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識字3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22W人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識字3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識字3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識字3教學反思1

《識字3》是一組以介紹公園景物與設施的詞語串連起來組成的韻文。編者通過韻文在情境中識字,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能力,而且爲今後的閱讀、寫作做好必要的儲備。另外,課文配以相應的圖畫,形象地描繪了公園的美景與設施,圖文對照也可以幫助學生識字和理解詞義。識字和寫字是本課的重點。

一、創設情境,遊戲中識字。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趣”貫穿整節課,巧妙地創設了多個有趣的情境,讓孩子們在情境中和遊戲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事物、認讀詞語、學習漢字。

二、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學生剛剛學完拼音,激發他們識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是十分重要的。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朗讀,是語文學習實踐活動,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是學生、教師、文本、情感之間的一種對話方式。在朗讀過程中,我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充分利用多種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讀、齊讀、導讀)的形式,體驗到朗讀的樂趣,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三、巧妙地滲透說話訓練

從教材入手,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踐,練習仿說,拓寬學生的思路,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爲二年級的寫話及今後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練說中逐層訓練,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比如,在課堂中,我是這樣訓練學生的,第一步:出示公園課件,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公園的美,並說“公園真美呀!美在哪裏呢?”誰來說說?並出示句式讓學生說。 (1)公園真美呀!有綠油油的( ),有美麗的( )。 (2)公園真美呀!有彎彎的( )有高高的( )。第二步:在學生會說前兩個句子的基礎上去仿說下面的句子。(1)公園真美呀!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2)公園真好玩,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就這樣,學生的說話得到實際的訓練。

但是,也有不足之處,比如,(1)我爲了讓學生更容易地體會領悟怎樣美讀韻文,我在範讀時,讓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學生能夠自己誦讀課文,可沒有感情,甚至有拖腔現象。(2)在課堂中,教師的激勵語言缺乏,不能恰到好處評價學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爭取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小學語文識字3教學反思2

在11月6日,我在學校上了一節語文研討課,教學內容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P62~63頁《識字3》第一課時。此次活動的宗旨是通過對詞串識字的教學方法的探索,使學生喜歡識字,有識字願望,提高學生識字率和書寫能力。針對我們學校的教研主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我給本節課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激情導入—讀準字詞,感知韻文——通讀詞串,認識事物——貼圖,進一步建立圖文聯繫——指導書等環節。每個環節都圍繞我校教研主題進行設計。

在教學一開始,我利用學生愛玩的心理特點,創設教學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既美麗又好玩的地方去,想去嗎?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參與慾望。接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公園全景圖,學生眼睛亮起來了,公園,對學生來講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這一環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參與慾望更高了。

在學習生字、詞的過程中,我儘量用兒童話的`語言進行教學,如把生字、詞語說成“生字寶寶、詞語寶寶”以及跟“生字寶寶、詞語寶寶”交朋友,把“詞語寶寶送回家”等。學生聽起來就感覺很親切,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生字和詞。在生字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交給學生學習生字的方法和渠道。如我出示“水”字,問:你認識它嗎?你是怎麼認識的?從而喚起了學生識字的經驗。

詞串教學中,通過創設帶領學生到公園裏遊玩這一情境,出示了公園風景圖,讓學生從圖畫中體會公園景色之美,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出示相應的詞語,教師通過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然後連詞成串,我根據詞串特點靈活的進行各種形式的指導朗讀,並交給學生方法。如:在讀第一、二行詞串時,在指名讀效果不是很好的時候就加以範讀,看學生聽得那麼認真,我趁熱打鐵把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交給學生,學生掌握了方法後比之前讀得好多了。但是,由於我指導學生朗讀時指導得還不夠到位,學生並沒能讀出詞串的韻律美,學生並沒能把詞串的樂感讀出來。在學生讀得不夠好時,作爲老師,應該給學生多幾次的範讀,讓學生在教師的範讀中去體會、去感受語境美,進而讀出感情。可我本身都沒能把詞串的韻律美讀好,怎麼能讓學生讀好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該是在學生讀之前,自己先讀百遍才行。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如:我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把握詞串教學的特點,在學習生字時沒有引導學生把握好生字的形和義,沒有處理好讀書、識字與寫字的關係等等。上完本次課,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教學經驗有待提高,教學機智有待加強,語文知識有待增加,語文教學理論有待掌握。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

小學語文識字3教學反思3

《識字3》是一篇識字課文,類似三字經,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這篇課文雖然只有短短的48個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國的山川大地,黃河洶涌澎湃,長江一瀉千里,珠峯高聳入雲,臺灣隔海相望,祖國渴望統一,小朋友應該努力學習,興我中華。需要很多的課外知識,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個是新認識的字。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我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最好編兒歌來記。小朋友編出了“兩個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聳)、大鳥住在小山上(島)”等記生字的方法。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教”體現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表現爲提出學習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的方法等。

這種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生字詞的學習通過學生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讓他們自主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始,我以爲農村的孩子思路不開闊,可能編不出兒歌。抱着試試看的態度,讓他們編。結果,他們積極的開動腦筋,編出了字謎,而且有幾個同學編得相當好。對學習者的研究應該真正進入教師確定目標的視野,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方式,學習需求等要素則是目標確定的首要來源和依據。

研究學習者的“起點”,其實質是確定學生的需要起點和需要層次。二年級的學生對祖國地理山川方面的認識是比較貧乏的,而本文涉及這方面的知識又比較多。我先讓學生尋找一些祖國各處風光名勝的照片或圖片,與小組同學互相交流。然後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峯聳是什麼意思?可入畫是什麼意思等問題。我先請小朋友來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問題,我在給小朋友解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讓知道答案的同學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當了一回小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因爲不明白所以認真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應讓學生政治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是一篇韻文,通過朗讀感受其中的韻律美和祖國山川美。語文閱讀不是生活中隨意的消遣性閱讀,漫無目;也不是一般的瞭解性閱讀,淺嘗輒止;它應該是一種投入的欣賞性閱讀,應當以一種積極的審美心態,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中的人與事、景與物、情與理,不僅觀其“言”,還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閱讀過程便成爲一次審美體驗,一次發現美的旅行。閱讀是很自我的。它不僅是一次信息的攝入過程,也是學生調動自己的情智與文本的對話過程,與作者情感的交流過程。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涵的開放性,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學生興趣盎然地賞讀,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會做出不同的“解讀”。由於讀得真切,心有所思,這時他們便會萌生傾吐、與人交流的充動,他們渴望自己的感悟體驗得到同學的認可,也想聽到別人的真知灼見。本文只有短短的幾句話,“我神州,稱華夏,山川美,可入畫。”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讓學生說說你知道祖國有哪些山,哪些河?圖文結合,把學生帶來的圖片和山川美結合起來學。通過不斷地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小學語文識字3教學反思4

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既要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又要注意進行語言的表達訓練,《識字3》有很多的說話訓練點,如:用綠蠟筆,可以畫什麼?爲什麼畫竹子要用綠蠟筆?想一想,用綠蠟筆還可以畫什麼?然後出示“我用綠蠟筆畫,畫,還畫。”的句式,練習說話。在這段話中講到的蠟筆,有哪幾種顏色?再出示“有有有”的句式回答。蠟筆有各種顏色,它們可以畫些什麼?接着出示“可以畫,可以畫。”的句式回答。我覺得這樣既進行句式的訓練,又進行思維的'訓練。有目的的練習,是行之有效的。

教完了《識字3》,孩子們對漢字的演變過程有了一定的瞭解。可能是上學期的補充習題中接觸過象形字,所以學生對象形字並不陌生。在教學兒歌中,我讓學生展開了充分的朗讀。男生讀、女生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可能我採取的方式比較多,孩子們讀的很有精神!兒歌上完了,我讓孩子們說說:如果是你,你想畫什麼呢?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我想畫斑馬,我想畫美麗校園,我想畫春天的美景……孩子們的思維真的是很活躍!後來,我就讓孩子們仿照課文來寫一寫自己想要畫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