂樂 ↑↑

而而 議論: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憂樂

附教師下水文:

遊華山

暑假期間,單位組織集體旅遊,正好兒子也放假了,一家三口高高興興的跟隨大部隊一快去了西安一線的“紅色旅遊區”。風塵僕僕的旅途,雖奔波勞累,但也玩的很快樂。

旅遊的最後一天,就是爬華山。在車上,聽導遊小姐介紹說:自古華山一條路,山上到處是懸崖峭壁,山路險峻,有的地方筆直向上,只容一個人上下,有的地方成九十度的角度,如果有“恐高症”的人最好不要冒險,有好多女孩子爬上去,就下不來了,蹲在那兒哭,路很狹窄,又不能別人背,只能靠自己的耐性和膽量往下走,看來這些小姐們,哭過後,還要用自己的雙腳走下來。

很多人遊華山,視爲探險,在險中尋求自信與陶醉。唐代大文學家韓愈遊華山,好容易鼓足勇氣爬上了“蒼龍嶺”,回頭一望,見山路如此險絕,不禁大驚失色,想着這次可能回不去了,於是寫了遺書投下山澗。這裏的崖壁上就刻有“韓愈投書處”五個大字。這故事很可能是後人編的,但卻形象地表達了此境之險。有個八十多歲的老頭,登上華山後,大笑韓愈的膽小;也有不少人,慕名而來,但登到險處,膽戰心驚,半途而返。華山之險是其特色,它的引人之處,也就在這個“險”字上。我的身體素質很差,聽導遊這麼說華山的險峻,心裏就想放棄登山。呆在山腳下等大部隊,既不需要汗流浹背,也無險事迭生。即使枉費了那一張爬山的票,也不可惜。無奈,兒子死纏硬磨,非要我陪他爬上山頂,爲了給兒子做表率,我和愛人(有恐高症)還是硬着頭皮答應孩子的要求。最後,一家三口研究決定:既然來到山腳下,就要盡力去爬。如果中途實在爬不上去了,就原路返回。

同行者中有三個很胖的同事,害怕爬山吃盡苦頭,他們好不猶豫的選擇了坐索道上山。還有五個年齡大的同事在華山山腳下等着。不過,這幾個老同事都在華山腳下,花了八十元錢,他們和華山的各個險山風景合影了,也不枉此行!我們大部隊從 華山山腳的玉泉院起步,前者呼,後者應,兒子跑在前面,我和主人也看不見兒子的影子,路又那麼險,心裏急,一路上嘴裏不停的大聲喊着兒子的名字,人家說:老子英雄兒好漢來,怎麼來到華山,老子落後兒子靠前了。沿山谷,走約二十華里,到達一處叫青柯坪的地方。其東側有一塊大石,刻有“迴心石”三字。從這裏往上就是華山的險途。這三個字是告訴那些體力不濟和膽子小的人,到這裏就可以原路返回了。同事們都很有毅力,沒有中途返回的。太陽也來湊熱鬧,高高的掛在哪裏,一點情面也不講,頂着烈日,我們攀一步,再攀一步,再一步。

大約一個小時零二十分鐘,“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絕美風景,就在一瞬間照亮了我們的眼睛。好美的華山,雲天相接,好似來到九霄雲天裏,好險的華山,從山頂往下看,山路筆直向下,就像站在井邊往下看一樣,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的感覺。我一直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沒有自信。今天,我能登上這險峻的華山,看來我的身體還很過硬。可惜的是,登上北峯,主人的恐高症狀反應很厲害,不敢再攀登了。主人不敢往山下看,坐在那山頂的石頭上休息。兒子很疼他的爸爸,提議坐索道下山。我們一家三口,花了一百五十五元錢,坐索道下山了,體驗了一下坐索道的滋味,還是蠻舒服的,就跟坐飛機差不多。

有些東西光聽別人說,自己沒有親身體驗是感覺不準的。華山雖險峻,但並不可怕。我對華山的總體印象:華山,在險中讓人沉醉。華山,沒有桂林山水的風情萬種,也沒有灕江的“江作清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芬芳,它有的是“雄奇壯美,空曠博大”。華山註定不能與險分割,他們是一個整體,是一幅絕世的畫卷,彼此輝映,相互映襯。

磨破雙腳的華山之路,劃破雙手的鐵索鏈條,令人膽戰心驚的筆直的石級,給了多少人一個信念: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華山的險峻時刻提醒登山的人,路在自己的腳下,只有憑藉自己纔可有“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豪情勇往直前,風雨兼程,才能創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華山的險峻也給登山的人們平添了一種勇氣,平添了一絲信念,將堅定的步伐踩的更紮實。

  語文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由敘事而寫景,由寫景而議論,進而點明主旨的寫法;

3、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4、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重點】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難點】

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坐落在江蘇吳縣的範氏山莊,正殿中范仲淹塑像上方的匾上寫有四個大字:濟世良相。范仲淹入則爲相,出則爲將,曾帶兵守邊,是一位將相全才。然而他的戰功、政績並不爲一般人所熟悉,而他留給後人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所傳誦,激勵後人不要計較個人得失,努力爲人民爲國家作出貢獻,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作者及滕子京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他死後封給他的諡號。

在朝廷做官時,多次上書議論國政,要求改革時弊,任副宰相時曾針對當時的政治時弊,提出了十條改革意見,主張建立嚴密的任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吏治,推選法制,減輕徭役等,並先後頒佈了具體的方案。但不久,推行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而失敗,不幸被貶到鄧州做太守。《岳陽樓記》就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而寫。

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同榜的進士,兩人的友誼也從此開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於範的推薦,滕在涇州做知守,再在慶州做知守,在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16萬貫,終於被貶嶽州,心裏很有些憤慨。范仲淹擔心他惹出禍來,便借作文之機,寫出自己的理想,以規勸好友。

  三、誦讀

1、自由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分組按要求誦讀:

誦讀敘述寫作緣由的段落(第1段,標誌性句子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誦讀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第2段,銜遠山氣象萬千;標誌性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指代什麼?)

誦讀描寫陰雨天氣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若夫淫雨霏霏虎嘯猿啼)

誦讀描寫天晴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至若春和景明此樂何極)

誦讀描寫由陰雨天引發的情緒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抒寫天晴時喜悅心情的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議論抒懷段(標誌性詞語:嗟夫)

3、齊讀全文。

  四、學生藉助註釋疏通文意

  五、課堂練習

1、各種形式的誦讀。

2、在教師指導下整理重點詞、句:

通假字:具通俱,都的意思;屬通囑,囑咐的意思。

重點實詞:謫、勝狀(勝景)、大觀、際、涯、備、湯湯、遷客、騷人、薄(日薄西山)、去、國、偕(白頭偕老)廟堂、微、進、退

虛詞:然則、若夫、至若、或、是

句式:吾誰與歸?(倒裝句,賓語前置)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倒裝名,定語後置)

成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氣象萬千、心曠神怡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揣摩文章思路

  一、揣摩寫作意圖

結合有關資料,再次明確本文的寫作意圖。

以作記爲名,借題發揮,來規勸好友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無論居廟堂還是處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揣摩構思特點

基於以上寫作意圖,文章採用起筆於記,落腳於理,融說理於記事、狀物、抒情之中的思路,不露痕跡地達到了規勸的目的。

  三、探究思考

第一段的敘述交待了什麼內容?屬詳寫還是略寫?

(寫作緣由,包括時間、滕的遭遇與政績、重修盛況、由於不是重點,寫得異常簡潔,如寫滕子京的政績就只用了八個字: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第二段寫洞庭湖壯觀的景象,哪兩個詞能表現這層意思?具體寫景的句子是哪些?

(勝景、大觀;銜遠山氣象萬千)

前人之述備矣怎樣理解?與第一段哪裏照應?

(與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照應)補充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詩句。

第二段中起過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個詞可以作爲理解文章的切入點?過渡啓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用設問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過渡,引出了第三、四段,其中異字可以作爲理解本文的切入點)

第三、四段分別寫了什麼情況下洞庭湖的景色?由這不同的景色又產生了怎樣的情?這兩段的結構有何共同之處?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氣狀況下蕭條淒涼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的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氣狀況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遷客騷人的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之喜;兩段都是先寫景,後抒情。)

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爲中二者指什麼?古仁人不同於遷客騷人的地方是什麼?

(二者指因陰而悲和因晴而喜這兩種心情。而古仁人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面說法是什麼?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

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退指什麼?

(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這一句是對上面的總結,並自然而然引出了問題然則何時而樂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誰的看法?作者同意這種觀點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作者用這樣的問句結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由微斯人,吾誰與歸?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觀點,作者以此作結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四、整理思路,幫助背誦(見板書)

  五、課堂小結

本文是作者應好友之請,爲新翻修的岳陽樓寫的記文。作者以簡練的語言,鄭重地敘說了事情的本末,準確地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觀勝景,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意境,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想,在記山記水的背後,寄寓了作者政治改革失敗後憂國憂民之心不改的癡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