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坐以待斃的意思及故事

本文已影響 3.72W人 

成語】:

坐以待斃

坐以待斃的意思及故事

拼音】:

[zuò yǐ dài bì]

【解釋】:

坐:坐守(引申爲不勞、不動);斃:死。坐着等死。坐着等死。形容在極端困難中,不積極想辦法找出路。

【出處】:

先秦·管仲《管子·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舉例造句】: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人民大衆不會坐以待斃。

【成語典故】:

1、先秦·管仲《管子·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2、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3、《新五代史·任圜傳》:“然坐而待斃,曷若伏而俟命。”

4、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何不用隨時之宜而坐待其弊(斃)邪?”

5、《資治通鑑·卷二八八·五代(後漢)隱帝乾祐二年》“若以此時翻然改圖,朝廷必喜,自可不失富貴,孰於坐而待斃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