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1.67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課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1

《黃鶴樓送別》一課採用了“文包詩”的形式,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在傳統教學手段的運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本課希望憑藉設計科學的教案和課件,運用激勵性評價手段調動學生朗讀、想象、領悟語言文字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預計用兩課時就可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巧用多媒體多媒體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和美妙悅耳的聲音吸引着學生,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這節課中,我就巧妙地利用了多媒體,爲學生創設了生動的情景。一開始,我就展示了美麗的畫面,在暮春三月,繁花似錦的長江邊,一隊友人在舉杯話別,再配上動聽的古箏曲,一下子就把學生引如到課文的情景中去。在教學第四段時,我結合悠揚的`樂曲,聲請並茂的朗誦爲學生展示了兩人離別時那感人的情景。尤其是帆船隨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那一幕,我設置了動畫,更是吸引了所有學生的眼球。

二、抓住重點詞語朗讀,感悟《小學語文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讀”是語文學科的主要特色。蘇軾也曾說:“三分詩,七分讀”。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況且《黃鶴樓送別》文句優美,更適宜訓練朗讀。如第二段抓住“一會兒—一會兒————”“依依”,第三段抓住“令人敬仰,譽滿天下”等詞語理解感悟,朗讀。爲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採用了各種手段及方式,如在朗讀第三段時,讓演李白的同學讀李白的話,讓演孟浩然的同學讀孟浩然的話,進行分角色朗讀。在朗讀古詩時,配上悠揚動聽的樂曲,訓練學生朗讀。當學生讀得不到位時,我就進行範讀,手把手地教,由於訓練教紮實,因此朗讀效果不錯。

三、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對古詩的熱愛這篇課文是一篇文包詩,另一目的也是要培養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在課文結尾處,我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詩是關於送別的。《芙蓉樓送辛漸》《贈汪倫》等,學生列舉了好多,我還出示了好多關於送別的詩,讓學生摘錄,課後,我又佈置了收集關於送別的詩,準備開朗誦比賽會,旨在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2

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閱讀課文時,我設置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通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寓言所蘊涵的道理。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朗讀目標而採取不同朗讀教學策略。第一次朗讀目標設定爲“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於是,我通過齊讀的方式,在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板書到黑板上,在齊讀後,馬上對這些字詞進行正音,並讓學生把正確讀音標到書本上。然後,進行第二次的朗讀——自由朗讀。第二次朗讀的目標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第三次朗讀,是重點句段的品讀,此次朗讀的目標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所以,第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是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

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除了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外,在主要內容的把握上,還通過主要內容填空、根據有條理的`主要內容初步接觸劃分意義段等方法,理清課文的條理,從而爲品讀課文奠定基礎。在理解鹿對角、腿態度變化的原因上,我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找出能夠體現鹿對角、腿態度的重點句段,然後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至於道理的把握,在整篇課文完結的時候,我編寫了一個後續的故事,利用這個後續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在教師的點撥下,悟出課文所蘊涵的道理。

我認爲,《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的教學,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第一,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鬆後緊。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劃分意義段的部分花費太多時間。另外,在品讀鹿討厭自己的腿的時候,讓學生一邊做動作“噘嘴”“皺眉”,一邊抱怨,這個環節太羅嗦,先全班讀、再個別讀、再指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指名錶演、再全班齊讀。一個句子就足足花費了5分鐘,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到後來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於時間的限制而顯得十分倉促.如果能夠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在出示了續寫以後,給充分的時間學生討論、思考,再讓學生髮表他們的看法,從而得出道理;在得出道理後,鼓勵、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說明問題,最後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了。

第二,引導和指令語言未能切合學生水平。在點明朗讀要求的時候,我只是說“請同學們讀出緊急的氣氛”。這就忽略了三年級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他們不能理解“緊急的氣氛”應該怎麼讀。經過思考,我認爲,指令一定要包含引導,如果在下達指令的時候,再加上引導“你們覺得很着急的時候說話的速度會怎麼樣?語調會怎麼樣?”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能清楚地明白如何讀出“緊急的氣氛”,並且在以後的課文中,如果再遇到類似狀況,他們就自然理解應該如何讀了。

第三,教態不夠自然。由於個人習慣和緊張兩個原因,上課的時候我總是不停地走來走去,這種情況必須儘量控制、減少。因爲學生的目光總是會跟隨着老師,老師如果不停地走動的話,會影響學生精神的集中。

最後,語調和語速問題。語速偏慢是我一直存在的問題.另外,語調起伏不大,缺乏抑揚頓挫,這樣學生會很容易覺得沉悶和疲累。在不同的環節、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課文、語段用不同的語調,整節課堂會生色不少。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時間分配等教學基本功上還有十分多的改進空間。希望以後能夠逐步提高教學水平,實現有效的教學。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3

每上完一堂課,回顧自己課堂教學上的成敗得失時,總是感慨萬千,在執教完《石榴》一課後,有個最大的感受:教師應該全身心投入到教材中,對教材不能帶上任何主觀色彩。

於漪老師曾經說過“當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融爲一體時,課堂教學的明燈就會高高掛起。”我們對教材一定要剖情入理,如出己之心,這樣才能做到教書育人。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課文令教師很喜歡,而有的課文教師很難動情,這樣就很難使教者步入課文的底裏。當上《石榴》一文的時候,我總感覺這篇課文描寫的東西很抽象,很難打動我的心,不象《北大荒的秋天》那樣,所描寫的景物是我們手能摸到,眼能看到。因此在備課時,我就始終停留在課文的表面,無法深入鑽研課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根本無法做到於漪老師的“明燈高高掛起”。

當教完之後,我再去深入鑽研課文時,我被感動了,感動於作者濃濃的鄉情在石榴身上的集中體現,正是因爲作者對家鄉,對石榴有着特殊的感情才能將石榴的枝葉,石榴的花,石榴的果寫得如此生動形象。文章第一句話“我的家鄉在棗莊,那裏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可以說是文章的文眼,給你打開了文章的情路 。作者將情寄予石榴,一切景語,一切物語皆情語,因此當再次備課時,我是完全被打動了,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從這次的教學中,我感受到教師沒有挑剔文章的權力,大凡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作者情動於中,言溢於表的產物,我們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深入鑽研課文,這樣才能正確解讀課文。“不進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正是因爲我對教材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所進行的一切都是留於表面的,而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抽去了其中的情意,語文的人文性夫復何求?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4

教材分析

《我喜歡》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文章語句優美,每一段開頭都用“我喜歡”三個字領起下文,使12個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散文句式工整、語言精美,情感貫通全文,給人以結構美;散文語言優美動聽,讀起來琅琅上口,抑揚頓挫,給人音樂的美感。使人很容易進入語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情感。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獨特的視角,詩一般清新的語言,向我們敞開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歡的景物與事物,並說明喜歡的理由,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豁達、獨特、樂觀的人生態度。

學生狀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是第一批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學生,思維活躍,勇於展現自我,具有很強的自主識字和閱讀能力,並能夠發揚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詩歌朗誦方面具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採取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從而體味本篇散文語言的'細膩與精美。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寫字8個,讀準字音,記熟字形,在語境中理解詞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獨特情感。

3.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自然、對事物、對生活獨特的感受與理解,培養審美與欣賞能力,並仿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獨特感受。

2.仿寫課文,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相信在你們多彩的童年裏一定有許多喜歡的事物吧!說一說你都喜歡什麼呢?

二、逐層讀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通讀順課文。

2.快速讀文,思考:從文章整體結構上能發現什麼?

3.彙報。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線索是什麼?每個自然段有什麼共同點?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抒寫自己喜歡的情懷的?(先寫喜歡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寫喜歡自然景物,最後寫對社會生活的喜愛

三、再讀文章,體味情感

1.帶着自己的發現默讀課文,並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標出,作批註。

2.彙報交流。師相機作指導,並指導感情讀,體會作者所喜歡的事物、景物以及喜歡他們的獨特情感。

(1)學生彙報1—4段:

引導學生談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與感受。

師:四季就像四位天使,每年都會如約而至,來到人間與我們相會,她們給我們帶來了生機與希望,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我們的作者在感受着四季的同時,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得那麼獨特,讓人越讀越愛讀……

指名讀文,評價。

師作進一步引導:聽着大家詩一般的朗讀,我彷彿乘着理想的航船行駛在四季的原野上,心情那麼舒暢,感覺那麼優美。

生閉眼,師配樂讀這一部分,將作者所要表達的獨特感受內化到學生心裏。

生配樂讀。

師小結:作者筆下的四季是多麼美妙的自然景觀,課文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氣息,讀一讀。

(2)學生彙報第8自然段:

“我喜歡的另一種花”是指什麼?爲什麼?

“我喜歡讀信”的原因是什麼?從“淚光”二字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師:一聲問候、一個笑臉就能使寒冷的早晨變得溫暖,看來,我生活的這個社會多麼需要人與人之間彼此的理解與關愛。

生感情讀第8自然段。

師:除了這裏能表達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之外,文章還有些段落讚美了人與人之間的友情、真情、親情。

感情自由練讀。

(3)重點體會第10自然段:

出示此段,生讀。

師:從這段話中能體會出什麼?聯繫自己的閱讀體會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小組交流。

師:字裏行間都透射着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帶着你現在的感受再讀此段。

讀完生質疑:省略號?

(4)師:省略號一般都在一句話後出現,省略相關內容,但這篇文章中的省略號卻另起一段,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這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小組交流、彙報。

師小結並做進一步引導:對,省略號省去了很多社會與人生美好的事物、景物,在作者眼裏,我們的社會處處都洋溢着和諧與美麗,作者把自己對我們這個社會的獨特情感深切地體現在了“我喜歡”中,並且是深深的喜歡。

讀好最後一段話,體會“深深、喜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配樂讀文,昇華情感

1.自由練習讀文。

2.學生配樂展示朗讀自己最想讀的部分。

3.師配樂讀其中一部分,激發更多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慾望。

4.鼓勵學生加動作讀文,抒發情感。

五、仿寫延伸,激發寫作興趣

師:同學們,作者彷彿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畫筆,爲我們描繪着一幅幅畫面。而這些畫面組合在一起,又像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卷色彩絢麗、生動形象的人生畫卷,構成了畫面美。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相信有很多的“我喜歡”也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裏,請大家發揮自己獨特的想象,仿寫課文,用語言文字來抒發你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的生字,積累詞彙。

2、豐富、積累詞彙,培養觀察能力。

3、通過語言環境瞭解、積累反義詞

4、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5、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6、培養學生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物品的口頭表達能力。

7、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鞏固本課的生字,積累詞彙。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難點:

豐富、積累詞彙,培養觀察能力。培養學生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物品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課時: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單元的生字,積累詞彙。

2、豐富、積累詞彙,培養觀察能力。

3、通過語言環境瞭解、積累反義詞。

教學重點:

積累詞語

教學過程:

一、給下面的字加一部分,組成本單元的生字,再組成詞語。

(一)讀讀本單元的生字,複習字形、鞏固字音。

(二)讀讀橫線左邊的字。

(三)舉例:光——()

“光”加上一部分,可以組成本單元學過的哪個字?(恍)

學生在橫線上填上“恍”。在括號中組一個詞。

(四)自主完成一題。

(五)集體訂正。

二、讀一讀,背一背,你會有所發現。

(一)讀詞語,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註上拼音。

(二)讀讀第一組詞語,你發現了什麼?(表示秋天景象的詞語)

(三)背一背。

(三)口頭填空:

秋()氣()天()雲()大()南()

果實()()菊花()()()()紅葉

(四)用以上方法學習第二組。

(五)你還能夠說出一些這樣的詞語嗎?

三、作業:

抄寫詞語,並且背一背。

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主進行學習,探索,在探索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讀句子,在括號裏寫出與帶點詞語意思相反的詞。

(一)讀讀句子。

(二)分別說說括號中填寫哪些詞語。

(三)自主完成練習。第二句也可進行擴展獨立找出與句字相反的詞語。

(小-大、墜落-上升等)

(四)讀一讀,大家評議。

二、按一定的順序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號裏寫上序號。

(一)自己讀讀每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

(二)指生按原有順序讀讀每句話,說說句子的主要意思。

說說這幾句話主要講什麼事?

(三)按事情的先後順序排排順序,寫上序號。

(四王全安)大家討論句子的排序,說說理由。

教學反思:

給學生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自己的方法。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物品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聽的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能夠自己組織語言,條理清晰地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讀讀《口語交際》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二、活動前準備

(一)學生與家長聯繫,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請家長幫助孩子挑選交易的物品,確實是閒置不用的、體積較小的一兩件物品(玩具、書籍等)。

(二)想一想怎樣介紹物品別人才能同意交換(如玩具的外形、特徵、用途等,書籍的主要內容)。

(三)練習向家長介紹物品。家長幫助指導。

三、教師示範引導

教師和一名學生進行交易活動,其他學生觀看。

(一)要清楚明白地介紹物品的優點和用途,針對別人與自己有交換的願望,做重點地說明。

(二)儘量表現出自己對對方物品的需要。

(三)介紹時,要注意舉止的.文明禮貌。

四、學生展開交易活動。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物品交易教師巡視瞭解學生交易的情況,並及時指導。

(一)選擇不成功的例子進行展示。

學生談一談不成功的原因。

(二)選擇成功的例子進行展示。

學生談一談不成功的原因。

五、學生今天交換物品時的體會。

教學反思:學生在交易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注意文明禮貌,有個別的學生在語言的交流中有一定的困難,交際能力較差。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展開想象,要有創新意識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清楚明白的寫出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喜歡讀童話故事嗎?都看過什麼啊?大家特別喜歡看書,讀過這麼多的故事。其實你也可以成爲一個小作家,今天就讓我們去試着寫一個童話故事。

二、出示大樹圖,老師爲大家請來了一位大樹朋友

1、點擊出示大樹圖:仔細看看這是()的大樹啊?

2、出示小鳥圖,快看大樹的好朋友小鳥也飛來了,

認真的看看這是()的小鳥啊?

3、點擊出示;那麼這些小鳥和這棵大樹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一起去想象。

預設:

(1)出示(大樹和小鳥圖):這隻小鳥在大樹上會做些什麼?在小組裏先說一說

(2)生說:(躲風雨):你多會想,由天氣想到了大樹和小鳥之間會發生什麼。

(3)(躲避人):你更會想象了,由人想到了大樹與小鳥之間的故事。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們更應該保護動物,愛護植物。

(4)(搭窩):小鳥的生活可真是離不開大樹,再想想還有什麼事讓小鳥離不開大樹?

(5)(給樹啄蟲):看來大樹不僅幫助小鳥,小鳥也在關心大樹呢?想一想,小鳥還能怎樣幫助大樹?(傳播種子、糞便爲大樹增加營養給大樹帶去歡樂)

4、總結:就是這樣的一幅圖,因爲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想象,所以說出了這麼多精彩的故事。老師真佩服你們,我要爲你鼓掌。

5、一個好故事不僅想象要豐富,內容也要具體吸引人,咱們一起來說個故事啊。看看我們說哪個?

(1)大樹和啄木鳥:(師講述)在大森林有一棵大樹正愁眉苦臉的直嘆氣呢:我的身上長滿了蟲子,他們把我的枝葉都咬壞了,我可怎麼辦啊?誰來幫幫我啊?

(2)現在你可就是這隻啄木鳥了,你會怎樣想?(點擊出示:想?)怎樣說?(說?)怎樣做的呢?(做?)

(3)大樹和啄木鳥之間會說些什麼?同桌互相說

(4)誰來演一演?其他的小鳥認真聽,他們哪兒說得好,你還有什麼建議嗎?

(5)師生共同練說,哪棵大樹想和我這隻啄木鳥來說說啊?

(6)師:大樹大樹,你怎麼了?讓我飛一圈看看,幫你診斷一下吧,敲敲這沒事,再敲敲,原來蟲子都在這裏呢,我趕快把蟲子捉出來吧。大樹別急了,你的病很快就會好了。

(7)除了謝謝我你還能說些什麼啊?

(8)其他的啄木鳥們,你們說說我這隻啄木鳥演得怎麼樣啊?是啊我不僅說得好,還把怎樣做也說出來了,你是不是得向我學啊?

三、總結:大家說說,我們怎樣才能編出一個好故事啊?角色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怎樣做的?這樣你的故事就能更加吸引人了。

四、下面就請你做一個小作家,來寫一寫大樹和小鳥的故事吧。你想寫哪個故事?好,就請你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吧。

五、指導修改。

1、示範習作,師生共同修改。

2、一句一句讀、修改。重點修改習作中的詞語和句子。

“字”是否正確。

“詞語”是否恰當。

“句子”是否通順。

“標點”是否正確。

3、學生照樣子修改自己的習作。

4、展示自己的習作。

六、講評

讀一讀你的作文,認真聽他哪寫得好,你有什麼建議嗎?

1、(水平稍差的學生):你今天的進步真大,完整地寫下了這個故事,老師祝賀你,相信你的進步會更大。

2、(水平好的學生):你的故事寫得多好啊,不僅讓我們知道了一個有趣的好故事,還讓大家學到了這麼多好的詞語,我們要向你學。

3、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看圖寫想象作文,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想象,而且還編出了精彩的故事,收穫真大。

教學反思:

學生在發揮自己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並對學生咋發言給予及時的指導,面對學生的困難給予及時的幫助。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6

教學反思:

本案例中,教師從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到點撥學生想像畫面,再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一直到最後鼓勵學生朗讀背誦,在整個教學環節之中,教師沒有一點師“牽”生的痕跡。教學自始自終處在一種學生要讀、願想、搶說、樂背的良好氛圍之中。教師大膽放手讓二年級學生去自讀自悟這段話,讓學生獨自走進文中,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各自構建起自己獨特的閱讀表象,產生了富有個性的閱讀體驗。教師始終遵循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學生是閱讀的主人,閱讀是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的體驗與理解。正是有了上述的認識,教師才能放的開;也正是有了教師充分的放,學生纔會有自讀自悟的機會,課上纔會產生多姿多彩的獨特感受與體驗。設想一下,學生若是在老師問題的牽引下,還會有機會嘗一口河水的味道嗎?閱讀教學中教師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老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同時也是閱讀課堂上學生的另一個主要對話對象與合作伙伴。課堂上,教師只放不收,學生便會放任自流;只收不放,學生便會亦步亦趨;能放能收,學生才能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若是能做到“盡職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牽手”,學生就會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與空間,在與教師、文本之間不斷的對話過程之中,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7

《秋遊》這篇課文敘寫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的活動,描繪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大自然動人秋色中的愉悅感受和歡樂心情。

本課的課文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邊誦讀邊想象畫面,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走進文本,再讓文本走進學生。

有兩個自感覺較好的片段:

讓學生在把握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時,讓他們學着用學過的詞語概括,如:第一自然段:金風送爽;藍天,除了用“一望無邊”,還可以用“無邊無際”;雲朵:千姿百態、變幻無窮;農田裏,碩果累累;同學們盡情玩耍的場景,歡天喜地、興高采烈、欣喜若狂。讓學生學着運用已經掌握的'詞語,真正理解所學的詞語。

第三自然段把三個顏色的詞“黃、紅、白”用作動詞描寫了農田裏莊稼成熟的一派豐收的景象,我讓學生結合《秋天到》這首兒歌裏描寫果園的句子自創一個小節:果園裏,葡萄紫,梨子黃,棗兒紅,柿子高高掛,像一個個紅燈籠。學生讀着自己寫的內容就別提有多興奮與自豪了!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8

《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節課的教學既有成功之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優點:

1、教學環節連接自然順暢,師生配合默契。教學設計重難點突出,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學生體會到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2、通過學生蒐集材料的展示,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加認識到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3、老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有一定訓練,學生回答問題比較到位。

4、教學思路清晰,能把準教學重難點。

5、利用利用網絡上的視頻資源,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彩的圖畫,給學生感性的認識,對於瞭解海底的`神奇,理解課文中描繪的情景很有幫助,降低了對課文語言理解的難度,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並且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聽、說、看的能力。

但也有需要改進之處:

1、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不夠,例如對歸納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法、想象方法的指導,要有具體策略如:可結合圖片想象;可結合生活實際想象;可通過讀語言文字想象等。

2、重視對學生已有知識的強化訓練,學生已掌握的方法,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鞏固訓練。

3、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上下功夫,力爭每節課,都要找準一個點指導學生朗讀,在讀的方式方法上多樣化。

4、重視發揮教師的評價功能,課堂上利用教師的評價強化學法。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9

《草原》這一課是一篇敘事性散文。課文着重記錄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在我個人看來,這篇課文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註定了學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義又較深,對學生來說有是一個大的挑戰。在講課之前,我還猶豫再三,擔心學生不能抓住散文的特點而理解文章的“神”。而一節課下來卻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在課上的表現把我的擔心全都打消了。學生們那獨特的見解,那入境入情的想法,有時連我這個老師都自愧不如。

回憶教學前的準備及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這節課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引發學生興趣,爲學生主動學習奠定了基礎。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啓迪。在第一課時我範讀了全篇課文,在範讀中學生改變了看法,不由自主的也讀起了課文。從而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學習,爲深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創造了時空。

文章篇幅較大,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民族之間的團結友好。那麼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課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關景物的描寫則放在了第一課時中,這樣整節課學生學習、交流的時間較充裕,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學生主體在反覆讀中理解,在反覆說中明理。

讀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必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凡是朗讀能力強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強。在學習《草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圍繞“草原上的人留給了你怎樣的印象”一題展開學習。在學習中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給學生創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氣氛。教師設計了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走進課文,從而真正理解課文。學生一旦讀進去了,那麼理解起來就不會那麼困難。

小組交流、全班討論,使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逐漸清晰深刻。

讓學生儘可能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

正是有了讀和說的鋪墊,學生的`理解才那麼到位。每個學生都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加以彙報,在彙報中全班學生沒有丟掉一個知識點,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難點自然突破。

在這節課中我也找出了自身的問題:

一、課後練習中的讀讀寫寫落實不夠。

讀讀寫寫中的很多詞正是重點句中的重點詞,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景理解詞義,而不應侷限於第一課時中單純的句詞。

 二、低估了學生的能力。

課前總擔心學生理解不透其實學生的能力很強,只要做法得當,學生會理解到位。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10

《青蛙看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着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訴我們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從指導預習到第一課時的教學,孩子們對故事已經熟讀成誦了。第二課時讀完課題,一個孩子敘述了故事大意後,我問孩子們“青蛙看到大海難嗎?”“不難。”“難。”“不難。”““難。” 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這有什麼難的?”這句話。拋出的問題太唐突了吧,讓我們來聽聽蒼鷹和青蛙的對話吧。一個說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個說山太高,沒有翅膀和長腿上不去。在這難與不難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維之花悄悄綻放了。一個認爲不難,輕而易舉,充滿鼓惑,一個卻高山仰止,望塵莫及。加上圖畫和語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讀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這樣讓夢想破滅了嗎?就這樣想見卻不得見嗎?就這樣陷入失望的境地,垂頭喪氣,無可奈何了嗎?

小松鼠來了,她的鼓勵成了一盞不滅的燈,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無奈浸透的心靈。她的陪伴給了青蛙無窮的力量,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終於到達了山頂,看到了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大海。“我終於夢想成真了。”好一個夢想成真,這一切容易嗎?不容易啊!反反覆覆地讀“就這樣,青蛙跟着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看似艱難,筋疲力盡了,可一個“不知不覺”分明流淌着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憊,只有大海,只有夢,只有那片蔚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海,美麗而寬廣,神祕而充滿誘惑。怎樣才能看到她呢?如果你是小青蛙,那蒼鷹是誰呢?是老師和媽媽。小松鼠是誰呢?是朋友,是老師,是夥伴,是伴侶。是啊,有了指引,有了陪伴,有了鼓勵,我們就離那片還越來越近了。

美妙的課堂,幸福的享受,情感的洗禮,精神的共振,如此美麗,如此難忘。

語文課後教學反思11

《黃山奇石》課文圍繞黃山石的“奇”,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景觀。根據本文的特點及訓練的要求,在突出主體性和體現文本資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石“奇”,還要讓學生感悟 石“趣”。因此,我們可以按照“知─說─悟”的主線,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體會、感悟。啓迪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學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探究性準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