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言不由衷的意思及故事

本文已影響 1.4W人 

成語】:

言不由衷的意思及故事

言不由衷

拼音】:

[yán bù yóu zhōng]

【解釋】:

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裏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出處: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出處】:

《左傳·隱公三年》楊伯峻注:“人言爲信,中同衷。”

【舉例造句】:

但是在會見之前,因爲被不信任的搜身,引發了他的不愉快,因此在見面的時候,竟說了一些言不由衷的話。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諸侯鄭國的實力強大,鄭莊公任周朝的卿士,執掌朝廷大權。他憑藉自己的勢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當時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鄭莊公處理朝政,卻又對虢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讓他代替鄭莊公處理朝政。

鄭莊公知道這件事後,對周平王特別不滿。周平王非常害怕,趕緊向鄭莊公解釋說,他沒有讓忌父取代鄭莊公的想法。爲了取得鄭莊公的信任,他和鄭莊公互換人質,讓周太子狐到鄭國去作人質,而鄭公子忽則到周朝來做人質。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孫子姬林繼位。稱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讓忌父代替鄭莊公當卿士掌管朝政。鄭莊公知道後大怒,派大夫祭足領兵馬,到周朝的溫地收割麥子,並全部運送到鄭國。到了秋天,祭足又帶領兵馬到周朝成周,把那裏的穀子全部割掉,運回鄭國。從此,兩國之間的關係愈加惡化,彼此間結下了仇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