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教育

華僑孩子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本文已影響 9.1K人 

華僑亦被稱作“海外華僑”,指尚未加入外籍的中國公民,但長期居於國外;包括已取得居住國永久居民身份者,稱之爲“華僑”,仍保留本國公民身份,仍然受到本國法律保護。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華僑孩子教育存在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華僑孩子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是著名的僑鄉,有**萬華僑分佈在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且以每年近*萬人的數字不斷增加。隨着華僑隊伍的日趨壯大,因父母出國留在家鄉的“華僑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日益凸現,他們大多成爲實際上的“單親”家庭,接受的家庭教育大多是隔代教育或寄養教育,如何更好地促進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已成爲學校、家庭和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華僑孩子的現狀

爲了充分掌握華僑孩子的基本情況,弄清他們思想品德的實際情況,從而作出有針對性的教育對策,我們採取問卷抽樣調查法、部分華僑學生座談調查法、華僑學生個別談話調查法等方法進行調查,並將回收的問卷、座談、個別談話的筆錄進行了彙總統計,形成如下情況。我縣在校中小學生58647人,其中父母雙親或單親在國外的學生18767人,佔中小學生總數的 32.8%,有海外關係的學生49849人,佔中小學生總數的85.9 %。父母在國外對孩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父母在教育方面經常與學校保持溝通的只有10%,85%是偶爾溝通;父母與孩子分別的時間平均有3年,最長的達8年。

近50%的“華僑孩子”認爲,父母出國對自己的性格、學習、心理“有一定的影響”。80%的華僑孩子有困難、困惑不知向誰傾訴,90%的孩子心裏話不會跟遠方的父母講,38.1%的學生認爲到校讀書只是爲了將來找一份省力飯吃,有12.3%的學生是爲了家長才到校讀書。據老師反映大多數“華僑孩子”成績平平,作業完成率爲10%,知識掌握程度只有60%,其中有10.3%的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害怕學習,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和厭學行爲。

二、 華僑孩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問題

雙親出國的“華僑孩子”大多是交給祖輩照料,隔代撫養現象嚴重。其突出表現爲:(外)祖父母缺乏科學常識,對新事物接受較慢,無法給現代的孩子以必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方法陳舊,孩子不易接受;加上(外)祖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溺愛,以“順心”代替“愛心”,聽之任之,疏於管理。不良的家庭教育往往造成華僑孩子驕嬌二氣並存,思想上,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往往以自我爲中心;生活上,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自立、自理能力較差,依賴性較強;學習上,缺乏上進心,學習目的不明確,大多把出國當作自已唯一的出路。

2、社會教育問題

社會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的社會環境錯綜複雜,存在着諸多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一是受“重商”思想的影響,許多“華僑孩子” 過早地將自已的前途定位在出國經商上,以“發財”代替“理想”,認爲自已遲早要出國,缺乏遠大理想和抱負;二是追求享受的環境氛圍使孩子形成懶惰心理,再加上華僑學生零花錢普遍較多,花錢大手大腳,生活比奢侈不講節儉;三是社會的“幫派”現象仍有存在,孩子往往爲了尋求依靠走上歪路;四是社會垃圾文化如暴力、色情節目以及賭博風氣對孩子心靈的“侵害”,給孩子心靈的成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3、學校教育問題

學校尚未將“華僑孩子”統一安排在學校寄宿,進行統一管理,形成管護“空檔”。許多出國的家長認爲學校的寄宿條件較差,不如寄養在親戚家裏;而這些華僑孩子也認爲寄養在親戚家裏比在學校裏更自由。另一方面,學校也認爲孩子不在學校不便管理,由此一來,這部分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形成一種管理上的失控區。在這個失控區內,華僑孩子很容易沾染社會上的不良習氣。

三、加強“華僑孩子”教育管理的建議

“華僑孩子”是**社會的特殊羣體,他們具有與一般中小學生所不同的特點,社會、家長和學校要形成合力,全面啓動華僑孩子關愛工程,共同做好“華僑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1、加強對“華僑孩子”監護人的培訓和指導

一是加強對(外)祖父母等代監護人的培訓和指導工作。運用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訪和“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向“華僑孩子”的(外)祖父母等代監護人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孩子的能力,讓(外)祖父母走出溺愛孩子的誤區。二是對“華僑孩子”常年在國外的父母進行培訓和指導,充分利用“華僑孩子”父母返鄉時機,專門就如何教育“華僑孩子”進行輔導和指導。三是縣教育局建立家庭教育講師團,定期奔赴各校巡迴講演,開展縣級百名“教子有方”優秀家長的評選和經驗推廣。

2、狠抓理想教育,確立心中目標

以班隊、少先隊、共青團活動爲載體,結合“讓道德教育迴歸生活”爲主題三級(縣、鄉鎮、學校)道德教育工作,緊緊圍繞“關愛、責任、誠實”等基礎道德品質,積極開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既有教育意義又有趣味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他們樂意參加的其它教育活動,尤其要重視讓他們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做人做事的道理。

同時,要充分發揮班會課的作用,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人生觀教育和學習目的性教育,勉勵他們珍惜學習機會。可邀請老華僑到 -有文章需求,請到站留言板,12小時內解決您的問題]各校作現身說法,講述他們在海外沒有文化基礎的苦楚,講述沒有文化知識,在國外寸步難行的事例,激勵學生惜取少年,刻苦攻讀,努力學好本領,將來更好地闖天下。積極組織學生參觀**華僑歷史陳列館,通過開展“**華僑的出國史、苦難史、奮鬥史、愛國史、奉獻史”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國外創業的艱難和辛苦,培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3、建立和完善住宿制度

學校要配備專職的生活指導教師,專門負責管理住校華僑生的生活,確保他們的住宿安全管理。同時,學校後勤人員要改進工作作風,牢固樹立服務育人的理念,多爲他們提供夜間服務。合理安排他們晚上學習、娛樂活動,使他們體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集體的溫暖。要加強對他們的生活指導,從小處入手,將道德規範落實到生活的各種情境之中,正確處理人文關係,幫助青少年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做人,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並進一步規範寄宿生的學習管理,學習上做到特殊關顧,指派教師指導督促“華僑孩子”學習,完成作業,幫助解決學習上遇到的難題,培養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華僑孩子”專項檔案——“信息卡”。包括“華僑孩子”家庭情況、思想道德狀況、學習狀況、行爲習慣、生活狀況、身體發展和心理髮展狀況、他們父母的通訊地址、電話,以及當前監護人聯繫辦法等內容,實行每月一次動態管理。二是建立代理家長制度,安排退休教師擔當“華僑孩子”的代理家長,實行全程跟蹤教育服務。三是開展同齡優秀學生與“華僑孩子”生活、學習互動互幫活動,讓“華僑孩子”與同齡且表現好、學習好的學生結對,以“手拉手”形式,使“華僑孩子”能與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四是建立教師與“華僑孩子”談心制度。五是成立節假日、雙休日活動小組。學校要與社區(村委)取得聯繫,聘請社區(村)幹部或關工委的幹部爲輔導員,開展社會實踐體驗活動。六是建立家校制度,每月對每位“華僑孩子”家長(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至少聯繫一次(包括電話、書面),瞭解他們各方面的情況。七是建立獎勵制度。及時表彰獎勵表現好、進步快的“華僑孩子”,樹立榜樣並鼓勵他們不斷追求上進。八是建立“華僑孩子”與父母聯繫制度。要求出國的父母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繫,並及時與學校溝通,做到半個月能電話交流一次以上,溝通內容包括學習、生活、身體等方面。另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對孩子的情感發展、心理健康加強幫助和指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