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73W人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1

初步學習了《海上日出》第一課時,我們進入了課文中的精彩部分學習。在學習前,我通過課堂練習的形式,和學生一起回顧了本文的寫作思路——即圍繞日出時的時間、顏色、形狀、亮光的變化來寫海上日出。

其次,我們注重對文本語言的品味,這裏,我們先以晴天時的日出爲品讀重點,我讓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找到描寫最精彩的部分,他們紛紛把目光放到了第三自然段,我提示他們可藉助關鍵的詞句,於是在他們閱讀過後,“負着重荷”、“一步一步”、“努力上升”、“衝破”這些明顯帶有動作的詞語被學生們牢牢抓住,他們甚至在書本上畫出了這一動態變化的圖片;又有學生談到“忽然”、“一剎那”這兩個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讓我們看到太陽升起的宏偉景象。在他們的互動中,我於是再次讓他們通過有感情朗讀這段課文,感受日出情景。

藉助上述學習方法,我們進入了“多雲”和“天邊有黑雲”時的學習,他們關注到的.是文段中的具體場面。“這時候要分辨出哪裏是水,哪裏是天,倒也不容易……”、“然而太陽在黑雲裏放射的光芒,透過黑雲的重圍,替黑雲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受到學生的關注,他們談及更多的是文字中所描繪的畫面感。如何呈現他們口中的畫面感,我於是藉助視頻輔助,這樣,他們的感受也更加形象。

注重對文本特別是精彩語句(段)的朗讀。在多方式的朗讀中,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更加熟悉,藉助圖片、視頻、音頻資料,讓朗讀更加有氛圍,通過課堂反饋,充分的朗讀,學生學習效果也更爲高效。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2

《海上日出》選自當代作家巴金的《海上雜記》,是作者1927年1月從上海乘船赴法留學,途徑紅海觀賞海上日出奇景後寫下的觀感。這是一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短小凝鍊、精湛優美的抒情散文。教學時,要抓住課文的特點,通過探“實”、“現”、“形”、“寄”、“情”、“賞”、“奇”,再觀作者的藝術形象,從而淨化字裏的感情,陶冶字裏的情操,美化字裏的心靈。對這篇課文教學的思考是:

一、着眼於“讀”

我也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課堂上我安排了自讀和範讀等,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先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指名讀一讀課文……整堂課自讀有學生自由的讀,有學生嘗試的讀,有學生合作的讀,有老師有層次指導的讀,有在音樂配合下的有語氣的讀。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繁瑣的分析,有的只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最後教師或學生邊誦邊背全文邊配放樂曲,使全體學生輕聲跟讀,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的烙印。

二、入手”尾句“

在引導學生對課題和首段的`分析之後,可採用“潛底反浮”的散法,直插尾句“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這牽一髮而動全文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這”和“奇觀”各指什麼。接着指出:海上日出究竟有什麼“奇觀”呢?用這個懸念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在“奇觀”上帶回到課文中。

三、再現於“形象”

圍繞“奇觀”引導學生品詞嚼句,再現“奇觀”之形,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中要抓住的一個特點。教學時應把握好幾點:

1、引導學生在“動詞”上着墨,想象太陽上升時形狀及過程。

2、引導學生在“紅”字上着筆,感悟顏色的可愛。

3、引導學生在“亮”字上落筆,體會光亮的變化。

四、昇華於情感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從這幅日出圖得出:太陽都使勁上升”、“衝破”雲彩,突破“黑雲”把光亮送向大地,進而引導學生體會在文章的字裏行間都熔鑄着作者對光明嚮往的濃重思想感情。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體現新課標中“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的理念。《海上日出》是一篇語句優美,描寫生動形象的名作,我沒有花很多的時間去講解,而是讓學生多讀、多說,以“讀”爲主,以“讀”代“講”。通過默讀,聽錄音範讀,小組練讀,自由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等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畫面,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

此外,我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在課前一星期佈置學生開展以“早晨追蹤”爲名的.語文實踐活動,並組織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實現資源共享,並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4

《海上日出》是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使學生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本篇文章作者依次描寫晴朗天氣的日出和天邊有云情況下的日出,表達了作者對這一自然奇觀的喜愛之情。其中,作者重點介紹的是晴天時的日出景象。課後習題第一題:默讀課文,說說海上日出的景象。旨在引導學生整體感受情景,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瞭解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描述日出景象的方法。同時,抓住描寫日出過程中的重點句:太陽好像負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以及其中的重點詞組“努力上升”“衝破雲霞”“跳出海面”,讓學生感受作者按照太陽位置變化的順序把日出的過程描寫具體清楚的方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由於缺乏生活關注度,絕大多數沒有觀察過日出的景象。對於其中顏色、位置和光亮的變化比較木然,由於沒有實踐經驗,也很難理解太陽上升的動態過程,和期待已久的太陽出現時的喜悅。如果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能夠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日出景象,再來對比着讀這篇文章所描述的景象,對比當時心情,以及自我口頭表達的不同來學習,應該會更有趣。

本週週末也恰逢五一假期,早上觀察日出的實踐活動安排上。期待學生們用自己的文字描繪出來的作品。

觀察日出的實踐活動作業一經佈置,孩子們下課便議論紛紛。“老師,早上幾點出太陽呀?”“我們去哪裏看日出比較好?”……對於日出的時間,觀看日出的地點,如何安排作息時間早上看日出。同學們能有這樣的思考,也許就是曾經職評考官提出的“課本就是一個例子”的`解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點帶面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關注身邊的生活,發揮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讓學生們也能從實用性的角度,告知語文學科的魅力。感受語文帶給他們生活的變化,觀察生活視角的變化,內心情感的豐盈。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5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我以結尾的“這難道不是偉大的奇觀嗎?”作爲切入點,重點品讀第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觀察到的天氣晴朗時的日出景象。把這兩個自然段作爲一個整體,我依然是從整體入手,理清作者是抓住日出時天空的顏色變化和太陽出來時的動態變化來寫的。接下來便沿着這兩條線來讀這個過程。課文中的文字其實是很好懂的,在課堂上,我主要是想引着學生關注作者的表達,如,“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一縱一縱的”“衝破”“跳出”等擬人化的寫法在文中的.作用,另外從這種帶有感情的文字中體會作者對日出景色的喜愛,乃至聯繫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對光明的嚮往。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爲還有不足的地方。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課後的作業顯示,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是在第一課時中,“邊讀第二三自然段,邊在腦海中想象日出的景色”這個環節許多孩子沒話可說,有的只不過是把課文中的句子進行了“改裝”。以前這樣的訓練較多,孩子應該是能有所發揮的,但是今天的課文沒有精彩呈現。課後反思,可能是因爲課堂教學中理性的線條太清晰,卻削弱了課文的整體美感的感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