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統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3.32W人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統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統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精選6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1

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基於以上情況,我對本課的教學做了以下反思:

課件的使用恰當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根據課文內容,在情景導入、奇石探究、課文朗讀等方面適時使用了課件,效果較好。如在欣賞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塊奇石後,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課件,再現了黃山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調整好準備上課聽講的愉悅的情緒背景,更重要的是爲整堂課做好主題鋪墊,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定向於授課內容上。另外,調動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想看黃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產生了對黃山“奇石”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使學生產生深入學習課文內容的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2

今天找校長幫我評了一下我講的黃山奇石這節課,我從中又學習到很多東西。優點肯定有,繼續保持,最主要的就是得反思自己的缺點。首先是教學目標是否達到。這點稍微有點欠缺。每個教學環節的設置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每出示一張ppt,每講幾句話,學生能達到怎樣的效果這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我在講課過程中,有些地方需要學生觀察思考的地方一帶而過,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教學目標,也不能真實的體現教學預期效果。其次是在課程設置上。課程設置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關聯,做到環環相扣,前後銜接。而學生在第一次朗讀的時候,我讓學生標自然段,並且標完段落後就不管不顧,直接出示生字,這點銜接的不夠合理。應該在第一遍讀的時候讓學生圈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講完生字詞後再次朗讀課文,這時候可以要求學生標上段落,緊接着講課文內容。還有一點就是語調上要抑揚頓挫。作爲一名語文老師,精彩的朗讀是必備的語文素養,而我在課堂上沒有展示自己的朗讀功底,並且在語調上比較平穩,沒有起伏,這樣學生很容易感到睏乏。波瀾起伏的語調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總的來說,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以後我也會經常反思自己的課堂,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強大!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3

小學生的思維最初是具體形象、動作和原有知識緊密相連的。而後才逐步轉化爲大腦的內部運動。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方式,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和模擬表演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比如講授《黃山奇石》時,圖中的“猴子”指的是什麼?“海”又指的是什麼?

學生很快發現,“猴子”是指山頂上想猴子的一塊巨石;“海”是指山間像翻滾的波浪一樣的雲霧。顯然人們把這兩種景象融爲一體,稱爲“猴子觀海”。這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着”“蹲”“望”這些描寫動態的詞語,以及“一動不動”這個描寫靜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這是我讓學生結合看圖,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說:“這隻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雲海驚呆了。”有的說:“這隻猴子被眼前的雲海嚇壞了。”還有的說:“這隻猴子望着翻滾的雲海在沉思。”

這是我抓注時機,讓學生將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爲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在此基礎上,我通過談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這不是一隻石猴,而是一隻真猴,面對翻滾的雲海,它會想到什麼?”

這是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它會想,我要是孫悟空踏着雲彩飛過去見觀世音有多好。”有的說:“我要是會游泳,跳下去遊個痛快。”還有的說:“我要是長出翅膀,飛到對岸去該多好!”……就這樣,我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創設了想象思維的氛圍,最中使學生的思維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4

《黃山奇石》共分爲兩個課時,一般第一課時都是關於識字寫字,第二課時是課文品讀賞析,就本次公開課,我選擇的是第二課時。這是一篇寫景的散文,共分爲6個自然段,其中,2-5段重點介紹了一些奇石。這也是本節課教學重點。那麼根據我的教學設計,我現在來就本節課說一說優點和不足之處:

1、首先我自認爲本堂課的環節銜接比較流暢,但教師的過渡語不恰當,如,我常用的一些句子就是“那接下來我們看看下一塊石頭”,教師語言太過匱乏;

2、沒有聽出來學生讀題目和讀課文時的拖音,更不用說糾正他們的讀音了,然而這在語文課上其實是特別低級的錯誤。

3、在講到“猴子觀海”這一自然段時,有一個不錯的亮點,就是讓孩子來扮演“猴子觀海”,通過表演讓孩子來感知“蹲、抱、望”這三個動詞。但除了讓學生表演之外,讓學生讀課文的形式太少了,而且在這段裏,有一個詞,“一動不動”這個含義我沒有教出來。

4、關於識字寫字,由於自己之前並沒有對寫字特別深入的備課和練習,所以導致課上教生字的時候,出現三處書寫錯誤還都是被學生提醒出來的。說實話,關於書寫習慣,我的確沒有過多地深入練習,我只是憑感覺寫,感覺寫的可以,沒有注意每一筆順在田字格里的佔格之類的,所以在範寫“每”這個字的時候,我沒有把兩個豎點寫到豎中線上,最後一筆橫折鉤的“鉤”沒有挨着豎中線等等的錯誤,特別細節性的錯誤,自己不光沒有察覺,還被學生指出來,我的臉瞬間就紅了,這也給了我一個警醒——只要語文課上要教到的,不管是課文還是寫字或者是拓展,老師都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5

今天學習《黃山奇石》。我受名師課堂啓發,在朗讀上下功夫。對“仙桃石”和“猴子觀海”兩塊石頭的描寫,請孩子們反覆讀。第一次讓他們想着石頭像什麼來讀。第二次,找出描寫的關鍵詞來讀。第三次,帶着喜愛的感情讀。第四次,去掉部分文字,填空式地朗讀。第五次,只留下圖片和四個關鍵字來讀。指名讀,請他再推薦另一個同學讀。沒有刻意說背誦,但是看圖描述圖中石頭,用“在……有……它……這就是”的句型來說的時候,已經能完整背誦。並且幾個程度好的學生會用這個句型改寫另外兩個自然段。練筆題是看圖用“好像、真像”等詞說說圖中的石頭,並寫下來。都能動筆寫,大部分觀察仔細,能用較流暢的語句表達。但回家後的練習,用“好像”寫句子,劉錦琦等幾個同學卻寫成了“我好像我的媽媽”這樣的句子。我在下面評論了“要寫成比喻句,你這句不是比喻句。”怎樣才能將課堂內容遷移,讓孩子們在平時生活中能運用課堂上積累學到的,學會表達,這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今天還聽了竇桂梅老師的一堂課。她強調了語文課的目標是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交際的課堂,這三點要細細體會,並努力實踐。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6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了我國黃山風景區的許多奇形怪狀的岩石。課文用親切、自然、極富想象力的語言描繪了各種岩石的特點,再配以插圖,生動的再現了黃山奇石的奇妙之處。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

一、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年齡小,大多數學生沒有到過黃山,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上課伊始,我通過自己製作的課件,讓學生伴隨着優美的音樂和老師一起去領略黃山的神奇風光,學生的興趣極其濃厚,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非常想看黃山的奇石,學生帶着好奇心,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

二、細心朗讀,尋找著名的黃山奇石。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三、抓住重點,從優美的文字體會黃山奇石的“奇”。

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使媒體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處。如在品讀“猴子觀海”這塊奇石時,有的學生雖然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雲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峯上看到的雲霧,但“翻滾的雲海”到底是一幅怎樣令人心醉的畫面呢?學生很難體會的到,這時,若單靠我的講解,無論講得多麼精彩,學生也很難體會、理解,爲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我適時地發揮多媒體特有的功能,及時地播放了“翻滾雲海”的動態畫面,學生看着如此美妙的“雲海”,都紛紛發表自己對“雲海”的獨特見解。有的說“雲海”真是波濤洶涌,有的說“雲海”波濤滾滾,還有的說“雲海”真是人間仙境,怪不得猴子在這麼高的山崖一動不動,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麼精彩的發言啊!學生對“翻滾的雲海”有了深層次的感悟。這樣,不但能使課堂教學的難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學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的思維活動向獨立、主動、深刻、全面發展,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