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2.25W人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1

這篇課文是讓學生懂得在困難面前要動腦筋想辦法,積極地去克服困難的道理。而這些道理更是我們的這羣特殊學生在將來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體驗和麪對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儘量讓他們去體會這個道理。

教學中,課文“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這個問題中,我還是運用了傳統的教學中通常用的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這是因爲我覺得我們的學生智力相對較低,應先吸收的學習特點,所以這時我們的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但這也是認識的階段,也是在從被動轉爲主動過程。

有了這個過程,就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嘗試探索對於他們來說是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對此我設計了一個和課文相似的實驗:講臺桌上放一個裏面裝有少量水,瓶口又小的瓶子,旁邊還放一些小石子。然後請了班上一位有腦的學生上來扮演烏鴉,其他同學在講臺桌四周圍着。看着這位腦癱的同學很吃力的將小石子抓起,儘管有時可以同時抓兩個,但還是要一個一個地放進去,因爲瓶口很小。後來,水終於升高了,同學們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結合課文內容也悟出在困難面前要積極想辦法勇於克服。我覺得這樣既運用了傳統的教學又結合了現代的學生自主教學的方法。

就在這時候,我喝了口水,發現我的保溫杯的水還不到一半,我就問學生了,假如老師現在不能用手拿起保溫杯來喝水,那要怎樣才能喝到水呢?在教學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雙向互動。教師也就成爲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呀!別看我們學生是特殊孩子,他們的回答也很有創意:張世賢說:

“把冰塊放進去”

林新發說:

“放一根吸管吸起來”

吳嘉偉說:

“直接倒水進去”

想想也是,老師又不是烏鴉吳嘉偉這也是對的呀。當然還有同學說放小石子,但就不能喝了這可不怎麼好,後來又改爲糖果了。

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們也有很豐富的想象力,我也越來越喜歡這羣可愛的孩子了。在教學中我一直不斷在創新,在尋找更適合我們的教學方法。它不一定要棄傳統,也不一定要吸全新,而是看我們學生的接受能力,是否可行。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2

在學習《烏鴉喝水》中,有一段“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要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卻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學中就讓學生做一回小科學家,讓學生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裏投,看着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在教學中,我們幾位一年級語文教師是這樣做的:

一、培養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

“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爲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爛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啊!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髮展。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地創造表現自我吧!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3

說實話這節課我的設計和今天我上的這堂課有很大差異,因爲我本打算用來完成這節課,重點與圖文結合,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課堂節奏應該更快,容量更大,更高效一些。可是上課時沒有電,完全不能用,這就打亂了我的原有思路,所以臨時決定一支粉筆,一本說,一張嘴來完成了。

我對我班的學生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爲之前也有家長進課堂,情況挺好,所以沒怎麼在意,可是今天有家長有老師,顯然學生的狀態沒有之前好,很多學生畏手畏腳的,不敢發言,生怕出錯。再加上沒有了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就出現了課堂上反覆強調紀律的現象。

對於教學這塊,我今天準備的就是嘗試課,爲什麼這麼說

一、課前預習這是第一次在我的課堂上實踐。

二、自然段這個概念學生也是剛剛接觸。

三、生字板塊的處理。放在平時,像這一課的知識我需要兩節課來完成,今天我是壓縮到了一節課完成的。我這樣安排是想自己做個嘗試看看低年級的孩子們到底會不會預習,能預習到什麼程度,另外就是課堂上儘量多的滲透一些關於課文理解的知識。

總之這節課我是打算拿出來和其他老師探討的,我希望我的課能得到大家的指導。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4

《烏鴉喝水》是部編版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經典課文,小時候我上小學時就學過,今天再次讀這篇課文,感覺很親切,就這樣一篇經典文章,如何用新思維、新理念來備課?課前我靜靜地思考着……

因爲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

1、【認、寫】複習本課生字,書寫“出、見”兩個字;

2、【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做】做實驗,邊做邊講述烏鴉喝水的過程,體會烏鴉的聰明,用心思考。

成功之處:

1、抓住學生識字認字的規律,及時鞏固複習,這一課中的烏~鳥、放~處、我~找、渴~喝,是形近字,不好區分,第一課只是簡單交流,認讀,再次複習,從字形、字理等方面加以區別,更好地區分這些字的不同之處。

2、朗讀感悟,理清課文的線索。“烏鴉口渴――到處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抓住“到處”、“水不多”、“瓶口又小”、“一顆一顆”、“漸漸升高”等關鍵詞語,體會烏鴉找水的艱辛,找到水的欣喜,喝不着水的着急以及喝着水的滿足、快樂,在讀中體會烏鴉的心理變化過程,並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實際進行交流,同時思考:烏鴉還會用什麼辦法喝水?孩子們想到用吸管吸,用翅膀抱着瓶子喝,向人類求助等方法,用有效的問題激發孩子積極動腦思考。

3、動手做實驗,感受烏鴉喝水的過程。我讓孩子們準備了石子、瓶子、水這些實驗材料,在課堂上演示,第三次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但是爲了完整地呈現故事內容,孩子們從頭開始,邊講邊演,帶上表情與動作表演烏鴉口渴,到處找水,找到水一顆一顆地放石子,抓住“一顆一顆”這個詞語,體會烏鴉的耐心等待,也體會到“瓶口又小”這個困難,聯繫前面的課文內容進行對比發現,在演示實驗中,孩子們理解了“漸漸”一詞的含義,並找出近義詞慢慢進行替換。

不足之處:

1、沒有完全抓住課文的留白,進行補充教學。第一自然段,“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抓住“渴”還可以引導:烏鴉很渴很渴,他會怎麼說?(渴死我了!渴死我了!渴得要命!我想喝水,我想喝水……)課文結尾,還可以再引導學生與烏鴉進行對話,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間允許,還可以動筆寫一寫,作爲一個小練筆。

2、朗讀形式有些單一,只是師範讀,指名讀,齊讀,學生的讀書興趣沒有調動起來,完全可以用小組展示讀,分段讀,接龍讀等方式,擴大讀書面,同時評價譚言要再豐富,多樣一些,這樣孩子朗讀的興致纔會提高。

3、可以找一篇或兩篇同類型的文章,進行對比閱讀,羣文閱讀要落實在行動上,要有前曕意識,不能總侷限於一篇文章的教學,要動起來。

改進措施:

1、精心備課,要在立足教參的基礎上,全面把握教材,尤其是課文的重點留白,一定要留處時間來,引導學生觀察、想象,不能緊抱課本,死盯文字,要把學生的思維的向外引,拓展延伸,並收放自如。

2、動手查找資料,補充課文教學。羣文閱讀要落實在行動上,要捨得花時間去思考。

3、不能偏離教學的重點,與課堂無關的內容,一定要有所捨棄,不能熊掌魚翅兼得。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5

在我小的時候就有《烏鴉喝水》這一課,孩子們也非常熟悉了,但對孩子們來說只是這個故事聽的比較多,爲了讓孩子們清楚地弄清烏鴉喝水的過程,我就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小實驗:在礦泉水瓶裏裝少許水,往裏面加小石子,體驗水漸漸升高的現象,並嘗試說說水升高的原因。因爲本課是要求背誦的,爲了讓孩子們把課文內容記得更深刻,還讓他們邊背誦邊做動作。如:讓每個同學扮一隻小烏鴉,先對照課文自己創作,嘗試把課文表演出來,練習邊做動作邊背誦課文。比如,“一隻烏鴉口渴了”:表現出非常想喝水的表情。“到處找水喝”:表現邊飛邊找的動作。孩子們當時就是學的很有趣,記得很牢。

通過《烏鴉喝水》這個故事,是爲了啓發學生遇到困難要動腦筋,積極想辦法,啓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我採用的是編故事的辦法,在瓶子旁邊沒瓶子,那該怎麼辦?比一比誰想的辦法多,誰想的辦法好。學生們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連大人們都想不出來的辦法:如把瓶子推倒喝水。插個吸管喝水。請小夥伴幫忙。

課後我還讓孩子們回家把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他們也完成的很好的。

我在課上是嘗試着這樣做的,收到的反饋比較好,收穫也比較到,我們在上課時可以讓孩子的全身感官都動起來,這樣的課文才上的有趣。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6

《烏鴉喝水》這節課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

我主要引導學生們在進行表演、討論乃至爭論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知識的獲取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我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大膽地交給了他們。“你能幫烏鴉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

親身經歷和探究性的學生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有效途徑。我讓學生模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同時學生在表演、觀看中也體會到烏鴉口渴的難受,初見到水時的驚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個過程,並讓學生通過讀來體會烏鴉的心情。

而在拓展部分,我問學生:“烏鴉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喝水?”大家的思維活躍,如用吸管吸,用石子砸一個洞等方法。學生的答案使整個課堂煥然一新,也使我體會到在自由平等氛圍中創新的可貴。

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爲本節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着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讓孩子跟着我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雖然讀的效果不錯,可是課後反思,發現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節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指向,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多次教學,不斷反思,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於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有着極爲重要的影響。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特別注意這點。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7

潘金玲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爲本課的教學重點。下面就本節課的教學做如下反思。

1、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實現閱讀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並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 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品讀感悟全文,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並充分運用遠教資源豐富的形、光、聲、色,激發孩子參與活動,培養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創設平等、合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例如在體會烏鴉看見水卻不能喝到水的時候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心情,是很難過,很失望,很苦惱的,然後讓學生很難過地讀一讀,很失望地讀一讀,很苦惱的讀一讀,讀文中體現個性化的閱讀。

2、加強語言文字訓練,豐富語言的積累。

在進行讀文的同時,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是我的課堂的重點,因爲學語文的目的就是用語文,將在課堂上的知識用到生活中才能體現學習語文的價值。例如在本節課我安排了用“漸漸”說話,設計了許多的練習題:1、太陽漸漸升高了。2、小樹漸漸長大了。3、海水漸漸張起來了。等等。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到處”的意思,並運用到處造句。然後在理解全文後讓學生評價烏鴉是怎樣的動物,進行語言訓練,烏鴉我想對你說()。

3、勾畫詞句,爲考試做準備

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很少採用勾畫的方法進行教學,總覺得只要讓學生自主說一說就可以了,不過後來我發現因爲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沒有這種能力,所以學生在答卷的時候多數不會做。因此在這個新的班級中我特別重視勾畫與交流的訓練,爲以後的考試打下基礎。

4、學在課堂,練在當堂。

本課是第二課時,學生對生字已比較熟悉,所以在識字環節用時不多,主要通過一些遊戲的方式來不斷激起學生的興趣:從字到詞,再從詞到句,最後到課文。如:學習“鴉”字,學生說出這個字的特點之後,就讓找出與它相關的詞。最後再來比賽找句子,讀句子等。讓學生不斷的在語境中練習生字、詞,而且方式多樣,這樣學生會在主動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學生經過這樣系統的學習知識也會更嚴密、完整,爲以後學習語文打下更好的基礎。

5、進行人文教育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烏鴉很聰明,又耐心,更要改正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錯誤觀點:只要烏鴉叫,就是有不祥的事情發生。讓學生知道烏鴉還有很多的優點,例如有烏鴉反哺的故事,進行思想教育。再如,度了課文後,你認爲這是一隻什麼用的烏鴉?因爲什麼?這樣不僅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而且挖掘了思想的內涵。

本課在朗讀方面還要加強,學生在體會句子方面還很困難,以後要循序漸進,多考慮學生年齡特點。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8

這一節課講授的小故事十分有趣,在大家的印象中又醜、叫聲又難聽的烏鴉變成了聰明的化身,在孩子的內心世界裏播撒下一顆愛動腦筋的種子。

由題目導入,講知識點竄出。烏鴉喝水,聽起來就吸引孩子的一個標題。我就從這個標題給孩子說了第一個知識點,孩子們看我寫的字後,就自己先叫了起來:“老師,那個字少了一點!”“他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大聲叫道。”我笑而不語,看着孩子們,看到大夥臉上的疑問還有許多張要發言的嘴是,繼而才說:“是呀,老師把這個字寫錯了呢!”“沒有,老師,這個不是鳥,這個是烏。”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孩子們自己當起老師來了。接着又說起了鳥字旁的字還有那些。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節課課文內容就是從講故事入手的,讓孩子自己讀了兩遍之後,他們就知道故事的大概了。所以接下來的課上內容也就相對簡單,甚至可以說水到渠成,課文思路清晰了!

不過現在想想其實可以搞點神祕的東西也許會更好,讓興趣做老師,讓孩子當主角纔是真。這節課相對來說還是我引導的有的多了。越到後面,味道就越是少了些。

越是到學期末,就會越感覺到孩子的疲憊感。不單只是學生,其實老師也有的,只是在面對學生的時候,只能給自己打雞血,不斷自我激發激情,不斷用自己的熱情來渲染孩子的上課狀態,要是連老師都沒精神了,那這個班的這些課該如何是好?

這節課往後上就發現了些問題。孩子們累了,讀書不帶勁,回答問題沒什麼興趣聲音。我也有點手足無措了。

反思着兩週的上課狀態,實在不行,有點反嫩還老了,在授課的時候情書容易受孩子不良習慣影響,常常要停下課來整頓。話說好的老師是要用好的課程來吸引學生,也知道強要牛喝水,牛就偏不喝,可惜我的段數太低,功力不深你,沒能將課堂上的有滋有味。深深反思,我將努力做一下改變。

首先,要好好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熟悉了纔好下手,熟悉了纔好發揮。熟悉教材,不只是重難點,應該還有有趣的地方,或者將好玩的點呈現出來。一年級的孩子,廠應該要讓他們喜歡上學習,愛上知識才是真。

其次,將課堂上得有趣,將知識插上翅膀,既要引着孩子走,又要孩子自願跟着走。這個實在是有些難度,有些老師上了一輩子的課,也改不了死板的方式,有的老師一出來教書了,就教的活潑開朗,讓學生老師都愛聽。這種上課的模式其實是和人的性格有關,但是爲了孩子們,這個改變又算什麼呢?

接着,形式可以更多化一些,除了將《烏鴉喝水》演着來上,其實還可以唱着來學,說着來做。

最後,適合孩子纔是最好的。每個班的情況不一樣,我們班也是一個特殊的班級,我們有自己的上課模式,有自己吸收的方式,所以順着來,效果可能就會事半功倍。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9

《烏鴉喝水》作爲一篇經典的文章,受到幾代人的喜歡。全文不到二百字,卻爲讀者呈現了一隻聰明能幹,善於動腦筋的烏鴉形象,對學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一改烏鴉在人們心目中的“壞”印象。

在課文教學時,我首先用課題中的“喝”字做文章。提問:課文中帶“喝”的詞語有哪些?學生能容易地找出“找水喝”“喝不着”和“喝着水”。接下來的教學是用這三個詞串起來的。出示句子“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抓重點詞“到處”理解意思,想象烏鴉都去哪些地方找水喝,學生的思維活躍,說出了很多地方,如去了森林,山谷,沙漠,農場……進而體會到烏鴉口渴得厲害和找水的辛苦。這是“找水喝”的內容。“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裏有水。”這句話點明瞭烏鴉找水的結果,令人欣喜,學生也爲烏鴉高興。

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寫到“瓶子裏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着水,怎麼辦呢?”我覺得此時適合合作,於是組織學生用嘰嘰喳喳法討論烏鴉此時的心情。只見同學們四個小腦袋湊在一起,挺有秩序地討論起來,我靜靜地觀察他們,各組的控噪員和小組長還挺像模像樣的呢!討論結束後,我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彙報,同學們說出了很多形容烏鴉心情的詞語:失望,傷心,難過,不高興等。我覺得都挺準確的,我對同學們的合作情況和合作成果給予評價。我又問其它小組有沒有補充?這時候,班裏一個叫陳新園的小男孩不緊不慢、字正腔圓地說出三個字——快瘋了!全班同學頓時笑倒,我也被這個小男孩搞笑得上氣不接下氣。是啊!多麼通俗的語言,似乎“快瘋了”比“失望”“傷心”“難過”更能準確地表達烏鴉的心情,也更容易被一年級的學生接受。“好吧!那就帶着‘快瘋了’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吧!”同學們的朗讀非常到位,而且我還看見很多同學的表情也是那麼痛苦,看來他們已經真正的進入了情境,和文本融爲一體了。

我緊接着抓住“怎麼辦呢”組織學生展開第二次討論,這次用的是“接力法”,小組彙報時有以下方案:一烏鴉用翅膀把瓶子抱起來喝;二烏鴉用一塊石頭把瓶口打掉喝;三烏鴉把瓶口堵住,把瓶子倒過來,再把瓶底打掉;四找一個塑料袋,把水倒在塑料袋裏喝;五找個吸管喝。彙報結束後,很多學生還提出了質疑,我覺得這也是合作學習中非常可貴的地方。一個問題,引發了同學的深度思考,他們想烏鴉之所想,急烏鴉之所急。真正的學習在課堂發生,我趁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學們都很棒,遇到困難一定要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後文是敘述烏鴉“喝着水”的內容,烏鴉的辦法是藉助視頻幫助同學們理解的,整節課氣氛輕鬆活躍,同學們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因爲《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也心情大悅,和同年級的語文老師分享了我班同學的精彩表現。於是我也想起了卜主任在第四屆合作學習年會上的發言:教師要善於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尋找合作點,提出爆炸性的問題來引爆整堂課。現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和能力都很強,教師的思想也要與時俱進,巧妙地設置問題,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們討論,很多時候,他們帶給你的驚喜比你預期的要多得多。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10

1.從課後的訓練題入手,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在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後,就用課後的訓練題1揭示教學目標,重點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2.把字、詞、句的理解與有感情朗讀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理解,指導朗讀,讀出語氣。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讀,在讀中加深理解。

3.有目的地運用電教手段,突破難點,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加強訓練。

4.背誦課文的訓練層次清楚。從看投影背誦到板書的詞語背誦到獨立背誦,由形象到抽象;從一段一節背誦到全篇背誦,由個別到全體,這樣訓練纔會紮實到位。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11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爲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體會瓶子裏的水是怎樣漸漸升高的。

一、教學效果:

識字對於一年級來說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我想盡一切辦法,採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自己學習生字就不那麼困難了。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成功之處: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呦,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三、不足之處:

1、指導朗讀不到位;

2、由於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沒法進行,此乃一大失誤,聽、說、讀、寫沒能落實到位。在本節課中,自己雖然滲透了一些新的課程觀念,但還不夠放手,今後還需要不斷學習,好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四、改進措施:

這篇課文是讓學生懂得在困難面前要動腦筋想辦法,積極地去克服困難的道理。而這些道理更是我們的這羣特殊學生在將來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體驗和麪對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儘量讓他們去體會這個道理。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12

《烏鴉喝水》是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程,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文章,內容淺顯易懂,孩子們在學前初期已經聽過該文本,理解起來並不是很難。

第一課時的教學因爲處於課本的最後一個單元,孩子們對於許多常見的識字方法掌握得較爲透徹,所以圍繞生字環節,我完全放手給孩子,讓孩子們自己交流識字的方法,課堂效果很好,孩子們在交流中獲得思想的碰撞,收穫了同學們許多新奇的想法。第二環節的朗讀課文,第一遍初讀,讀通句子,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地方圈畫出來一起交流,圍繞難讀的句子,師生共同探討,孩子共同學習;第二遍讀,讀好問句;第三遍讀找出圍繞“水”有哪些詞語,畫出來。孩子們很快找到,讓孩子們練習了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同時根據“沒水喝——找水喝——喝着水”幾個關鍵詞,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

第二課時的教學,複習生字放了較少的時間,第二關的理解課文,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三個主要問題的探討,

1、“到處”的理解,我和孩子們一起探討,都到了哪些地方,說明烏鴉非常的口渴;

2、烏鴉看到什麼想到什麼辦法了?

3、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烏鴉。三個主要問題,第一個是對於詞語的理解,第二三,讓同學們先自主思考,從文中畫出關鍵詞語,一起交流學習。

整節課下來思路清晰,課堂主問題的提出有助於孩子們對於文本的理解,特別是訓練了孩子們尋找關鍵信息的能力,本節課的放很是到位,關於生字的交流,關於問題的探討。但是細細想來,存在一些問題:

1、課堂時間分配不均勻,把重點放在了文本的理解與朗讀,給生字學習留出的時間不是很多,第二課時講完只留下了五分鐘時間學習了一個生字,時間分配需要再做調整。

2、學困生關注較少,課堂上能回答出來的還是善於動腦,善於思考的好學生,學困生關注不是很到位,特別是講解可能只是一筆帶過,反覆的體味略顯欠缺。

3、學生的話語體系仍需繼續完善。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13

《烏鴉喝水》是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則經典的寓言故事。課文以“烏鴉喝水”爲線索,圍繞“烏鴉着急喝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描寫了一隻遇到困難能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烏鴉。通過這個故事,教育學生遇到困難不要慌張,要積極面對,開動腦筋想辦法。

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着力在這四個方面:

1、通過多種方式朗讀,熟悉課文內容。

2、啓發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字形、理解字義。

3、正確、規範書寫漢字。

4、通過關鍵詞理解句子,具體指導朗讀。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兩點:

1、啓發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字形、理解字義。我先讓學生回憶一下學過的識字方法,再用這些方法來識記本課生字。大部分學生都知道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加一加(包括加偏旁和加筆畫)、減一減、換一換、偏旁歸類識字、看圖識字、字理識字、動作識記、形近字比較識字、組詞法、偏旁區分識字等。

(1)形近字比較:鳥—烏貝—見

(2)加一加:鳥+牙=鴉扌+戈=找訁+午=許

氵+去=法方+攵=放井+辶=進

“力”加上兩點變成“辦”。“力、辦、爲、邊”進行比較。提醒學生,增加的筆畫放在不同的位置,字也不一樣。“力”這個字加筆畫,可以變成“爲”“辦”,加偏旁“辶”,可以變成“邊”。

(3)偏旁區分:攵和夊,通過具體筆畫的區別和數筆畫,進行區分。強調偏旁名稱。“攵”是“反文旁”,“夊”是折文。

攵:一筆撇,二筆橫,三筆撇,四筆捺,四筆寫成攵。

夊:一筆撇,二筆橫撇,三筆捺,三筆寫成夊。

攵:放、數。強調“數”是多音字,三聲數,數不清;四聲數,數學。

夊:處、冬、夏。

(4)組詞識記:烏鴉、到處、找出、辦法、旁邊、許多、放進、升高。這些詞語都是生字組成的,而且和課文內容密切相關。

2、書寫漢字時,重視範寫。着重強調“出”的書寫。我先讓學生和我一起書空筆順,再請學生注意觀察“出”的每一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寫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後再進行範寫。“出”的筆順依次是:豎折、豎、豎、豎折、豎;第一筆豎折的橫段要寫在橫中線上,中間的豎要立在豎中線上。“出”筆順容易出錯,要特別強調一下,和“山”區分開。學生書寫時,個別指導。我會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和執筆姿勢。我的提醒口令是“寫字做到三個一”,學生答“一拳、一尺、一寸”,讓學生邊答邊調整姿勢。

接下來我談談本次授課的一些不足之處:

1、在教學過程中,我節奏感把握得不太好。識字、寫字、學文的比重沒有分配好,寫字時間稍微有點長,導致分析文章的時間太少。應該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明確文章的線索:“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理清文章的順序,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2、我的語調、語速沒有明顯變化,課堂有些平淡乏味。有的同學提不起興趣,做小動作,不能認真聽講。發現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我應該停下來,轉換教學方法,重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忽視了學生。

3、通過關鍵詞引導學生理解句意和指導朗讀時,應該先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再指導朗讀。比如“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這句話,我在教學過程中,是先指導朗讀,再讓學生理解“到處”這個詞,顯得有些生硬。如果先讓學生理解“到處”這個詞語,再朗讀課文,就順理成章了!學生也更能體會烏鴉的口渴。教學中的細節還需要反覆斟酌。

4、爲了讓學生理解“漸漸”的意思,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識記一個漢字或者回答對一次問題,就往瓶子裏放進一顆石子,通過一顆一顆地放石子,讓學生觀察瓶子裏的水一點一點升高。由於我沒有合理安排好時間,以至於下課時,瓶子裏的水沒有明顯變化,學生不能完全體會到“漸漸”的意思。

5、板書有些隨意、零亂。我需要提高自己設計板書的能力。

6、課件製作水平還需要提高。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多鑽研教材、發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更加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提高自己對課堂的掌控能力。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14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爲本節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着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1、富有情趣的導語——愉悅有效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媽媽的孝敬。聯想到品德與生活中“小烏鴉愛媽媽”的兒歌,也便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又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習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2、設計板狀結構——簡約有效

教學本課,我採用的是板狀結構設計。先引導學生研讀帶“喝”的句子,體悟烏鴉喝水過程中心情的變化。又由學生提出“烏鴉喝不着水,後來又是怎麼喝着水的?”這一疑問進入研讀“烏鴉怎麼喝着水”這一內容。每一環節教師均給學生留有足夠大的選擇空間,因此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板狀結構的課堂設計在流程上具有多變性和不確定性,課堂教學因而顯得多姿多彩;課堂上,學生入情入境,各有所思,各有所悟。

3、創設語文實踐活動——積極高效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當烏鴉演示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動腦思考,還要用眼看,用耳聽,用手做,用身體經歷,用心靈感悟。通過學生演示實驗,學生不僅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還領悟到烏鴉爲喝到水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在作業的設計上,新穎獨特有個性,大膽開放有創新。通過實驗操作,培養了學生運用科學的態度分析事理的能力,培養了學生敢於懷疑、敢於實踐的科學求真精神。

追求有效,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永恆話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需要我們老師熟練地運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在學習後實踐,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後改進,在改進後學習。讓我們一起去追尋!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篇15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本文共三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我上了第一課時,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會寫“辦、法”兩個字。

2、過程和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遇事要開動腦筋,利用現有的條件解決問題。我個人認爲在實際操作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三點:

1、步驟清晰。

2、課堂上滲透識字方法。

3、注意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能力,用已有的方法識字。

在讀準生字讀音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們圈畫出生字,自己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把你覺得讀得好的生字讀給同桌聽,再開小火車認讀。這樣,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但是在教學中出現不少問題和不足:

第一、鞏固生字的形式、時間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紮實;而給生字找朋友的時間又太多,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後的拓展沒能完成。

第二、學生的朗讀不多,形式太少。

第三、在指導學生描紅,習字的指導中,還不夠嚴格,因爲底年級的寫字教學一定要嚴格把關,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工整。

第四、還是可以適當放手。如引導學生理解“到處”時,我想可以讓孩子自己先說說從“到處找水喝”這個詞組知道些什麼更好。從“一個一個地”到“漸漸”的理解,老師的主導作用過於強烈,應更多發揮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