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必備】初三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9.28K人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初三語文教學反思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因爲第一年擔任畢業班的教學工作,我內心十分緊張。語文總分150分,在中考中佔分較重,比較重要。通過一年的初三教學實踐和不少老師的經驗,我對初三語文的教學進行了如下總結。

我的收穫:

1、牢抓基礎,絕不丟分:150分的試卷中基礎分佔到二十幾分。這些題只要熟背課文,考試時不寫錯別字即可拿全分。如果會背會做的題也失分,那就太可惜了。因此,我在平時教學時,牢抓基礎知識,對易錯字進行總結,在考前輔導時在重點強調。另外,我時時提醒學生,試卷上你越認爲會的越容易弄錯,所以要求他們答題後一定要複查基礎題,千萬不能以爲會就掉以輕心。

2、熟記答題公式,不輕易丟分:這主要體現在口語交際,詩詞賞析,文言文閱讀,說明文閱讀,議論文閱讀及散文閱讀。這六種題型相對固定,答題時有規律可循。只要我們牢記答題公式,那麼常見題就不容易失分。

3、常抓作文,訓練語言:我班學生基礎較差,作文語言常不出彩。因此,在平時作文訓練時,我總是在黑板上寫下本次作文的審題注意點,語言要求,書寫規格等,讓學生按要求寫作,時時提醒注意語言優美,多使用修辭,多引用名言、古詩。並在下次寫作時指出上次作文出現的'問題,要求逐條進行改正。

我的困惑:

1、之前的作文訓練太少,到最後一個學期深感對作文力不從心。初三學習時間很緊,既要對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復習,還要對答題進行訓練。這就要求我們與時間賽跑,但作文積累是個慢活,需要平時一點一點的積累。而初一,初二時,我沒有對這項太重視,所以在初三寫作是出彩的作文太少。

2、面批太少,錯失了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面批對於提高閱讀理解很有效,但也是由於時間原因,所以這方面我也沒有做到位,喪失了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

我的措施:

1、在初三時要學生訓練在華麗語言掩蓋下儘量撩撥評卷老師的情,讓他在枯燥而雍長的評卷過程中怦然心動,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諱的是他不動情。所以在讓學生作文時一定要充滿感情的寫,要求學生先打動自己,然後纔有可能打動別人。二是儘量在作文裏出現帶感情色彩的詞,讓評卷老師不知不覺地受你誘惑;三是儘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暢;四是感情強烈時可獨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結尾處議論和抒情,讓擡筆打分的老師所看的最後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靚麗的地方。

2、下學期,爭取面批,在面批時,對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能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語文學習的要點,使學生應付考試更加得心應手。如“古詩鑑賞”這一塊學生普遍感到困難,一開始得分率很低,面批時我傳授他們方法。讓他根據你所講的方法,對他的知識進行梳理,矯正,體會到以前錯在什麼地方,進而做到少失分。

以上是我對自己這一年來語文教學上的反思,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總之,我還是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在教學路上,沒有捷徑,但可以有巧思。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2

一、精講少練,降低難度,把時間還給學生

九年級,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期間,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複習,但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常常無法獲得預期的效果,得不償失。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補充鞏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最忌在中考前夕還四處抓各地模擬題或重點中學的試題,然後照單全收,當珍寶似的發放給學生,反覆叮囑學生去做,其實這隻能向學生顯示老師的底氣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學生的集體恐慌。另外,學生水平不同,重點中學的試題也不一定適合我們的學生。很長一段時間望着一撂的衝刺、押題試卷,我們就是在這種勞而無功的失敗情緒中度過。因爲我們弱化了學生自學的能力,消磨了本該可以運籌帷幄的寶貴時間。所以我常常在這三個問題上自省:爲什麼中考語文知識和考點越來越細、越來越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爲什麼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中考語文試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爲什麼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

必須儘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纔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激情、興趣,鞏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與此同時還要儘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我們把知識嚼得稀巴爛了才喂到學生的嘴裏,這些精神食糧對年輕的學生來說是食而無味,脆生生的食物會更具有誘惑力、新鮮感和挑戰性。比如,筆者曾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文言文實、虛詞的整理和句段翻譯上,並佈置了大量的練習題,但因把學生所有的語文課堂都剝奪在練習、講評上,而課後學生又不可能在語文的複習中再花費時間,所以學生自主消化知識的時間喪失了,結果一個月消耗戰下來,雖然老師用心良苦,但學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沒有一點長進。指導方向對了,但教學手段卻錯了,而這樣的錯誤依然在繼續。

二、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

教學重在引導。漢語言內蘊深廣,語文課堂上我們傳授給學生的只是九牛一毛,筆者認爲語文教學管理的生命在於“導”,在於“啓”,即引導學生投放精力,安排時間,催生主體慾望,激活學習激情。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這纔是成功的九年級語文教學。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但是到了九年級後,由於要進行專題性的`複習,難免有些枯燥乏味,學生常悶着不說,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另外大部分學生,常常有重理輕文、重英輕文的思想。課下用在語文的時間是少之又少,這就要求老師向課堂要效果,使學生在課堂上樂學語文,並把學習語文的時間延伸到課外。

1、必須讓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學習。教師居高臨下地兜售知識,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其實大部分教師優於學生的無非是在經驗上,真正進入知識的操作階段,在思維的拓展度、靈敏度、準確率等方面很多老師都不及學生。因此,筆者認爲應該把學生當作朋友,當作學習的合作者,在課上、課下允許學生髮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唱對臺戲,知識面前人人平等,無所謂“師道尊嚴”。若能在課堂上經常出現學生間的激烈辯論、師生間的良性辯論,筆者想,此時收穫的就不僅僅是課堂氣氛活躍的表面效果了。當然這需要教師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更需要教師具有不怕“丟面子”的勇氣

2、靈活運用教法,激發學生去學。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因此,要用靈活的教法去激勵自主學習的興趣。

3、教師要在管理和指導上大做文章,大顯身手。教師的作用並不主要體現在知識講述和組織考查上。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在於:①學生情緒的控制與誘導;②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點撥;③幫助學生構築能力體系;④幫助學生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⑤對學生當前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估並提出指導意見和建議。教師職責的根本就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有效地學習和複習,把學生由“學習”變爲“求知”,以此實現語文成績的提高。在這樣的任務定位的條件下,學生成爲學習的主動出擊者,教師則是學生的導遊和服務員。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3

雖然在考前每位同志都竭盡全力進行了精心的備考,但成績與上次相比是極度縮水,這對我們備課組來說是空前的考驗,初三語文期末教學反思。面對此情,我們組每位有經驗有幹勁的同志直面現狀,做了如下反思和打算:

根據期末考試的各項數據,分析語文成績可用“懸殊”二字來概括:

一、經過多年的歷練

我們語文老師已經能意識到不能從閱卷上找原因。否則,就像自己的錯誤,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找理由,是不負責任的行爲,也是影響進一步提高的推卸。所有這些是語文老師認識上的一大進步,基於此,我們每個人首先反思了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大家都要行動起來,而不是把擔子、壓力都壓在辛苦的'班主任身上。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在要在今後的工作中突出學科教學,要進一步加強備課組合作,發揮集體智慧,羣策羣力,把語文成績搞上來。

二、要有足夠的空杯智慧和精神

我們語文組每個人身上都閃爍着獨特的優點:留曉幹勁大,經驗足,利落能幹;我能因自己的個性特點施教,有開創不盲從;曉香認真柔韌,虛心上進;張輝像愚公,憨厚的外表下有大智慧。但在我們的反思中都提到缺少足夠的空杯精神。經驗是好東西,但走向經驗主義就會讓我們碰壁,所以應清空自己的自足,少說幾個從來沒有過,根據學情多想幾種方法,多講一點效率,教出個性教出風采。

在我們的反思中還有個性上的:留曉認識到應在認真、落實上下功夫;我認識到應在細心和周密上下功夫;曉香認識到應在速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張輝認識到應在條理上下功夫。我相信只要我們揚長避短,語文組一定能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

三、新學年的展望。

1.詳略得當完成九年級下冊書。因本學年比往年缺少補課時間,而我們卻要在一個學年學完一本教材,複習一至六冊古詩文、基礎知識、課外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我們應根據中考指揮棒大膽取捨,詳略得當。

2.專注高效。本學期我們語文組每個語文老師要高度重視本學科教學,這和管理好班級並不相悖,甚至可以提高班級管理的信心和向心力。

3.用力並用心教學。在用力教學上,九年級老師已經不需要提醒,所以只有用心才能比出高低。用心教學絕不是一招一式就解決問題,它貫穿在我們教學的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例如,昨天林老師做中考題時念叨一個詞“山清水秀”,說此詞常考、常講、常錯,我就說你這樣講就容易讓學生記住:此詞可看作互文用法,意爲“山水清秀”,學生大多是知道“清秀”的“清”是三點水旁的,出錯的機率就大大減小了。有此一小例,體現了用心教學的高效性。總之,有志者事竟成,“有心人”才天不負。

我想經過這次討論總結,我們語文組定能發揮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再次打造黃金組合,再創佳績!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4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爲(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yǐ) 。”(《爲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爲政》)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zhì)也。”(《爲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論語》十則教學反思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多記語句,學習時要一句一句來理解,同時還要背誦,加以體會運用。因此,安排了兩課時學習。在設計時,利用多媒體來展示重點,方便了教學;激趣導入,也爲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有所幫助。其重點就是對句子的理解和背誦。

對七年級學生來說,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就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翻譯課文,給了學生方法(留、補、刪、換、調 )。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如字音、節奏等。

在教學中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習慣,質疑探究學會思辨的習慣等。在對十則內容的理解時,學生嘗試用翻譯的方法進行說大意,老師明確大意,使學生既對重點字詞加深了理解,又明白了全句大意。並使學生自我理解每句的含義,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運用。

老師的任務是想方設法讓學生愛讀,百讀不厭,浸潤其中,涵詠體味,無形中受到文言文的薰陶感染。

本課的教學,注重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合作,體現了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初步嘗試,肯定學生的自我學習成果,如第一課時第五個環節的教學,就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體現,特別是學習方法、態度、爲人方面對自身的影響與薰陶感染,達到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的目的,也是傳統文化氣息濡染自我的'過程與外化,是個性的體現、張揚。並且,給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提供了展現自己的舞臺。同時,課外積累相關學習的名言,將課內伸展於了課外,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信息的能力。由於有了第一節課的基礎,所以第二課時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總之,文言文教學不但要設計好教學方案,從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入手,從瞭解課程標準入手,如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中要順暢地朗讀課文、理解常用的實詞與虛詞藉以理解句子的大意、背誦規定的篇目等。本設計就是最好的體現。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還主要要讓學生多讀、合作理解句意、積累文言字詞、學以致用、感染薰陶、張揚個性。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5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我們的學期又過了一半。在這期間我們初三年級進行了三次考試。第一次我們全年級136人,優秀10人,及格90人。第二次,我們從六中找的題目,優秀沒有一人,及格也只有60人。第三次即期中與外校聯考,優秀9人,及格103人。三次考試均不理想。

什麼原因讓我們的語文成績履履失敗?我不得其解,是我們備課不認真,還是我們在授課方面有所欠缺。備課我們年級組在一塊備,從去年開始我們年級組配合就比較黙切,針對每一個問題,常常在一塊商量討論,一份導學案出來後,我們在一塊掂量一下如何去上課,於老師曾經就說,你們三人是真正在研討。今年就更加規範起來,定時、定地點、定人員,我們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來辦。首先自備好預案,然後大家坐在一起討論,定出統一標準導學案。有疑惑,不明的地方隨時請教教研組長及戴老師。他們也給我們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從三次的考試情況來看,我們各班的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差距都是不大的。我們集體備課了,方案也統一。但學生的成績總不理想,我們費了這麼大的勁,爲什麼不出成績呢?爲此我進行反省自己。該說的我也說了,該講的我也講了。但學生的接受如何呢?他們完全接受了嗎?我認爲沒有。比如這三次試卷所考的基礎知識,古詩詞填空,有的很容易,可他們就是答不全對,我們平時也要求他們背誦了,把該記得東西給記住了,要求了,也佈置了,一問他們什麼都會,可真正考試時,嚴格規範起來,他們卻拿不到高分,因爲不是這一點出現問題,就是那一點出現差錯,往往是眼高手低。古詩文的名句默寫,要麼是有的字不會寫,要麼用別字。另外字的注音拿不準聲調,詞語中的錯別字看不出來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平時查的力度不到位,沒能達到日日清,課課清,月月清。

第二問題。語文閱讀理解我們老師引導不到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沒有打開,所學的東西比較死板,不能夠靈活運用,課本上的東西在老師的引導和點撥下,他們能夠學會,但是一旦變換模樣,他們就不知所措了。比如,一次考一篇現代文閱讀《青春的`門檻》很多學生讀不懂,不明其意,所以導致這一大題,嚴重失分。文章的閱讀如果是考課本上的,學生還能得心應手,但中考又不考書本。如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怎樣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關鍵。考試考課外閱讀,其實還是使用課本知識來解題,在平時的上課或評講試卷時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和方法。作文這一塊,學生所寫的內容太空,光有骨架,沒有實在內容,無論是寫人,還是寫景狀物,不具體,不生動,不感人,材料不鮮,角度不新,構思不妙,這也是每次作文分數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下一步在平時的作文指導中,先選取一些素材,或從網上下一些材料給學生,另外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積累寫作素材。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得想方設法調動同學們學習語文的激情,鼓吹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我想下一步,學生的語文成績可能會提高一點。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6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由封閉走向開放

1、教學資料要開放

“教材只是例子”,教每一篇課文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讓學生把這一篇課文“吃透背熟”,而是以課文爲引導,幫忙學生掌握一些語文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把握課文重點、難點當然是必要的,但這絕不應當是課堂教學的唯一資料。我們應當有機地結合課文思想感情和讀寫知識,自然而然地引進一些經典名著或優秀時文,“把時代的活水引入課堂”(於漪語),以此爲學生打開一扇扇文化的窗口,進而將學生的閱讀視野由課文引向生活中一切有益的讀物,引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社會天地。

2、教學形式要開放

比起過去“時代背景、作者介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幾大步驟的語文課堂教學,此刻的語文課堂教學顯然有了很大的改觀。可是許多本來不乏科學性的新的教學形式又逐漸在“語文教改”的包裝下成爲語文課堂教學新的公式化程序,僵化了語文教學。在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也要講究模式,但決不模式化。我們應當根據不一樣的課文教材及不一樣的訓練重點,靈活多變地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甚至讓學生也參與教學形式的設計與實踐。共同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如質疑式(其操作程序爲:學生質疑→帶疑閱讀→嘗試討論→小組交流→解疑存疑)討論式(其操作程序爲:出示討論題目→定向學習材料→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全班交流)辯論式(其操作程序爲:學習新材料→確定討論題目→分組做準備→兩組展開辯論→辯後師生總結)茶館式(其操作程序爲:課前預習教材→七嘴八舌談見解→教師適當作點評)等等。這樣的閱讀教學課堂必須會充滿勃勃生機。

3、學生思維要開放

語文課應成爲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而不只是教師思想的櫥窗。在這樣的語文課中,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應僅有教師的聲音,教師更不應當把自我的觀點定於一尊,而應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看法,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利和精神自由,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創造性的觀點或看法;努力使整個課堂閱讀教學具有一種開放性的學術氛圍,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一樣的收穫,這樣的語文課即使結束以後,學生的思想也不會停止,他們的思想仍在繼續展翅飛翔。

4、教師思想要開放

中學語文教師的確不應當僅僅是文章學、修辭學、語言學、考試學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與教參的熟練操作者,而首先應當是禮貌的傳播者、思想的啓迪者、人生的導航者——即真正意義上的“高師精神”(法國作家季洛杜語)的體現者。語文教師要融入文化的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的先進思想。當然,這絕不是要讓語文課又成爲“政治課”,而是要恢復語文課“人文性”的特點。應對教材上的任何一篇課文,教師都應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來設計自我的課堂教學。

(二)、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的過程

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讀者根據自我的生活閱歷和主觀意志審視、感受文本資料及思想感情,進而產生聯想或生成新的思想感情的過程。可是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用自我的教學願望將學生巧妙地引入自我的教學設計,而忽視了學生自我去領悟和感受的過程。這就是所謂以“教”代“學”。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我們研究得比較多的是如何“教”,但即使教師的教學思路十分清晰,課堂表達十分清楚,也可是是用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此刻,我們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爲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應對作品(課文)的平等對話,進而讓讀者(教師和學生)與作者實現心與心的交流。在這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力求貫穿兩條線索;學生的“學”(感受、質疑、鑽研、討論、聯想、感動等等)和教師的“教”(引導、求疑、交流、爭鳴、釋疑、歸納等等),這兩條線索經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情感體驗和人格薰陶交織在一齊。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性主要體此刻經過對貼合學生求知慾望、閱讀心理、知識背景的巧妙引導,讓學生自我感悟作品,引導的線索是學生對課文的質疑(這是學生主動鑽研的思想火花),圍繞學生所提的問題展開研討,從而把學生的閱讀欣賞引向作品的深處,也引向學生心靈的深處。

課堂是實施新課輪的主陣地,而閱讀教學又是課堂的重頭戲,那麼,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該如何來組織閱讀教學呢?接下來結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現代文閱讀部分的特點,我想談一談自我的幾點思考:

二、九年級的上冊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的特點及分析

九年級的上冊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部分共五個單元,在這些篇目中既有現代名家舊作,又有當代名人新作,外國作品的比例略有提高,課文負載的文化資料比以往要豐富得多,價值取向也更爲開放和開闊,一眼望去,盪漾着斑斕的文化色調,這樣更爲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有助於培養學生興趣。爲了與編者意圖相巧合,切實保證閱讀教學落到實處,我打算從如下兩方面開展工作:

(一)採用單元教學法

單元教學法就是遵循教材的編排體系,把體裁、題材或表達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篇課文作爲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教學階段,從整體出發確定教學目標、要求,制定施教方案、課時等等,這樣就變一冊教材幾十個教學目標、要求爲幾個教學目標要求。這樣有利於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體現教學的階段性,使學生得到較爲系統的知識,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中25篇文章,我是這樣處理的:

1、以單元知識爲綱。

主要經過教師講解,指導學生弄清概念、要點,爲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客觀上把握知識結構、規律,做好學習課文進行訓練的理論準備,使學生在讀寫聽說訓練中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具有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本事。學生若能把握不一樣文體的知識結構,明確每單元的學習目標,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閱讀時就能有的放矢,從而準確把握文本要旨,像在上新課前我針對散文、議論文、戲劇文學的不一樣特點,幫忙學生建立了如下知識體系,並將本冊書一至五單元的主要資料及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對本冊書有一個感性的整體把握。

知識體系

散文

1、散文的特點:作者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感悟。

2、散文的線索:時間推移、地點轉換、記敘線索、感情線索還有含義深刻的語句貫穿全文。

3、散文的表現形式:借物喻人,以小見大,側面暗示,象徵等藝術表現形式。

4、散文的語言:優美、細膩、親切含義深刻。

5、散文閱讀要求:瞭解分類,明確特點;理清線索,抓住文眼;品味語言,領會意境。

議論文

1、論點的確定和歸納。

2、論據的確定與補充,論據的要點,論據與論點與關係。

3、論證的方法與確定。

4、議論文論證的方式:立論和駁論。

5、議論文的閱讀要求:把握論點,理解論據,分析論證。

戲劇文學

1、戲劇是綜合語言、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成像所構成的舞臺藝術。

2、戲劇文學的重要資料:戲劇衝突和戲劇語言。

3、戲劇衝突的構成:(1)人與人之間的衝突;(2)人與社會間的衝突;(3)人物本身內心矛盾衝突;(4)喜劇性衝突和杯具性衝突。

4、戲劇語言:人物臺詞和舞臺說明。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7

在20xx—20xx學年度,我圓滿的完成了初三年級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在這一年裏,我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構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並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爲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頭的工作: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明白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研究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景。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堅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初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忙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我工作的不足。

3、參與多媒體教學設計交流,觀摩優秀教案及課件,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

4、認真學習新課標要求,勇於從事語文教學的新嘗試,併成功的運用電腦多媒體課件上課。

總之,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都力爭嚴格要求自我,無任何有悖教學大綱和新課改要求的做法,並能做到爲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禮貌禮貌,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要求自我,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爲培養接班人奉獻自我的力量!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8

以往的初三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裏,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我們至少能夠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一方面要大力改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於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着大世界”。

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資料、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說,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

課內閱讀教學中決定了語文課文的經典性、基礎性和示範性。課文應當是精品,文質兼美,在思想資料上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在用詞、造句、佈局、謀篇、文風等方面有務必的典範性。因而課文也就成了知識、潛力、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載體,爲重要的是課文能夠使學生掌握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知識和潛力,使學生學會從特殊到一般,舉一反三,更好地在課外進行其它類似文章的學習閱讀。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二者務必相互結合,互補互助。

課文閱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閱讀起着指導作用;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個性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超多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光,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光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潛力。因此,我們務必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潛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僅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

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創新潛力,核心是獨立思考潛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潛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讀文章想畫面的潛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髮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說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現,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個性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衆不一樣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我的話,表達自我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9

從小學第一次上作文課就聽老師講過,寫作文切忌虎頭蛇尾,讓文章顯得完整是成功作文的一地步。直到今天站在講臺上成爲一名老師,面對學生們,我卻忽視了這個關鍵的問題,儘管不是教學生們寫作文,但是從一而終,有頭有尾,我認爲也是每一科教學的關鍵。

按照計劃,我在上週的主要課程是水的淨化的實驗,並且是在實驗室進行的,對於初三學生,已經對水淨化的相關知識有了鋪墊,而到實驗室也只是對這部分進行總結後,讓學生體驗一下簡便有序的實驗過程。可是作爲實習教師的我,珍惜每一次上課的機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我追求的目標,所以以代入知識爲開篇的導課不免太過乏味,於是通過查閱資料和聯想遷移,我將《魯賓遜漂流記》中的魯濱遜飲水作爲導入新課的對象。魯濱遜因爲流落到荒島上沒有水喝,只能取來泥水,那麼如何進行處理才能飲用?這樣一個關於文學的`小常識既能與如今學生學情相符合又能調動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我對這節課的備課內容感到較爲滿意。

認真的備課加上學生們的積極表現,自認爲實驗室的第一次授課圓滿結束了,我也舒了一口氣。課下與師傅楊老師的交流中我才發現自己的講課還是存在小瑕疵的,經過師傅的闡述,我把自己的問題總結爲“虎頭蛇尾”。用魯濱遜的荒島窘境做引入,最後卻以學生實驗成果草草結束,使得整個課程設計的主線有頭無尾,這不免讓學生們困惑,因爲他們更期待知道的是魯濱遜到底是如何將泥水進行淨化的,以及這樣淨化的水到底能不能引用。事實上,在實驗過程中也有學生問我這樣的水是不是就可以喝了,我也一樣向他們解釋這樣的水不能飲用的事實,但沒有將結果以一塊獨立的內容安排在整個講授過程中,也算是一個教學漏洞了。切忌虎頭蛇尾,成爲我今後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警示。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新穎的課程導入會爲你的課程增添光彩,學生們的積極反應也會讓你整個授課過程遊刃有餘。而從一而終,善始善終,不僅能讓授課人本身感到課程的完整性,增強自身的信心,還能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得到集體討論與結論,積累知識,拓寬視野。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教學中,我相信學生的潛能,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爲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啓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爲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我在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爲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悲可笑,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爲簡,化難爲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爲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纔會興奮起來,纔會樂學,學習纔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纔會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爲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魂魄。然後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因《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着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的積澱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恆、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捲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現了那些語句所蘊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後通過聯想比較,讓學生積極參與,並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爲了激勵,爲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爲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爲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瞭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跳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達到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1

上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剛結束的九年級教學相比,七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們都知道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我意識到: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衆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爲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爲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麼材料採用的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爲聽說讀寫服務,爲積累語言,沉澱語感服務。

5、課本不能丟。不能拿着新課標中提倡“否定‘課本中心’”的說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新意”“創新”還有什麼意義?純粹的“大膽的說”進而“編造的說”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後,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課前、課中、課後的一系列反思,就沒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就沒有不斷成長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完善,教學質量纔會不斷的上升,幼小的學生纔會茁壯成長。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2

一個班級成績的好差與班風建設是分不開的,初三3月教學反思。良好的班風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以健康向上的心態對待學習,對待同學師長,班風建設是一個日常的繁瑣的工作,班主任起着重要作用。進入初三以來,學生面臨新班級、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同時時間緊、課業緊、作業多、任務重等一系列問題,以致導致大部分同學們壓力極大、煩躁不安、情緒不穩、無法專注學習,甚至個別同學出現焦慮恐懼、夜不能寐等嚴重問題。這些問題將嚴重影響同學們的學習,針對以上情況各位班主任也想盡辦法及時進行了學生狀態調整,例如:召開專題班會“如何排解初三壓力”、“初三如何度過”、“怎樣調節心理”;進行個別談話;家長師生共同溝通等,目前各班學生學習狀態、思想情緒基本穩定。但班風建設不應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任課教師應與班主任相互協調,共同參與班級管理,走向學生,關愛學生。

目前任課教師在教學中也面臨着很大的壓力,在時間緊張、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必須確保教學質量,各位老師們都敬業奉獻、團結務實、執着於教學;關心班級整體成績,獻計獻策,教風空前高漲。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1)只強調本學科的重要性。本學科的重要性應該強調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但過於突出它的地位,可能會使學生心理負擔或產生反感。

(2)提前上課、拖課、占課、佔用自習講課。每個學生都不願意應有的休息時間被侵佔,上課拖時,既影響學生的休息,也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會對教師產生一定的看法。至於晚自習時間,大多情況下誰看課強調必須學哪課,還有學校強調不準講課,還給學生真正的自主時間,但仍有個別老師懷有一片癡心、教心佔用大講、特講,甚至有的.晚自習上成了晨讀課,遼遠空曠的操場都能聽到同學們嘹亮的齊讀聲,可謂精神可嘉。但學生怨聲載道:很多作業都無法完成、好好的本想強化弱勢學科的時間也沒有了。同時部分老師也有意見,有些科沒有晚自習,學生也無法強化學習該科。

(3)課後作業多。教學競爭非常激烈,課後作業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競爭也就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後,有的教師課後佈置的作業太多,不僅學生沒有時間複習消化,也擠走了其它學科作業的時間,學生意見頗大。

上述問題會直接影響到任課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很多學生對該教師提出的要求會大打折扣,不重視所教學科,任課教師應顧全大局,協助班主任搞好各學科的平衡,搞好班級管理,具體地說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有管理意識

任課教師參與班級管理,不僅能抓住班主任忽視的問題,促進班風建設,而且能融洽師生關係,其責任心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對其所教學科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良好的班風是促進學生學習素質和能力提高的前提保證。教師要對本節課的管理負責,就是本節課的管理人,要有管理意識,對個別不專注學習、交頭接耳、打瞌睡等問題的學生不能置若罔聞、視而不見,尤其是雙差生,更要給予嚴明紀律,特別是晚自習更要維護好紀律。有些老師總是說上課太亂、沒法上課,那爲什麼上別人的課就不是這樣了!一定要管理!

2、還給學生、教師一個平等的時間,教學反思《初三3月教學反思》。

面對初三,老師們都癡心教學、恐怕本科落後,於是佔用時間講課。都有你講我也講,你佔我也佔,不講不佔就是落後、就被擠下的想法,於是學生們的自主時間呢?作業怎麼辦呢?老師們還大都振振有詞“學生太懶”、“作業總是完不成”、“氣死我也”等等。如果我們都給學生自主時間,科科平等,不加不佔,我想會還給學生一個豔陽天。同時初三是一個題海時期,學生的作業多,累的喘不氣來,顧了這科、丟那科,我想如果我們都精簡一些,也會還會除去同學們頭頂的烏雲密佈,豔陽高照。

3、走向學生

參與班級管理的前提是瞭解學生,要了解學生必須先走向學生,才能對學生實行一種心相印的教育,從不與學生談心的教師,怎麼可能與學生溝通泥?實際上越是先進的教育,越是需要我們教師走向學生,因爲學生不是知識的接收器,而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更需要的是教師瞭解他們的心,怎樣才能做到“走向學生”呢?

(1)盡努力擠更多的時間走向學生。課間十分鐘走進學生,與學生一起聊天、一起談心,活動課與學生一起鍛鍊,組織學生一起比賽。在活動中可以讓教師最直觀地觀察、瞭解、研究學生。

(2)在教育教學中走向學生。上課走向學生:老師站在講臺前講課,對學生的情況瞭解不夠,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師應該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去,組織並參與學生的討論,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提高,進行適當的師生“交互”,能及時瞭解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及時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

(3)批改作業走向學生:老師們要對學生的作業學案認真及時批改,首先這是對學生辛勤勞動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學習反饋的重要渠道,通過作業的批改能瞭解到教和學的薄弱環節,通過作業的整潔程度和錯誤情況能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心理狀況,及時對學生進行疏導,反饋詞,效果極佳。

4、關愛學生

教師要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作業拖拉的,成績最差的,品德不好的……我們也給予最大的,最多的愛心,不討厭他,不怨恨他,不鄙棄他,愛學生並不難,難是愛“笨學生”、“糟學生”、“壞學生”,要從心裏去愛,真心誠意地去愛,並且告訴每個學生只要做到“自信”和“盡力”都會成功。

重視課後的談心工作:分解人頭談心;發現問題及時談心;融洽師生關係。

關愛學生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民主,就要求教師做到與學生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講究民主必須一改過去的“師道尊嚴”,和學生以友相處,以心相交,一個寬鬆,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的形成,取決於教師的民主意識,具有民主意識的教師,也是值得學生尊敬和信賴的教師。一個總是扳着臉,動不動就訓斥的教師,學生只能敬而遠之,也不會與他很好地配合。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融洽師生關係,參與班級管理的前提保證,只有心中裝着學生,一言一行纔會爲了學生,走近學生,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學生纔會配合你的工作,良好的班風自然能形成。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3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語文課堂逐漸“活” 了起來。我在講這一節公開課的時候,充分利用一切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孩子們熱情高漲, 敢想敢說.真可謂是活而不亂.然而,用心觀察便能發現課堂上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一、一味追求熱鬧而忽略雙基

新課改以來,“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爲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冷清清的場面,許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挖空心思,花樣百出,穿插了諸如遊戲、表演、畫畫、採訪等能強調學生積極性的活動。結果,一堂課下來,氣氛是活躍了,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聽課者也倍感輕鬆。可靜心一想,這節課學生讀了幾遍書?提出了幾個疑問?思考了幾個問題?學會了哪些知識?發展了哪些能力?便又覺得這課活潑有餘,紮實不足。我的這節課在起初的設計上,並不願意把“孤獨”的心情一直籠罩在課堂上,所以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希望使學生走進孤獨---承取孤獨----享受孤獨,在每一個環偵,我都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甚至作爲老師,我本身就有點逃避了孤獨.這節課比較輕鬆和愉悅, 甚至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在笑聲中度過的.孩子享受到了走出孤獨的喜悅,板書的創新設計,拓展訓練的遊戲設計等,使孩子感受到了樂趣.充滿了新鮮之感.但是對於課本的雙基問題,就顯得比較少.課後我仔細尋找了原因.在授課的過程中,由於時間的關係,我的課堂容量大,可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教學內容,因此,就出現了課本知識講解的很少的情況. 課後仔細想想.在某些環節可以壓縮設計.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時間.另一方面,就是我太注重這節課的活動設計了,忽略了課本的內容,一味的達到情感價值態度觀的教學目標,而忽略了雙基的培養.我反思的結果是:我們不僅要從表面看課堂是否活躍,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這些活動是否有益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許活潑的課堂形式固然重要,但這不是終極目標,我們應通過創設一些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鼓勵孆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高效率地進行思考、練習,使我們的教學真正做到在務實中求活,在求活中務實,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二、學生舉手踊躍而思維膚淺

課堂上,舉手積極與否是衡量學生思維是否活躍的重要標準。教師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經過訓練,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的確增強了。但仔細觀察,難免又會發現一些問題。不少的課堂上,老師的問題剛出口,學生便急於表現自我,小手齊刷刷高高舉起,還不停地喊着“我”、“我”。如老師提出有難度的問題,學生也是這一表現。聽學生的回答,大多數是低質量、比較膚淺的。也難怪,舉手如此迅速,不是建立在精讀文本、深入思考的基礎上,見解怎麼深刻?在這節課上,我提出了問題:請學生找尋主人公杜小康生活艱苦孤獨的句子,其中有一名同學很迅速的舉起了手,回答到: 鴨子向天叫了幾聲…”在場的老師和學生都笑了.這是描寫鴨子的句子,並非是主人公的語句.課堂上孩子們舉手踊躍.但是思維沒有建立在精讀課本的基礎之上,所以出了一個大笑話.

因此,爲了提高交流的質量,教師應引導學生專心傾聽,細心揣摩,深入思考,虛心接納,以免使學生養成以自我爲中心、思維膚淺和淺嘗輒止的不良學習習慣。

以上這兩點,就是我這節課之後的一些思考.我希望在以後的課堂上,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使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同時,也要提高他們對課本的深入思考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4

這幾天聽了四節初三語文課,幾節課給我的感觸很深。

這幾節課都容量特別大,實效性特別強,特別注重學法的指導和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我覺得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粗枝大葉,不注重細節,也不注重方法的歸納和指導,這是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學習的,要學習的當然不止這些。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15

初三上學期,學生的心態發生了改變,對待語文學科越來越有遁形,所以開學初我根據我班的語文教學特點,配合學校工作,指定了個人成長計劃。在這一個月,我根據自己的成長計劃,制定了一下措施,並且有較好的收穫,以下是我的反思。

1、堅持每兩天做一套語文中考題,總結規律講閱讀的時候,適當增加題型,保證每套閱讀題給學生拓展兩道題,保證學生的閱讀試題的寬泛性。

2、堅持每週聽楊老師三節課,學習楊老師的講課方法,體會精髓,並且下課及時與楊老師溝通,學到了很多東西。

3、上課時,時刻關注學生狀態,起初有打瞌睡的,溜號的現象,但經過私下溝通,學生們狀態大有提高。

4、根據學情,我注意主抓中下等的學生,對比較簡單的問題對他們多提問,較難的.問題留給資質和潛力較好的學生。這樣在考試中兩頭成績都有所提高。

5、給有能力的學生私下留語文閱讀,並且堅持批改,有不會的地方鼓勵學生多質疑,多解決,在重點閱讀方面,我只告訴學生扣了幾分,讓他們自己去查看扣分處,鍛鍊他們答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我堅持每天給他們補課,甚至一些簡單的古詩文默寫的批改,由他們完成,增強他們的記憶力。

以上是我開學出的成長反思,其中還有很多不足,我會在下個月改正並實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