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學會感謝》的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49W人 

試教的前一晚進行了較大的改動,我將關於“感動中國人物之一黃舸的感恩路”的情景都刪去了,換上了其他的內容,也就是說教學設計的前半部分都進行了改動,只保留了後半部分。在前半部分中,重新設計了汶川地震中小郎錚向解放軍叔叔敬禮的畫面作爲導入,藉此告訴學生爲什麼要感謝,瞭解感謝的多種方式;其次添加了兩個具體的情境,一個是小麗幫小敏找回書的情境,一個是小琪感謝媽媽的情境。

《學會感謝》的教學反思

因爲時間倉促,並且改動較大,導致了在教學前沒有充分的時間去預設學生的生成,沒上課之前便已經沒有了信心,總是擔心着每個環節該怎麼辦。果然,課還是沒有上好。課堂的後半部分——鮮花傳遞,學生甚至已經失去了說話的興趣了,每個學生都害怕傳到那束鮮花,這是之前的課堂當中沒有出現的問題。上完後,學生也沒有興趣去感謝他們,甚至覺得有點無趣的離開了教室。

課後,我反思不成功之處,發現下面幾點很欠缺:

  一、學生需要的是鼓勵。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說的還有什麼需要改正的?

生:說的聲音不夠響亮。

生:態度不夠誠懇。

師:是呀,表達感謝時要聲音響亮……

“人的深層需要都有渴望被別人賞識的願望,小學生更是如此。”《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爲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引導。從積極的角度肯定、鼓勵學生提高學習的信心。

其實,學生能夠站出來展示表演,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因爲這樣能夠達到老師的表揚,能夠得到同學們的讚賞。可是,沒有表揚,也麼有讚賞,面臨的確是衆人的“挑毛病”,這樣的學生互評,不但打擊了臺上的學生,更是打擊了臺下的躍躍欲試的學生。爲什麼學生的評價會變成這樣?只說缺點而不說優點?我想這是跟我的提問有着非常大的關係。當時的問題是“你們覺得,他們說的還有那些需要改正?”這樣的問題一提出,必定就是引導學生“找毛病”。並且,當學生評價完後,我也沒有及時的對錶演的同學做一些鼓勵及表揚,導致了接下來的評價都是互相在揭短,學生也變得也來越沒有興趣了。

課堂片段二:

師:走路時要注意,不要歪歪扭扭的。

師:感謝時,應該……

在鮮花傳遞的部分,我仍然是這樣評價的,沒有鼓勵,沒有表揚,更是沒有掌聲。發展到鮮花傳遞注意環節時,學生心裏的雀躍早已消失殆盡,一看到花便直搖頭“不要給我,不要給我”。這種情況與前兩節的試教中學生迫切地想得到花剛好相反,因爲學生已經害怕了站起來被人評論一番。本是教學亮點的地方卻變成了盲點。

  二、課堂需要的是機智。

課堂中,小琪感謝媽媽一環節,一位女生扮演的小氣媽媽非常優秀,能夠根據不同的話語作出不同的迴應,還能夠配上動作。臺下的學生與聽課的老師都爲她的機智所折服。而當時站在講臺的我確實愣住了,心裏明白她說的真的非常好,可是口裏卻說不出任何表揚的話,只能說一聲“謝謝,我們的小琪媽媽”。評課時,大家都對我沒有表揚她而感到扼腕。課堂中的許多東西都是沒有辦法預計的,面對課堂,我想教師需要的是機智大方的面對,一旦慌張,便無法思考,更別談去應對。只有機智的應對,及時的糾正,及時的讚賞,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

沒有賞識的課堂是失敗的,賞識是對學生最大的激勵。面對學生,教師除了提出問題,更重要是不斷地激勵學生,讓學生樂學愛學。一片掌聲,一句話語,一個擁抱……都可以表達教師對於學生的賞識。然而,我的課堂確實缺少了這些,使得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太遠太遠。幾次的試教下來,教學設計最終定了下來,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評價學生,如何激勵學生,如何融入學生,用教師的賞識去感染每一個學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