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帶犬字的成語

本文已影響 2.71W人 

導語:犬,既是狗的古語,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帶有“犬”字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帶犬字的成語

犬牙交錯:錯:交叉,錯雜。比喻交界線很曲折,象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也比喻情況複雜,雙方有多種因素參差交錯。

出處:《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爲盤石宗也。”

犬吠之盜:指小偷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盡十二月,郡中毋聲,毋敢夜行,野無犬吠之盜。”

犬吠之警:指搶劫、偷竊之類。

出處:《漢書·匈奴傳贊》:“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犬跡狐蹤:比喻低弱的身手。

犬馬戀主:比喻臣下眷懷君上。

出處: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踊躍之懷,瞻望反側,不勝犬馬戀主之情。”南朝·宋·鮑照《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詩:“狐塗懷窟志,犬馬戀主情。”

犬馬之報:願象犬馬那樣供人驅使,以報恩情。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呂布至死也不忘大德,當效犬馬之報。”

犬馬之誠:比喻誠心實意。一般謙稱自己的誠意。

犬馬之疾:謙稱自己的疾病。

犬馬之決:指臣僚的果敢決斷。

出處:《漢書·息夫躬傳》:“其有犬馬之決者,仰藥而伏刃。”

犬馬之勞:願象犬馬那樣爲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爲人效勞。

出處:《漢書·孔光傳》:“臣光智謀淺短,犬馬齒臷誠恐一旦顛仆,無以報稱。”

犬馬之力:猶犬馬之勞。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爲人效勞。

犬馬之戀:比喻臣子眷戀君上。

出處:唐·劉禹錫《蘇州謝上表》:“江海遠地,孤危小臣。雖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馬之戀,親近爲榮。”

犬馬之年:對尊上卑稱自己的年齡。

出處:三國·魏·曹植《黃初六年令》:“將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馬之年,此難能也。”

犬馬之養:供養父母的謙辭。

出處:《論語·爲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犬牙盤石:指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鞏固統治。

出處:《史記·孝文本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

犬牙相錯:錯:交叉,錯雜。比喻交界線很曲折,象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也比喻情況複雜,雙方有多種因素參差交錯。

出處:《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爲盤石宗也。”

犬牙相制:制:牽制。指地界連接,如犬牙交錯,可以互相牽制。

出處:《史記·孝文帝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

犬牙鷹爪:比喻善攫取的手段。

犬兔俱斃:比喻雙方同歸於盡。

出處:《戰國策·齊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雞鳴狗吠的聲音都能聽到,可是一輩子也不互相來往。現在形容彼此不瞭解,不互通音訊。

出處:《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顧犬補牢:比喻事情出了差錯,宜及時設法補救。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雞犬不安: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同“雞犬不寧”。

雞犬不驚:形容行軍紀律嚴明,連雞狗都沒有受到驚動。也指平安無事。

出處:宋·彭龜年《止堂集·一八·壽張京尹十首》:“翁見一笑大歡足,雞犬不驚仁意多。”

雞犬不留:形容屠殺殘酷,連雞狗都不能倖免。

出處:《三國志·荀彧傳》:“引軍從泗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雞犬不寧:寧:安寧。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出處: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雞犬不聞:形容極爲荒涼冷僻。

雞犬皆仙: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後,把剩下的藥撒在院子裏,雞和狗吃了,也都昇天了。後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着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雞犬桑麻:形容鄉村的安靜生活。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田裏種着菜,籬笆裏栽着花,大有雞犬桑麻光景。”

雞犬升天: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後,把剩下的藥撒在院子裏,雞和狗吃了,也都昇天了。後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着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雞犬無驚:形容行軍紀律嚴明,連雞狗都沒有受到驚動。也指平安無事。同“雞犬不驚”。

雞犬相聞:指人煙稠密。

出處: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嫁犬逐犬:指出嫁女子唯夫是從。

桀犬吠堯:桀的犬向堯狂吠。比喻奴才一心爲他的主了效勞。

出處:《戰國策·齊策》:“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它也。”漢·鄒陽《獄中上吳王書》:“桀之狗可使吠堯,而跖之客可使刺由。”

狂犬吠日:瘋狗對着太陽亂叫。比喻壞人自不量力地叫囂。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羣吠,吠所怪也。’僕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烹犬藏弓:猶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後把效勞出力的人拋棄以至殺害。

蜀犬吠日: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裏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羣吠,吠所怪也。’僕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陶犬瓦雞: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雞。比喻徒具形式而無實用的東西。

出處:南朝梁·蕭繹《金縷子》:“陶犬無守夜之警,瓦雞無司晨之益。”

效犬馬力:效勞的謙詞。意思是效犬馬之勞。

出處:《水滸傳》第八二回:“臣舊歲統率大軍前去徵進,非不效犬馬力,奈緣暑熱,軍士不伏水土。”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吠:狗叫;形:影子。一隻狗看到影子叫起來,很多狗也跟着亂叫。比喻不瞭解事情真相,隨聲附和。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雲:‘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鷹犬塞途:鷹犬:打獵時追捕禽獸的鷹和獵犬,比喻爪牙;塞:堵塞;途:道路。壞人的爪牙塞滿道路。

出處:魯迅《僞自由書·文章與題目》:“這是後來和現在的話,當時可不然,鷹犬塞途,乾兒當道,魏忠賢不是活着就配享了孔廟麼?”

鷹犬之才:鷹犬:獵人馴養的鷹與獵狗,打獵時用於追捕獵物。用作鷹犬之才。比喻供驅使、能出力的人。

出處:漢·陳琳《爲袁紹傳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統鷹揚,埽夷凶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廣羅英雄,棄瑕錄用,故遂與操參諮策略,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

粵犬吠雪:兩廣很少下雪,狗看見下雪就叫。比喻少見多怪。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前六七年,僕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苑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

跖犬吠堯:桀的犬向堯狂吠。比喻各爲其主。

出處:《戰國策·齊策》:“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它也。”

跖犬噬堯:原指人臣各爲其主。後用以比喻嫉妒賢才。

出處:《戰國策·齊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蹠犬噬堯:原指人臣各爲其主。後用以比喻嫉妒賢才。

出處:《戰國策·齊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衆犬吠聲:比喻隨聲附和。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怪神·李君神》:“衆犬吠聲,因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沲。”

雞鳴犬吠:比喻聚居在一處的人口稠密。同“雞鳴狗吠”。

籬牢犬不入:籬笆編得結實,狗就鑽不進來。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壞人就無法勾引。

驢鳴犬吠:如同驢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語拙劣。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惟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自餘驢鳴狗吠,聒耳而已。”

聲色犬馬:聲:歌舞;色:女色;犬:養狗;馬:騎馬。形容剝削階級荒淫無恥的生活方式。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梁》:“聲色狗馬,晝夜荒淫,國計民生,罔存念慮。”

兔死犬飢:比喻敵人滅亡後,功臣不受重用。

補牢顧犬:丟失了羊,才修補羊圈;見了野兔,纔回頭喚狗去追捕。比喻對出現的失誤,及時設法補救。

出處:語本《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東門黃犬:用以作爲爲官遭禍,抽身悔遲之典。

出處:《史記·李斯列傳》載: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鬥雞走犬:指舊時剝削階級子弟遊手好閒的無聊遊戲。同“鬥雞走狗”。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踘者。”

放鷹逐犬:指打獵。

出處:《明史·韓文傳》“擊球走馬,放鷹逐犬,俳優雜劇,錯陳於前。”

飛鷹奔犬:放出鷹和狗去追捕野獸。指打獵。同“飛鷹走狗”。

出處:唐·柳澤《上睿宗書》:“或打球擊鼓,比周伎藝;或飛鷹奔犬,盤遊藪澤。”

飛鷹走犬:指打獵遊蕩的生活。同“飛鷹走狗”。

出處: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悶,則除是飛鷹走犬,逐逝追奔。”

淮南雞犬:淮南王的雞和狗。比喻投靠別人而得勢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畫虎類犬: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將門無犬子:將門:將、相的家庭。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不會有庸才俗輩。

見兔顧犬:顧:回頭看。看到了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比喻動作雖稍遲,但趕緊想辦法,還來得及。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

景升豚犬:景升,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字。表與其子琦琮皆碌碌無爲。故世人用“景升豚犬”謙稱自己的子女。

出處: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結枸》:“向憂伯道之憂,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誕,誕而侍孕者,尚不一其人,雖盡屬景升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憂窮民之無告矣!”

目兔顧犬:看見兔子而呼獵犬。比喻及時補救。

出處:語出《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

喪家之犬:無家可歸的狗。比喻無處投奔,到處亂竄的人。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土雞瓦犬:用泥捏的雞,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的東西。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顏良排的陣勢,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乃謂關公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

吞紙抱犬:吞紙充飢,抱犬禦寒。形容家貧好學。

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一人飛昇,仙及雞犬: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出處:語出漢·淮南王劉安舉家昇天的傳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昇,仙及雞犬。’信夫!”

狡兔死,良犬烹: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八三回:“吾聞‘狡兔死而良犬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係的人也都跟着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