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形容食物的成語及解釋大綱

本文已影響 9.7K人 

殘茶剩飯cán chá shèng fàn

形容食物的成語及解釋

成語解釋:殘留下的一點茶水,剩下來的一點食物。

成語出處:元·馬致遠《黃梁夢》四:“如今天色晚了也,有什麼殘茶剩飯,與俺兩個孩子些吃。”

鶉居鷇食chún jū kòu shí

成語解釋:鷇:待母哺食的幼鳥,它不挑揀食物。如鵪鶉一樣居無定所,象幼雛一樣飢不擇食。比喻生活儉樸,不求享受。

成語出處:《莊子·天地》:“夫聖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

惡衣惡食è yī è shí

成語解釋: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成語出處:《論語·里仁》:“士之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例 句:君子憂道不憂貧,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章炳麟《論讀經有利而無弊》)

簞食壺漿dān sì hú jiāng

成語解釋:食:食物;漿:湯。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形容軍隊受到羣衆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成語出處:《孟子·梁惠王上》:“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例 句:時操引得勝之兵,陳列於河上,有土人簞食壺漿以迎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雕蚶鏤蛤diāo hān lòu gé

成語解釋:指精緻而好吃的食物。

斷齏畫粥duàn jī huà zhōu

成語解釋:斷:切斷;齏:醬菜或醃菜之類。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

成語出處:宋·釋文瑩《湘山野錄》:“范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爲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如此者三年。”

餓虎撲羊è hǔ pū yáng

成語解釋:象飢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成語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麼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犒賞三軍kào shǎng sān jūn

成語解釋:犒:以財物或食物慰勞、鼓勵。三軍:春秋時稱中軍、左軍、右宮爲三軍;後統稱軍隊。現指陸、海、空三軍。指獎賞、慰勞軍隊將士。

例 句:再命戶部頒發糧草綵緞,……,差出內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嶽爺軍前,犒賞三軍。(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九回)

餓虎撲食è hǔ pū shí

成語解釋:象飢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成語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

菲食薄衣fěi shí bó yī

成語解釋: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儉樸。

成語出處:《梁書·武帝紀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準的'甿庶,菲食薄衣,請自孤始。”

膏樑錦繡gāo liáng jǐn xiù

成語解釋:膏、樑:肥肉和細糧。泛指美味的食物;錦繡:精緻華麗的絲織品。形容富貴人家衣食精美的奢華生活。

例 句: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於膏樑錦繡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食前方丈shí qián fāng zhàng

成語解釋:方丈:一丈見方。吃飯時面前一丈見方的地方擺滿了食物。形容吃的闊氣。

成語出處:《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爲也。”

例 句:見着老人家的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的行徑,不禁羨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

調和鼎鼐tiáo hé dǐng nài

成語解釋: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於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

成語出處:《舊唐書·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喜調鼎之功。”

例 句: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萬人之上,調和鼎鼐,燮理陰陽。(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

含哺鼓腹hán bǔ gǔ fù

成語解釋: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

成語出處:《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以此矣。”

例 句:糯米蒸糕,大嚼了一個含哺鼓腹。(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四回)

侯服玉食hóu fú yù shí

成語解釋: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貴的食物。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

成語出處:《漢書·敘傳下》:“侯服王食,敗俗傷化。”

例 句:湛族爲盛門,性頗豪侈,侯服玉食,窮滋極珍。(《晉書·夏侯湛傳》)

解衣推食jiě yī tuī shí

成語解釋:把穿着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成語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例 句:小生飄蓬浪跡,幸蒙令尊一見如故,解衣推食,恩已過甚。(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咀嚼英華jǔ jué yīng huá

成語解釋:咀嚼:用牙齒磨碎食物,比喻反覆體會。英華:此指精華。比喻細細體會文章中的精華。

啜食吐哺chuò shí tǔ bǔ

成語解釋:輟:中止,停止。停止用飯,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成語出處:《史記·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

口多食寡kǒu duō shí guǎ

成語解釋:吃飯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成語出處:唐·韓愈《答胡生書》:“愈不善自謀,口多而食寡。”

例 句:解放前夕,我們全家六口流落在這座小城市裏,口多食寡,連一天三頓飯都無法維持。

膾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成語解釋: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讚和傳訟。

成語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海敘不遇》:“如‘水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牀琴有聲’……皆膾炙人口。”

例 句:一部膾炙人口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聞一多《歌與詩》)

讓棗推梨ràng zǎo tuī lí

成語解釋:小兒推讓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愛。

三牲五鼎sān shēng wǔ dǐng

成語解釋:舊時形容祭品豐盛。後來也形容食物美好。

食不下咽shí bù xià yàn

成語解釋:食物雖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憂心忡忡,不思飲食。

成語出處: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霽雲(南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嚥。’”

例 句:這頓飯雖說也有雞、鴨、魚、肉,可是當夥計的都提心吊膽,食不下咽。(歐陽山《苦鬥》七三)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語解釋: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製細做。

成語出處:《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例 句:“割不正不食”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規矩,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條令卻有些稀奇。(魯迅《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

食毛踐土shí máo jiàn tǔ

成語解釋:毛:指地面所生之穀物;賤: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國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成語出處:《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例 句:食毛踐土偏知感,地厚天高亂頌揚。(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簞食瓢飲dān sì piáo yǐn

成語解釋: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成語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例 句:而又有簞食瓢飲,足以不死。(唐·韓愈《與李翱書》)

水陸畢陳shuǐ lù bì chén

成語解釋:水陸:指水陸所產的珍貴食物。各種山珍海味全都陳列出來。形容菜餚豐富。

成語出處:唐·白居易《輕肥》詩:“尊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例 句:光祿寺排設筵宴,水陸畢陳,笙簧迭奏。(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四十回)

攻苦食淡gōng kǔ shí dàn

成語解釋:攻:做;若:艱苦;淡:清淡。做艱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勵。

成語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淡)。”

例 句:得瑗所授經,熟讀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逾年。(《宋史·徐中行傳》)

同盤而食tóng pán ér shí

成語解釋:同吃一個盤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間骨肉情深。

成語出處:《魏書·楊椿傳》:“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盤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還,亦有過中不食,忍飢相待。”

吐哺握髮tǔ bǔ wò fà

成語解釋:哺:口呂咀嚼着的食物。吃飯時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頭時多次把頭髮握在手中。比喻爲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

成語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例 句:周公在周盛時,天下太平,四夷賓服,猶且吐哺握髮,以納天下賢士。(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搖尾求食yáo wěi qiú shí

成語解釋:老虎被關進籠圈裏,向人搖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成語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例 句:下走被羈繫久矣,猶未至搖尾求食耳!褫吾皮以爲鼓,恐亦不足郊天。(章炳麟《致吳君遂書》)

衣單食薄yī dān shí bó

成語解釋:衣裳單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一簞一瓢yī dān yī piáo

成語解釋: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成語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一饋十起yī kuì shí qǐ

成語解釋:饋:以食物送人,這裏指吃飯。

易子而食yì zǐ ér shí

成語解釋: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圍,城內糧盡,百姓交換子女以當食物。後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成語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例 句:有的是報告災荒的嚴重情形,充滿了“赤地千里”、“人煙斷絕”和“易子而食”等觸目驚心的字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餘食贅行yú shí zhuì xíng

成語解釋: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贅疣。比喻遭人討厭的東西。

成語出處:《老子》:“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餘味無窮yú wèi wú qióng

成語解釋:形容美妙的詩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魚餒肉敗yú něi ròu bài

成語解釋:餒:魚臭爛;敗:肉腐爛。魚爛肉腐。泛指變質的食物。

成語出處:《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

珠翠之珍zhū cuì zhī zhēn

成語解釋:指水陸所產的美味食物。

成語出處:三國魏·曹植《七啓》:“山鵽斥鷃,珠翠之珍。”

祝哽祝噎zhù gěng zhù yē

成語解釋:祝:禱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養老的表示:請年老致仕者飲酒吃飯,設置專人禱祝他們不哽不噎。

成語出處:漢·賈山《至言》:“然而養三老於太學,親執醬而饋,執爵而酳,祝噎在前,祝哽在後。”

病從口入bìng cóng kǒu rù

成語解釋: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成語出處:晉·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例 句:我們要講究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