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大綱

本文已影響 3.34W人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1

【成語】: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

買櫝還珠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釋】:

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舉例造句】:

讀一本書必須吸取精華,千萬別幹買櫝還珠的蠢事

【成語典故】:

楚國有個商人,在鄭國賣珠寶。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一隻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用桂椒調製的香料熏製,用珠寶和寶玉點綴,用美玉裝飾,用翡翠連綴。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裏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於賣盒子,而不善於賣珠寶。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2

有一位來自楚國的商人,他有一顆非常漂亮的珍珠。爲了能把珍珠賣個好價錢,他決定爲珍珠做一個漂亮的匣子,以此來提高它的身價。

商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木匠,爲珍珠做匣子。匣子的雛形剛剛做好,木匠就用桂椒香料把它薰得香氣撲鼻。

之後,木匠又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對匣子進行修飾。細緻花紋的雕刻、鎏金花邊的點綴、寶石美玉的鑲嵌、翠色羽毛的連綴,所有的一切讓這隻匣子立刻變得與衆不同,精美絕倫。

商人拿過匣子,小心翼翼地將珍珠放進去,揣在懷裏快步走向市場。

他剛一把匣子拿出來,市場上的人們就被匣子的美麗外表和香氣吸引住了,嘩啦一下子圍了上來。

這時,人羣中的一位鄭國人從商人手中拿過匣子,愛不釋手地左看右看,終於出高價買了下來。

可是,鄭國人拿着匣子沒走幾步,突然又轉過頭,走了回來。商人以爲鄭國人後悔了,趕忙說道:“賣出去的東西可不退!”

可誰知,鄭國人不慌不忙地拿出匣子裏的珍珠,遞給商人說:“你誤會啦,你把珍珠忘在匣子裏了,我是特意來還珍珠的。”說完,鄭國人拿着木匣子,一邊欣賞一邊往回走。

商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臉一陣綠一陣紅,尷尬極了。他原以爲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沒想到,精美的匣子在別人眼裏竟然超過了珍珠的價值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3

買櫝還珠的故事

楚國有個珠寶商,到鄭國去賣室珠。

爲了招攬生意,他精心製作了一隻盛放寶珠的盒子。這隻盒子選用名貴的木蘭做材料,再用香噴噴的桂、椒反覆燻烤,又用光閃閃的珠玉鑲嵌四周,還用通紅的玫瑰和碧綠的翡翠裝飾點綴。真是珠光寶氣,異香撲鼻。

有個鄭國人看中了這隻精美無比的盒子。他把盒子買走了,卻把盒中的寶珠退還給珠寶商。

買櫝還珠故事的寓意

啓示: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捨本求末的不當取捨;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十分可笑。

寓意:

1、人的眼睛只盯着那隻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象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捨本逐末、取捨不當的傻事來。

2、商人過份注重外表,使裝飾外表的價值高於珠子的價值。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廠商爲了獲得利益,過份裝飾外表,使得外表的價值高於商品的價值,從而使商品的價格提高了許多。

3、現代還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資本取得了更少的回報,賣櫝的人用一個櫝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淺,取捨不當的人。

5、美麗是可以營造的,但真正的美麗卻不應有絲毫的人工雕琢,它應是真實的沃土中盛開的鮮花!!如果一個事物真正美麗,那麼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幫助來襯托他的.

6、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質纔是最重要的。

7、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人做出了捨本求末的不當取捨

鄭人的眼睛只盯着那隻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象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捨本逐末、取捨不當的傻亭來。

買櫝還珠故事的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爲木蘭之櫃①,薰以桂椒②,綴以殊玉③,飾以玫瑰④,緝以翡翠⑤。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⑥。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⑦。

《韓非子》

[註釋]

①爲(Wéi)製做。木蘭一種高級木料。櫃這裏指小盒。

②桂椒香料。

③綴(zhuì)點綴。

④玫瑰(méigui)一種美麗的玉石。

⑤緝裝飾邊沿。翡翠(fěicuì)一種綠色的美玉。

⑥櫝(dú)小盒。還退回。

⑦鬻(yù)賣。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4

【出處】

《韓非子》。

在春秋期間,楚國有一個人得到一顆大珍珠,晶瑩圓潤,十分珍貴。他想把珍珠高價賣出,於是就做一隻盒子裝這顆珍珠。這隻盒子選用了蘭香木精心製成,又用桂椒香料將它薰得馨香撲鼻,用珠粒狀寶玉將它周圍鑲嵌起來,又雕刻上玫瑰花的裝飾花紋,再用翠綠色的羽毛編織成襯墊。這隻盒子製作得華麗精美,那顆大珍珠放在裏面,顯得非常名貴,熠熠生輝。主人對此非常高興,相信一定能賣出大價錢。他聽說鄭國市場上珍珠稀少,就帶着珍珠到鄭國去賣。

主人來到鄭國的集市上,把盒子取出來,打開盒蓋,大聲叫賣。精美的盒子,名貴的珍珠,立刻吸引了許多人。大家圍在一起,讚歎不已,可是一聽價格,都很驚訝。

這時,有一個鄭國富豪走了過來,看見圍了這麼多人,便好奇地擠進去。大家看見這個富豪來了,紛紛讓開。這個富豪一看見那隻精美的盒子,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他取過盒子,仔細觀看,又是摸又是聞,愛不釋手。賣主準備給他看珍珠,可是他抱緊盒子不放手,問賣主要賣多少錢。賣主見他喜愛,隨口報出一個很高的價錢。

這個富豪毫不猶豫,立刻取出錢買下了。大富豪打開盒子一看,裏面有顆珍珠,便把珍珠拿了出來。

賣主以爲他一定會十分喜愛,誰知他看都沒看上一眼,隨手就把大珍珠還給了賣主,抱着那隻空盒子喜氣洋洋地走了。

賣珍珠的人感到十分意外。自言自語地說:“我本來是一心賣珍珠的,想不到他卻買櫝還珠!看來木盒子的生意不錯,我得再做些木盒子來賣。”

釋義

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捨本逐末,取捨失當。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5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爲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爲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薰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裏,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爲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裏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裏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着頭一邊欣賞着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他原本以爲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成語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爲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道理:鄭人沒有眼光,取捨不當,捨本求末;楚人過度包裝,本末倒置。所以說,我們應主次分明,不能取捨不當,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6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爲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爲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薰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裏,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爲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裏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裏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着頭一邊欣賞着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他原本以爲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捨本求末的不當取捨;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看待事物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只看外表,不看本質。

1、鄭人的眼睛只盯着那隻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 否則就會像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捨本逐末、取捨不當的傻事來。

2、商人過分注重外表,使裝飾外表的價值高於珠子的價值。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廠商爲了獲得利益,過份裝飾外表,使得外表的價值高於商品的價值,從而使商品的價格提高了許多。

3、現代還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資本取得了更少的回報,賣櫝的人用一個“櫝”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淺,取捨不當的人。

5、美麗是可以營造的,但真正的美麗卻不應有絲毫的人工雕琢,它應是真實的沃土中盛開的鮮花!!

6、如果一個事物真正美麗,那麼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幫助來襯托他的。

7、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質纔是最重要的。

8、買櫝之人應是一位注重欣賞藝術的人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所欣賞的“價值”是盒子的藝術美,而不是世俗認可的價值。所以他應該是一位非凡的現代藝術家或藝術收藏家。

9、賣珠的商人爲了顯示珍珠更有價值,做了超值“包裝”結果是喧賓奪主,反而淹沒了珍珠的價值。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用華麗的“包裝”掩飾自己真正“用意”這是魔術和軍事裏常用的方法。

10、諷刺那些只重形式,不顧實質的人,也用它比喻取捨不當、輕重倒置的情景。

11、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顛倒,不能做出捨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來,不要太過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7

讀了這個故事覺得很可笑。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爲了把自己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裏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一個人來買。

一會兒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託着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啊!

這個故事設定的含義是: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8

【注音】mǎi dú huán zhū

【出處】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爲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解釋】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結構】連動式

【相近詞】捨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負薪

反義詞】去粗取精

【押韻詞】層見迭出、阿嬌金屋、一人有福,拖帶滿屋、嘀嘀咕咕、五羖大夫、剝牀及膚、東衝西突、滿腹詩書、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桃傷李僕、......

【年代】古代

【燈謎】最傻的消費者

【成語故事】傳說楚國有個珠寶商到鄭國去賣珍珠,爲了吸引顧客,他做一個很漂亮的用名貴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還鑲嵌着寶石和翡翠,看起來十分華貴。一個鄭國的買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價買下,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楚國商人

【成語示例】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買櫝還珠,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 清·裘廷樑《論白話爲維新之本》

【其它使用】

◎ 就戲劇這一藝術樣式而言,爲了便於演唱和欣賞,要求聲腔流暢、協韻自然,都是正常的、合理的,較之其他藝術樣式對於格律聲韻形式的要求更高,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格律聲韻的整飭和諧協,而把戲劇的情感意旨視爲可有可無的東西,爲了恪守形式規律而不惜犧牲情感內容,那就是買櫝還珠之舉了,因爲內容決定形式這一基本規律乃是任何藝術樣式都不能以其特殊性爲藉口而加以違背的,一旦違背便將導致失誤。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