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篇)

本文已影響 2.11W人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今天的研修學習到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所謂的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爲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爲學習的主人,爲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與師本化、灌注性教學相對立,有強大穿透力、衝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讓我領悟到了教育的本質,更讓我看到了構建高效課堂的的方向。

我在幾年前教過一年二年級的語文,《語文課程標準》 對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規定了寫話的要求,所以我在一週會佈置兩三次日記。到了二年級孩子們已經能夠寫完整的句子,但是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寫出來。我正苦於找不到好的辦法時我們學到了《數星星的孩子》,陪孩子們數完星星,我想到了今天的日記是:摘下一顆星星,用三兩句話寫出摘星星的經過。

郭教授認爲,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師,而是使教師變得更加高級、潛在和有力量,通過學生的力量來顯示教師的力量。沒有教師,學生自發的自學難以取得優質和高效。教師要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的學習;從設計教學轉到設計學習。教師更大的作用在於“幫學”。教師的“幫學”,很大程度體現在“前置性學習”的設計和規劃上。所以說,沒有“前置性學習”,就不是生本課堂。

第二天的早上我就準備了一節日記指導課。首先,我讓孩子們交流前一天晚上的'摘星星的經歷。課堂上,孩子們有的情緒非常低落,有的興高采烈,交流的非常充分。我每到一個小組,孩子們就拉着我不放,有的說,爸爸搬了梯子在樓頂上我還是夠不到;有的說我沒夠到星星就手工做了一顆星星還塗上了顏色;有的說,我沒夠到星星,但是上網查到星星離我們很遠很遠,知道了很多知識

看到孩子們充滿感情的的交流,我知道了孩子們爲了摘星星頗費了一番周折,肯定有許多話說也有了各種情感。我對孩子們說,現在就把昨天的經歷,認識和想法寫下來,結果都寫得非常精彩。

最後我對孩子們說,以後寫日記,就把一天最想說的話說出來,最想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寫出你在生活中最有感受的東西就可以了。後來孩子們再寫日記就有話寫,寫出精彩的語言了。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師,而是使教師變得更加高級、潛在和有力量,通過學生的力量來顯示教師的力量。沒有教師,學生自發的自學難以取得優質和高效。教師要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的學習;從設計教學轉到設計學習。教師更大的作用在於“幫學”。教師的“幫學”,很大程度體現在“前置性學習”的設計和規劃上。所以說,沒有“前置性學習”,就不是生本課堂。

當讀到這些的時候,進一步印證了我對“升本課堂”高效課堂的解讀,孩子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孩子們自主的學習,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期中後,第二輪聽評課活動開始了,我在二年級二班執教了部編本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16課《雷雨》一課。低年級聽評課小組的五位老師對我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聽評課指導。

《雷雨》一課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閃電雷鳴,聲聲蛙鳴,美麗彩虹……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他們都有着一定的生活體驗。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啓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爲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穫,體驗學習的快樂。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低年級學生所需要的。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雲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在指導朗讀時,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變化。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這句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自然景物的特點,“烏雲——黑沉沉”、“樹葉——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來理解朗讀,並結合情境畫面領悟雷雨前景物的特點。再如讀“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這句時抓住“越來越亮”、“越來越響”結合課件,體會閃電一次比一次亮、雷聲一次比一次大、刺耳。並聯系生活實例,嘗試用“越來……越……”說句子。

二、注重積累加強運用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用多媒體制作蜘蛛垂下來的'動作變化畫面,將抽象變爲直觀,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說蜘蛛順着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然後就“垂、掉、落”這三個字進行了詞語的訓練:

金黃的稻穀( )下頭

蘋果從樹上( )下來

葉子從樹上( )下來

兔子的耳朵從頭上( )下來

又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一句時,抓住“越……越……”進行訓練,課件以“我會說”的形式填空訓練:( )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烏雲( );風( );( )越( )越( )。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且積累了詞語。

三、多樣形式,指導背誦

背誦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雷雨》一文語句生動、簡短,朗朗上口,是背誦積累的佳作。課堂上,通過展示圖片、填空、兒歌的形式指導背誦,學生有了扶手就能順利地背誦出內容。

四、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講完課,結合老師們的評課,細細琢磨,這節課我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很多事情趕到一起,備課不夠充分,課件操作不流暢。二是朗讀時,還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三是放手不夠,授課過程面面俱到。結合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在今後的聽評課中,我會向各位老師多學習,精心打造生本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在上畫風這篇課文之前,沒能及時與同年級科任老師進行深入交流,也沒有經過集體備課,聽取其他老師好的建議,僅僅是自己個人看了幾遍課文後,根據教參的要求,以及自己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經驗來上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由於自己本身的水平有限,上完課之後,聽課的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現就本節課來做如下的教學反思:

1、雖然自己基本上能按所設計的教學思路來上課,但由於課堂開始自己比較緊張,導入語沒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課文的興趣,反而也導致學生跟着老師緊張,課堂上出現冷常教師也沒能儘快的調整,課堂語言比較平淡,沒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前準備了一些課件,有三位小朋友一起畫風的圖片及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老師沒能結合課件,充分引導學生感受到風,並且把風吹物動的畫面有感情地讀出來。而且朗讀的方式不夠多,學生沒能真正做到在朗讀中感悟。

3、在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吹,風藏在-裏”的句式說話時,因爲模式差不多,但是教師採用訓練的方式一樣,單調,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更好的訓練目的,課堂上激勵性的語言用得不較少。

總之,這節課上的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我一定會好好吸收課後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很多寶貴的意見。多聽聽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好的教學方法。並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多鑽研教材,認真備好每節課,上好每一節課,爭取本學期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今天上完了《“黑板跑了”》一課,感觸最深的是:

本課講述了物理學家安培的一則趣事,小中見大,讓我們瞭解真正的科學家所具備的素質和精神。安培被稱爲電動力學的創始人和奠基者。甚至電流的單位名稱也用其名字命名。

導入時,我決定從介紹安培入手,別出心裁地讓學生做了這樣幾道數學題: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個雞蛋約重50()一塊黑板約長4()

一張課桌價值約50()一節課時間是40()

學生好奇極了!語文老師怎麼讓我們做起了數學題來?不過這些題目顯然對孩子們來說太簡單了,孩子們答對後很好奇:老師究竟要給我們上什麼呢?

我追問:我們剛纔填的這些單位名稱有的表示重量,有的表示長度,那你們知道電流的單位名稱是什麼?

這個問題把學生給難倒了,他們個個面面相覷。

我在黑板上板書:“安培”。

孩子們大聲地讀着,陸慶一不解地問:“這是人的`名字,人的名字怎麼會是單位名稱呢?”

“是呀,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爲什麼要把他的名字作爲電流的單位名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培的故事。

這樣的導入,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雷雨》這一課用精練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如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着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爲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因此我通過鑽研教材,設計了認識4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並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來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這兩個教學目標。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符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再通過看圖擴展方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

一、以詞串學,帶動全文。

設計這一課時,有個刪繁就簡的過程,開始覺得什麼都是亮點,什麼都值得講,於是課堂容量超級大,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更多的是老師帶着學生去感受,一堂課下來,以師爲本,而不是以生爲本。後來,改進後,抓住課文中的“垂”與“坐”的體驗,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而在課外詞語這一塊,在課前先讓學生說說關於“雨”的四字詞語,而後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與場景,適時讓學生理解“電閃雷鳴”“嘩嘩大雨”“雨後彩虹”,並讓學生進行積累。

二、訓練語言,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把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讓學生自己說說,雷雨前都寫到了哪些景物,讓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滿天、黑沉沉、壓、一動不動、垂”去品讀,讀出雨前的壓抑、先動後靜、電閃雷鳴的景象,帶領學生去看“閃電”的動畫圖,聽越來越響的雷鳴聲,讓學生身臨其境,讀出畫面,讀出真情來。而雷雨中,讓學生自己讀,交流讀懂了什麼,學生說到了雨大,引導他們都從哪些地方瞭解雨很大,學生從“看不清”,從“譁,譁,譁”與“沙,沙,沙”的比較,體會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而當一個學生起來說自己“漸漸地”,我順勢而導,能去掉一個“漸漸地”嗎?學生討論後,認爲雨不是一時變小的,是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逐漸變小的,由此越讀越輕,讀得非常到位。而描寫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將其變成詩歌的形式,再讓學生擴展觀看雨後的美景,讓學生試着說一說“雨停了……”。學生的語言也十分生動,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三、讀畫結合,拓展思維

這篇課文描寫雷雨之後的景象是一幅非常美麗清爽的畫面,怎麼樣才能讓學生領略到這種美,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這種美,如果光說光講肯定是很難達到這個目標。因此我不急着讓學生讀,不急着讓學生說,而是讓他們先默讀雷雨後段落,然後全班合作上黑板畫一幅雨後圖,每人只能畫一個景物,不能重複,可以是書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畫完還要說說爲什麼要畫這個景物,並想象畫中的動物人物可能會說些什麼。讓學生通過手中的'彩筆和配音來表達他們對雨後的感受。畫完以後,再讓學生帶着他們的感受來朗讀課文。在完成這項目標時,學生完成的非常出色,畫畫得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而且說的也很不錯,有效地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這個教學環節我認爲是我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我非常生動有效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讀雨後美景段落這一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密切聯繫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啓發思維,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我的發現”這項練習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髮現陳述句與反問句、感嘆句與反問句的不同,體會標點的作用。“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認認”

要求認識的十個生字都和已學過的漢字有相同的'聲旁,其中六組字音完全相同。它們作爲形聲字,形旁有表義作用,聲旁有表音作用。所以對於已有一定獨立識字能力、會用換偏旁識字法識字的二年級學生來講,認識這些生字不算困難。“我會連”

所列詞語學生都學過。“讀讀背背”中節氣對於學生來講很生疏,教學應重在激發學生了解節氣等自然知識的興趣,通過讀使學生對節氣有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不要強求記住具體有哪些節氣、各在什麼時間等。“口語交際”安排說和寫兩項內容,說與寫內容相同、要求相近,體現了說寫結合的思想。本組“展示臺”是引導學生展示學習、瞭解到的自然知識。教師要在本組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搜集、準備展示的內容。“寬帶網”這個欄目列舉了兩種有趣的動植物,一個是食蟲的植物“豬籠草”,一個是喜歡熱水的魚。通過閱讀,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瞭解到動植物的多樣性、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大自然的習慣。號召學生都來爭做“小博士”,在讀書或看電視時留心觀察瞭解動植物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7

《月亮灣》這篇課文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通過抓關鍵詞,讓學生來體會感悟。學第一段,關鍵詞是“美麗”,也是總攬全文的詞語,下文都是圍繞這個詞來寫的。朗讀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爲自己家鄉的美麗而自豪的感情。

第二段寫村前的景色。先讓學生對照插圖自學課文,再引導學生看圖,按“小河——河上——河裏——河岸——農田”的順序,有條理地口述月亮灣村前的景色。敘述時抓住“月牙一樣”、“繞着”、“緩緩”等詞語,讓學生了解月亮灣的地形和地名的由來,體會月亮灣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再抓住“魚兒”、“小橋”、“綠樹”、“青山”、“桃樹”、“桃花”、“農田”和“清清”、“倒映”、“一羣羣”、“燦爛”、“綠油油”等詞語引導學生想象文字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月亮灣山青水秀、紅綠相映、充滿生趣的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第三段寫村後的景色,我抓住“一片”、“茶樹”、“歡快”、“笑聲”等詞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想象月亮灣滿山茶樹茂盛生長的景象,體會人們依靠辛勤勞動,改變家鄉面貌的'喜悅心情。

在指導朗讀這篇課文時,我是朗讀與細讀課文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不僅讓學生想象月亮灣的景色美麗,還讓學生體會作者讚美月亮灣、熱愛月亮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板書,進行了背誦,效果較好。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8

《學棋》是蘇教版第四冊的一篇課文,源於《孟子?告子(上)》。故事描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果截然不同的生動故事,啓示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教學過程中,兩個教學環節給了我極爲深刻的印象。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明白學習必須專心致志這個道理,教學中,在學生研讀了第二段的基礎上,設計以下練習:你能分別說一說爲什麼一個學生能成爲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棋藝卻一直沒有長進呢?學生熱烈討論、踊躍發言,有的引用了課文中現成的語言,有的運用了自己平時積累的詞彙。隨着學生對成功者成功原因的描述,老師邊板書邊總結:正是因爲他耳朵認真聽(板書“耳”),兩眼認真看(板書“ソ”),用嘴問不明白的地方(板書“口”),那麼的專心致志(板書“心”),所以能成爲出色的棋手。當一個完整的“聰”字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就會明白,聰明需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隨着對平庸者失敗原因的描述,“耳、ソ、口、心”被逐一擦去。當“聰”字消失於黑板時,學生也就明白了專心致志的外在表現和內在含義。

在教學中,要盡力去打破學生頭腦的“平靜”,激發學生思維活動“波瀾”。也就是激發學生的疑問,引發他們在生疑——置疑——釋疑的循環往復中探求新知,發展智能。設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一開始就請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兩個人同拜秋爲師,卻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學生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一下子被激發起來,讀書時特別的投入。學生在尋疑中產生求知慾望,形成探索和發現知識的動力,使學生學習具有自覺探索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生解決之前的疑問後,用一個“聰”字將兩個學生的不同表現串聯起來,進行正反對比,啓迪學生積極思維,在比較對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礎上加深記憶。

同時“聰”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自內心的,真切地感受到要想有所作爲,必須在課堂上專心致志,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才能越來越聰明。更深切地體會到良好學習習慣對人一生的影響,從而反思自己上課的現狀,不斷改進。着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教師在教學中時時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興趣高漲,積極性大爲提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率較高。這主要應該得益於新穎的教學手段及合理的教學方法。學生接受、理解所教的內容需要一個過程,知識就像掛在樹上的蘋果,老師在課堂上的任務就是爲學生的學習鋪設臺階,使他們摘到蘋果,享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也有一些遺憾,在處理時想的不夠周到。

作爲課堂教學的結尾,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口頭填空的練習:“一個學生因爲,所以後來成了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因爲,所以棋藝。看來,學習、讀書時都要,不能。

安排該口頭練習的意圖是使學生在研讀課文、瞭解了故事的情節後,通過自己的表達,進步掌握課文字詞的使用,並能明白“專心致志”對於學習成敗的'重要性,從而深化課文的教學和教育意義。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情緒、課堂的氣氛卻顯得有些沉悶,無論是知識的掌握還是課文哲理的洞悉似乎均沒有達到預期的深度,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課後反思,該環節表面上學生通過口頭填空而主動參與了課堂的教與學,但由於練習設計上廣度和深度的侷限性,本質上學生仍然是在被動地完成老師的作業,是前面課堂內容的簡單重複,並沒有包含自己的思想和創新,沉悶和乏味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也就無法得到有效提高。《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教會學生熟練運用母語進行交際,最爲基礎的則是說話,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學生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是一個由內化到外化的過程。低年級學生詞彙量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些影響了學生說話能力的提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是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怎樣去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說話,使學生樂說、善說,真正做到“能說會道”呢?

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上課時有的班級學生躍躍欲試、爭相發言,有的班級卻星星點點、“千呼萬喚難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我們老師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機會,沒有給予適當的引導。作爲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對圖片、故事、動物、遊戲感興趣的特點,爲學生運用課堂所學,提高表達和交流能力搭建寬廣的舞臺,從而激發他們說的慾望。

就比如上面這個教學環節的處理,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彙,也具備了初步的表達能力,我完全可以利用教材的特點,在教完課文後,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介紹一下文中的三個人物,甚至還可以加入自己對他的評價。

這種具有一定深度的人物介紹、故事複述、事物描述,往往帶有了學生的創造性活動,這就需要他們不僅瞭解課文的表面敘述,還要了解課文所蘊涵的更深層的哲理或教育意義。通過這種表達和交流,學生也將其中的道理吸收和內化,使得教學目標更好的完成。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9

一、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十一二歲的兒童逐漸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提高,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也開始形成相對固定的夥伴,但隨之也會遇到一些困惑與煩惱,例如: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誼,應該如何交朋友,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等等。到了六年級,學生對友誼和朋友有了自己較爲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教學中注意藉助學生已有的體驗,幫助學生一步步提升對朋友的理解。

二、圍繞一條主線認識、感受,落實教學。

課堂設計以 “朋友”爲主線,以活動、拓展故事、談感受爲主要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並潛移默化地指導他們的交友行爲,以實現“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堅持正面引導。

教師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學生的角度,本着理解和關心的`態度,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探討問題,以尋求正確的交友方法。突出正確區分哪些行爲和做法是有益的,懂得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真誠、關愛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從正面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交朋友。

五、臨別留言,內化情感和技能,實現教學昇華。

教學的最後,我設計了聽歌曲《友誼地久天長》學生默寫臨別留言的活動,藉助六年級學生馬上就要畢業了,應該相互真是彼此的友誼,給他們一個可以訴述說的平臺,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得對友誼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樣的內化過程更爲紮實有效,也是對全課教學的總結和昇華。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在我執教的二下語文《醜小鴨》一課中,有成功之美,也有不足之處,總結整理如下:

一、注重培養學生學生語感和在朗讀中感悟的能力。

“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基本途徑,是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中,我抓住“除了、都、欺負、討厭、孤單”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能更深刻感受醜小鴨的悲慘命運,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他們聲情並茂地朗讀。教學中採用自由朗讀、範讀、指讀、齊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促講”,讓學生在情景中朗讀,在讀中思,在讀中悟,領悟課文的主旨內容。

二、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注重學生個人情感與課文情感的統一。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提出問題“大家在欺負他的時候會怎麼說?怎麼做?”讓學生想象並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語言來表達,從而融入課文情境;“醜小鴨在樹林裏還會受到誰的欺負?在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情景?”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孩子們設身處地地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去想象醜小鴨的心情,去想象醜小鴨當時那種孤獨的境遇之後,他們的心與醜小鴨貼得更近了;在讀完第五自然段時,老師動情地說:“面對昏倒在冰湖上的醜小鴨,如果你就在他身邊,你會怎麼說,又會怎麼做呢?”孩子們的心顯然被深深打動了,有的說醜小鴨太可憐了,如果我看見了,我一定收留他,有的大聲鼓勵醜小鴨堅強。學生們純真的心靈與“醜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了共鳴,他們體會到了文章的情感,初步體驗到了人生的真諦。

在教學快結束的時候,我這樣引導:“面對種種困難,醜小鴨堅持不放棄,艱難地活了下來,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學完這一課,你一定有許多話對課文中的人物說,你想對課文中的`誰說些什麼?”這一開放性問題,再一次撥動了孩子們心靈的琴絃。有的孩子對欺負過醜小鴨的人說:“你們不應該看不起別人,說不定,以後別人比你更出色呢!”有的對農夫說:“謝謝你救了醜小鴨,我以後也會像你一樣幫助別人的。”等。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昇華,再一次與教學目標相吻合。.

三、教學知識缺乏橫向聯繫

在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找出描寫醜小鴨醜的詞語“又大又醜、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在第七自然段,我也讓學生畫出描寫天鵝的詞語“湖面映出一個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美麗極了!”但我沒有做到前後照應,把醜小鴨變化前後相對比,應該讓學生把醜小鴨變化前後的詞句放在一起對比後多讀兩遍。在讀中更好的理解,加深印象。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小朋友在一起畫畫,突然想到要在畫面上表現出平時看不見摸不着的“風”來。於是他們開動腦筋想出了一些辦法從另一個角度表現風的方法:比如畫一面飄舞的旗子;畫一棵翩翩起舞的小樹;畫一些斜斜的雨絲。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繫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啓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對他們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着,但確實存在着”——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麼?(課件出示)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麼樣嗎?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啓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由於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夥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迴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裏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我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截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夥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夥伴畫出“風”後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後,不失時機進行板畫,並創設探究點“爲什麼說三個小夥伴畫出了風?”

趙小藝的畫: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1:“飄”。

師板書:旗子飄

師:我這有一幅趙小藝的畫你們想不想看?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生1:有樹,有房子,還有飄着的旗子,我感受到有風了。

陳丹的畫: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

生:想

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麼樣?

生:很美

師:他的畫中有風嗎?

生:有風,小樹已經彎了

宋濤的畫:

宋濤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我通過“斜斜的”的這個詞感受到宋濤畫出了風。(師板書雨絲斜)

師:我這還有宋濤的畫,你覺得宋濤的畫怎麼樣?

生1:宋濤的畫有茂盛的樹,有斜斜的雨絲,讓我感受到了風。

三、激發興趣,誘發體驗

就情感態度而言,首先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重要。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找到你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他們說了些什麼?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找出他們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再在小組裏交流。”讓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重點精讀,只有學生能自由地把學習的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時間充裕,挖掘也就比較深入,再通過小組交流,對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一、用謎語導入,提高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同學們對猜謎語非常感興趣。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用謎語導入。果然,我的謎語一出,同學們就興奮起來,他們紛紛猜測謎底,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於是,我趁這個機會,引入了這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生字教學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生字教學中,我注重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生字的訓練,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讀。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還能讓學生對生字有個初步的理解。在讀的過程中,我讓同學們自讀、齊讀、指名讀,這樣一來,絕大多數同學能很流利地把生字詞讀出來。不僅如此,我還用不同的方法幫同學們記憶生字。這樣用總結的方式記生字效果非常好。

三、小組合作,共同討論。

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還能儘可能的讓每個孩子都參加到學習中。所以這節課我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我先把問題呈現給大家,然後讓他們合作完成,再由小組長彙報。效果出乎意料每個小組不僅完成了任務,還有更新的收穫。比如,有的小組還想象了一下蜘蛛看到蜈蚣時的動作、心理等,充實了課文內容效果良好。

不足之處在於,同學們對蜘蛛性格把握得不夠準確,思考原因,可能是由於我在課堂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了字詞教學中,對蜘蛛的形象把握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全方位把握內容不能顧此失彼。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這首古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物詩。本詩讀時琅琅上口,思時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我在設計本節課時,遵循了我校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整合模式,即“巧妙引詩詞——初讀知大意——品讀悟詩情——擴讀升情感”。首先我藉助白居易創作這首詩的故事導入教學,極大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初讀古詩時,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指導,做到有層次性地提高朗讀能力:通過自讀,清除朗讀障礙;示範加指讀使學生朗讀不但準確,還上升到有節奏這一層次;齊讀曉韻律,爲後面深入品味詩文做好了鋪墊。

品味詩情體會意境一直是古詩詞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它,使學生充分感悟詩詞的意境美呢?在“品讀悟詩情”這一環節中,我藉助了多媒體和圖片等手段,採用了讀中悟、悟中讀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昇華情感。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理解抽象,於是我藉助圖片引出詩句,使學生的理解更形象化。

我首先借助古詩圖片,啓發學生感知古詩描繪的是哪裏的草。學生都齊答:草原。 “離離原上草”這句中哪個字是草原的意思?這樣“原”字就形象理解了。 “離離”是學生理解詩句的難點,我又引導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草原上的草長的怎樣?同學們說:很多,很茂密,很茂盛。我乘機再問:古詩中的哪兩個字說明小草在遼闊的草原上長得很茂盛,同學們都能回答“離離”。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啓發,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離離”的'意思,同時我引導學生讀出茂盛及草原的一望無際,同時藉助手勢輔助朗讀,提高了朗讀效果。

接着,我又出示四張不同季節小草的圖片,讓學生辨認,並用語言描述不同季節小草的特點,既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形象感知了什麼是“枯”,什麼是“榮”,理解的難點就這樣迎刃而解了。詩與畫的結合,讓學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古詩、品位古詩、感悟古詩中的意境,學生學起來也輕鬆多了。後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理解,我配以圖片,同時重點抓住了“燒不盡”的是什麼來加以引導, 詩句的理解就這樣水到渠成了,通過反覆讀使孩子們體會到了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

然後,我又藉助描述意境,引導學生針對性地齊讀不同的詩句,最後又齊讀了全詩,從而昇華了對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的體驗,整體感悟了全詩,使本課教學達到了一個**,學生讀的能力真正達到了顯著的提高。

“擴讀升情感”這一環節中,我主要向學生還原了本詩的原貌,並鼓勵孩子課下讀一讀後四句,蒐集相關資料,感悟它們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進而培養了學生對古詩詞探索學習的精神。

我覺得本節課最成功之處一是形象感知,二是讀得到位。當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朗讀如果再配以音樂,可能效果會更好,學生更能入情入境。擴讀升情感這一環節,如果再準備一些課外的內容,如白居易的其它詩詞,可能知識拓展得會更深入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這篇課文描述了同學之間扳手腕遊戲的精彩場面,其中雙方比賽時的.神態、動作,是學生寫作的很好範例。先讓學生根據當時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想象一下比賽之前,小敏和小容會怎樣想設計一些說話練習,讓學生練練。如:

小敏斜着眼,伸出胖乎乎的手,心裏默默地想 ,說:“來吧,最多數到三,你準輸。”

小容微笑着看小敏,扭了扭手腕,心裏默默地想 ,胸有成竹地說:“開始吧!”

比賽後,小敏和小容如何表現,同學們會怎麼議論?要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在此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最後,讓學生來玩玩扳手腕遊戲,要求仔細觀察對方同學扳手腕時的樣子,用幾句話說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