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有關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本文已影響 2.18W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紮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聯想、想象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故宮博物院》的教學目標其中之一是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回顧今天這堂課,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處: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多,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作爲閱讀訓練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語文,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佈局謀篇的特點。

從整體上看,導入部分較好,簡單明瞭,直接引入本文主體。內容理解上,通過設置問題,分配任務,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預期目標。

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整節課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採用了較生硬的方式,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2、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後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鬆後緊。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老師們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同時,通過學習和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2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按照參觀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歌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

一、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效果很明顯,有以下幾點:

1、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展開教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問題,教學重、難點得到合理的體現和突破。

2、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課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並由各組介紹課前蒐集的關於故宮的知識,既爲新課教學做了準備,使學生對故宮不再陌生;也鍛鍊了主持人和各組同學的膽量、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將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

3、學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弄懂。由於語文學科知識的瑣碎性和答案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完全撒手給學生。這節課,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給學生,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知識,我儘量將知識的傳授權留給學生。比如:

①故宮博物院的主要特徵是什麼?請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宮特徵的語句。

②填寫課後練習一的平面圖,想一想,文章採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③將課文劃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結構方式。三個問題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學生能力範圍之內,所以,我將它們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環節中,由各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在小組長的講解、組員的補充中予以解決。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現在把成功的幾方面總結如下:

1、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新課程理念。本節課,我自始至終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學、引導學生展示彙報、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寫法、引導學生談收穫。整堂課,由我告訴給學生的只有兩點:一是怎樣概括說明文的內容要點;二是拓展了駐足點的相關知識。

2、巧妙行使教具,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把握說明順序是本文一個重點,要想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就要先完成課後練習一——填寫故宮平面圖。爲了節省教學時間,並全面瞭解七個小組的學習情況,我在課前製作了故宮平面圖(網上搜了半天,都沒找到與教材完全溝通的圖片,於是,我將教材的圖片掃描到電腦上,用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的大小進行了處理,並在各建築的圖例旁加上了序號。)每組一份,於課前粘貼到自己組的小黑板上。課上,接洽完這個問題後,各小組派代表將自己組的接洽結果寫在小黑板上。檢查時,由一組代表說明自己的答案,各組語文科代表檢查下一組的回答情況。前後只用了三兩分鐘時間,全班同學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不足之處

本課中,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得不太好,在學生自主探究這個環節中,學生從很多角度談論太和殿,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並沒有針對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繼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過渡,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從整節課來看在一定層面上對課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四、改進措施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組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有力於學生的學習。在今後的備課過程中,不光備知識,還要背學生、背課堂的掌控方向,使今後的課堂更加完美。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3

上完公開課《故宮博物院》之後,我感覺在一節課內完成兩節課的教學任務,有點倉促。我之所以敢這麼上,主要是想換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案。

讀過福州一中陳日亮老師的書《我即語文》,曾見書中談到若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就不應該把一篇課文上得支離破碎,而應該相應設置若干種課型,這些課型分別安排自己的主攻目標,比如,有隻給學生自主學習的預習課,有教師主持引領的新課教學,有集中鞏固舊課的複習課,還有作文專項值得的課型和學生修改的課型,等等。於是,我想嘗試將必須花兩教時解讀的課文,分成兩種課型來上。這種上法,肯定會改變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上,都會產生一定的變化。

《故宮博物院》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教師佈置預習作業,內容涉及生字詞正音和解釋,歸納課文段落意思和文章脈絡,理清文章結構順序,瞭解說明順序的安排,在運用說明方法的字裏行間做批註。此外,課後練習也都必須完成。在這一節課裏,教師巡視班級,瞭解學情,對個別難點進行適當點撥,但不能給出答案,給學生留下懸念,以便第二節課吸引學生的關注。在第二節課(即公開課)裏,多數問題跟第一節有關,意在讓學生展示個人的學習成果。一旦回答正確,學生心中就能獲取莫大的成就感。

公開課上完,我在來個班進行了調查,好中差的層面都諮詢過這樣的問題:“《蘇州園林》那樣一節課教一半兩節課完成教學任務,而《故宮博物院》那樣前一節課預習後一節課教課,你說那一種教法你更喜歡、聽得更清楚?”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像《故宮博物院》這樣上比較好。”我再問:“可是,《故宮博物院》上的太匆忙,進度太快,你全聽明白了?”“聽得懂啊,不會太快!”這樣,我也就放心了,因爲我這堂課沒有誤人子弟。

語文教改的口號喊了這麼些年,最基本的信念是“以人爲本”,以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爲旨歸,這跟通過考試選拔人才不矛盾。瞭解學情、尊重學情,是教師進行校本教研並實施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當然,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和廈門市中考說明,也是老師嚴格施教的主要根據。這裏就不贅述了。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4

一、這堂課成功的地方:

1、《故宮博物院》一文,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遊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因此在教學中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後對文章的結構、順序一目瞭然。

2、密切聯繫學生的學情,講說明文沒有陷入枯燥的僵局,遵照“文史不分家”的經驗之談,把故宮博物院放置於中國封建王朝頂峯時期的文化背景之上,爲相對積累匱乏的學生補充了大量有益的人文歷史知識,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對他們是一種良性的薰陶,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說明文的興趣。授課颱風灑脫大氣,課堂環節的銜接自然流暢,在課堂上營造出“故宮”的一點氛圍。

3、通過一組故宮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讓學生能夠深入課堂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實現了本篇說明文語言準確而生動的特點的教學。

4、文章向讀者介紹了故宮建築羣的規模、特點、佈局等,詳略分明得當。我在對學生的口頭介紹中對敘述的詳略進行了知識的梳理,學生掌握較好。

5、在不枯燥、不平板的授課過程中能夠兼顧對於說明文基礎知識的鞏固,例如: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結構。溫故而知新。

6、設置了適當的討論環節和課後思考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各個課堂環節間穿針引線的語言運用還算得體,導入和小結有一定的文采和思想性。

二、這堂課需改進的地方:

1、由於做公開課我擔心一課時完成不了,在實際教學中,我的課堂設計完成前半部分顯得緊湊,還需要更優化,更合理。

2、對於學生的預習工作安排得還不夠到位,讀課文的遍數還不夠,以致學生對文本的體味還不夠深,課文裏一些細節沒有捕捉到,從而在課堂上思考、發言受到了一點點限制。

3、講課要更好地做到詳略得當、文理並茂和文情並茂。

4、課件要做得更加精美,運用鏈接來給學生帶來更美的感受,做到課文、課件、講課呼應起來。

5、要更好地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應及時給予鼓勵性的點評,不要輕易地否定一個學生地回答,要更加講究點評的說話方式。

6、在學生回答問題前,應讓學生更充分地思考,這樣回答問題的質量就會更高。一些環節可以轉換成讓學生當堂說出,對於臨下課幾分鐘的處理可以更加隨機應變,變成處理一下《目標檢測》上的部分重點習題。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5

《故宮博物院》作者按照空間順序,抓住中軸線,由南向北,詳略得當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和功用。我着重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去研讀文本;讓學生自己總結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自選作業儘可能地面向全體學生並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

本節課上的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1、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以播放故宮圖片作爲情境引入,這一活動的設計,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接着,讓學生概括故宮建築物的特點,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運用空間順序進行寫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憑空想象很難再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影像;建築羣宏偉壯麗、精美的藝術感和統一的佈局對學生來說只是抽象的概念。鑑於此,我藉助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主要用以下整合突破:

(1)用故宮的圖片導入,激發興趣,貼合文本。

(2)通過多媒體展示故宮建築平面圖幫助學生直觀的梳理寫作順序。

(3)用故宮建築羣直觀的圖片和故宮視頻資料的播放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建築羣規模宏大、佈局統一的特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能夠更好地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6

本課是一組非連續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組成,其中有對故宮博物院進行全景介紹的說明性文字,有關於太和門被燒的故事,以及來自官方網站的遊覽須知和平面示意圖。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紹,也有圖片提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課文前面提供了兩個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有針對性的展開閱讀。

在課堂上,爲了完成閱讀任務一,引導孩子們重點閱讀了材料一,同時,對照材料四對,故宮博物院的整體佈局結構進行了瞭解和認識,並讓學生在示意圖上畫出了故宮參觀路線。

其次,爲了完成閱讀任務二,精讀了材料一中關於太和殿的介紹,並引導學生看示意圖。

在學習本課時,着重訓練了學生對於行蹤詞和方位詞的運用,並進行了寫話訓練,但效果並不理想,部分孩子用詞不夠準確,表達不夠清楚,不能夠準確地描述位置與行蹤。

同時,在材料一的學習中,再一次鞏固複習了說明方法的運用,讓學生繼續找到文中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這是學生們第一次學習非連續性文本,所以學習效果不很理想,再加上材料篇幅較長,部分學生不能夠準確提取文本中的關鍵信息,所以沒能完成閱讀任務,這足以證明學生的閱讀能力弱,進而理解能力也就弱。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7

課文是按照參觀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文本並不難,但說明文一向不太受學生歡迎,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不夠吸引學生。

回想這堂課教學設計還不夠精心。有些枝節,無關緊要,大可以刪去。課堂設置了讓學生代入導遊身份來自學課文,雖然課堂看上去熱鬧,實際上學生沒有學到知識,沒有開動腦筋,不可取;要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心裏,想想他們可能有問題。再讓我上這一課,我想大刀闊斧,刪減枝節。初讀課文時,就應讓學生理清課文說明順序,不要那些簡單的問題。然後讓學生找出故宮的整體特徵,讓學生理解爲什麼以太和殿爲重點,再分析5-8段,找出能反映太和殿特徵的語句,太和殿的特徵就可以反映整個故宮的特徵。

課後我反思,除了教學設計不夠完美,對學生的瞭解與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許多學生從未到過故宮,甚至對故宮瞭解十分有,這不可避免。回顧這堂課,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儘量予以評價,並儘量從細處着手。日後我需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想法,思考他們的重難點,分解問題,設置小問題,多培養自己的引導能力和調控課堂能力。既然教授這一節課,就要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由衷的產生民族自豪感,要讓說明文生動起來,讓每個學生以故宮爲驕傲,都想到故宮去,他們雖小,不能很好理解,但這種文化共鳴需要儘早培養。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8

這節課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後面內容有些快,前鬆後緊。而我原本還想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徵,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

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築位置,抓住象徵皇權的特點。而實際上因時間關係,沒有很好的引導好。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科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9

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課前就覺得這節課的任務有點多,恐怕要拖堂。(這是我一貫的通病,每次作公開課,或是出於追求完美,或是爲了製造亮點,總是設置過多的問題,最終經常拖堂。這一點也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全力心改變的。)可是,左思右想,斟酌了再三,哪一個問題也捨得不砍,總覺得砍去了這節課就不夠完美了。所以,一時僥倖地以爲,如果課堂進行得順利,時間應該能夠。由於對學生的情況分析得不夠準確,教學中,對於文章結構的把握,學生一時沒有理清頭緒,這一環節就耽誤了時間。以致於下面的環節時間就緊張了,不知不覺語速也加快了。最終還是有一個問題不得不留作課後作業了。

本節課,雖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至少是課改以來,我所做的一次步伐最大的嘗試,希望在兩位教研員的指導下,在全校老師的幫助下,以後,我會做得越來越好!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0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少,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訓練學生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佈局謀篇的特點。並且本文也是一篇解說詞,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爲四個部分:導語引入,文本解讀,課外延伸,課後討論,時間爲一課時。從整體上看,導入部分較好,簡單明瞭,直接引入本文主體。內容理解上,通過設置問題,和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疏通文意,體會文章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自己感覺不錯的設計是課外延伸環節:我讓同學們設計一篇導遊詞,並配以FLASH動畫,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課上同學們都積極踊躍,令我比較高興。整節課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採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後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鬆後緊。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成功之處在於:在文本探究中,不斷質疑爲什麼採用這種說明順序,怎樣採用這種順序。學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須根據說對象來確定最合適的說明順序。在空間順序說明時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的方位詞。在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後,進行說話訓練,學生比較容易學會。

在確定探究方向時,注意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充分走進文本之後,思維活躍,主動質疑,老師整合問題,確定有價值的探究問題。

不足之處:文章5—8節是課文重點,沒有很好的自然的安排,體會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學生對爲什麼把太和殿作爲重點介紹,由於課前學生資料查閱不夠,閱讀文本不夠深入,討論之後依然沒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學生在說話訓中立足點過渡不自然,沒有準確使用方位詞。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2

本文教學設計首先回顧運用已經學過的關於說明文的知識和本文的“預習提示”,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本篇的結構層次和說明順序,並結合讓學生填寫示意圖的方式進行。

這樣既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又可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的認識,瞭解作者的說明順序。

因爲本篇課文只用一課時講解全文,因此重點在研讀介紹太和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讀而過。在討論中,強調介紹建築羣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建築物的特點而定。在講解過程時,能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徵,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築位置,抓住象徵皇權的特點,讓學生了解作者在介紹建築羣時,分清主次,採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讓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實踐中,要學習作者這種重點突出,有詳有略的寫作特色。

本課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課件比較簡潔,結合課文內容講解,同時又不過分突出該手段的替代和渲染作用,效果較好。在課後作業部分,讓學生當一回小導遊介紹故宮博物院,這樣的課外練筆設計可讓學生複習課文內容,補足課堂上沒有講解的景點內容,另外又可鍛鍊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